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老掌柜 篇一:想读科幻却无从下手?别信广告!几本通俗又实用的科幻工具书带你火速入坑
创作立场声明:作者为多年的科幻迷,本文分享的图书均来自私人收藏图书的读书心得,希望发布出来跟各位看官分享交流。
多图预警,流量党慎点。
作为一名老科幻迷(作为80后鸭梨很大),偶然看到张大妈的科幻主题征稿,小心脏顿时“咯噔”了一下子。扭过头,愁了一眼那整整一面墙的科幻书,嗯,是时候写点什么了
张大妈里推荐必读科幻书单的文章有不少了,不过每每读这些文章,却很为读者们担心。对于不太了解科幻的萌新小白来说,这样的文章越多,反而越有些不知所措吧。《三体》看的很爽,想再找个大师的作品,期待重现快感,网上找个“必读”书单,选一套经典,指纹一刷,几百大洋扔给京东,拿到书后,却经历了从惊喜到放弃的心路历程,难道是翻开的姿势不对??
其实,读科幻跟学编程一样,刚明白什么是if else,就想自己实现人工智能,还是有些困难的。
所以,虽然家里科幻小说也很多,但我不想走寻常路,不列小说书单,而是介(xiǎn)绍(bǎi)一批偏学术范儿的科幻周边书。可是当我把书单列出来,发现也有差不多100本了,这里面有速查手册、幻想图册、科幻历史、名家传记等,一篇全写完有点累(主要是懒),估计您读着也不轻松,所以我先挑了一部分,如果反响比较好,之后再继续写。所以各位看官,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小星星🌟小心心❤️点起来~
先给今天要分享的主角们来一张全家福:
好,下面请各位跟紧我的小旗旗 ,咱们一米间距、有序上车......
这一句话,咱可就回到22年前了......
我是科幻迷
那是我的1999年,正坐在初三的教室里。此时正是上课前最喧闹的时间,一个淘气的同学,手握一本被卷成棍的杂志,正从前排依次敲打每个能够得到的脑袋。眼看就要落到我头上,我一把抢过杂志,一招反杀轰走了那个小子。回到座位,展开那本皱皱巴巴的杂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身穿紧身太空服、手握强光手电筒的太空美女,然后,看到了杂志名字——《科幻世界》。
说实在的,当时一点儿也没瞧上这杂志,封面挺low的 感觉跟街边小摊卖的三流小说合订本没啥区别。但心想反正接下来那堂课也挺无聊的,正愁没啥玩意儿打发时间,刚好来了这么一本闲书,就好歹翻翻吧。
到今天我仍清晰的记得,那是1998年第9期的《科幻世界》,第一篇故事叫《那一刻用尽一生》,本来没寄什么希望的我,读了一页就完全被吸引住了,读罢整个故事,心中大呼过瘾 !其实,多年以后再看那篇,充其量算是一篇还不错的校园科幻小说,但对于当时的我,感觉却像在大海上漂泊多年,终于登上一座美丽的海岛,金色的沙滩上还有一大波美女,跳着草裙舞欢迎我
!紧接着读的第二篇,是凌晨老师的作品《猫》,仍然是“好看好看太好看了”的感觉。一口气读完整本杂志,我意识到,自己的后半辈子,已经在不觉间被那个淘气小子给改变了
。
从那天起,除了每月必买《科幻世界》以外,我还用尽一切办法搜集科幻小说。在那个山东省中部的化工城市,我在大小书店、旧书摊、长辈的书橱、同学家里,能想到的任何地方寻找带科幻字眼的书籍。直到今天,要是大街上碰到旧书摊,我仍然会走不动道儿。
转年到了2000年,我已经集齐了1995年之后所有的《科幻世界》,外加一小摞科幻小说。但问题来了,这些资料还不足以让我对科幻小说形成比较系统的认识。要知道,在那个世纪之交的年代,新兴的互联网上资料还很匮乏,市场的大环境与今天也相差甚远。大刘只是科幻圈一颗耀眼的新星,正职是在发电厂写代码,我们膜拜的大神是王晋康、星河、柳文扬、赵海虹等等。国外的例如阿西莫夫、海因莱因、克拉克等大师,基本还都是传说,他们的作品在市面上很难找到。除了《科幻世界》上零星有刊登关于科幻历史、作家、名著的介绍外,基本没有其他渠道能获取科幻相关知识。
高三前的那个暑假,和老爸到北京玩了一圈,那次旅行是我主动提出来的,理由是在高考前增强一下对大城市的向往 ... 在事先规划好的行程中,有一半都是书店和图书市场。在西单、王府井的图书大厦,还有西直门图书市场(早已拆除),总共买了两百多元的科幻书,对于当时自己的经济状况来说,已经很大手笔了。其中不仅有《与拉玛相会》这样的名著,还收获了下面这本小惊喜
——
较早出版的科幻工具书
这本书可以说是我最早的科幻知识启蒙读物。在2001年以前,国内翻译的外国科幻小说较少,也比较单一,以80年代翻译的凡尔纳、威尔斯,以及苏联科幻作家的作品为多,能系统介绍科幻发展历史、作家和作品的书就更是凤毛麟角,偶尔能从《科幻世界》了解到一些科幻周边知识,也都比较零散。所以,当我拿到这本378页的《科幻爱好者手册》,真是如获至宝。
事实上,这本书的出版,在当时的科幻界也非常难得。书的主编是科普先驱周孟璞老师,副主编是科幻世界的老编辑杨潇和谭楷。叶永烈老师亲自作序,称赞该书填补了国内“科幻类百科全书”的空白。作为当时市面上可能是唯一能找到的科幻工具书,她不仅让我把之前听到的“黄金时代”、“新浪潮”、“赛博朋克”这些名词串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在那个信息不很发达的年代,大部分的科幻大师、名著、电影的名字,最早我都是从这本书上第一次读到的。
除了《科幻爱好者手册》,当时还通过各种渠道(主要是旧书摊),收集了几本不错的科幻参考书,包括历史年表、名家名著、论文论著等,也极大地丰富了我当时的视野。但这几本不是今天的主角,就一图带过了。
下面的这本,要重点说说——
第一次拿到这本沉甸甸的书,着实让我兴奋了一番。据我所知,这应该是国内引进的第一本称得上“科幻百科”的图书,作者约翰·克卢特是重要的科幻奇幻文学评论家。作为DK公司出品的图书,先不说内容和翻译水准,仅看丰富的插图和精美的印刷,就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拿在手里就很过瘾。
全书分为八个章节,分别为:
展望未来
历史背景
主要杂志
主要作家
经典作品
电影
电视
从目录能够看出,内容已经非常全面了。而且这书最大的特色是第一章从“展望未来”开始,先把各个时期的科幻小说最关注未来的哪一方面,然后再回过头来,从历史沿革开始娓娓道来,有点倒叙的意思。
对我这样的年表控来说,书中对每个时期、每个作家都有详细的年表,这让我很受用。
现在回头看这本书,要注意几点:
首先,这书的英文原版成书于1995年,国内出版时间是2003年,即使在当时看来,时效性也不那么好。像罗伯特·索耶、尼尔·盖曼、《星球大战前传》、《黑客帝国》,这些1995年之后被关注的作家和作品,都没有收录。
受当时作者的眼界所限,书中主要注意力都在欧美,其他地区除了少量日本的内容以外,基本都没有提到。
另外,由于当时一些作家和作品未被国内普遍介绍,所以翻译名字跟今天不太一样。比如:海因莱恩(海因莱因)、狄克(菲利普·迪克)、胡博士(神秘博士)等。
但无论怎样,都不妨碍这是一本非常精美、实用、高价值的科幻百科全书。
近些年那些养眼又高级的画册图史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10年以后,随着《三体》在国内越来越受关注,国内的出版商开始注意到科幻这块巨大蛋糕的潜在价值。除了国内外的科幻小说大量出版上市,也应景引入了一批优秀的科幻资料类的书出版,大大丰富了我们的科幻视野。这些书大都包装精美,兼具学术和欣赏价值,非常适合用来收藏学习,或者,嗯,装饰书架......
简单理解这本书,可以认为是前面那本《彩图科幻百科》的升级版。但仔细读下来,这哥俩还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它更贵一些;其次,封面上有一个大而醒目的HAL 9000...
嗯,亚当斯附体了, 说正经的。不过这书是真的贵啊
首先,这本《科幻编年史》原书2014年出版(国内2019年引进),所收录的内容要新的多,包括阿凡达、瓦利等,都被收录其中。
其次,它完全采用编年的叙述手段,把相关的作家、小说、影视等,都用时间线索串了起来,其中图片的数量也更多、更精美。涉及28种作品形态、35种科幻类型的超过2000种作品,既有好莱坞大片,也有小众邪典;既有漫威、日漫,也有图像小说;既有休闲读物,也有文学经典;既有动画片,也有网络游戏……全书3175幅插图,其中约2000幅是出版物封面、影视海报等,还有约1000幅插图、剧照、人物头像等。
第三点,也是本书的最大特色,是用数据可视化图表的方式,呈现重要科幻作品的年表。不仅有作家、作品的创作年表,更有作品内容涉及的年表。比如关于《沙丘》的年表横跨15000年,而《2001》的年表更是跨越了400万年.....
总的来说,这本书图文并貌,内容详尽,不管是学习还是欣赏,都是每一位科幻迷居家旅行必备之良品。
说到这本《交错的世界:世界科幻图史》,首先允许我悼念一下作者——冈恩教授,老先生于2020年12月23日与世长辞,享年97岁,在这里给他献上一朵小红花。詹姆斯·冈恩,美国科幻奇幻协会大师奖获得者,科幻理论权威专家,包括本文后面要提到的《科幻之路》,都是他科幻研究方面的代表作品。冈恩不仅研究欧美科幻,对非英语世界的科幻发展研究也颇有建树,特别是与中国多位学者长期保持着交流。
就在他去世前,听说此书被译成中文,还特意录制了视频。
冈恩教授如数家珍地讨论了影响整个科幻小说流派,以及在科幻小说发展道路上发挥作用的作者和代表作品。从最早充满想象力的口述故事,到科学怪人弗兰肯斯坦,再到三体宇宙的黑暗森林,通过一代代作者创作的各种鲜活故事追溯科幻小说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代的科学和技术创新如何改变人类对自己在宇宙中的角色的认识,并改变科幻小说,为不断变化的科幻小说勾勒出清晰的脉络。
这本书内容翔实,干货很多,从作者到译者,都非常专业,质量很高,推荐重度科幻爱好者收藏。
接下来要说的,同样是以时间为线索,这本《伟大的虚构》的着眼点是所有的幻想类文学,除了介绍科幻巨著,收录了不少奇幻、魔幻、神话、民间传说等非科幻的幻想作品。诸如《奥德赛》、《西游记》、《克苏鲁神话》、《魔戒》、《黑暗塔》等。
这本书封面装帧比较精美,也有不少高质量的插图。但是有人评论它的内容有点水,每个作品介绍都比较泛泛,不过作为欣赏和扩展视野还是不错的。各位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妥善选择。
好,前面讲了不少小说相关的内容,该轮到电影了!
这本书,是同名电视访谈节目《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的实录,书和节目都堪称神作。卡梅隆在节目中重点采访了对科幻影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六位大咖——吉尔莫·德尔·托罗、乔治·卢卡斯、克里斯托弗·诺兰,阿诺德·施瓦辛格,雷德利·斯科特和史蒂芬·斯皮尔伯格,但出镜的大神远不止这几位,这部作品完全可以叫科幻界的“神仙对话”、现实版的“美国众神”。
节目通过一场场旁征博引的谈话,深度挖掘他们对科幻的理解以及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这本书再现了访谈的全部内容,包括六大主题:外星生命,时间旅行,外太空,黑暗未来,怪物和智能机器,内容丰富,图片质量高,即使看过电视节目,这本书仍是收藏佳品,喜欢科幻电影的朋友千万不要错过。
就算看过影片,图书也非常值得收藏一本,其中有大量精美的插图,特别是一些电影的前期原创画,非常有欣赏价值。
最后,再晒两本几年前在潘家园淘的国外科幻史画册。
首先是《科幻终极百科全书》:
The Ultimate Encyclopedia of Science Fiction
还有这本《20世纪科幻图史》
Science Fiction of The 20th Century: An Illustrated History
这两本不是今天的重点,内容也基本涵盖在前面基本中文书里了,这里就不多介绍了。
总结
这次挑选的几本,基本都是内容好、包装精美的科幻相关工具书,既方便初学者入坑,也适合老司机收藏。家里这方面的书其实还挺多,如果大家感兴趣,下次再介绍几本更专业的理论和历史著作。
好了,流水账似的写了这么多,其实也是对自己追寻科幻之路的一个小小的总结,要是能给各位带来一点点帮助,那就再好不过了!
最后的最后,再唠叨两句,码字配图不易,还请各位走过路过的看官们,不要吝啬点点页面底部的小心心和小星星,你的赞赏是我更新下一期的强大动力!

为了部落永不为奴
总觉得,人不管活到多少岁,包裹了多少层外壳,内心深处仍是十几岁的那个自己。
干杯
那可不,那是我多年来的目标啊,可惜最开始就目标明确的人,反而难找到,导致我蹉跎了三十多年还是孑然一身
佩服作者,这么多年还有着这份初心,和理论探索。尽管跟我比你还不老年轻着。另外可知“科幻世界”之前还有一位叫作“飞碟探索”的老前辈,虽非小说为主,但在那个贫乏的年代,也算是所有梦回星辰大海的小男孩们心中的圣经。
谢谢
刚刚又发了一篇,欢迎指正
难得一见这么高质量的分享了。
你说的应该是98年第8期,封底是哥斯拉
第一本科幻世界好像也是98年,封面是哥斯拉剧照那期。
同一个科幻世界
我那时在你楼上
留好,都是财富
美国的黄金时代已过,中国的才刚刚开始
科幻的黄金年代已经过了啊
暑假看的星际浪子
怀念飞碟探索
天天吃鸡蛋,偶尔也想了解一下鸡长什么样子
读科幻还需要工具书?
凡尔纳威尔斯阿西莫夫克拉克一条线读下来,看了大作都是较近的作品居多,感觉有时间还是要科普一下科幻经典
同年入坑,南方人,但是没楼主疯狂,大学集齐大刘的所有科幻世界杂志作品
有个好爹...
惊奇档案也是经典了,悼柳公子…
文物了,留好升值
叶永烈很会写故事
当年最爱看科幻世界,以及溜问秧主编的惊奇档案,每一本都是认认真真全部看完,真的是回不去的青春。
99年我初二
我有科幻世界创刊号和第二期
同一个学生时代,同一个科幻世界🤝
看得最多叶永烈
我去,我刚刚回复了楼主,二年级时候定过一年的奥秘,还以为这杂志都没人看呢
小学还看定过一年的叫奥秘的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