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消费主义全球史——《商品帝国》
《商品帝国》是这次双十一购入的汗青堂系列丛书之一,是一部围绕600年消费文明史的社会观察作品,梳理了几个世纪以来人类对物质的占有欲,客观看待消费主义,赋予物质渴求更多合理性和价值。物质欲望不是一项现代发明,了解其来源和发展的过程,有助于脱离道德争论的束缚,得出更加客观的关于消费及其结果的评价。
本书依旧是典型的汗青堂丛书风格,硬壳封面的精装书,厚厚的“大砖头”,内容以文字为主,辅之以少量图片/照片,专业性较强,而趣味性不足,具有一定的阅读门槛。
《商品帝国》叙述了在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中,消费的理念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演变的历史,以及它对社会多个方面的重要影响和之后的发展趋势,从时间、空间、政治和人类行为四个角度来分析消费。全书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历史,从15世纪商品文化的成功发展一直介绍到20世纪80年代末冷战结束和之后亚洲消费群体的复兴。这一部分大致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三类消费文化”、“消费的启蒙”、“物质的帝国”、“城市”、“消费革命走向家庭”、“意识形态时代”、“内部丰裕”、“亚洲消费”8个章节。
第二部分则讨论了当今消费领域的核心话题,并将这些话题置于历史环境之中。这一部分讨论了无节制和信贷,探讨了人类是否已经置身于一个沉溺于快速且肤浅的刺激因素的“备受折磨的”社会,分析了消费如何改变代际身份(青少年,老人),考察了消费如何改变社会的道德标准、公平意识和同陌生人的联系,探寻如何摆脱过度的物质欲和浪费——“用完即弃社会”。
本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明末中国开始写起,论述了全球三大消费模式。之后追溯了贸易和帝国对全球消费和品位的影响,咖啡、烟草、印度棉花和中国瓷器等以前充满异国情调的商品征服了世界,探讨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和如何消费等棘手问题,讲述了人类如何逐渐追求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并探索了人们对于家居、时尚服饰和便利性日益增长的需求,以及这些需求如何改变了私人和公共生活和社会发展进程。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了消费什么、消费多少和如何消费等棘手问题,讲述了我们是如何逐渐追求越来越多的物质享受的,以及这一切是怎样改变社会发展进程的。
通过阅读这部书籍,可以让读者了解消费实际上是一种真正的国际现象,有着悠久、多样化的丰富历史,同时要比一般认为的更具有积极的作用,比如19世纪和20世纪带来了百货商店、信用卡和广告营销,但也带来了道德购物者的崛起、新一代人的身份和最终亚洲消费的复兴。当然作为西方作学者的作品,书中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局限,比如介绍所谓的亚洲消费复兴时,更偏重于无论消费市场规模还是理念都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印度(考虑到本书作者是英国人,可以部分归因于殖民地情结)。
现代人处在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学习、工作压力之下,加上发达的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信息茧房,已经很少有机会静下心来捧着一本书慢慢品味。不过也正因如此,汗青堂丛书这样的精品书籍才能吸引读者,通过阅读开拓眼界和知识,还可以放松心情,享受难得的宁静。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