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发布第二代低温量子控制芯片:22nm工艺、能在零下269℃下得到验证
本文经快科技授权发布,原标题:Intel发布第二代低温量子控制芯片:22nm工艺、只需零下269℃,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12月4日,Intel在研究院开放日活动上公布了五大创新技术进展,其中就有第二代低温控制芯片“Horse Ridge II”,标志着Intel在量子计算可扩展性上又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突破,而可扩展性是量子计算的最大难点之一。
一年前,Intel发布了首款低温控制芯片“Horse Ridge”,实现了对最多128个量子位的控制,而在更早的2018年,Intel还推出过49量子位量子计算测试芯片“Tangle Lake”。
Horse Ridge II量子计算是一种全新的计算模式,不同于如今的数字计算需要把数据编码为二进制(比特位),非0即1,而是使用量子位,可以同时处于多个状态,通过量子比特相互纠缠,实现性能的指数级提升,能够并行执行大量计算。
Intel一直在研究多种量子位类型,包括超导量子位、硅自旋量子位,前者还有IBM、Google等在研究,而后者是Intel独一无二的路径,利用电子自旋并以微小的微波脉冲控制运动,从而释放量子能量,而且非常适合Intel现有的一整套硅半导体工艺。
最新推出的Horse Ridge II支持增强的功能和更高的集成度,可实现对量子系统的有效控制,包括操纵和读取量子位状态的能力、多个量子位纠缠所需的多个量子门的控制能力。
Horse Ridge系列控制芯片不再需要对设备使用多个机架,也不再需要让成千根电线进出制冷机来运行量子计算设备,而是用高度集成的片上系统(SoC)代替这些笨重的仪器,从而简化系统设计,并使用复杂的信号处理技术来加快设置时间,改善量子位性能,能够有效地将量子系统扩展到更大的量子位数。
Horse Ridge II的设计基于第一代SoC产生射频脉冲以操纵量子位状态的能力,也称为量子位驱动(Qubit Drive),同时引入了两个额外的控制功能,从而将外部电子控件进一步集成到在低温制冷机内部运行的SoC之中。
新功能包括:
- 量子位读出(Qubit Readout)
允许读取当前量子位状态。这样做的意义相当重大,因为可以进行片上低延迟量子位状态检测,而无需存储大量数据,从而节省了内存和功耗。
- 多门控脉冲(Multigate Pulsing)
能够同时控制多个量子门,这对于有效的量子位读取、多个量子位的纠缠和操作至关重要,还可以打造更具扩展性的系统。
Horse Ridge II继续使用Intel 22nm低功耗FinFET工艺制造(22FFL),已经能够在4开尔文温度(-269摄氏度)下得到验证,也就是比绝对零度高4摄氏度。
如今一台量子计算机的工作环境在毫开尔文范围,也就是只比绝对零度高几分之一度,但是作为量子工作基础的硅自旋量子位,具备可在1开尔文或更高温度下运行的特性,从而大大降低量子系统制冷的难度。

选择材料的问题,他们量子研究的需要超导,但是材料必须极低温下运行,才能超导。
吐槽intel进程落后发热坑爹梗呢
美国这边搞得量子计算机。。。需要低温超导体。
你在他们家手机下评论就知道跑,我是被删怕了
阴阳怪气有意思吗
一个光子,一个电子。技术路线不同。具体实现原理不用管,目前都是原型机,离能实际应用还早,道阻且长。
电影看多了吧
不能提这两个字,会被删
不可能,转基因人比纯机器人工智能还是有优势。最终终有一战,我看好转基因技术
再以后,人就变成一团被机器控制的肉,再再以后就只剩机器了。
所以我让上面那个别沸腾了
现在的“量子计算机”都只能在很特定的类型上有优势。。。
量子+6G,是不是以后的手机就是个输入和显示端了?
IBM的9月份推出的量子计算机用65比特,计划2021年到127比特,2022年到433比特,2023年做到超过1000比特。希望中国还能赶上来
前提是特定类型
希望这些外国企业早日追上华为
今天不是刚吹,不是,刚报道中国的“九章”量子计算机可以达到73量子位吗?你这个128位?fake news
22nm发热压不住要靠超低温
九章好像是常温吧,13乎在说,反正我看不大懂!
都在忙量子电脑,怪不得民用CPU没有进展
看不懂,好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