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2020-10-21 19:04:09 5点赞 71收藏 10评论

知乎上“原生家庭很糟糕是种什么体验”这个问题下,有近2000个回答,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中的一句话看了之后让人感觉很心疼。

答主说在自己30多岁时,有一次跟朋友外出游玩,在车上随口说了句有点儿热,那位朋友就把车窗打开了。那一瞬间,这位答主的眼泪刷地就下来了。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可能大多数生活在比较正常的原生家庭的孩子都无法理解这个行为,别人帮忙开个窗这么稀疏平常的事有什么值得哭的呢?如果你看到这位答主从小是如何地被自己的母亲忽视、控制、贬低、打压,大概就能理解她为何而哭。

她说,当自己在说有点儿热的时候,根本没期待对方会回应,因为在她过往的生命中,她熟悉的互动常态是“有点儿热”“不热”!她的母亲会斩钉截铁毫不迟疑地否定女儿真实的感受,并强加自己的感受在她身上。以至于,成年后的她,因为他人一个小小的举动,泪流不止。

这眼泪,是因为自己的感受被看见、被承认、被回应,也是多年的委屈和愤懑在一瞬间被激发。

这个回答有几千个赞同和评论,而评论中大多数表达的是“天呐,原来有那么多人和我一样”。是的,提起原生家庭的伤害,似乎绝大多数人都有很多话可以倾诉,那些糟糕的体验和带来的伤痛也许说上三天三夜也未必能说完。这也是为什么很长一段时间内“父母皆祸害”这个观点能得到如此多共鸣的原因所在。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然而,另一个很难忽视的事实是:原生家庭的伤害已经产生,我们无法期望父母在几十年后幡然醒悟,也无法做些什么让这些伤害好像从来没发生过一样。我们往后的生命必然会伴随着这些痛苦。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些痛苦里,抱怨父母给自己造成的伤害,并无法让事情变好,只会让自己的生命跌进无尽的痛苦深渊中。而只有正视这些痛苦,学会与之相处,才能不被其牵制,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也是心理咨询师王雪岩的新书《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与内心的父母和解》中的一大主旨。在每一个孩子的眼睛里,父母都是如神一般完美的存在,因而父母是不会犯错的。但是当我们逐渐成长,就会慢慢发现,其实父母也不过是凡人,而只要是人就会犯错,那么无可避免地在养育我们的过程中会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加上父母自身的局限性,这些都可能给我们带来不同程度的“创伤”。可以说,每个人都是带着“伤痛”长大的。疗愈、穿越这些痛苦就是不断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也是一个个体成长的必经之路。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在书中,作者用实际案例、细微的笔触,深度揭示了各种伤痛背后的心理机制,帮助我们看见、承认、走出,与内心的父母和解。即使我们带着伤长大,也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

01 当下的痛苦,是谁的错?

原生家庭带来的伤痛与现下生活中产生的痛苦交织缠绕,如熊熊烈火炙烤我们的内心。那这些都是谁的错?

作者提到,人们常见的反应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都是父母的错,都是他们当年这么对待我;一种是都是自己的错,一定是自己不够好。 这两种反应,无论哪一种都毫无益处。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第一种,父母皆祸害的观点,认为自己当下所有的痛苦和处境都是父母造成的,把责任都归结于父母的同时,也把自身内在成长的力量削弱了。

这样就把改变的希望完全寄托在他人身上,比如期望父母去改变,期望父母去弥补那些伤害。而我们也知道,让他人改变这是一件多么难的事情,无论我们怎么控诉、讨伐,父母可能都无法改变,就算改变了,那些已成事实的伤害也不会消失,所以势必就会导致更深的失望。

同时,把责任归于他人,我们也逃避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要知道当我们年幼时,也许没有力量面对种种境况,但是当我们成年以后,已经比年幼的自己要强大许多。往后的人生,生命的成长完全可以由自己决定。如果逃避掉这部分责任,等于放弃了成长的可能,放弃了让自己的人生变得更好的路。

最终,就只是停留在原生家庭带来的痛苦中,一遍遍重复体验以及产生新的痛苦,继而如果有了自己的子女之后,就把这种痛苦传给了孩子,代代相传。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第二种,把责任都归于自己。看起来这是一种很负责的方式,但是这其实是一种无法区分自我和外界的界限混淆。这样的人,通常在人际交往中,会把所有的不好都归结于自身,形成讨好型人格,以及抑郁。

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真实地区分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他人的,而不是全盘接收。把责任都归于自己的人,往往缺乏这样的能力,他们无法意识到哪些是对自己的伤害,自然也就无从拒绝伤害,从而让自己的生命消耗。

所以,痛苦的产生并不能归结于某一个人。有些痛苦,更是来自现实的,比如生老病死。这也让我们看到痛苦与生命是相伴而行的,痛苦可以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只不过因为我们无法接受它,想要拼命消除它,它才会牵制着我们。

因此,首先我们需要接纳生命中这些痛苦的存在,不试图去对抗它、消除它,只是学会与之相处。顺应生命的自然流动,接纳其中的一切发生,我们才能感受到更多的自由。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02 走出痛苦,有时候意味着要放弃一些期待

当我们能接纳生命中的这些痛苦时,我们就能在人的层面上与父母相遇,看到他们自身也有痛苦,他们自身也有局限。因为这些局限,他们给我们的生命造成了伤痛。

就像开头提到的这位答主的父母一样,很多父母都无法看见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无法感知到他们有自己的感受、想法、情感。有一位母亲在听完孩子的控诉之后,说:我努力地赚钱养活你长大,尽力给你好的生活,可到头来你却说我不理解你。可又有谁理解过我呢?

是的,我们在诉说父母“看不见”自己时,往往忽视了一个事实,可能我们的父母这一生也从未被好好地“看见”过,他们否认孩子的感受、情感,是因为他们连自身的感受和情感都无法意识到。我们又如何能期待让“聋人”听见,让“盲人”看见呢?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有时候我们很难从原生家庭的伤痛中走出,是因为我们心中的意难平。毕竟,家庭、父母是我们的爱,是一生的牵绊所在。我们始终期望爱的人、在意的人能够看见、理解我们。于是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做这个努力,以各种各样的方式,顺从、对抗,只期望他们能看见我们。

而有时候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努力是徒劳的。我们必须接纳这样的现实:我们的父母自身有着局限,我们渴望的东西,在他们身上并没有,因此我们是得不到的。

这时候,要想从原生家庭的痛苦和纠缠中走出,我们必然就要放弃这些期待。而学会放弃,又何尝不是一种对生命的臣服和顺应?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03 给自己勇气,改写生命状态

人生就是一幕戏剧,而这个剧本的编剧就是我们自己。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机,是十年前,其次就是现在。对于改变来讲,什么时候都不晚,而当下就是最好的时机。克莱因的观点认为,成长就是不断修复痛苦体验,发展爱的能力。如何做?

第一步:更真实地去看见

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感受到的那些伤害,是真实的。但同时,可能从另外的角度来说,它还有另外的真相。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假如我手里有一个苹果,你从你那里看,发现它是红色的;而我从我这里看,它是绿色的。如果我们现在起了争执,你说苹果是红的,我说苹果是绿的,但其实我们说的都是对的。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被重要的人拒绝、忽视,甚至是打压、贬低,在我们的内心无疑是感受到巨大的伤害,这是苹果的其中一面。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去苹果的另外一面看一看呢?去看到不同角度的真相,也许我们就能在内心释然很多。这些伤害也许并不是对方有意造成的,只是因为对方没有能力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

这样做,并非否定伤害,只是在更大的背景中去看到所有可能的真相。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感受并不冲突,都是真实存在的。

第二步:化解内心的戾气

愤怒可以给人带来力量,当我们愤怒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占据了一个更加优势的位置,有权利、有力量去责备另一个人。这种虚妄的力量感帮助我们逃避了去面对丧失、无力、悲伤等更加痛苦的情感。因此才有那么多人,躺在“父母皆祸害”的观点上持续地控诉父母。

但事实上,这就好像在我们的内心一直在重复这样一个信念:“我绝不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除非在我小的时候你们没有那样对待过我”。带着这样的信念,我们就无法让自己的生活好起来。

所以,你有勇气放下愤怒的伪装,去体验你内在的那些无力、悲伤的情感吗?当一个人能够去面对这些弱,承认自己的弱时,其实才真正具备了力量。这份力量能够帮助我们去承担起属于自己的责任,去面对成长的痛苦,进而完成与父母心理上的分离,不再以恨的形式紧密连接。

父母皆祸害?谁不是带着伤长大,修复伤痛、发展爱的能力就是成长

这个过程最好能在专业咨询师的帮助下进行,因为成熟的咨询师能够接住你的这些愤怒,帮助你发觉潜藏在愤怒后的那些更为真实的情绪,然后看到这些不良的行为模式是如何破坏现实中的关系,进而去发展新的模式。

当我们学会了新的更有效的模式时,就不再需要愤怒,心中的戾气也就自然化解了。

第三步:发展爱的能力

德国著名家庭治疗大师亨利博亚老师说:“那些父母没有教会给我们的,我们可以从更大的世界中去学到”。所以,当原生家庭没有给予我们爱,也没有教会我们爱人的能力时,我们可以学着自己给自己爱,学着去爱人。

作者提到,最便捷的方式是接受心理咨询,在咨询师的陪伴下了解更多自己的心理世界,学习更多健康的人际模式。另外一个方式是与“健康的人”相处,去体验他们带来的健康体验,让自己逐渐熟悉这种体验,进而能发展出这种能力。如果没有这么幸运可以与心理健康的人去相处,那就需要增加自己的体验和反思能力,在人际感受中去体验和改善。

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情感体验,并不是单纯的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所有的理论,在自我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之前,都是虚空的。歌德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这注定我们的成长,无法凭借几本书、几个理论就完成,而是投入自我去体验和践行。

这条路上,我想我们并不孤独,因为我们都是带着伤长大的!

展开 收起
10评论

  • 精彩
  • 最新
  • 看标题连正文都懒得看,谁不是带着伤长大,话中带一种对别人伤痛的轻蔑,对别人痛苦的一种淡漠,还学心理的呢,说冷言冷语你比厉害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倡改变❌
    比惨⭕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自私是基因的本能,同理心是高等文明才有的产物。
    答主母亲受教育不多,你受过高等教育。
    原谅父母,就是与自己和解。
    做为拥有高等的神性的人类,原来这个世界存在的一些原始吧。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请问这是个什么APP?????!!!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小米杂货铺呗?! [略]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自己不出生在这世界,哪会受到伤害?当然是自己的不对啦。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以前的人成长靠运气,现在9000后的父母都是有文化有素质的一代人,都知道教育是有方法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咋现在流行哭给别人看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但是,父母必须做成什么样,孩子才算是不在伤痛里长大?希望这样的文章不要给一些不听父母话,以及叛逆期的孩子找借口。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竟然那么少的人评论……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71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