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杂货铺 篇一:非典型 L 镜头——佳能EF 50mm f/1.2L USM
分享你的2021种草计划,聊聊你的完美避坑故事,2月3日-3月11日参与#2021种草计划#征稿,畅所欲言种草不打烊,只要晒出你的购买经验,就有机会赢取最高1000元京东E卡>>>查看活动详情
创作立场声明:2021年的今天,我并不推荐一般爱好者去购买这枚镜头,因为根本不具备什么性价比。除非你像我一样,对它的体积跟色彩情有独钟,否则你完全可以选择50 1.8这样便宜量足的实在头,所以本文仅从纯爱好的角度来简单介绍此枚镜头,个人主观情绪浓烈,浏览时请保持独立思考。
并且本文未收取厂商任何广告费用,若厂家公关想打钱请私信本人。且本人也并非镜头设计师,文中难免有错误之处,还请各位老师指出。
购买这枚镜头的原因,老婆当时正怀孕,想有部机器记录一下。而当时陪了我三年多的RX1镜头挂了——我没机器了。但我又不太敢购买太电子化程度过高的贵重器材,毕竟像我这样天天把相机背身上的人,难免磕碰。我发了一堆照片给老婆大人,她一眼就觉得50L拍出来的有感觉。于是我就跟当地经销商那边拿货,买之前我真的没留意这枚镜头除了光圈及焦距以外的任何参数(包括但不限于滤镜尺寸、镜头MTF曲线、镜片数量、色散控制、重量)
两大缺点
说实话,刚上手的时候我是崩溃的。大家都知道RX1作为全画幅固定镜头相机,画质在2017年也是很能打的。以至于开始一段时间,50L光圈全开的时候 ,我怀疑是不是没对上焦——事实证明我确实没对上焦。因为我好些年没用单反,不了解单反对焦原理,拍人像的时候一真在用边缘对焦点。就算6D2这种全十字对焦点的机器 ,全开1.2使用边缘对焦还是非常有压力。特别是在弱光、逆光环境下面,极大几率对不准,这一度让我非常困惑。要知道这枚头我大部分时间都是拿来拍人的,近9000RMB的价格,这种表现可以说让人心寒。
这枚镜头还有一个致命的毛病,双高斯结构在单反时代的天然缺陷——对焦偏移。个体来说就是在近距离使用F2.0-F4这个范围内的光圈拍摄时,会出现焦点后移的情况。后移程度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1cm-0.5cm范围内。这种情况有一个英文术语,叫做FocusShift。个中原理,是因为单反在对焦的时候使用最大光圈,但在曝光的时候使用的是工作光圈,更详细的原理请自行百度。总之就是单反近距离(约80cm内)使用F2.8对焦,100%会焦点偏移,哪怕1DX级别机身也一个样。
边缘对焦不可用、F2.8近距离对焦偏移。这两个问题让我一度想出掉这枚镜头,换成35L或者其他别的镜头——直到我习惯了LV取景。佳能6D2使用的是全像素双核技术,非常好用,指哪打哪。50L光圈全开咬得死死的,精准、快速、稳定。技术的具体原理请点这里:全像素双核
全像素双核,让50L得以重生。这问话不是夸大其词,光圈全开时,LV对焦让人非常安心,更专注于拍摄本身。而不是把精力花在如何对好焦上面,也不用每张都回放确认是否有糊焦。
玄学
即然讲这枚镜头,就不得不说到镜头玄学。大家知道现代镜头的首要卖点就是画质,而画质最直观的感受通俗来讲就是锐度高、色散控制、炫光抑制等。最近两年发布的镜头可以说都往这方向在走。互相比堆料,无所不用其极。毕竟商家生产商品就是为了销量,而消费者都喜欢高画质的产品。这既是技术进步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是消费需求造成的。
但高画质意味着更多的镜片、更大的体积、更复杂的镜头结构,还有就是更贵的价格,这又是消费不愿意看到的。那有没有一种镜头,在合理的价格、体积内,做出自己的个性呢,答案是肯定的,典型的就是2013年尼康推出的58/1.4G。
有一种理论认为,镜头在设计过程中,球差的过度矫正和不足矫正都能造成不漂亮的虚化。58/1.4G就是在这种理论下设计出来的产品,感兴趣的可以看其开发者访谈:尼康镜头的味道 AF-S 58/1.4G访谈。大概意思就是在指定的体积、成本、重量内,如果过于追求锐度,则背景虚化的立体感就会受到影响。这个就是很多人说的玄学。
AF-S 尼克尔 58mm f/1.4G,我比较喜欢的尼康镜头,虽然我不是尼康用户
让我们看一组对比照(以下对比照片来源外网,链接:review: Canon 50mm lenses – bokeh)。在同样开局F1.8光圈的情况下,50L焦外明显比同厂的50 1.8 STM更柔和,这还是在50L开启F1.8的情况下。
当然,这种细微差别其实如果不放上来对比,一般人是察觉不到的。但如果反复对比看多了,总觉得50L的虚化会更舒服。这种说不出来的舒服,就是玄学。
50L不光是虚化漂亮(同体积同价格范围内),在足够近的情况下,拍摄人像还会产生柔光效果。造成这个效果的原因不得而知,我个人理解为镜头球差校正不足,色散过多导致(个人理解,仅供参考)。如果说焦外柔滑是佳能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好的话,那这个光圈全开泛柔光的效果很有可能是歪打正着。
注意小姐姐皮肤光泽也正因为这些玄学因素,加上我大部分都是在拍人,所以我对这枚镜头是越用越喜欢,拍出来的照片是越看越有味道。本人语言功底有限,让我们来看看网友们是如何评价的(侵删)
这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慢慢体会摄影美妙的头,有点魔幻属性,甚至会让使用者发现除了分辨率,锐度之外,原来好的照片,可以包含更多因素。
讲故事的标头,做到1.2的光圈,为了价格、重量、AF、市场。做了突出,也做了妥协,明显不是为了商业、新闻摄影,想出片稳定方便还是大三元吧
如果抽取某项指标来衡量50L , 可以说相当失望,锐度欠缺,紫边严重,暗角明显,对焦还要看机器。但是,如果你把一堆的缺点加上为数不多的优点放在一起,变成一张照片,情况就不同了!
标头中唯一的完美虚化、氛围感、圆润感,你可以说它锐度不足,但瑕不掩瑜,反而衬托出它的特点和个性。
挺大,挺重的一个标头。如果说50 1.4是佳能的色彩标板,那么这个头玩得就是色彩和那种肉肉的感觉。。。不对,官方说这叫柔和、梦幻。普通却不简单的一只镜头,需要细细品。之所以用的人不多,可能没有几个人会花万元进一只,然后放大100%去发现她的美。
毒性不是很大,没有让人惊艳的感觉,但是适合慢慢品位,然后才会爱上它.锐度不是它追求的目标,关键是弱光下的气氛表达非常棒!
可以看出,50L以其独特个性,还是受到不少网友青睐,毕竟照片不只是分辨率。背出去的话,多500克跟少500克的舒适程度也完全不一样。恰好的体积,合适的价格,给出了美妙的效果,这就是我喜爱这枚镜头的理由。2006年开卖到现在,14年时间,价格还依然如此坚挺,这已经非常能说明问题。
文字部分结束,下面放一些实拍样张。若无特别说明,照片均为佳能6D2拍摄,RAW导入PS,套用原厂照片预设,调整曝光、白平衡,然后导出jpg。
亲子篇,日常带娃的一些随手记录。
约拍篇,2020年约拍的一些照片。
日常篇,就是所谓的瞎按快门,纯粹为了听听快门帘的声音。
差旅篇,出差、旅行的一些记录。
全文完,感谢浏览!

就是焦外柔和,觉得还谈不上玄学,个人觉得明显能用肉眼看出差别的就不属于玄学的范畴
用好手中的镜头
穷人的我入了适马50 1.4 ex,二手900块。在r6上对焦ok,不过画面严重欠曝。据说该镜头是模仿ef50 1.2,焦外不错
cy口的25/2.8更有特色
RF85这头,没有EF85那种玄学的氛围好
斯柯达是的爱理不理的
关键是人美,其他都是浮云。
应该能排进50毫米段前10名,我猜的具体没有去看镜头排行榜。
rf50L素质如何呀?
换个rp r啥的,就会发现这些老头反而在某些方面能力压新头,我的ef85 1.8在无敌4上各种对焦缓慢和偶尔跑焦,到了r5身上速度很快指哪打哪
是,无反对焦原理决定不跑
还有一点这个更沉,心理暗示更强
这头基本是信仰,虚化效果和1.4差不多,而1.4的锐度,对焦都更好。
怕跑焦换rf卡口,我的rf85 1.2光圈全开非常锐。
在CHH的摄影版块看到过UP主的介绍~
我也有这个头,我有两个相机,在无敌四上跑焦感觉,微调了-5,R5 无需微调。
其实看使用场景
35 50焦段似乎都太难驾驭 还是最爱85 1.2
在6d上偶尔有氛围我很喜欢的照片,虽然废片率极高但我也没把它出掉。
我用在6d上废片率极高,都压箱底但坚持没把他出了。现在在r6上复活了。
我不推荐别人购买,我是确实喜欢这种氛围才下定狠心。
50 1.4的,用在5D3上面,暂时看着还不错,技术非常一般,是不是没有必要换50 1.2,感觉这镜头挺贵啊
看个人喜好,也要综合考虑
这个还是不太好,不如用35 1.4
5d3没问题,这个头其实本身就很肉,我是用适马35 和501.2来回换着用,一个锐,一个看氛围
光圈收到F2就好很多,1.2看情况,不太推荐全开光圈,偶尔来几张可以。
楼主拍的很棒啊,还码了那么多字,不知道50 1.2这头在佳能5d3上表现如何?会不会跑焦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