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历,提升的仅仅只是学历吗?-说一说博士比你高在哪里。

2020-09-03 23:00:57 189点赞 1168收藏 157评论

创作立场声明:反正买实体东西也是买,买知识也是买,四舍五入我这也算导购贴了呀。帮你抉择怎样高效利用自己的时间和钱来最快获得知识和学位。

接着上一篇本科毕业如何选校读研,我中间提到其实读研读博有很多特殊要求,我就在本篇里面写一下如何确认自己能不能吃得上硕博这碗饭,毕竟每年退学的硕博数量也不在少数,以及每年跳楼的硕博也不再是新闻了。

只要你是本科学位以上,你都应该看看这篇文章,也许你看完之后感觉自己是那块料,于是就决定直接读博了(我会提到一些本科直接读博士的渠道操作),或许你只是为了一个博士的头衔而想去读博,看完之后觉得自己扛不住决定不读了。那我也算是帮你省了那么一两年的时间。全文一万两千字,如果你觉得未来可能用得上,那欢迎收藏。不过我猜大部分人也就是收进收藏夹吃灰。

选择比努力重要,读研不只是考研,你也可以曲线上清华本篇文章,我已经可以预感到自己要被多方骂了,有中介骂我的,因为我把有些不透明的信息全都整理好了放出来了,有培训机构骂我的,因为我给了那些上培训班的人另外的选择,当然也有在读研究生骂我的,因为可能看完这篇文章的有些人就开始思考操作了,徒增他们研究生的毕业/申请压力。有人骂我写软文的,因为我也是利益相关Circaboy| 177 评论210 收藏1k查看详情

都曲线上了清华了,那么接下来肯定是要准备继续进行教育了。

本文内容主要关于哪些人能读博士?读博士的好处和坑在哪里?以及博士必备的素质应该是哪一些。

首先是哪些人能读博士?总结一句,国内本科生可以读博,除了日本和欧洲,其余地区都是本科毕业就可以读博。

读博士也分地区:

首先是国内:

国内,可以读博士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本科生,一种是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在国内直接读博士只有一条路:本科保研直博生。硕士读研则有两种选择:考博士和申请审核制博士。

说说补贴。中科院系统的博士补贴应该算是比较高的,当然也看组,有的组导师人比较好,顶着所里补贴标准的上限发,比如长春应化所,有的组抠抠索索,压着补贴底线发。其次是大部分985和一票新兴学校,例如南科大博士一个月6666,西湖大学未知,但是也不会低于南科大我估计。大部分985的补贴应该都是4000左右一个月的档次。其余的就是211及211以下的学校,我没了解过,还不知道详细情况。

其实要说读博,选择顺序就是:*级学校+*级导师(例如去斯坦福跟着Yi Cui做锂电池研究),一般学校+*级导师,*级学校+一般导师,最后才是一般学校+一般导师。

说说一般学校+*级导师的选择。大部分人理解的一般学校可能也就是普通一本。恰恰不是这样,一般学校指的是普通二本。很多人难以理解的是为什么普通二本还要设置博士点,都是哪些人在读这些博士呢?

举个例子,武汉一大票本地学校,大多数都是二本。众所周知,在国内,十个二本学校的资源可能都没有一个*级学校的资源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个二本学校的博导还能拉到学生名额招博士。这不是手眼通天是什么?你若是想在武汉混,跟着这样在武汉本领域很有人脉和资源的大佬读博不比在外面香吗?人家可能副职是博导,正职是行政大佬。平时你怎么都没机会跟人家接触的啊。最后毕业时候你就是人家门下弟子,无论是出于师生情谊还是出于学校考虑,人家一句话就能解决你想了很久的入职问题。

当然,除开传统的学校,也有合办学校可以选。因为合办学校的博士教育都是走的国外学校的流程,所以可以绕开读研要钱的限制。但是也正是因为走本部学校的流程,所以合办学校的博士可选择面比上一篇文章我提到的硕士可选择面少很多。

合办院校开设博士点的话,我当前知道的几个学校:(以下均为本科毕业就可直接申请的博士项目)

上海纽约大学:申请博士的条件是本科GPA3.8以上,等同于雅思7分的英语成绩。奖学金情况未知。整个项目最短三年,长一点的未知。

西交利物浦大学:211/985本科平均分75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大部分博士是全奖(免学费住宿费加上每个月给你3500到5000左右的补贴),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宁波诺丁汉大学: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大部分博士是全奖(免学费住宿费加上每个月给你3500到5000左右的补贴),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大部分博士是全奖(暂时不知深圳校区的价格,港中文本部的价格是16500港币/月),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南方科技大学: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只要211以上的学生),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因为南科大合办的项目很多,所以看不同项目拿不同学校的学位,比如英国的华威大学,加拿大的UCB等等。第一年在合作院校上,第二三年在南科大上,第四年回去合作学校毕业。从2019年开始,南科大有自家的博士点了,所以合作项目开始卡人,更倾向于让学生报考南科大自己的博士项目。所有的博士项目都是全奖,博士每个月6666的补贴。

西湖大学:等同于南科大。并且西湖大学现在是跟浙大/复旦联合培养,到时候毕业拿的是浙大/复旦的学位。

英国/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等英联邦国家,还有新加坡,香港/澳门地区:

这些地区的学校可以直接由本科申请博士,并且一般都是带全奖的。

例如英美地区基本上是包你的学费加上每年20000刀左右的的额外奖学金补贴。要求的话基本是: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澳门大学是不免学费住宿费,每个月给你12500/25000澳门币两个档次的奖学金。211/985本科平均分7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香港大部分是给你每个月16500港币的奖学金,或者更高一档的港府奖学金。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新加坡其实就几个学校:新加坡国立大学,南阳理工大学,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奖学金方面基本是每个月2000新币的补贴。211/985本科平均分80分以上,一般学校平均分85或者90以上,等同于雅思6.5分的英语成绩(如果本科或硕士是英联邦国家的学位,可以免掉语言成绩)。整个项目,本科出身的要四年,硕士出身的要三年,延期的话可能五六年。

欧洲:

欧洲地区卡博士的条件其实比国内严多了。欧洲地区博士算是一份工作,所以薪资和工作内容都非常棒,但是仅限于硕士身份的人去申请。硕士申请欧洲的学校的话,相对来说比申请英美的难度要低。

欧洲因为是老牌地区,德国的认可度会相对高一些,比如慕尼黑大学,慕尼黑工大,马普所等等地方都是很厉害的地方。同样的,爱因斯坦的母校苏黎世联邦理工(ETH)。欧洲地区申请博士,强制要求硕士身份,但是对语言成绩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你甚至可以跟导师谈好直接免掉语言成绩。

不过因为现在欧洲普遍缺钱,加上欧洲的博士开销很大,比如你入职博士之后,他们是要按照标准给你发每个月一两千欧的工资加上各种保险的。对于一个准备招人干活的老板来说,这个开销会非常大。但是中国现在越来越有钱了,国家留学基金委的CSC项目就是花钱让你出去的。所以相对来说,欧洲的老板现在很倾向于招CSC资助的学生。甚至发展到你去跟欧洲的教授套磁的时候他们会主动建议你去申请CSC。比如有些教授会说你申请上了CSC我就给你职位,并且CSC给多少钱,我就给你对应的多少钱。

整个欧洲地区(不包括英国,因为英国现在已经不算欧盟内的了)申请博士,相对于别的热门地区来说,条件还是很平的,并且也没有996的强制工作制度以及克扣你钱的情况。

以上就是我了解的一些博士项目的情况。下面就是重头戏,你申请上了博士之后,你会面对什么?

首先说说读博的必备素质要有哪些?

简单来说你就要把自己当个领导去培养。我想这才是很多企业想招博士的初衷。

具体怎么把自己当领导培养?我来列一些我自己参悟出来的面:

1.搜集信息。

搜集信息分为很多方面,大体上指的是学术信息搜集,个人信息搜集。

其实读博之前这个能力的比拼就开始了。现在的博士培养依然是走的传统的师徒制,你选择的导师决定了你未来3到8年内的状态。因而怎样选导师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课题。有些人走科研路走得早,或者家里有指点,所以选导师时候会刻意避开很多坑,但大部分人,特别是本科毕业凭借一腔热血就想读博的人,在选导师这方面,会踩很多坑。运气好一点的人不折腾,最后顺利毕业,运气不好的人,白白浪费三四年时间,最后连个硕士学位都没拿到就退了。

我简单说一下我一般是怎么选导师的:

首先确定这个导师确实在招学生,一般来说导师直接招学生的帖子都会发在网络上,因为大多数导师都是缺学生的。生化环材领域的导师招学生的帖子基本都会发在小木虫上。现在部分计算机相关的招生帖子也会在上面。

小木虫是一个科研信息交流BBS。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上面可能99%的用户都是硕士学历以上。小木虫能发布的信息实在是太多,老师在上面招硕博士生,企业在上面招人才,考研结束的学生在上面看哪个学校和导师接受学生,接受调剂信息,猎头在上面搜罗人才。

其实在上面找工作也算是个非常靠谱的渠道,因为在这上面发布的企业信息几乎全都是明码标价,哪个公司哪个部门哪个方向缺什么样的人,对你的背景有什么要求,你的工资大概范围是多少,你的工作地点在哪里等等。相比那些泥沙俱下的专业招聘网站来说,小木虫上的招聘信息算是真实度爆表了。你甚至可以点开发布信息人的主页看看他发布了哪些职位,下面评论区看看他为什么一直都在发布职位。

小木虫网站

其实对本科生来说,经常逛逛小木虫,看看现在学术界和工业界急需的技能是哪些,也可以帮助自己定一个大学学习计划,以便于以后毕业不迷茫,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

对于这些信息,我一般的筛选条件就是要有自己公司的邮箱。虽然小木虫上真金白银的工作机会很多,但也有鱼目混珠的信息。一般来说,公司职位描述很详细,留一个公司域名邮箱的帖子是可信度最高的,留个人电话或者私人邮箱的(比如163邮箱之类的)可信度会低一点。

提升学历,提升的仅仅只是学历吗?-说一说博士比你高在哪里。

除开小木虫,还有一个软件我用的是“申请方”,当前我只在iOS上面用这个,安卓上我好像没找到。这个似乎是半个中介网站,但是我只用它的信息流部分。它会把当前所有学校的博士招生信息全都列出来,上到剑桥牛津哈佛斯坦福,下到不知名的小学校。并且与别的信息流不同的是,它会把招生信息广告中教授的联系方式露出来,一般来说是教授的邮箱,这样你看到自己想申请的专业与教授之后可以直接发邮件陶瓷。

提升学历,提升的仅仅只是学历吗?-说一说博士比你高在哪里。

选完导师之后就是写套磁信。一般人可能在本科之前都没接触过怎么写套磁信,因为没有相关的场景。但是在硕博以上的阶段,一份简单清晰明了介绍自己优点和意向的信,就是让别人对你感兴趣的第一步。可能会有人说,我简历里面不都写明了吗?为什么还要我自己总结一下自己?

其实简历里面多数写的就是简单的个人经历罗列,每个博士项目的方向不一样,对你的需求就不一样,而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背景是极其复杂的,为什么人家要浪费时间在你写出来或者没写出来的简单罗列中总结出你的优点呢?

在英文环境下,无论你是找工作还是申请学校,你都要写的一个东西叫做Cover Letter,换到国内环境下,它更通俗的名称应该是自我评价。

很多人都不会写自我评价,因为网络上的自我评价模板全都是一个样子:我叫XXX,来自XXX省,大学XXX专业。我的个人特质是勤奋努力,我对贵方的XXX职位很感兴趣,我觉得我有优异的承压能力与学习能力,希望能应聘此职位。

上面这段话稍微加点毫无营养的修饰词就是一长段。但是它有用么?一点用都没有。

举个例子:(华为在小木虫上招聘实习生的帖子)

华为实习生的帖子华为实习生的帖子

针对于这个帖子,我们写自我介绍信应该是这样的:

我叫XXX,我在XXX渠道关注到您有XXXX方向的实习生招聘需求。在您岗位职责描述中,我发现我的背景与要求很匹配,具体匹配情况如下:

1.您要求从事语义分割背景的学生。我在XXX阶段做过相关课题(如果没做过就写自己当时上过的相关课程里面的实验项目),对于LSTM等语义分割相关的技术非常了解。

2.您要求熟悉各种图像分割算法。我在XXX阶段系统学过数字图像处理以及目标检测等方面内容,相关项目经历包括传统的数字图像目标检测,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等等。

3.您要求扎实的计算机视觉等专业知识与实际项目经历,能独立从事研究。我曾在XXX阶段带领团队做过XXX项目,负责团队协调与项目进度把控,整个团队最终完成既定目标,相关成果总结后申请专利XX项,发表论文XX项。

4.(由此类推)

针对以上总结,我认为我非常适合贵方的XXX职位。我的详细个人简历已经附在邮件附件中,欢迎查看。

你看,这个模板,不比自己单调的简历罗列要清晰明了很多吗?对自己有利的部分就写上去,对自己不利的部分就不写。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个靠谱的人。

写Cover Letter这件事,你找工作时候需要,你找教授申请博士套磁的时候需要,你写学术论文投递期刊的时候更需要。

说完写Cover letter这个入门第一课。假设我们已经套到教授了,开始博士第一年了。接下来你要学的东西就更多了:

所有的博士入学要学会第一件事的就是检索文献,学会各种学术管理工具的使用。因为博士是来探索未知的,你必须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做更进一步的研究。所以,知道前人的研究动态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也是每个博士生,以及大部分国内的硕士生开组会和做学术报告的根源。

因为我出身理科所以只说说理科看研究动态的信息来源:

首先是学术期刊:其实盯着会议与知名出版商集团看就行了,计算机相关的就看CCF/IEEE下面的杂志目录,然后一个一个点进去看,生化环材相关的就盯着Wiley/Elsevier/AAAS/ACS/Springer等等出版商。

当然,细分领域下面我们重点关注的期刊也不一样,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重点看的就是CVPR/ICCV等,药学相关的重点看JMCA等,纳米材料相关的就看Nature/Science/ACS nano等,传统材料比如陶瓷就看欧洲陶瓷和美国陶瓷(journal of America ceramics ,简称也是jacs哈哈哈),物理相关的就盯着PRL等。不同的领域关注的影响力高的期刊完全不一样,但是大家比较公认的*级期刊,就是Nature和Science。

对于非Nature和Science的期刊,我们怎么去衡量这个期刊的好坏呢?

首先是看它隶属于哪一个出版商,像Wiley/Elsevier/AAAS/ACS/Springer这类出版商,旗下的杂志基本都是高质量。

其次就是看它的影响力因子,简称IF因子。一般来说,一本杂志的IF因子可以拿来参考衡量这本杂志的质量,一般来说IF因子越高,这杂志越好。因为IF因子的计算公式是杂志文章的引用数除以杂志的发文数,大体上描述的就是去年这个杂志每篇文章平均被引用了多少次。学术界嘛,引用次数越多,说明你的文章可信度越高,你的研究内容越被广泛认可。

当然,其中会有一个例外,那就是literature review,也就是我们说的文献综述。这个东西一般都是学术届大佬被邀请写的关于某个领域过去十年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它的引用数会很高,但是对于我们去深入研究领域理论和矛盾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我一般新接触一个领域的时候,首先是读这个领域的博士论文,因为博士论文会从最基础的应用场景,概念解释一直给你介绍到最深入的前沿技术动态,并且因为是中文写的,你读起来是完全不会有障碍的。一般来说,我觉得国内博士论文质量排序就是:中科院最好,985次之,211再次之,剩下就是其余学校了。

不过我想吐槽一下,因为硕士博士论文是自己选择是否上传到知网的,所以其实在一些小众领域里面,知网的相关论文很少。

读完硕博论文之后,我们会对一个领域有基本认识,有些概念也会比较清楚,下一步就是有点自己的想法,想了解行业前沿动态是什么,这时候你可以看看literature review,因为大多数review都是英文写的,所以对你的英文水平会有一定的要求,至少能流畅读个几千字的英文文献。这其实是所有硕博考核中必须要求英文水达标的核心缘由。

看完学术期刊之后,你可能会想,有没有一种东西把所有的期刊聚合起来搜索呢?因为每个期刊的主页都不一样。其实这个东西就是检索引擎。最常用的应该是Web of Science,一个收费学术检索引擎,你能接触到的所有的自然科学领域的文章,都在里面有收录。不过这东西跟知网一样,属于基础学术设施,所以一般学校内网访问都是不要钱,直接访问的。

严肃一点的看期刊杂志,那么不严肃一点的呢?那就是arXiv和researchgate,前者是一个预印本发放网站,很多不想投稿学术杂志的人会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扔到这上面去。并且因为是公开共享的,所以这是一个免费下载前沿动态研究的网站。当然也正是因为免费,所以里面泥沙俱下,需要你有很强的判断力去判断里面文章的质量。

researchgate则是学术界历史悠久的一个门户网站,相当于学术界的Facebook吧。很多学术人士会在上面建立自己的个人主页,然后聊天打屁问问题。非学术圈的人应该不会也完全没兴趣去了解这些。

researchgateresearchgate

好了,总结一下:你要去了解一个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资料的渠道有:知网,万方,各大学术出版集团的主页,arXivresearchgate等等。

2.判断信息可信度。

说完怎么搜集信息,下一步自然是如何判断信息的可信度。这个其实是一个很大也很玄学的问题。

我只说一下我的判断途径:

首先是资料来源,尽量对那些未知资料来源的结论和图持有一个怀疑态度,以及对于自己的逻辑要清楚,我们能不能通过两个前提条件推导出下一个条件,然后根据推出的下一个条件再推出结论?

所以,基本点就是,问题定义要清楚,问题描述要明确,讨论的对象要定义清楚,以及推导结论要注意限制条件。

例如,在学术期刊中,我们每一篇学术论文都有相同的结构:首先说这个是干什么的,其次说遇到了什么问题,然后我们有哪些可能的解决方案,我们在特定条件下尝试这些解决方案之后结果是什么?根据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推出什么结论?

这些问题都清楚的话,其实结论就有很高的可信度。

第二个判断信息可信度的方法是看人。

对,学术界其实非常看人的,你的学术信誉决定了人家信不信你的话。所以每个博士在一个领域深入之后,都会知道这个领域会有哪些比较有名并且靠谱的人。例如做电池材料研究的Yi Cui,Xiongwen Lou,在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李飞飞,在煤炭化工领域的包信和,石墨烯领域的刘忠范等等。

那怎样寻找这些大佬呢?如果身边没人带的话,你可能很快就迷失在众多资料中了。其实很简单,首先列出本领域引用数最高的几篇论文,然后对着这些论文的作者玩连连看,出现频次最高的那一堆人,基本就是这个领域的大佬之一了。然后再去扒一扒nature/science上面本领域近三十年以内的文章,看看作者。这时候基本圈定了这堆作者的名字与工作单位。

你要知道,一个人如果很牛,可信度很高的话,那他肯定是在这个领域深耕了至少二十年了。所以你顺着他的名字和文章去查他的课题组或者他所在的大学或者研究所,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个方向研究最前沿的地方在哪里了。既然都知道了他们组,那么以后的日子里就只关注这些组里面出来的人或者文章的动态就行了。

当然,也不排除人家有造假或者是选择性给你看的方面,比如一百组实验中只有三四组的性能是很好的,于是人家就把这三四组的实验数据放到文章中,你看了这篇文章准备去尝试复现结果,但是死活复现不出来,不用怀疑,可能是你的问题,也有可能是人家的问题。不过若是这个文章引用数高而且发表了至少十年以上了,你还重复不出来结果,那肯定就是你的问题。

说个题外话,即使是我们认为的学术前沿动态,那也依然是落后一两年的东西了。举个例子,我们组在2017年初发现了一个很劲爆的实验结果,然后我们花了一两个月时间去整理,半年时间写文章,投到nature去,nature审稿加上返修最短也是一年,正式见刊就是一年多以后的事情了。也就是说,我们2017年的结果,最快最快发表,发到重量级平台上,也要是一年半以后(也就是2018年夏天)的事情了。而你可能半年或者一年后才看到,那时候就是2019年了。这中间两年的时间,我们肯定没闲着,继续推进这个方向。

所以问题在于,即使是杂志昨天发文章,你今天看了,你也可能是落后主流前沿动态一年或者半年的时间。所以要关注前沿动态,更好的渠道还是关注特定的研究组以及去参加学术讨论会议。

3.管理时间。

要说管理时间,肯定有一大堆人跑出来告诉你各种诀窍,我就不多说这方面了。

每个人的管理方案不一样,所以效果不一样。但是,博士之所以是博士,是因为他在限定的时间里解决了限定的问题。所以无论你是每天六点起床半夜十二点上床,还是上个月紧张下个月忙,这都可以接受,只要你的项目完成了。

因而,管理时间的目的不在于管理时间,而是管理自己完成目标。没有目标的时间管理,还不如摊着打游戏呢。

4.管理精力与注意力。

相对于管理时间来说,我更愿意说说管理精力,因为管理时间的本质还是管理你的注意力。

我推荐一本书,主要是讲管理你注意力策略方面的。我个人感觉还是吉姆讲的更加细致一点。

极简精力管理法你的精力管理决定你的人生层次合理时间分配管理时间规划克服紧张精力充沛工作高效优质睡眠注意力集中书籍丹尼尔50.83元当当去购买精力管理:管理精力,而非时间·互联网+时代顺势腾飞的关键美国亚马逊去购买

其实管理自己的注意力的本质很简单,就是让你专注。当下生活中有无数事情都需要我们的注意力,小到早上几点起床,早餐吃什么,出门穿什么衣服穿什么鞋子,大到今天学习计划是什么,女朋友昨天生气了要不要哄。

注意力管理就要我们把自己每天的注意力当一个定值,合理分配它。

诚然,有那么一些天赋异禀的大佬,他可以同时处理多件事情,让我们羡慕不已,但是大佬之所以是大佬,是因为人家稀少。我等一般人,还是老老实实借助理论工具帮我们管理自己吧。

很多人把管理注意力和管理时间混为一谈,并且因为时间是有限的,所以大家都以为自己能通过完美的管理时间来完美的管理自己的注意力。但是,这二者的关系恰恰是相反的,你完美管理好自己的注意力之后,你才会完美管理好自己的时间。

举个例子,大多数人觉得做一件事就是上一秒要做,下一秒就开始做了。这仅仅只局限于简单的事情,比如你决定中午吃黄焖鸡,那你下一秒就拿起手机查了查黄焖鸡的地点。或者你决定出门穿凉快一点,于是下一秒你就打开衣柜开始换短袖短裤。

可多数问题是复杂的,我们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肯定要把它先装进自己的脑子里。就像是计算机开始运行一个程序之前,先要把数据和程序装进内存一样。那么这些装入的步骤,很多时候都会被人忽视。

例如你给自己规划了一个很棒的时间表,五点钟下班,五点半到家,半个小时吃完饭,然后六点开始学习。看起来非常完美。可问题在哪儿?首先我们确定你是五点下班了,但今天很热,你在路上出了一身汗,到家时候已经五点四十了,然后你急匆匆赶到楼下黄焖鸡店点了一份黄焖鸡加一杯可乐,吃饱喝足后一看时间六点一十了,想到预定学习时间已经超过了十分钟,这时候你特别着急,赶紧上楼,也没洗澡就直接坐在桌子前打开电脑,结果发现首先不知道自己应该学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要学的资料在哪里,然后更开始怀疑自己学这个的目的是什么。于是你说先休息一下,拿手机刷一刷,于是手机一开一关就是晚上十点了。你想了想还是洗个澡躺在床上睡觉吧,明天再说。于是,时间上你的计划非常完美,甚至波动都只在十分钟以内。可你还是觉得自己浪费了时间,什么都没学到。

以上问题在哪儿呢?核心是没有目标。或许你听说学计算机可以挣大钱,你就立马告诉自己每天晚上抽时间出来学计算机。但是计算机那么多内容,你学什么呢?或许你想年底考研,于是立马做了一个时间表告诉自己要每天背单词学英语并希望自己一次考过,但是你甚至连报名都还没有报。

即使你有了目标,第二个被你忽视的因素是你自己的身体素质。人的身体素质决定了他的精神,身体好的人就是学东西快,身体不好的人就是学一会儿就想睡觉。但很多人自己的作息时间昼夜颠倒,看了两三个视频之后就被打了鸡血想要学人家每天只睡4个小时,学人家每天高强度学八个小时的时间表。

第三个问题就是对自己注意力管理的缺失。即使自己目标有了,时间表完全按照自己的身体素质周期规律来安排,那么注意力缺失的时候也依然还是枉然。

所以,管理时间和管理注意力,我个人的体验就是:首先确定一个清晰明了的目标,比如我12月考六级,现在是9月,中间还有三个月时间,我需要准备的考试内容有写作,听力,阅读,翻译这四个方面。然后我每个星期的课程非常多,所以每周只有周一到周五晚上六点到十点之间有时间,周六周天全天有时间。所以在考六级考试之前,我按照星期计算的话,我只有12个星期。而我手里的往年试题有17份,我做完一份试题需要用三个小时。我改试卷和总结试卷需要两个小时。我的身体周期规律是:吃完碳水之后的半个小时一定会困,每周锻炼两个小时能保证我一个周的精力充沛。我背单词的时候一定会犯困。

所以我会怎样做时间管理呢?首先是把17份试卷选12份出来,告诉自己12月份之前每个星期完成一份试卷,每份试卷的四个部分,我分别分到周一到周四晚上八点到十点做,然后因为背单词会犯困,所以我把背单词安排到晚上睡觉之前。因为每天五点下班之后,我需要花费半个小时在路上,一个小时吃饭加收拾,然后洗澡收拾洗衣服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最后最迟在七点半的时候我坐在书桌面前。因为是提前半个小时开始准备,所以我有充足的时间调节自己的思维模式,进入学习状态。也因为每件事我都预留出充足的缓冲时间,所以我做事时候都不会特别着急,因为不着急,所以完成事情就会很有信心。并且因为吃饭过了一个小时之后,血糖上升带来的困意早已消失,所以我不会看到书就困。

提前半个小时坐到书桌前,我会因为预留时间充足而没有什么心理压力,于是能更平缓地把自己的状态调到学习状态。而预定学习时间开始时候,我已经是处于完全进入状态的高效学习状态了。并且由于自己每天安排的任务很少,比如只做一个章节的内容,因而完成度会很高,我也能比较有自信。完成了学习之后,刚好十点。我安排的事情就是背单词,花一个小时背完单词之后我既背了单词,也培养了睡意,晚上十一点就睡着了。

从时间上看,我的计划跟别人的区别仅仅在于我增加了吃饭等闲杂事情的长度,把学习时间往后调了两个小时,顺便把背单词的时间调整了到了睡觉之前。完成的内容完全没变。在外人看来我只是老老实实吃完饭再去看书,然后再看书,再背单词睡觉。但我在这上面避开了很多坑,比如我不会把自己背单词的时间安排在通勤上,因为无论是自己开车还是公交系统通勤,都不适合自己做动脑子的任务。而在不合适的时间段里做了不合适的事情,产生了负面效果,就会让我们对自己的评价变低。而我也不会在白天背单词,因为我知道白天我不仅没时间而且也没精力处理自己背单词之后犯困的情况。

所以,管理自己的注意力,就是管理自己的身体,管理自己的精力。这个逻辑放到任何一个事情上都是成立的。

5.管理自己的预期。

自从我完美按照自己的时间表计划配合自己注意力计划完成了半年的努力之后,我发现我还是一个很平凡的人。自那之后,我就清楚地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其实是真实存在的,当然也是自那以后,我就再也不说自己只是不努力之类的话了。

博士期间你可能会碰到比自己聪明还比自己努力高效的人。比如22岁毕业于MIT的曹原。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工业界,大把大把的天才少年,也有大把大把目标清晰年少有成的人。这里不缺努力的人,也不缺聪明的人。

当然,与之相对的,你也能遇到学术绿茶,这会让你更加意难平。

人都是有嫉妒心的,管理好自己的预期,就是与自己和解,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更重要的是,管理你上级的预期。因为博士的产出就是文章,是知识。而知识是很难量化的,因而很多教授会要求你产出文章。可能你入学时候只是一个小菜鸡,但是初期你表现地过于优秀,比如读完我这篇文章之后博士入门很快,读文章和做实验都很顺畅,然后老师觉得你可以干更多有难度的事情,比如甩一个没人做过的课题给你去探索。或者你本来很牛,但是入门的时候表现地过于菜鸡,比如一篇文章读一个月还没完全整清楚,给老师讲文献前后逻辑都讲不通等等,老师就会下意识调低对你的期待,然后让放羊式管理,于是你死活入不了门。

那么,怎样才能让老师给你想要的支持呢?其中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预期管理。说通俗一点,就是画饼和卖惨。有人可能会说,这怎么可能?我去给老板画饼或者卖惨不是一眼就被看穿了吗?老哥,你要知道,但凡是当博导的人,每天都忙得要死,人家了解你唯一的途径就是你汇报工作的PPT,总不可能人家还专门招两个人盯着你然后给老板打小报告吧?所以既然人家了解你的途径是单一的,那你也有这个信息渠道的控制权,为什么你不能通过影响这个渠道来影响老板对你的印象呢?

老板觉得你提出的方向很有前途,那自然会给你更多的资源倾斜,比如支持你花更多的钱去推进项目,招人进来帮你打下手,给你更新硬件软件设备等等。同时,遇到组内矛盾的时候,你的优先级也会更高,老板更偏向于你这边。

但是这个操作也是有很多前提条件的,比如你知道老板最看重的方面是什么,比如你能保证自己多点开花推进项目。如果你连每个周期的汇报内容都很难凑齐的话,那你还是老老实实花时间提升自己的效率吧。


6.管理团队。

说到管理团队,这应该是所有博士生都会面对的问题。

可能很多人会疑惑,我就只是读个博士,为什么需要管理团队?这样的想法先天就带有对博士的偏见,觉得博士跟本科一样,好好上课就能毕业。

但是实际上的博士项目是什么呢?你的导师是你的大老板,你直接对他负责,他给你发钱发设备提供场地,以及偶尔指导一下你的学术方向。你是大老板的子公司之一,负责某个方向的运行与推进,新进来的本硕,与你项目相关的设备与人员,你都要管。

例如,如果你是做计算机视觉研究的,那么新来的懵懂本科生与硕士生,你都要花心思带他们入门,与之相对应的,他们会帮助你解决你没精力解决的细节问题。比如,课题组使用的是自建服务器和天河,加上组里配发的个人高性能主机。那么在开始一段研究之前,你肯定要协调推进天河那边购买时长服务,确定好账号权限分配。自建服务器,你得自己去联系服务器服务商,采购相关设备,然后等人家硬件平台到位之后你布置软件环境,做运行维护。初期这些事情你做好之后,你肯定没时间去时刻盯着服务器做维护,那么新进来的本科生与硕士生刚好也要学习如何使用和维护服务器,这时候你就可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和维护,然后遇到小问题的时候把这些小问题交给他们解决。

做完基础环境布置之后,你要开始探索科研,读文献时候你的想法会很多,不是所有的想法你都有时间去尝试。有些想法可以丢给师弟师妹帮你做,刚好也算是教会他们怎样入门科研。

好了,这一切看起来非常顺利。但是问题是,如果人家本科生学了两个月觉得很麻烦跑了怎么办?硕士生学了一段时间之后转方向了怎么办?设备商提价怎么办?或者,人家学了东西不给你办事怎么办?人家想学学术绿茶,只想勾搭你然后让你发文章带她怎么办?甚至,你的方向在做了一年之后发现是死路怎么办?师弟师妹一直做不出来怎么办?

这些问题都是你会遇到并且要面对的。你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团队里的人负责。这正好是当一个领导要面对的基础问题。

当你顺顺利利从一个大组里面博士毕业的时候,你肯定就会很熟悉如何当一个称职的领导。


最后说一句,如果不是天资过人或者对某个领域极度热爱,大部分人读博都是一地鸡毛,与自己的无知与懦弱作斗争,失败是这段时间到主旋律,成功只是偶尔一闪而过的亮光。

读博撑不下去的很多,撑下去的也有很多。中途退出不是失败者,撑到最后的也不全都是成功者。希望大家都能顺顺利利为祖国建设做贡献。


展开 收起

《干得漂亮》

《干得漂亮》

59元起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认知觉醒:开启自我改变的原动力》

17.7元起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纳瓦尔宝典:财富与幸福指南》

32.6元起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被讨厌的勇气·“自我启发之父”阿德勒的哲学课》

23.22元起

《21天告别低效人生》

《21天告别低效人生》

10元起

《真正强大的人,都敢于得罪人》

《真正强大的人,都敢于得罪人》

9.11元起

不丧 缓解焦虑亚马逊图书畅销榜榜首让你从谷底翻身的7大步骤当当

不丧 缓解焦虑亚马逊图书畅销榜榜首让你从谷底翻身的7大步骤当当

9.9元起

《人生只有一件事》

《人生只有一件事》

18元起

复盘 解决人生问题的自我引导方法财商高手持续成事的底层逻辑励志成功职场情商图书籍

复盘 解决人生问题的自我引导方法财商高手持续成事的底层逻辑励志成功职场情商图书籍

13.4元起

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古典 著 俞敏洪作序 跃迁 个人成长

拆掉思维里的墙(白金升级版)古典 著 俞敏洪作序 跃迁 个人成长

33.3元起

终身成长系列(6册套装)【樊登】终身成长 逆境成长 人生新算法 不做 年龄只是数字

终身成长系列(6册套装)【樊登】终身成长 逆境成长 人生新算法 不做 年龄只是数字

118.9元起

《成长型思维·从平凡到优秀的七种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从平凡到优秀的七种思维模式》

24.5元起

《刻意暂停》

《刻意暂停》

10.2元起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刻意练习:如何从新手到大师》

15元起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学会提问》(原书第12版)

32.78元起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情绪稳定》

《一个人最好的修养,是情绪稳定》

14.2元起
157评论

  • 精彩
  • 最新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1.1K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