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2025-02-21 08:00:34 1点赞 1收藏 0评论

真的是,令人大跌眼镜啊!克里斯托夫·霍伊斯根,就是数天前结束的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主席,他在总结性发言的时候居然哭了,因为欧洲人认为的亲密盟友——美国新一届政府背刺他们了。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令霍伊斯根等人感到痛心的还有特朗普严词拒绝了“俄乌和平谈判”应该有欧洲席位的要求,英国《金融时报》嘲讽道,在“美国利益优先的霸权态度”面前,欧洲人不配上桌,若要上桌请坐在小孩那边。

俄乌冲突以来的三年时间,欧洲诸国都在积极配合美国打压俄罗斯的战略,给予乌克兰大量的武器、弹药、资金等援助,但当美国换个总统后居然发现:“在强权面前,欧洲原来也是这么的软弱可欺”。

当美国需要欧洲人付出,全力支援乌克兰的时候,欧洲人做到了,而且还是卖力的在做。但当美国出来收割利益的时候,却将欧洲挡在了门外,这是典型的:只能共苦,不能同甘

欧洲说,出现了信任危机

芬兰总统亚历山大·斯图布悲愤地说:“在特朗普上任之前,我们是比较乐观的,但最近几天的新事态发展让我们更加的悲观”;法国总统马克龙说特朗普、万斯等人的发言,让欧洲国家更加担心与美国的同盟关系。

数十年来,一个令欧洲人习以为常的美国已经不复存在,这是一个新的美国。伯格曼警告说,以特朗普为首的美国新一届政府官员的言行可能已导致跨大西洋联盟之间的关系发生重大转折。

兰茨贝吉斯,立陶宛前外交部长劝说大家不要担心美国的改变,“老实说,我更担心欧洲”。是的,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政客感到迷茫了,欧洲有“被撇下”和“被降级”的巨大风险,未来在哪呢?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南生认为,欧洲首先要抛弃北约

组建属于欧洲人自己的军队,在安全问题上不要高度依赖美国,争取获得独立自主权。时间还来得及,欧洲国家在科技、军备领域的底蕴不宜被低估,要尽快迈出欧洲共同防务合作的实质性一步。

远离北约,组建欧洲自己的军事力量可不是泽连斯基希望的那样,取代美国,让欧洲独立承担援助乌克兰的任务。而是自己的安全问题,由自己负责。增强内部凝聚力,不用再被美国的安全讹诈政策所束缚。

我们经常说中美俄是大三角,也有一些分析机构说“中美俄欧”是四角关系。是三角关系,还是四角关系,就是看欧洲到底有没有独立性,有没有自己的声音。若继续紧跟着在美国身边,甘愿做美国小弟的话。

那中、美、俄、欧的四角关系格局将会越来越少有人提,因为欧洲只配上“小孩那桌”,重大事情没有发言权。当今的世界依然在遵循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流眼泪是没有实际作用的。

去年初,米尔斯海默接受印度知名女主持人的采访,他认为中国、美国、俄罗斯都是世界多极化中的一员,印度也有成为一极的潜能,但日本却不能。尽管日本的经济、科技与产业能力都远超印度。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但就是因为日本的对外政策高度追随美国,没有自主性,无法在全球重大事情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只能是附和美国而不能成为一极。他建议印度继续保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成为一个有抱负的大国。

欧洲不应该将俄罗斯视为“安全威胁”

欧洲若想构建稳固的四角关系格局,就不能单方面追随美国,需要独立自主的国防和外交政策。四角关系是互动的,若欧洲选择和其中的某一角结盟的话,那必然会推动另外两角站在一起。

若欧洲选择自主,不再与美国结盟,我们并不奢望他们选择与中国或俄罗斯结盟,这不现实,也没有意义,更做不到。但不应再将中国与俄罗斯看成是“威胁”,不再将俄罗斯当成是安全的威胁。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果欧洲将俄罗斯当成敌人,那他就会变成敌人,这是在自找麻烦。若将俄罗斯当成自己的合作伙伴,那他们就完全可以成为发展的伙伴,而不是你死我活的对手。

俄乌冲突之前很多年,欧洲与俄罗斯就是伙伴。尽管不是欧洲人欢迎的好伙伴,尽管这种伙伴关系很微妙、很脆弱、不牢固,但却在享受来自俄罗斯的低价能源,这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啊。

欧洲人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你们喊了几十年的“俄罗斯存在巨大安全隐患”的预警信号,但向东扩张军力的却是北约,而不是俄罗斯。在局外人看来,多年来都是北约或欧洲对俄罗斯的安全威胁更大。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与俄罗斯和平相处,对欧洲人的安全至关重要。大国的崩塌往往都是从内部开始的,对拥有数千颗核武器的俄罗斯而言,欧洲国家想要使用武力从外部击垮他是很难的,代价甚至是不可承受的。

在经贸上,欧洲不应视中国为威胁

中国与欧洲离的很远,他们提及中国时通常不说存在地缘安全威胁,他却总是在经济、贸易、科技等领域说中国在威胁欧洲。很无语啊,这是欧洲人长期被意识形态宣传模糊了双眼,看不见真相了。

美国政客需要的是巩固霸权,可以当今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来要挟他国让利,动辄施行逆全球化政策。但欧洲单个国家的市场都很小,欧洲单个国家产业链都不完善,甚至都没有几个产业可言。

欧洲各国需要贸易全球化来“交换商品”,欧洲各国的崛起与富裕也都是从全球化的不断拓展中获得的。如果欧洲与中国这个经济依然在快速发展,很快就会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市场的国家交恶。

这不等于是主动在阻碍自己的发展嘛!中国与欧洲之间依然还有很强的互补关系,在机械设备、高端汽车、奢侈品、奶粉、猪肉、金融、旅游等领域,欧洲依然可从中国企业手中争取大量订单。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持有的是开放政策,中欧之间也可取长补短,互惠互利。不奢望欧洲完全远离美国,导向我国,但应该视中国为可以持续合作的伙伴,起码是良性竞争的伙伴。

南生认为,欧洲人当前的焦虑、忧心一方面是源于对美国单边主义的不满,被美国背刺后的痛心与无奈;另一方面是源于其对自身地位认知的迷茫,对未来发展方向与影响力深度衰减的担忧。

他们真的不知所措了,一会说准备要出兵乌克兰,一会又说不打算出兵。法国总统马克龙声称这是“保持战略模糊”,纯粹是典型的自我安慰,实质是仍在期待世界看到“欧洲仍能发挥作用”。

好吧,说是期待世界看到,本意是欧洲在期待“美国能看到”,希望特朗普能回心转意,但现实是残酷的。欧洲人需要尽快醒来,需要反思: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避免被外部势力“牵着鼻子走”。

也就是欧洲人需要实现真正的战略自主,请注意“真正”两字。是继续甘愿成为霸权的工具,或者是迫于压力向单边主义与逆全球化屈服,还是决心获得战略自主权,做多边主义的践行者,成为四角格局中的一员?

欧洲的未来,在哪里呢?现在回头,尽快调整政策,还来得及

对于今天的欧洲各国政要而言,答案不是背刺之后的流泪,不是期待美国领导人的回心转意,不是沉浸在“过去曾经拥有的所谓共同价值观”,而是如何在开放与合作中塑造一个更好的未来。本文由南生撰写,欢迎转发、评论、留言、分享和打赏!

展开 收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