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2025-04-02 10:21:00 5点赞 4收藏 0评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近年来报道的未成年人犯罪,只见多不见少。

3月份邯郸初中生将同学杀害埋尸案终于有了裁决。距离案件发生已经一年,但勾起回忆后仍然不太舒服。

3位初中生杀掉了他们的同班同学!与残忍的杀害手段相比,凶手们事后的淡定表现更是让人心寒。

掩埋尸体后这3人竟然还能照常上学!

当被害人家属上门找人,凶手仍在淡定地打游戏,同时故意给对方提供了错误的寻找方向。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而在杀人之前,这3个人已经霸凌受害人很长一段时间了。

这真的是13、4岁的孩子吗?

在我的认知里,这个年龄段应该还处于撒谎会脸红、犯错会害怕的时期啊,他们却能像连环凶手一样冷静自处。

我无法得知他们这样的恶魔性格是如何养成的,只是感慨的同时想到了之前看过的一部电影《一级恐惧》。

同样是年轻人犯罪,同样是凶手事后尽力展示无辜,不同的只是愤而杀人的起因颠倒了一下——被迫害者反杀迫害者。

看懂《一级恐惧》,也许就能对未成年人的反常性有更多的了解。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在悬疑剧方面,我也算阅片无数了,但这部30年前的电影,仍然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没错,这部电影是1996年上映的。

在它之前,我印象最深刻的结局是《唐人街探案》末尾,张子枫的邪魅一笑。

看完《一级恐惧》后,我的第一反应却不是“这个套路我早已经见过了”,而是我之前怎么会觉得唐人街探案的结尾精彩的?简直就是东施效颦啊!

至于《一级恐惧》的结尾究竟发生了什么,我这里就不描述了。

并不是因为怕剧透,而是用说的描述不出其精妙之处的十分之一。

下面我会分别聊聊剧情、深意以及个人感受。

特别是该片凸显出的人性复杂,让人“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观古便可知今,人性就是不需要遗传的天性。无数历史都验证了它的永久性,就算再过100年也不会改变。


01剧情

用一句话概括,这部电影讲的是:

19岁的艾伦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被指控杀了一位非常有社会影响力的人。

很显然,《一级恐惧》是个推理侦探故事。

电影中还有另一位主角,坚持要为嫌疑犯艾伦辩护无罪的律师马丁。

乍看好像是中二魂发作的正义律师,实际上他不过觉得这个案子太有影响力,一旦打赢他便能得到泼天的富贵。

至于艾伦是否无辜?一开始他觉得一点儿也不重要。

但是在打官司的过程中,马丁深入接触了艾伦后,发现他身上藏着第二人格——罗伊。

艾伦的善良胆怯,与罗伊的粗暴无理形成了鲜明对比。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马丁开始真心相信艾伦无辜,并在最后为其成功脱罪感到良心上的快乐。

看到这里你似乎明白了影片的含义:一人洗刷冤屈,一人获得成长。

但根据《经典情节20种》的总结,推理故事的要点,并不是人物应有所转变,而是结尾处要揭开有别于表象的真相。

《一级恐惧》做到了,而且仅凭最后那5分钟,便让我和马丁一样从感慨到震惊,再到懵逼,心神起伏好几天无法平静。

我甚至激动到拉着队友叽里呱啦输出了一通,搞得他也看起了这部老电影😂


02凶手疑云

整个电影最大的矛盾点就在于:艾伦究竟是不是凶手?

律师认为是罗伊杀了主教,甚至罗伊也自认下了罪名。

可其实到了故事最后一刻,影片都没有向观众公开真相。

我翻遍网络,发现大家试图分析的方向都是:凶手究竟是艾伦还是罗伊?或者艾伦是不是在演戏,罗伊根本不存在?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其实我感觉这就是导演故意放的烟雾弹,大家以此为前提讨论,正是他所想要的。

故事引导着我们从相信→不相信→相信反复横跳,这一步骤本来就充满迷惑的装饰。

一旦观众们为“是艾伦还是罗伊”开始争执,导演的目的就达到了。

毕竟没有真相的讨论可以获得最持久的热度。

没错,我感觉凶手根本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

其中艾伦失踪的女友琳达最为可疑。

尴尬的是,我没有看到任何人跟我想法一样……

所以我想理一理思路,如果你也看了这部剧,欢迎论证或者反驳我的观点。

1——

剧中艾伦、琳达和另1个男生一起拍了录影带,照理说他们的作案动机都一致,但这位男生之后被杀落水。

导演还把尸体被打捞上来的过程专门拍了出来,可却没有给琳达安排这样的画面。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甚至整个电影里琳达只在在录影带中露过脸,我感觉这就是导演和编剧刻意在弱化琳达的存在。

2——

艾伦说自己不知道第二人格罗伊的存在,每次罗伊出现他就晕过去了。

可是罗伊第一次现身的时候,明明对律师说,艾伦每次解决不了事情,就会哭着进来找我。

这句话如果为真,证实了艾伦的性格确实做不出杀人的举动,但也证实了艾伦一定知道罗伊存在。

他会说谎,会隐瞒,他会不会还隐瞒了别的事情?

3——

艾伦第一次见律师,说房间里还有另外1个人,却打死不说是谁,只说自己看不清。

他看到的会不会是琳达?但恋爱脑不想出卖深爱的女友。

4——

第二人格艾伦斩钉截铁地承认了是他杀了主教,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猜想又得到了证实。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罗伊的设定就是没有文化又暴躁的不行,但绝对会为艾伦出头。

承认罪行的那副样子,实在太像为了义气背负兄弟罪名的中二青年了。

5——

整个电影没有讨论过具体的作案手法。

照理来说,推理电影在真凶被抓获以后,都会出现犯罪现场重演的,《一级恐惧》却没有。


03正义为何

前面也说了,除了凶手问题,很多观众还认为艾伦是演的,并不是真正的双重人格。

但我不是很在意这一点,因为我看透了导演为什么让双重人格这件事显得这么模棱两可。

这种模糊恰恰是整部片子想表达的中心思想:

真实的生活就应该是混沌的。

正义是很多人热衷于追求的东西,有时候也与追求公平放在一起说。

马丁渴望为艾伦寻得应得的正义,但所谓的正义真的存在吗?

正义若是需要人的参与,那么称为正义感显然更加得当些。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经典情节20种》里提到过,推理电影的核心必然跟智慧考验有关。

《一级恐惧》片尾处,律师迷茫的站在法院里,终于意识到自己也许成了别人脱罪的棋子,而不是自以为扭转乾坤的神。

看着很丧,但何尝不是一个新的开始?

马丁开始意识到,他对于人性、对于这个世界的了解还远远不够。

未来他再也不会用以前看透一切的态度行走世界了,这才是马丁在剧中真正的成长。

当你非常自信自己站在道德制高点,自以为是正义代言人时,说明你离道德制高点还远着呢,远到坐30个小时飞机都飞不到。

而当你开始时刻怀疑自己的初心,质疑他人的用意时,那才说明你正在慢慢逼近正义的核心。

但你永远也无法成为正义的使者,因为在世界的法则里,本来就没有“正义”、“公平”这些词语,不过是人类为了平衡创造出来的罢了。

世事总是充满无常,没有绝对的正义,也没有绝对的公平。

此时你再回看一些无法理解的犯罪行为,你会明白,所谓的正义不过藏在自己心中,而别人心中有没有,实在不是我等可以保证的事。


03结语

其实《一级恐惧》可圈可点之处还有很多,我有感想的地方也远不止上面这些。

比如演员的演技,比如拍摄手法,比如音乐烘托氛围……一篇实在难以说全。

电影的影评确实比其它影评、书评难写很多。

毕竟电影的魅力就在于它会有很多留白,这样每个观众都可以通过缝隙,组合出不同的形象。

好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而看过电影之后若能不由自主迸发出一些想法,对于我个人来说,比观影本身更令人舒爽。

就算你一路被弹幕剧透,也毫不会影响看完后的思想激荡程度。

但只有优秀的电影能有棱角来摩擦出思想火花,《一级恐惧》可以算一部。

《一级恐惧》:搞混了正义和正义感,会有多可怕?

我是南栀夫人,立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的妈妈一枚。欢迎关注,为你的宝贵时间指路。

展开 收起

幽默感:成为更喜欢的老师

幽默感:成为更喜欢的老师

24.9元起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0)

北京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报告(2020)

14.4元起

美国与新闻界/明德书系·文化新知

美国与新闻界/明德书系·文化新知

22.5元起

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

注意力市场:如何吸引数字时代的受众

24.9元起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0个错误

公文写作中最常见的100个错误

17.5元起

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中国新闻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国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工程;当代中国新闻理论研究)

44.5元起

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探索/新时代首都发展战略研究丛书

超大城市治理的北京探索/新时代首都发展战略研究丛书

19元起

一图胜千言: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35种思维工具(走进学习科学丛书)

一图胜千言:每位教师都应掌握的35种思维工具(走进学习科学丛书)

64元起

公文写作大全(套装上下册)

公文写作大全(套装上下册)

74元起

超级结构(创意写作书系)

超级结构(创意写作书系)

22.5元起

文学的世界/创意写作书系

文学的世界/创意写作书系

39元起

时间序列分析:基于R(第2版)/基于R应用的统计学丛书

时间序列分析:基于R(第2版)/基于R应用的统计学丛书

19.5元起

助人技巧: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第八版)(社会工作经典丛)

助人技巧:个人、家庭、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第八版)(社会工作经典丛)

99元起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创意写作书系)

小说写作教程——虚构文学速成全攻略(创意写作书系)

21元起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社会工作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

34.5元起

国家与生活机遇——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 1949—1994(社会学丛·理论前沿系列)

国家与生活机遇——中国城市中的再分配与分层 1949—1994(社会学丛·理论前沿系列)

暂无报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4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