我也来聊聊红米的K20Pro大魔王!
一个月快过去了,红米K20系列还是最引人注目的机型。无论颜值,还是硬核配置。高端的红米K20 Pro应该算是当之无愧了。
小米的系统用过的,没用过的都应该知道还不错。团队经常优化。但广告有时候出现的频率据说有点高(本人用其他品牌就一次大水牛,也是看中有NFC,我对近场支付有情节,SIM卡都是支持NFC的,主要是坐公交车用,哈哈)。
开箱
在硬件组装方面:官宣
1 红米K20 Pro搭载了骁龙855旗舰处理器,有创新的加入八层石墨烯带铜箔立体散热系统;支持GPU的超频,我是不敢也不会玩,发烧友的福音。
看图片的配置就能想到运行速度,游戏遥控性等一定很棒!这里我就不赘述了,网上好多测评文章。
2 红米K20 Pro搭载第七代屏幕指纹技术,3P镜头式光学指纹系统,相当于屏幕下装了一个小的微距相机,硬件升级为7.2μm超大像素,相比上一代感光面积提升100%,同时检测手指面积也增大了13%~18%,因人手而异,就是要更好的采集你的指纹,更灵敏,即使手指局部爆皮了,也可以大概率开机,提升开机效率。湿手灵敏度还是下降不少,要多次触摸。
3. 拍照功能(重点说说,别的方面我更不专业)
后置索尼4800万超广角三摄相机,主摄索尼IMX586,副摄是一颗1300万像素超广角,三摄是一颗800万像素长焦,后置三摄方案没新意,中规中矩,比米九还差一点哈。照大月亮还得等,希望是我不会用这个功能。
前置2000万AI升降摄像头是完全实现全面屏的关键点,很喜欢,是我下手的最关键功能。很潮,美颜,又增加了扫脸解锁功能,美哉!
相机的配置我认为算是顶尖行列中的中档。
从0.6倍到10倍变焦的基本功不错,顺滑切换,下图是。
其智能AI相机开启时,可自动识别拍摄环境及对象并进行调整。
实际测试中,其4800万超清模式在拍摄近物时能较为明显地呈现出与普通模式的差别,看下图。但4800万超清和人像模式不支持变焦,录像,段视频支持6倍变焦。
夜景模式能有效拍出较多细节,色彩饱和度,亮度提升明显;近处物体效果测试由于加入了优化的算法效果也很明显。
夜景模式下0.6倍超广角模式也不能使用。光学防抖被小米设计师拿下了。
K20 Pro前置升降摄像头在顶部有呼吸灯,我最开始都没注意到,后来闭灯有微信消息才看到。在升降摄像头位置,暂时没感觉有太大用处,我再继续挖掘此处的好玩之处。
三星6.39英寸Super AMOLED全面屏,没的说不错。不喜欢刘海,水滴屏的福音?
4000毫安超长待机+最高支持27W快充。不过,最高支持的意思就是可向下兼容,购机搭配的并非27W快充插头,而是18W,不过对于快充有特殊需求的同学来说必须另配27W,有测评说多出9瓦也没快多少。一天也够用的电量。
18瓦充电头37分钟充电44%,效果也可以。快充有个⚡标识,不是快充头,没有⚡。
K20 Pro有三种配色,火焰红、冰川蓝和碳纤维版,我买的是碳纤维款。
由于采用全面屏,K20Pro选择了隐藏式听筒和升降摄像头,所以在拥有时髦呼吸灯与气氛灯的同时,缺点也显而易见——升降摄像头常见问题它都存在,首先不防水,其次机身较厚,有8.8mm。欣旺达电池,机身重量控制在了191克,手感并不是太笨重。外观高大上,我对厚度要求不高。
红外遥控功能的小米用户来说,K20 Pro精简掉了。K20 Pro是旗舰机该有的Type-C接口,还保留了3.5mm耳机插口。K20 Pro使用单扬声器。
K20 Pro的震动马达选择了转子马达。对于习惯了各种物理触控手感的用户来说,只有单一震动效果确实稍显不如意。线性马达与转子马达相对比,线性马达可以适配更多场景并模拟出三十多种效果,游戏时更爽。
昂贵的价格,更大的体积,也成了一些手机厂商放弃线性马达的原因。
实测手感来说,震动触感也确实较为单薄,对一款从颜值到核心硬件都配得上旗舰级的手机来说,不管何种操作都是一样的“嗡嗡”,是不是感觉缺了点乐趣。
手机“弹出全面屏”,有意思,还有多重弹出音效。
红米K20 Pro在同价位机型中的竞争力我认为也是No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