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
本想在Kadenz发布的第一时间写写内容,拖延症犯了止也止不住,正好也关注到这段时间烧友们对Kadenz比较核心的讨论(如标题),那就展开说说个人看法。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9856aa7812.jpg_e1080.jpg)
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似乎并没有那么统一。我个人觉得,这两个不同时期的产品有个相同点,就是他们都可以称之为“各自时期的千元标杆”。Kato在好多年前,就让很多新烧彻底的清楚了千元级耳机的“素质”,算是启蒙老师....,而如果你买了今天的Kadenz,又会更清晰的知道当年的Kato有哪些痛点,或者说这么多年来水月雨又做了哪些升级。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95741b7812.jpg_e1080.jpg)
而不同的点,就很明显了,之前KATO的特点是略带空气感、薄系女声、极为立体等等,对“增益”、“渲染”等操作不那么看重。到了Kadenz这儿,你能明显的感觉到水月雨特意让它变蓬松了、空间更紧凑了、氛围也略带渲染了,之前KATO身上的那些“典型特征”,被弱化了很多,反而Kadenz更像是Aria2的强化版,所以标题的讨论就是这样引发来的。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am.zdmimg.com/202410/02/66fd0e4958ba97812.jpg_e1080.jpg)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am.zdmimg.com/202410/02/66fd0e4910ead7812.jpg_e1080.jpg)
因为我手上这个是提前拿到的,所以包装还没来得及装配,我听说正式发售版还带一个4.4平衡接口的小尾巴(ECHO-B),再加上标配的3.5mm转接线、3种不同长度和口径的音嘴,这波卖相是相当可以了。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993d5a7812.jpg_e1080.jpg)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ad79f38881.jpg_e1080.jpg)
Kadenz的外观没啥大的变化,当然MIMI粉末冶金的新工艺,让前作容易掉漆、沾指纹、留划痕这些症状得到很大很大改善,治根的那种。再就是内部的动圈单元、声学结构是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想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在官方详情页那看看,描述的已非常详细深入。其实最初听到声音的时候,就能知道Kadenz的那些升级绝对不是简单调调音就能得来的。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92eb4b7812.jpg_e1080.jpg)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Kadenz的“整体动态”有了突破般的提升,如果说Kato听起来是稍微“平淡”的,那Kadenz就是有明显“起伏落差”的,之前是立体,现在就是超立体,后者的声音更有深度,更符合当下环境流行的“全面听感”。当然,你也可以说Kadenz丢失了以往Kato身上那种引以为傲的“风格”,那种比较犀利、空灵华丽的感受在Kadenz是会弱化一些的,因为Kadenz对结像位置的处理和结像本身的形态,都更丰满密实,那种器乐和人声之间有很大空隙的感觉,也几乎不见了。这个“改动”直接让Kadenz的氛围感直线飙升,接近于Aria2,但分离度和细节又明显强于Aria2,到这儿,又正好解释了为啥很多人说Kadenz是Aria2的升级版,因为初听的时候,那种音色实在太像,像的同时,又打心底知道Aria2距离Kadenz仍有较大“硬性的差距”。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a84d148881.jpg_e1080.jpg)
这里我也建议喜欢Aria2那种流行向氛围的烧友,直接加几百入Kadenz就好,其实有很多烧友说水月雨“抓住”新的调音方向了,估计是从Aria2身上就尝到了甜头,所以Kadenz走Aria2这种路线也没问题,同样是追求他们自己的VDSF目标曲线,大方向是一致的,我也很赞赏这种调音趋势。但是有个重点需要清楚,Kadenz毕竟是正统的“千元级产品”,它的单元也好,应用的技术也好,是完完全全压制Aria2起码一个身位,体现到声音上则是更好的素质、更具冲击力的动态,比如Kadenz的高频细节相比Aria2明显精度更高,也更高级优雅,包括低频的质量和凝聚力也超越于它。所以正在纠结这俩型号的同学,如果你有图省钱追求“声价比”而想入Aria2的想法,可以PASS掉了....,多花几百入手Kadenz绝对是符合一步到位的需求。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am.zdmimg.com/202410/02/66fd0e4a8d8058881.jpg_e1080.jpg)
另外Kadenz附赠的3种导管,是通过长度、粗细来调音的,每个人的耳朵形状不同,它的逻辑更像是让你通过实际佩戴,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声音。而ABC三种导管最大的关系变化,应该是“结像立体感”的变化,最小的变化是音色和三频能量。最短的A导管,声音会稍微“扁平”,低频和高频以及人声的位置都更靠前,有些直接。更换到最长的C导管,纵深、以及人声和器乐的关系,瞬间就变得更立体,所以喜欢Kato那种感觉的,可以到手直接更换C导管。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qnam.smzdm.com/202410/02/66fd0e4a926278881.jpg_e1080.jpg)
关于Kadenz,我想聊的都在这儿了,不得不说水月雨对市场的变动、大众的审美变化,比一般厂商捕捉的要更灵敏...,从Kato到Kadenz就能看出来,比起平直、均衡的参考声,多数人现在还是更喜欢更澎湃、能量更丰满的声音,毕竟听起来确实爽啊。另外,现在随便挑一条几百块的耳机,都是能轻松硬钢前两年的千元货,在这种市场环境下,Kadenz不做点“大改变”,估计是很难获得当年KATO在市场上的高度,就这次表现而言,还是足矣在千元价位撼动一把的。
![简单说说水月雨的Kadenz,到底算不算Kato的“二代”?](https://am.zdmimg.com/202410/02/66fd0e4ac0e8c8881.jpg_e1080.jpg)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