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总觉得没衣服穿?5招教你打造冬日衣橱(干货版)
天气渐冷,很多人打开衣柜又开始自我怀疑:满满一柜子衣服,为何却觉得没什么可穿的?!怎么穿都不喜欢,只想不断地买更多衣服,似乎永远只有新的好!好好想一下,你买衣服的关注点是什么?
到底是因为别人的赞美、衣服价格划算、还是冲动消费等因素呢?如果是这些因素叠加,那你的衣柜相当于一个“大杂烩”,这样的衣柜难怪你不喜欢!我们购买衣服,首先要从自己出发,衣服需要贴合自己的生活方式,契合你现在每天要做的事情。例如,每周只上班2天,衣柜里却塞满精致的西装,其他类型的衣服几乎很少,这样的衣橱显然不实用。
尝试《极简衣橱整理术》里的五个步骤,或许你可以找到自己的“衣橱定位”和“衣橱需要”。步骤一:列出活动清单在购买衣服前,我们要了解清楚自己的生活方式。
想要了解自己的生活方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将自己做过的事情,用列清单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沙发里躺着、公园里散步、健身房运动、与友人去高级餐厅共进晚餐等。把自己近两周的日常活动,事无巨细地罗列到表格里,并且大致估算这两周内,你会有多少天需要针对该项活动穿搭服饰。
步骤二:将活动精简分类
看着列好的清单,我们发现部分活动所需要的服饰,恰巧有相同之处。那么,我们需要将清单简洁化。将清单里的活动再次归类,把能穿同一类衣服的活动分为同一个类目。计算出每类活动需要用到的同类服装的次数总和。例如,在家办公的衣服和白天约朋友的衣服基本上是同一类的,那么这两个活动的数据可以进行合并。
步骤三:穿衣频率视觉化通过步骤三,我们得出了一个“衣服类型与用途”的简要图表。想要清晰地知道自己所需的衣服数量比例,我们可以画一个饼状图,将各类衣服所需比例更视觉化地呈现出来。
这个饼状图,表示平均两周的时间里,你的每一项活动需要用到这类服饰的频率,以判断自己所需的衣服数量占比。
步骤四:衣橱现状图到了第四个步骤,我们可以开始行动起来了!这一步我们需要清点衣橱里的衣服,将衣服按上述的类别分类,由于这个步骤耗时较长,建议大家选一个空闲的时间来整理。
得出数据之后,我们再将这些数据制作成饼状图,这个饼状图的情况,就是你的衣橱现状。
用这个图与步骤四的“穿衣频率图”对比,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每一类衣服的情况,是否过多、过少,或是刚好?以此判断衣橱里的衣服是否满足自己的实际需求。
步骤五:打造实用性强的衣橱如果衣橱里的衣服,和自己的实际需求不符合怎么办?我们可以瞄准衣柜里的比实际需求多的衣服,这类衣服尽管遇到再喜欢的也不要疯狂添加了,把钱花在衣服数量欠缺的那一类上吧!
想要减少衣服的闲置概率,让衣橱里所有衣物发挥作用,我们可以给自己制造一个模拟情景,给自己列一份“实用自问清单”。在进行活动之前,站在衣橱前自问以下问题:
● 参加这类的活动,当天的天气条件及温度如何?会在室内还是室外活动?你很容易感到冷或热?
● 这类活动是否对着装有要求?需要正式商务装、时尚休闲装,还是隆重的晚礼服?
● 面对昂贵娇气的衣服,你的保养方式及预算是多少?你能花多少时间去保养它?
● 这件衣服需要什么样的包包?需要放置什么物品?● 这件衣服需要什么样的鞋子?你会走多少路?对于长期不能满足你以上需求的、闲置率高的衣服,则可以帮它们另谋其他主人,精简自己的衣橱!
衣橱管理的大学问看到这里,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买那么多衣服都不够穿了,原来我衣橱里的衣服比例和实际需求严重不协调!
然而我却一直不知道,陷入了死循环。没有把钱花在刀刃上,反而越买越错,越错越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