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打算过阵子再出文,但L7Audiolab的狼教授对这个尾巴表示出了兴趣,我就尽快把文章撸完丢给他做测试了,感兴趣的话记得关注(但我有预感,指标可能会被狼教授锤爆)。
前阵子在群里看到有人聊起Earmen的一个小尾巴,画风大概是这样的:
我获得的关键信息大概如下:是一个独立供电的小尾巴,价格2K+,声音表现吊打目前现役的各种旗舰小尾巴,包括T0级别的W2-131。在他们开始吹之前,我有耳闻过Earmen的这个品牌,当时一个熟悉的经销商还说帮我从总代理那边试着借了台机器,但缺货没借到。巧的是,我群里一个关系好的烧友刚好买了这台小尾巴,于是我就收到了这个来自汕头的快递,没有包装,所以就不做开箱了。
之前在展会上有看到过Earmen的初代小尾巴,体积很小巧,这台Colibri是后来出的旗舰款,拿到手之后发现它的体积出乎预料的大,光看图看不出来,实际上是要比W2大了一整圈,差不多是Cpone Pro的加长版。基于这个前提,我觉得结论还是合理的——这东西卖的比W2贵、体积比W2大、还比W2多了独立供电,所以比W2好不是应该的吗?如果说你正在观望一个顶尖的尾巴、哪怕是比现役的旗舰款稍贵一些也无所谓的话,不妨把这篇看完。
品牌介绍的部分,我偷了个懒,找熟悉的一个经销商帮我简单调查了一下,直接引用他的原话:
Earmen的母公司Auris Audio是来自塞尔维亚的高端音响以及耳机放大器品牌,Auris
的高端耳放相信国内烧友之前也都有所耳闻,无论是自家万元入门级别的HA-2SF还是旗舰2A3管放大器Headonia都凭借其精致富有音乐性的调音和精湛的木质做工获得了广大烧友的好评。
作为旗下专攻桌面以及便携随身领域的Earmen也完全是由Auris主理人亲自打造,如果你有听过顶级的2a3系胆机,那你一定在听到Earmen产品的一瞬间便会觉得耳熟…虽说是随身,但这不代表Earmen是Auris妥协的下放,这就是完全的平移——Auris外表精湛的做工和内在精致细腻有韵味的音色都被复制到了Earmen的小尾巴身上。
机身的操作很简单,两侧一共有四个按键,分别控制音量、开机、以及一个低频加强按钮,底部的2个C口一个用作充电、一个用作信号传输。不过需要吐槽下标配的皮套完全遮住了按钮的功能提示,我即便是已经用了一整天也还是会误操作、需要摘下皮套确认下按钮功能和插口的位置。
平衡口直接上仪表盘看了下,无负载模式下最高输出电平是2.8Vrms,左右声道失真和信纳比都有些不平衡,独立供电的优势在指标方面没有能完全发挥。
看到2.8Vrms的输出时,我心头一紧,怎么算都很难算到上述的输出功率。
严格按照双声道THD+N<0.1%去计算的话,32欧和16欧负载下的输出功率分别为226mW和159mW,在输出功率方面,和官方标注的差距较远,尤其是16欧。我原本以为Earmen的输出功率标定是基于THD+N<1%或者10%去计算的,但如果想要达到560mW的话,极限输出下确实能达到,但此时的失真已经远超10%了。所以结论是,Earmen的输出功率是基于满载去直接标的、不考虑失真状态,因为官方并没有写明,所以我也不能说他虚标。
以32欧负载为例的话,信噪比和动态范围分别为120dB和113dB左右,一般情况下这两个指标应该基本一致,如果动态范围高于信噪比,大家参考动态范围即可,可能是出现了硬件“噪声门”,是一个行业普遍现象。113dB虽然不高,如果大家担心底噪问题的话,我拿阻抗5欧、灵敏度123.7dB的Softears Volume为例,室内安静环境下也是听不到底噪的。
详细测试如下:
平衡
单端
因为Colibri无法播放L或者R单声道的串扰测试文件,所以信道分离度的测试没有做,至于为什么无法播放,已经委托狼教授帮我去核验了,这一情况不影响听音乐,大家大可放心。
32欧下单端口的功率比平衡口弱一些,单端衰减不大,各位单端党的话不用担心它是“买平衡送单端”,实际听下来,Colibri单端口不论是动态、空间感、还是密度方面的表现都是相当优秀的,不会明显瘸腿。
相信大家最期待我说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它到底能不能吊锤W2 or W2-131?我的结论是不能,但它确实在部分听感方面明显胜过了W2系列在内的一众旗舰小尾巴。
首先,我一直强调的是“文无第一”,拿我常用的W2-131为例,它的综合素质确实是比RU6、M15、CponePro要更好,但对于喜欢厚声、氛围感的用户来说,W2-131就是不如这三个型号的,而如果你追求极致的纯净度、结像、分离度、空间感、以及一个干净清新的音色风格,那W2-131是当之无愧的小尾巴天花板。
而在素质方面,我认为,Colibri的动态表现、低频回放质量、空间感的纵深表现、以及全频段的密度表现,Colibri都和W2-131拉开了差距,而且不用仔细AB,是一耳朵上就有差距。而不如W2-131的地方在于背景没有W2-131那么干净,这种干净倒不是指底噪,说白了就是背景不够“黑”,在混响方面做的比较浓,也许是想要模拟出他们母公司台机上的一些胆味儿来,Earmen在高素质的同时非常注重声音的暖厚韵味。
以搭配Noble Khan Prestige+PW Firtstimes和NG Khaos私模+ddHIFI Nyx为例,W2-131的声场的宽度上要小胜Colibri一些,但却比Colibri显得平面,纵向的深度和整体舞台感的塑造不如Colibri来的那么立体,大动态的表现也是Colibri明显胜出。而如果是应对类似qdc V14这种本身中高频相对稍素一些的塞子,Colibri能够塑造出很好的人声细腻度与醇厚感,W2-131则显得薄了一些。若是在听古典的角度上,Colibri的空间混响表达和对于动态、结像的塑造,是能够非常好地兼顾氛围感和控制力的,一耳朵下去“够劲”、但又是属于能量感收的住、非常扎实的那种劲。
如果是从“百搭”的角度来说,Colibri的音色适应性会比W2-131要强,至少W2-131在使用原装数字线材的情况下,底子还是明显比Colibri薄和虚了一截,所以我平时都会搭配一个扬仕的C口线来调味。当然了,乐彼家Lightning口的数字线材据说非常强悍、提升非常之巨大,但无奈C口版本一直鸽着没上,这里我也就没办法去PK了。
独立供电我相信对音质的提升肯定是有必然的作用的,这一点我在Hidizs DH80S上有所体会,但我认为独立供电并不是小尾巴音质的决定性因素,用户只需要考虑结果就可以了,毕竟Colibri独立供电的前提下、它的输出功率并不能够超越W2-131也是事实。从HIFI系统的角度来说,我更愿意相信它的独立电池是在听感上起到了一个增加饱满度、以及增加极限控制力的作用,毕竟大系统里那么多人玩电源、换电源线,咱用的都是220V不是吗?在听感饱满、音色更加接近常规中高端播放器的基础上,同时它的信息量呈现也能够小胜目前的旗舰小尾巴们。
而之前我在我的WB里也提过了,如果你是喜欢高密度、略厚声一些的风格,那么目前为止,Colibri差不多就是你玩小尾巴的“终点”,在风格走向大体上相似的前提下,它的密度和底噪控制比RU6要好、驱动力比M15要高、动态比S2强、空间规模比Cpone Pro要好。只是它仅有5小时的续航能力确实偏短了一些,我也大概能理解为什么山灵UA5做的是混动模式、而不是纯电模式。当然了,2599的价格也同样是小尾巴里的“天花板”,如果你是真的想要买一个突破小尾巴素质上限、能够进一步让手机流媒体的音质媲美高端播放器的声音,Earmen的Colibri确实不会辜负期望、而且暂时可以稳坐T0级别。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阅读全文
好文章!!!很中肯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