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软盘到网络存储,关于存储设备我有话说
最近,我一边折腾我的NAS设备,一边深刻地体会到了“折腾”这个词的真谛。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错误,我终于实现了预期的效果。然而,在折腾结束后的片刻闲暇,我不禁感叹——这真是一段折腾的历程!
回想起我曾经的电脑使用经历,我为各种存储设备费心不少。前段时间整理房间时,我发现了自己的初中毕业证书、一堆软盘和光盘,这些东西让我想起了过去的美好时光。可惜的是,如今我家里已经没有一个设备能读取这些存储介质了。
|从软盘到网络存储:数码时代的演变|
软盘时代:
曾几何时,电脑里有A盘和B盘。A盘是3.5英寸、容量1.44MB的软盘,而B盘是更早被淘汰的5.25英寸软盘。想当年,我们需要一张张插入软盘来安装程序或游戏,然后等待换盘提示,如此反复。那时,用14张软盘安装《仙剑奇侠传1》,是多么的繁琐。
光盘时代:
进入大学后,我购置了第一台装有光驱的电脑。虽然向家人解释称这是为了学习,但实际上,我更多的时间却是用来观看各种rmvb格式的影片。那时,一套《流星花园》的光盘足以让你成为校园里最受欢迎的人。
硬盘时代:
我的第一台电脑配备了一块40GB的酷鱼硬盘。这块硬盘在我无数次的练习装机、装系统中度过了它的一生。最后,硬盘损坏了,但我还是拿它当作学习数据恢复的对象,虽然最终并未救回什么有用的数据。
U盘时代:
U盘,全称USB闪存盘,也称优盘。我买得最多,也丢得最多的存储设备。U盘让我了解MLC、TLC和QLC的不同,认识金士顿和宇瞻等品牌。
我用得最长的是宇瞻AH320微笑碟,MLC芯片,现在里面装有深山红叶PE系统,成为我的压箱底救星。
移动硬盘时代:
移动硬盘出现之前,我使用过硬盘盒,线材繁多,笨重的感觉至今令我对3.5寸硬盘盒心存疑虑。
我最喜欢的移动硬盘是Lacie保时捷系列,设计感十足,颜值爆表,但实际使用下来,东芝甲壳虫与西部数码My Passport使用体验更佳。
网络存储时代
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在使用数据时需要更多地进行分享。在FTP、SMB等协议的支持下,共享需求被无限放大。
在公司有网管搭建的FTP服务器,在家里我最开始的办法就是把移动硬盘插在路由器上,当时用的路由器是网件的R6300V2,刷了koolshare的380梅林系统,配合里面的软件中心实现了迅雷远程下载和局域网SMB共享。
|现阶段存储产品的选择|
冷备份
在颗粒价格一降再降的今天,U盘和移动硬盘仍然是非常好用的冷备份工具,一个M.2硬盘盒加一个大容量固态硬盘,轻松实现速度、容量的最高要求。
要酷炫可以上玩家国度的硬盘盒,要平价就用绿联的也不错
硬盘可以选择致钛自家的产品,或者rc20这样常年畅销款。
轻NAS
如今,联想、海康威视、绿联、极空间这些品牌推出的轻NAS产品,都非常适合普通家庭使用。
轻NAS只需安装应用便可实现照片备份、电影下载与文件共享,无需编码,十分适合不喜折腾的大众。
专业NAS、软路由或者AIO小主机
如果你像我一样喜欢折腾,并且熟悉Linux系统和docker相关的使用,可以尝试x86的专业NAS、软路由器或AIO全能设备。
专业NAS一般采用x86架构,功能强大,可以运行更多应用与服务,如虚拟机与Docker。灵活度高,可根据需求配置与升级,但价格高,需购买硬件与维护技术。
相比于大家常说的群晖和威联通,我更推荐华硕的NAS,很多复杂的操作,华硕已经帮你完成了,可以在不用ssh的情况下,实现很多常用功能,另外他的学院教程(通过完成 ASUSTOR College 测验获得徽章)也能帮很多新手快速入门。
如果价格降到2000元附近,威联通的TS464C也是非常好的选择。
软路由器在普通设备上安装路由器系统,具备路由功能。灵活度高,可根据需求配置与扩展,但需技术安装与维护。
AIO(All in One)小主机将NAS与路由器集成于一机,方便管理,但存在兼容性问题,使用难度也更高。
到底自己需要哪种方式的存储设备,首先要明白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自己愿意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只有这样才能选择到适合自己的存储设备,让数据更安全与可靠!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