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我一个北京特产,怎么就成了天津非遗了?
本文经福桃九分饱授权发布,原标题:蛤蟆吐蜜:我一个北京特产,怎么就成了天津非遗了?,作者:饱妹,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前两天,饱妹看《非诚勿扰》的时候,被里面一位天津小伙吸引了注意。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倒不是因为什么长相、条件,而是因为这介绍短片简直就像个美食纪录片,接着他捧着一盘子吃的就上台了。
▲再联想到狗不理、猫不闻……不得不说天津人连给食物起名都真的很有梗。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这个面点……叫蛤蟆吐蜜?好家伙,长得平平无奇的,名字倒挺吓人。然而当我第二天和同事们说起时,却被无情嘲笑没见识。“蛤蟆吐蜜?这就北京本地小吃啊,害,你没吃过啊?我们编辑部附近就有好几家卖的,点外卖就能买到”
啊?等会儿,节目里说是天津非遗啊,怎么又成北京本地小吃了?懵逼的饱妹决定好好探究一下这只吐蜜蛤蟆的真实身份。
© 江苏卫视非诚勿扰
蛤蟆吐蜜最唬人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名字。因为它的真身,只不过是比普通豆沙馅烧饼多一道裂开的口子的豆馅烧饼罢了。有人说,蛤蟆吐蜜的工艺就巧在这层皮上,皮薄馅儿多、还得一烤就胀裂开。
然而不管手艺巧不巧,只要一搜索蛤蟆吐蜜,各百科故事口径一致地说:蛤蟆吐蜜得名于外形像一只蹲坐的蛤蟆。
▲金蟾衔玉不比蛤蟆吐蜜好听?
饱妹很认真地对着这个外形思考良久也没想通,那为什么偏偏是蛤蟆吐蜜,而不是青蛙吐蜜、貔貅吐蜜或者乌龟吐蜜,也不叫蛤蟆吐馅、蛤蟆流口水呢?
给它赋予这个名字的人,得是个多有想象力的人,才能用嘴里正在淌蜜的蛤蟆来形容食物啊?
还有人煞有介事地说:蛤蟆吐蜜是明朝军粮发展而来。我却越想越觉得不太对劲。
用常识想想都知道,军粮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便携、不容易腐败。根据明代军事著作茅元仪的《武备志》记载,明朝军队食物从主食、肉类再到调味品几乎都要经过暴晒干透,才能作为军粮投入作战中使用。
▲干燥结实的馕倒是更像军粮
© 昵图网
更何况古时物质条件差,打了胜仗才可能改善伙食,平常吃顿饱饭尚且不易,哪来的红豆馅烧饼当军粮?
要是明朝士兵们真是带着这外皮是芝麻酥皮,里面是放了糖的豆沙馅儿的蛤蟆吐蜜行军打仗啊,估计也只能吃到被磕得稀碎、还坏了的蛤蟆吐臭了。
不过饱妹又转念一想,万一古代的蛤蟆吐蜜发展到现在经过了改良呢?于是我又去找来了所谓的传说原文一探究竟:
据《大厂史回顾》记载:1399年,燕王朱棣为夺取明朝政权,发动了“靖难之役”。当时, 随燕王征战的西域上将们,为战时携带方便,将士们的军粮,一种用面粉烤制的饼子抹上羊油脂带在身上。后发明这种制作的人连手艺一同带到南京皇宫,为了赢得皇宫里的人喜欢就在面团了加了各种馅,工艺有所改进,迎得皇室喜欢。
且不说《大厂史回顾》查无此书,靖难之役跨越南北、历时近四年,就算是不放豆沙馅和糖的羊油芝麻烧饼,除了冬季以外常温存放也不能超过三天才是啊。
所以由此可见这军粮一说,纯粹是编了个年代久远的故事强行贴在食物身上,想用历史镀金罢了。
既然不是明朝军粮,那这非遗又是从何而来呢?从起名逻辑上来看,北京人民似乎特别偏好给食物起动物名字,接地气第一名。小吃摊跟动物园似的,什么驴打滚啊、肉龙啊、羊羹啊、猫耳朵、大虾酥这些名字和食材与制作之间,不能说是一模一样吧,简直可以说是毫无关系。
但天津人民呢,也给食物起过狗不理猫不闻这样的名字,而且想想天津人的哏儿,越看越感觉蛤蟆吐蜜这个自带喜感的名字和天津更搭,难道……真是天津人发明的?
我又登陆了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找到了申报非遗的条件:至少需要满足百年历史,三代传承,且传承脉络清晰、确实有史可考。
由此说来,蛤蟆吐蜜就算不是明朝军粮,也至少有百年历史了(否则也申请不了非遗)
▲查资料时意外发现,天津光是煎饼果子就申了一串非遗,还有天津“京八件”。
最后还是非诚勿扰上那位天津小伙给了我答案,他在一个采访中说:自己曾祖父最早在北京牛街开烧饼铺,后来祖父举家从北京移居到的天津。几十年过去,在第三代他父亲的手里成了天津市非遗。
原来,三代传承里有两代是在北京做蛤蟆吐蜜的?那饱妹不禁想弱弱地问一句,非遗要是能跟着人走的话,饱妹现在把我家祖传的湖南剁辣椒申请成为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来得及吗?
兜兜转转查了半天,还不知道蛤蟆吐蜜到底是什么味道,于是饱妹难得慷慨解囊安排了整个编辑部的下午茶(万一踩雷可不能一个人吃亏)
拿到手打开袋子的一瞬间之后我呆了……
▲ 这么一看确实挺像蛤蟆
怎么和网上看到的图片这么不一样?要不是外卖盒完好无损,我甚至怀疑是不是在路上被车碾过?
抛开外形尝味道的话,蛤蟆吐蜜饼皮很薄,豆沙馅糖放得并不多,所以吃起来不会有很甜腻的感觉(亚洲人对甜品口味的最高评价之一),外皮上是满满的芝麻。只不过空口吃一整个的话,过于丰富的豆馅也多少会让人觉得有点噎。
▲这个卖相就好多了
从当代人的甜品标准出发,馅料太实在了有时候也不一定讨喜,感觉它更像是小时候的味道,是爷爷奶奶辈会喜欢的扎实点心,不难想见蛤蟆吐蜜刚刚被发明时因为实诚给人的好感。
北京最近天气冷,拿到手时都已经是凉的了。所以在吃过冷的之后,饱妹又把剩下的一半微波炉加热了一下,趁热吃的话,比一般豆馅烧饼豆沙更饱满表皮更酥薄的蛤蟆吐蜜,果然有着更惊艳的口感。
饱妹一共买了三家店的,却发现有两家甚至出现了不吐蜜的情况,薄薄的外皮在烤制的过程中裂开大小适中的口子,吐出里面的豆沙馅儿,这难道不是蛤蟆吐蜜最重要的工艺之一吗?
▲一个绕口令:不吐蜜的蛤蟆吐蜜还能叫蛤蟆吐蜜吗?
如果蛤蟆吐蜜连蜜都不会吐了,那不就是纯蛤蟆了吗?
其实不管蛤蟆吐蜜究竟是北京小吃还是天津小吃,也不管各家老字号谁才是正统,既然都说自己是继承祖上传承下来的传统技艺,那可不是靠着所谓的非遗和老手艺的名头就可以不思进取的。
连我一个南方外行人都能吃出来:能吐蜜的烧饼皮更薄馅更多、热着吃更香更好吃,这些老字号们为何就不能想想怎么改良工艺改进服务变得更好呢?
曾几何时,全聚德、狗不理等一个个大家曾经喜爱的老手艺成功申遗时我们还为他们开心,可是没过多久就发现,他们得到了非遗的名号后就开始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品控下降甚至店大欺客。
日本百年味增品牌丸米,在保有原有风味的基础上推出了最咸的赤味增的减盐版本,以及推出了添加高汤版本的味增新口味等,在技术和口味上不断去做尝试和革新,这才真正打响了老字号的口碑。
© 丸米株式会社官网
我们有着比日本更多更丰富的文化遗产,但要把这些传承下来、要把中国的老手艺老字号的招牌打响,我们应该靠的是工艺的传承和革新、是百年如一日的好口碑,而绝不仅仅是申请非遗那么简单。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走过路过的小伙伴们先别划走!求求大家来看看我们新一期的征稿活动#宝藏零食大揭秘#吧,只要是跟零食相关联的文章,就能打上#宝藏零食大揭秘#的标签,参与我们的征稿活动!小小值不怕大家不爱写,就怕大家连活动都不知道 ,万一错过了价值千元的进口多功能料理锅,超高级厨房刀具组合,还有5斤多重的旺仔大礼包以及大面值京东E卡,那小小值可就是真的伤心了!
活动详情具体见这里:
你距离千元大奖的距离只有2步(比把大象关进冰箱里还简单!) :
1、写一篇和零食有关的文章,种草、榜单、评测、晒物等等,想写啥写啥;
2、拉到最下面的添加话题,点开“添加投稿话题”搜索并添加#宝藏零食大揭秘#标签,成功!

唱完k之后就好喝碗云吞,来套大饼果子
絮絮叨叨头重脚轻 到最后却是个日本味噌广告
真闲,能掰扯出这么多字
都0202了别那么***,现在全国哪儿还有把十一区当对手的人了。他举的例子是不怎么行,别的不说,被全国人民一致差评的狗不理也是开发了挺多种馅的(都不好吃),但是目前老字号普遍挺难吃也是事实。这方面十一区在开发传统美食的方面确实比我们强,有的甚至有专业的科学家和实验室。
最奇怪的是他最后莫名其妙的夸了一句日本,这八竿子打不着啊,减盐20%有啥啊,稻香村的木糖醇糕点算不算传统创新?不是不能夸日本,而是全篇下来用这么个奇怪的案例结尾来反衬托我们不行,日本行。理解不了。
我都不知道那些人为什么大晚上的要去排队吃一套好几十的煎饼果子。。
写的挺好啊,很实在
请别说那男的是天津人,我们不承认
穷讲究紫薯布丁,
北京?外卖?我们用的不是同一个美团和饿了么?为什么我搜不到?只有堂食,倒是可以15一单请人跑腿去打包
哈哈哈哈哈哈哈
没成韩国非遗你就知足吧
我也看了这集,这人纯粹是去卖广告的
二嫂子的煎饼果子味道属于中等水平,没有以前上学时学校门前三轮车上的好吃!
好像是二嫂子申遗成功后就涨了两块钱
不知道。吃不起那么贵的早点
此处可以@下植物椿
二嫂子就在我家楼下说实话做的很一般,还不如马路对面的那家木有申遗的煎饼果子生意好
幺!幺!切克闹!煎饼果子来一套!
写的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你真有时间,我居然看完了
二嫂有百年历史????我只知道南楼煎饼果子每晚都排队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