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2020-08-25 19:11:15 33点赞 93收藏 80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大家好,本人有10年的保险行业从业经验,在此分享保险知识,期待深入探讨交流。

我那个热爱搞理财投资的朋友,

上周收到短信说他几年前买的银行理财产品被强制赎回: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和我吐槽说真是活久见,啥事都给他赶上了。

银行理财直接强退,这是要耍赖?!

2020年,光见证历史去了...

今晚不如就来聊聊这事。

一、部分银行理财被强退

我们先来看看这次工行的理财产品被强退是怎么回事: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安享长盈”2018年3月发行,原到期时间为2023年3月,5年期的定期理财。

年化利率能达到6.1%,这个收益的确能打,上车的都说赚到。

结果工行的车说停就停。

有网友就问了:工行直接提前终止,这耍赖行为不违规吗?

我特意查了一下条款: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还真没有,白纸黑字写得清楚:这波操作完全合法合规。

这类的银行理财产品基本上都有提前终止权,但我们投资者就不能提前赎回说下车,

单方面的条款,多少都有点不对等条约那味儿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而且,工行不是唯一一家,邮储银行、青岛银行在2019年年末就已经操作过一波。

部分“老”银行理财产品开启“强退模式”:没到期,也给你退了。

划一下重点:资管新规、“老产品”、收益倒挂

这是银行理财强退的重要关键词,按着这个思路,咱接着往下聊。

二、银行理财≠保本保息

在过去,银行理财基本都是刚性兑付。

讲白了,就是不管实际投资亏了赚了,

产品到期后,能拿到多少,银行会按照承诺的收益率给你兑现。

投资者感受不到的风险,但不代表没有风险!

实际上,所有风险都由银行自己扛着了。

2018年4月发布资管新规,

银行理财发行的新产品,不能承诺保本保收益。

而是按着净值型理财来,产品净值可以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发生波动。

说白了,就是让投资人直面风险,银行不再兜底。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但是,在此之前发行的“老产品”,基本都属于“隐性刚兑”,压力老大了。

这些“老产品”超5%的年化收益率的不在少数。

但今年市场流动性充裕,理财收益率一路下跌,

在低利率的大环境下,“老产品”的资金成本太高了,就可能出现“收益倒挂”。

比如,承诺给投资者了5%,但自己的收益率是4%,差1个点就是差几十个亿元的缺口。

历史遗留原因,加上当下的市场环境...

银行也是想了各种办法,不过效果还是不如人意。

最后,银行也没挣到钱,实在没辙,只能及时止损,提前强退。

搞不好,理财产品提前强退有可能还会发生,但应该不会成为普遍现象。

三、稳健理财≠保本理财

其实,银行理财强退都不算什么事了,至少的本金和收益还是能稳住拿到手的。

因为监管要求银行理财“净值型管理”,

后来新发行的理财产品还出现过“负收益”的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这款产品是属于R2级的理财产品。

理财产品,是会根据风险划分5个等级: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R2就是“稳健型产品”:不保证本金偿付,但风险相对较低,收益浮动相对可控。

比如国债、企业债、央行票据等等。

连这类基本“稳的”理财产品,都能出现-4.42%的收益率,还真的是“活久见”系列。

老一辈的人对银行理财都有种迷之信任,他们脑海里的公式是这样:

银行理财=银行存款=保本保息

之前的银行理财也的确给了他们这种“错觉”。

银行理财产品强退,要“耍赖”了~

如今,连银行理财都不安全了,还能买点啥?

如果是以“兜底”为目的的投资理财,最起码得做到,长期稳定增长、不亏损、安全有保障。

符合这些条件的,目前我能想到的只有理财类的保险产品,例如年金险。

年金险就是给“钱”买的保险。

保障我们的资金安全,这是年金险的基础功能。

所有收益和保障都白纸黑字写在合同条款里,具备法律效应。

不会提前强退,更不可能有负收益率。

只要保单在手,无论投资市场怎么坐过山车,都和年金险没有关系。

真正意义上的安全保本、100%刚兑的保本理财。

无论你怎么浪,做好资金兜底总归不会有错的。

当然,年金险是很复杂的保险产品,什么产品收益高,什么地方会有“坑”,

总得了解清楚条款,算清楚收益率才知道。

希望今天的文章能帮到你,也欢迎分享给有需要的亲朋好友。

展开 收起
80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93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