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不能在孩子面前说,这个东西太贵了,不划算,我们去网上买?
有多大头,戴多大帽子。带娃路上,主打一个追求性价比,否则你就是人见人爱的小“韭菜”。
前段时间,带孩子去“遇见博物馆”看“消失的宫殿”展览,主题是拿破仑帝政风格的家具。
担心看不懂,请了研学讲师,一大一小188元;
我和娃都是盖章狂魔,奈何展厅里的章需要购买单独的卡纸才能压印,于是本着“来都来了“的心态,买了展览同款打卡套装,六张小卡片,49元;
参观结束后,出口处是文创商店,我想要拿破仑骑马肖像照同款冰箱贴,买了盲盒,结果没抽到,大恨!
然而,娃看见98元一位的马赛克小夜灯手工活动时,我没同意。一是当时快要下雨了,想赶着下雨前赶紧回家,时间上来不及;二是粗糙的手工小玩意儿,一看就是能在拼多多买同款的那种。
果不其然,我掏出手机打开软件一搜,呵呵,23块一个,款式比现场还多。
于是,我拿着显示页面给豆丁展示了一番,告诉她们:不在现场做,网上买材料包回家慢慢做。姐姐一看价格立马就屈服了,拉着我的手就离开了摊位。
然后,我们打车回家的路上,豆丁就开始挑选自己喜欢的马赛克小夜灯图案。姐姐选择了黄绿色加小蜜蜂的图案,因为蜜蜂是拿破仑帝政风格的一个重要标志。妹妹选择了少女粉,深粉和浅粉。
至此,皆大欢喜。豆丁玩到了心心念念的小夜灯,而我省到了真金白银。
当然,我也不总是啥都非要网上买。
有次,我和豆丁逛街,豆丁点名要去“杂物社”,就是专门面向5-15岁小朋友售卖晨光文具和生活百货的小店,各种好看的本子、贴纸、手串、杯子,应有尽有。
很快,豆豆挑了一套国风贴纸。价格12块,网上一搜,嗯,同款11.5元。买不买?自然是买啊。
线下店买到心意物品,那种当时当下的快乐,是过后怎么都找补不回来的。
妹妹买了一本镭射封面的贴纸分离本,店内售价25元,网上售价7.8元。
按照我的本意是不想买的,但是妹妹自带“双胞胎一碗水端平”“多娃家庭不患寡而患不均”的BUFF,再加之是她们自己付款,我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咯。
在奶茶店拆礼物时,姐姐溢于言表的快乐,迅速组装了一套国风书房。而妹妹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高兴,她甚至有点懊恼。“为啥豆豆总是能找到好玩的?而我就不能。”
你看,孩子啥都清楚。即使是自己付钱挑选的物品,她们也在追求卓越价性比。
豆丁现在已经形成了比价的习惯。线下看中什么就会呼叫妈妈,进行网络三方比价。价格差不了多少的,就当场拿下。价格差距太大的,等快递两三天呗,省下的钱都是自个的,爽歪歪。
当然,这一切都是需要“试错成本”的。我家也曾走过孩子非要廉价小商品而家长不同意,最后闹得不欢而散的弯路。
既然是弯路,走一次两次不是问题。事教人,一次就会。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