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对孩子的评价是怯懦,我很生气,该怎样和老师沟通?
锣鼓听音,说话听声。
这是我小时候父母教的一句话。听人说话不能只听表面的话语,还要听出话语背后的意思、情感、意图,听出别人的“话外之音”。
我家豆丁今年五年级,每个学期都会下发评价手册,里面会有班主任+主课老师+副课老师一共三位老师的评语,那些表扬的话往往只是一种常规的鼓励,不用过分放在心上。
可是,一旦出现 “但是” 这样的转折词,后面的内容就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极有可能是孩子接下来需要改进的关键方向。
比如,老师说孩子很聪明,但是“再细心一点”就更好了,家长就可以通过查看孩子的试卷,来判断孩子在计算等方面是否需要加强。
当下,老师只是众多职业中的一种,专业素养和责任心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全靠个人的职业操守。
在我看来,愿意指出孩子问题的老师,真真儿算得上负责任的好老师。毕竟,只要孩子在学校没有身体上的损伤,老师就已经基本履行了最基础的职责,而关注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健康,则是老师的额外加分项。
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四年级男孩被评价为 “怯懦”?
老师给出这样的评价,背后肯定是有原因的。
这就需要家长冷静思考,而不是冲动地去找老师理论,证明老师的评价是错误的。
也许,孩子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声音太小;
也许,孩子在小组讨论中不敢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
又或许,在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时表现得不够积极主动。
只有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我们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该如何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呢?
首先,心态的调整至关重要。
要摒弃一开始的愤怒和不满情绪,以平和、理性的态度去和老师交流。可以提前和老师约一个双方都方便的时间。比如,发微信或者打电话说:
“老师,我看到您对孩子的评价了,孩子回家后也很困惑,
我特别想和您深入地聊聊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
您看您什么时候方便,咱们找个时间好好沟通一下?”
这样既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又不会给老师造成太大的压力。
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中,要认真倾听老师的观点,不要急于反驳。
当老师提到孩子怯懦时,不妨追问一下具体的场景和事例。比如:
“老师,您说孩子怯懦,我想了解一下,是在哪些具体的情况下您有这样的感受呢?
是课堂上、课间活动,还是其他场合?”
通过这样的提问,能够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在学校的真实表现。
很多家长更关注孩子在家庭内部的表现,一叶障目,当孩子被外人定义为“内向”“腼腆”时大吃一惊,觉得“我家孩子不是这样的呀”。
因此,可以跟老师分享孩子在家里的表现。试试看这样说:
“老师,我想跟您说一下,孩子在家里其实性格很开朗,
和好朋友们相处得也非常融洽,经常会主动组织一些小活动。
我有点不太明白为什么在学校会有怯懦的表现,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呢?”
方便让老师从多个角度了解孩子,从而更全面地分析问题。
最后,要和老师一起探讨如何帮助孩子改善这种情况。
可以提出一些具体的建议,比如:
“老师,您看我们能不能一起为孩子制定一些小目标,
鼓励他在课堂上主动举手发言,或者在活动中积极参与?
我们在家里也会配合学校,一起帮助孩子变得更加勇敢自信。”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老师感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也有利于形成家校教育的合力。
当孩子的评价手册中出现让家长不太满意的评价时,一定不要一味地生气,而是要冷静下来,通过有效的沟通,与老师携手为孩子的成长助力。
毕竟,我们家长和老师的目标都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变得越来越好。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