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定焦党叛变到变焦党 购买佳能大白兔迈出新一步
创作立场声明:热爱摄影,文中镜头均为自费购买,仅为分享使用感受。
曾几何时我是坚定的定焦党,手上存了一堆镜头,每次外出都是一件头疼事情,当然肩膀受罪也是情理之中。历数迄今为止的镜头共计有:老蛙12MM/F2.8、佳能EF-S 10-22/F3.5-4.5(舅舅送的)、适马14-24MM/F2.8ART、佳能TS-E 17MM/F4L、佳能17-40MM/F4L、佳能EF-S 18-55MM/F3.5-5.6 is(遥远年代450D的套头)、蔡司Distagon21MM/F2.8、佳能TS-E 24MM/F3.5L、适马24MM/F1.8、佳能24-70MM/F2.8 LII、佳能24-70MM/F4L、老蛙25MM/F2.8微距、蔡司Distagon 35MM/F1.4、佳能40MM/F2.8 STM、佳能TS-E 45MM/F2.8、佳能50MM/F1.8 II、佳能EF-S 55-250MM/F4-5.6 is、佳能70-200MM/F2.8L、腾龙90MM/F2.8(272E)、佳能100MM/F2.8百微二代、佳能135MM/F2L、佳能180MM/F3.5L、佳能300MM/F4L is、佳能100-400MM/F4.5-5.6LII is、佳能EF 1.4X II、佳能EF 2.0X III,9个变焦+15个定焦+2个增距镜,做到了镜头比能看的片子还多的境地。大家可以看到其中有不少焦段重复的镜头,这个留待以后我解释。
几年前我出门的常用搭配是17-40(负责广角,因为之前还没有17移轴和老娃12超广)、50/1.8、佳能百微、佳能135L、佳能180L、佳能300/F4L is及1.4X II增距镜,机身通常就是佳能6D+1V胶片机。
后来发觉的确没有必要带那么多镜头,一来自己水平不够,二来确实累,换镜头也很麻烦,经过考虑后买了佳能24-70 LII和小白,取代了小痰盂、百微、135L和180L,初步减重成功。
但后来买了移轴镜头之后,发觉17移轴不可替代,而且上述镜头配置也少了微距,于是就买了佳能24-70/F4L is(0.7倍放大倍率),长焦340L is用了那么多年,对焦和防抖始终不合我意,于是决定在2020年国庆时直接购入大白兔。广角端的镜头我考虑了很久,因为有了17移轴,17-40L作为解决广角端的镜头已经没有必要保留,最后决定入手适马14-24/F2.8 ART,这样我的镜头搭配变成了适马14-24/F2.8 ART、17移轴、24-70F4L、大白兔及1.4X II增距镜,四个镜头即覆盖了14MM-560MM,能拍超广角、建筑、风光接片、微距及超远焦,但重量却大大减轻,这样即便是带两个机身(5Ds+1D MarkIV或1Ds MarkIII+1D MarkIV或索尼A7R3+6D),整体重量依然可以接受,这是我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调整而得出的最佳搭配组合。
关于佳能100-400镜头,众所周知一共有两代,目前一代二手价格在四千左右,可以说性价比非常高,但我最后还是购买了二代,一来因为不喜欢一代的推拉式变焦,二来也是因为画质上二代明显优于一代,再有就是防抖方面,二代有非常大的提升。但不得不说佳能大白兔镜头真的是理财产品,我记得2019年留意这镜头的时候,港行只要九千多,但现在已经过万,行货更是要加一万三千多了,即便是二手价格,成色好的也已经逼近当年港行货价格。
我认为大白兔镜头唯有搭配1系机身的时候才是最协调的,其他无论是5D、6D还是A7R3转接,都显得头重脚轻。大白兔颜值还是非常高的,威猛霸气,具有很高的辨识度。唯一我觉得不够的地方是外变焦,会伸出长长的一截,如果能像索尼200-600G那样内变焦设计那就更好了。
拆下遮光罩之后颜值更是提升一大截,如果大白兔的遮光罩可以做成白色,我认为会更好一些。
如果要问大白兔有哪些细微的改进是深得人心的,那么这个滤镜操作口以及内捏式镜头盖一定排名是很靠前的,懂的都会懂,就不多说了。
新版大白兔使用了ASC镀膜,从光线下看是有点偏洋红的颜色,据佳能称可有效抑制鬼影和眩光,在实际使用中也的确感觉不到眩光的困扰了。
变焦环和对焦环宽大,手感舒适。佳能并针对大白一代的缺陷,加入了变焦调整环,可以将镜头镜头锁紧,避免了镜头掉出一大截的尴尬。
在对焦距离上大白兔也给我了惊喜,在400MM的时候可以在0.98米的距离合焦,放大倍率约为0.31倍,有一定的特写能力。另外就是约4档的防抖效果非常好,1/100S的成功率几乎可以达到100%,1/50S不糊的几率也相当高,这一点比起早期300/F4Lis的防抖效果来说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在对焦速度上也是秒杀级的。
大白兔保留了视距窗设计,虽然我平时几乎不看,但的确颇显档次。
大白兔配备了新型的脚架环,可以在不取下镜头的情况下单独拆卸接环的底座,就可以迅速从脚架拍摄换为手持拍摄,但这一个功能我用得很少,我更喜欢的是可以直接转动脚架环从横拍切换为竖拍的设计。
由于刚买回来不久(国庆后才购买),所以还没拍多少照片,最近出的远门也就是到韶关南雄拍银杏和从化石门森林公园拍枫叶,水平有限,尚望各位指点。
番禺宝墨园,1Ds MarkIII,1/200S,F5.6,ISO200,400MM
琶洲会展中心,1D MarkIV,1/100S,F14,ISO200,400MM
石门森林公园,5Ds,1/250S,F9,ISO160,560MM
石门森林公园,5Ds,1/400S,F8,ISO400,560MM
石门森林公园,5Ds,1/200S,F8,ISO640,420MM
韶关南雄冯屋村,1D MarkIV,1/400S,F5.6,ISO400,400MM
韶关南雄帽子峰公园,5Ds,1/250S,F8,ISO1000,560MM
广州动物园,1D Mark IV,1/250S,F5.6,ISO400,371MM
石门森林公园,5Ds,1/320S,F9,ISO200,560MM
石门森林公园,5Ds,1/100S,F9,ISO500,300MM
韶关南雄冯屋村,5Ds,1/500S,F5.6,ISO200,400MM
韶关南雄冯屋村,5Ds,1/640S,F6.3,ISO400,400MM
番禺南粤苑,1Ds MarkIII,1/160S,F9,ISO320,135MM

该出手时就出手,好得很,我是觉得卖嘛又不怎么值钱,留着抚摸一下也不错。
我的24-105 F4L和17-85 一级600d+18-55+55-250更新换代的时候全部出手了
因为定焦玩多了,确实是比较麻烦,还是变焦方便得多,而且画质也没差太多。其实我还有一台450D的,2009年就买了。富士的机子的确不错,我有个同事就在用XT3.
这叫返璞归真啊,好得很。我现在也买了一个佳能G9X2来随身带着玩。
是的,还是根据自己需求来买镜头,不然就像我一样越买越多,又不卖出去。
我和你相近,从40d 50d 5d2 5d4 ,现在是富士x100f了
一般都是从变焦到定焦啊。这顺序是看帖子看多了吧
懒人的设备进化史,5D➕大三元-》微单-》12prom。
主要还是根据个人日常拍摄需求配备镜头。🙂
是的,小白兔的确画质很强,但焦距对于我来说的确不太够用,因为我也有70-200的镜头。大白兔画质也在可接受范围内,相对来说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爱死小白兔是目前佳能镜头里仅有的能与定焦比画质的变焦头,大白的优点在于大变焦和远焦。
手里目前就5个镜头,35 1.4L+50 1.2L+16-35 2.8ⅡL+24-70 2.8L+70-200 2.8ⅡL,涵盖基本的焦段和满足日常拍摄和人文拍摄。
广角段实在无奈 入了rf1535 那个重了啊! 但目前也没什么替代 希望接下来也有类似折叠款 真怕被设备玩死
有大摄影棚就这点好处,拍产品很方便。
难怪呢,这么有质感
其实头条上也有网友这么问过,我觉得还是专一一点好,不搞那么多系统,而且从画质上来说,还是全画幅更有保障一些。
em13配12100他不香吗
过奖了,在摄影棚用了四盏1000W大闪光灯拍的。
我没用过RF的镜头,这个的确不好说,但据说新的RF720素质非常高。
楼主相机镜头的照片拍的真好,手动点赞
跟RF70-200f2.8l比如何
我觉得主要还是看你要拍什么,如果是人像为主的话,就我个人感觉F2.8的光圈还是略微小了(当然如果主要是棚拍的话就无所谓了)。外拍为主,有个1.4的大光圈会好很多,特别是背景虚化方面。我用蔡司的35/1.4拍过,的确跟24-70LII相比好非常多。如果是风光为主,那么就没有多少必要买多一个35镜头,毕竟在风光当中以小光圈为主,即便是拍点人文,2.8也足够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玩玩而已,这些年也的确花了不少,片子却没几张能看的,惭愧。
我现在犹豫要不要买腾龙35定焦,已经有佳能16-35二代了。想听听你意见
恶霸兄就是有底气
想知道啥答案呢?
我有个同事也是XT30,的确很轻便,画质也可以。
R5现在价格还处于高位,不舍得啊。
是的,我就是觉得换镜头忒麻烦了,所以玩变焦了。其实真的,佳能小三元非常好用,16-35,24-70,70-200 F4 is既轻便,又实用,还带有防抖,满足90%以上拍摄需求了。
人生在世就是个玩字,也花不了太多,买个开心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