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 | 当孩子说“我害怕”的时候,你的回答很重要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研究,“孩子在不同年龄段所害怕的东西”,这是美国临床心理咨询师的一个科普文,我提取学龄前部分来跟大家讨论下:
文章发出来后,有很多网友说,“真想不到孩子还会害怕这些东西”,也有很多网友唤起了回忆,“我小时候跟父母说我害怕吸尘器,没有人相信我,还笑我小孩子性子”。
的确是的,当长大后,我们害怕的东西就会跟以前不一样了,毕竟我们也基本上很少听过成人会害怕暴风雨或者闪电,哪怕“如厕训练”有可能持续到7岁仍然让孩子害怕,在我们眼中这件事情也可能只不过是“上个厕所而已,孩子为什么害怕“……
但我们总是要通过一些数据对比,才能更好地理解另外一个世界,看完这个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我觉得非常真实,是我们带孩子经常会出现的状况。
比如2岁多的Eric有段时间,必须得穿着尿布裤躲在角落里拉臭臭,他说不上为什么,只是觉得“害怕”就本能地选择了这个方式。Joshua在5岁多的时候也会告诉我,如果没有朋友的话,他也会伤心,这也意味着他开始在意周围的社交环境,在意自己的人际关系。
孩子害怕的东西不尽相同,但是有三个要点是我今天文章想跟大家讨论的,希望对大家解决这些难题有所帮助。
“消除关注”比“时刻留意”更重要
当我们希望孩子可以改善某个行为的时候,“消除关注”很多时候反而是最好的支持。孩子们也同样需要感知这样子的一个环境:别人并没有时时刻刻都在留意着他的一举一动。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却往往忽视了这点。孩子如厕不积极,躲在角落里的时候,可能在旁边的我们下意识就来一句,“你怎么长不大啊,还在角落里穿尿布裤做什么?”这些都会推着孩子往另外一个方向走:因为太在意别人的眼光,最终反而不知道自己怎么做才好。
再举个例子,总是介意别人眼光的孩子,跳舞的时候可能会更加拘谨,因为孩子的内心想着的是自己的动作对不对、表现好不好,别人会不会笑自己。
之前跟一个小朋友讨论过为什么上舞台就浑身发抖,她说,“我表现会很不好的,我做不到。”当追溯到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在舞台下的过度的关注,从孩子每一个服饰和着装的精雕细琢,再到语言上的满心期待,“你是最棒的,我会一直看着你,你的表现一定会很好。”
很多时候,看起来阻止孩子进步,让孩子停留在恐惧中的是孩子自己,但是殊不知最影响孩子看法的,其实是身边人的目光。
也或许只有当我们愿意理性和宽容地告诉孩子,“别人的看法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人生最大的成熟是我们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们的孩子才能真正地获得力量,明白“为自己而活”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坦然、最体面的事情。
帮助孩子读懂潜台词,看得更深更远
当孩子拥有恐惧的时候,孩子很多时候的第一反应,其实是迷茫。就好像置身于烟雾之中,孩子看不清也想不明白,只能感受到烟雾的呛人和浓烈,让自己惶恐不已。他比我们更无力、更不明白这些恐惧背后的原因,但是越挣扎,那份恐惧却会把自己束缚得更深。
有一句歌词是“谁的青春不迷茫”,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孩子。我小时候特别怕黑,一直到10岁只要关灯我都会害怕得睡不着觉,我反复几次跟爸爸妈妈说,我能不能开小夜灯,但答案是拒绝的。
理由听起来都很对,我已经长大了,要学会独立,睡觉一定是漆黑的,开灯睡长不高。但是却没有一个人问问我,我在怕黑这件事情上,到底怕的是什么。我是害怕床底下会藏着怪兽,害怕阴影的诡异感,害怕做噩梦,还是我害怕自己睡觉的孤独感?虽然怕黑这件事情特别小,我到了10岁后也克服了这个困难,但是这段经历好像烙印一样,直到现在,我仍然记得那段不被父母理解的时刻。
是的,要帮助孩子读懂内心的潜台词,让孩子明白很多时候背后都藏着许多没有说出口的话,或者是间接的真相,也只有知道了这些,我们才能谈论如何战胜“迷茫”。让孩子明白不管他们经历着什么,我们都可以跟着他一起经历这些行为背后的故事和感受。这个过程,才是真正地帮助孩子具备看问题的洞察力,我们不会把目光只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能够看得更深、更远。
最终能够战胜恐惧的还是自信和成长
刻意练习、拆解目标、分阶段各个击破,很多时候都是我们改善孩子行为难题的重要方法(参考文章:《从《大卫,不可以!》里,我所感受到的“成长型思维”》)。
但是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承认的一点,就是当孩子出现这些恐惧行为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孩子懦弱或者无能,我们需要重新看到自己童年的样子,找到自己从前的影子,并且了解孩子现阶段的感受,只有这样子,我们才能真正地帮助孩子制定合适自己的目标,让孩子对自己克服困难更有信心。
每个人战胜迷茫和恐惧的时间和节奏都不一样,我小时候战胜怕黑的心理用了5年,Eric战胜如厕训练的恐惧用了1年半,Joshua现在开始有了自己新的担心和敏感,这些都是孩子们不同的成长之路。
但正如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一句名言,“人生所有的经历,就像一颗颗珍珠,当你在未来某一天的时刻找到了那根线,你就会把它们全部串联起来,变成美丽的项链。”说这句话的乔布斯,也是分享了他当年恐惧和迷茫的状况,他因为迷茫退学,因为迷茫去印度,这些时间在别人眼中都是浪费的光阴,却给了他更强大的专注、治愈的能力。
相比起乔布斯当年所面临的困惑,孩子的恐惧和迷茫看起来好小好小,但是人生不恰恰是因为这些无数的小事情,最后才串联成线,成为如今的自己吗?
只有让孩子知道他们并不是唯一会面对这些问题的人,也正因为每个人都会面对,所以我们可以有更好地心态去面对挑战,最终能够战胜恐惧的还是自信和成长。
我时常觉得,正因为我们是父母,所以我们才是帮助孩子克服困难和恐惧的最佳人选,因为我们有最多的包容,我们也有最敏锐的观察。
让孩子放松下来去看待眼前的困难,才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孩子终究还是会在自己的人生之路上明白,世界上有太多的恐惧、迷茫和害怕,最终我们能做的就是让自己更强大,强大到那条光明道路自动出现在眼前。
但在此之前,让孩子有更大、更宽容的空间成长,具备读懂潜台词看更深更远的能力,最终积攒自信并且懂得如何用自信战胜恐惧,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然要习得的能力。
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在跟自己在做斗争,但如果身后始终拥有最坚固的臂弯,便是我们内心最大的安全堡垒,支撑着我们更好地战胜一个一个恐惧,最终迈开腿、大步向前走。
今天的文章来自萌芽研究所BUD(ID:myyjs_bud),作者萌芽是两个男孩的妈妈,也是世界心理学大师约翰·戈特曼的首位中国实习治疗师,创办了学龄前家庭教育品牌“小芽启萌”,研发了孩子的第一门百科动画课、0-5岁的早教启蒙课、正面管教课、情绪管理课等针对孩子或父母的系列课程,在各大知名育儿平台均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同时也是当当排名第一的育儿畅销书《教养力》的作者。
本文经萌芽研究所BUD授权发布,原标题:2-7岁孩子的“害怕清单”:如何给恐惧找一个出口?作者: 萌芽,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栗子羊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779422400
校验提示文案
只看不买198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131897095
校验提示文案
好大的苹果派
校验提示文案
BenLoveVera
校验提示文案
小小喵耳朵
校验提示文案
让我中一次奖吧
校验提示文案
lms819
校验提示文案
只看不买198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3131897095
校验提示文案
lms819
校验提示文案
让我中一次奖吧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8779422400
校验提示文案
栗子羊
校验提示文案
小小喵耳朵
校验提示文案
BenLoveVera
校验提示文案
好大的苹果派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