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为神话实为艺术——《众神的样子: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
最近看完了这本《众神的样子:希腊神话与西方艺术》。微信读书推荐值92.7%。怎么说呢?我觉得这本书可以作为科普读物读一读,但是不值得这个分数。
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希腊神话体系,将希腊神话体系与西方艺术作品联系在一起,通过这本书,你可以学到希腊神话的大体脉络,西方的神话相关作品中神的辨认方式,能粗略感受到社会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甚至对神话故事的影响,从这些角度来看,这本书真的挺不错的,假如作者没有夹带私货的话……
身份辨认小技巧——寻找标志物
阅读本书的初衷就是想对希腊神话有所了解,可以在带娃的遇到相关场景的时候不至于卡壳,书中直接提供了在西方艺术品中对于神的身份辨认的小技巧这一点算得上是非常贴心了。
说是小技巧,其实只要对希腊神话有一定的了解就可以。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通过对应的标志物来判断具体是哪个神。
当看到一个男人拿着雷电,或者身边有老鹰,或者环绕着乌云,那么在大多数情况下,他就是宙斯(朱庇特)。
当看到一个女人身边有孔雀,那么她很可能是赫拉。
当看到一个女人穿戴着盔甲,手上拿着盾,你应该想起星矢,啊不,应该想起雅典娜。
当看到一个女人,身边有长着翅膀的小天使,小天使可能还拿着弓箭,就可以想到小天使是丘比特,而这个女人是爱与美之神阿芙洛狄忒。
在画作中统一个神的长相可能千变万化,但是他/她的标志性道具却会一直保持。
现在,你能认出来下图中谁是赫拉,谁是雅典娜,谁是阿弗洛狄忒了么?
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
小技巧学完了,聊一聊这本书看了后最大的感触,也就是文化对艺术创作的影响。说实话,我也挺意外的,看了这本书我居然能有这个感想。
文化影响了艺术家对神话故事的理解
与中国神话故事相关的艺术创作较少不同,西方的神话故事相关的艺术创作一直延续下来,能看到很多创作于十五世纪乃至二十世纪的神话相关艺术作品。但是能明显看到历经多年,神话故事在不同时代背景的不同文化下,有了不同的解读。
比如赫拉让百眼巨人阿尔戈斯看管伊娥变的小母牛,不让宙斯营救。为什么阿尔戈斯听赫拉的话,跟宙斯做对?
作者给出了三种解释。
1.阿尔戈斯是脑残粉,对赫拉无限虔诚;
2.赫拉女王气场强大,阿尔戈斯害怕;
3.阿尔戈斯暗恋赫拉,愿意为赫拉赴汤蹈火。
三种解释都有相关的画作展示,但是要注意的是,第三种解释是与作者所处时代背景相符的。当时的王后与宫廷贵族、侍臣之间隐晦、压抑的爱情是当时欧洲所推崇的"典雅"。所以在佛朗西斯科·德·穆拉的画中,画了阿尔戈斯与赫拉的深情对视。
赫拉给百眼巨人阿耳戈斯布置任务 弗朗西斯科·德·穆拉 1740—1750年 布面油画
文化影响了创作的题材
这一点是看到作者对于西方艺术创作题材等级划分的时候想到的。
18世纪,欧洲的绘画传统是根据画作内容题材分“等级”的:最高等的自然是表现基督教题材的宗教画,其次是人物画和神话画,再次才是风景和静物。
中国的题材分等级么?好像也分的。但是顺序却截然不同。在中国,宗教与神话的影响要小了很多,虽然也有许多与佛教、道教相关的艺术创作,但是我个人感觉,最高等的却是山水画(风景),其次是人物和动物,画神话的非常少(也有可能是我不知道)。
为什么?我个人觉得一方面是因为中国文人讲究"寄情山水之间",讲究风骨,要"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西方艺术家似乎在这一方面就有些"市侩",艺术家需要赞助人,谁能提供资金,就为谁作画,于是宗教与人物就成了主角。
放宽心态,可以一读
总体来说,这本书我觉得可以一读,里面关于神话的描述也比较详细,与艺术品结合则更直观,并且更具有实用性,就是看的时候有点心理准备,作者的部分观点显得有些一拉一踩,放宽心态就好啦。
spiderkk
校验提示文案
格罗斯特公爵
校验提示文案
YooYiwan
校验提示文案
巴伐利亚南大王
校验提示文案
用心分享的宝妈
校验提示文案
爱分享的糖糖
校验提示文案
爱分享的糖糖
校验提示文案
YooYiwan
校验提示文案
用心分享的宝妈
校验提示文案
巴伐利亚南大王
校验提示文案
格罗斯特公爵
校验提示文案
spiderkk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