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摄影备忘录,谈谈新手摄影那些事儿
这篇文章是我在2020年2月12日发布在自己公众号上的文章,现在翻开来看看还是挺有意思的,所以将其同步到张大妈平台上 纯粹主观体验,请轻喷
从2018年5月拿到相机的那一天算起,也近三年了。这段时间以来,一直在酝酿着想写些什么,奈何自己水平有限,摄影方面也谈不上有什么很大的造诣。趁着三分钟的热度,赶紧把这篇文章写出来,纯粹是分享自己学习摄影中比较实用的干货,很主观,不严谨,荒腔走板地聊一聊自己的理解。
1.摄影器材
如果你不是朝着职业摄影师方向发展的话,器材对你并不是那么重要。我曾经有个非常深的误区:拍不出好看的作品,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器材的原因。
诚然,全画幅的相机拥有更好的高感,更强的画质,更强的景深,更强的宽容度。这些都是摄影圈公认的事实,但更残酷的一点是,新手无法拍出理想的作品,更多的是因为思路、构图、创意、缺乏准确的曝光,而非设备。
贴吧论坛里经常会拿这句话怼器材党:有些大神拿手机拍都比有些人拿上万块钱的单反拍的好。曾经经典的那些摄影作品哪个是靠器材的?所以我认为,正确的思路远比昂贵的器材重要。
那对于新手而言,究竟买啥?
相机预算:不确定自己对摄影是否感兴趣,买便宜的入门相机;想作为爱好或职业的,一步到位买预算内最贵的配置。
品牌方面,大致可以这样概括:人像选佳能、风光选尼康、视频选索尼。
2.RAW格式
RAW格式是我开始学习摄影时接触的东西,一开始是听到“不用RAW摄影还不如玩手机”。我不解其意,但仍然还是在相机的图片格式中选择了RAW格式,但我第一次拍照回来之后就懵了。
首先,RAW格式需要Win10的照片软件打开,Win7自带的软件是完全读不出来的,除非你用Photoshop和Lightroom;其次,广角端的RAW格式是会有相当一部分暗角的(当时不知道可以用LR的矫正功能),色彩也没有经过优化,显得非常难看;最关键的一点是,RAW格式文件体积巨大,2400W像素的一张RAW照片竟然要占用20MB左右的磁盘空间,这个特性导致了RAW只能作为后期使用的格式,而无法作为类似JPGE和PNG的通用图片格式。
既然RAW格式那么不方便,为什么那么多摄影高手都会选择这个格式呢?我个人认为有三个最重要的原因:
第一是宽容度,当你的照片欠曝(暗)或过曝(亮)时,可以使用PS和LR调整,并且尽可能地保留细节,具体能保留多少,就要看你这台机器的宽容度了。
第二是白平衡,白平衡说的通俗点就是色调冷或暖,冷色调的照片偏蓝,暖色调的照片偏橙,这个东西特别麻烦,因为相机会根据场景的不同自动判断你的白平衡(当然也可以手动,只不过比较麻烦),而现阶段的相机并没有那么智能,知道你想要的色调是什么,所以经常会出错,这种情况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用RAW格式拍摄,后期无损调整白平衡。
第三就是版权问题,RAW格式可以理解成胶片相机时代的底片,这种“底片”可以证明这张照片是由哪位摄影师创作的,当遇到版权纠纷时RAW格式就是硬道理了。
3.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
摄影三要素:曝光、对焦、构图;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这俩“三要素”经常有人搞混,刚开始学习摄影时最先接触到的就是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门ISO到底有啥用?
上图大致可以解释它们的三角关系:光圈越大,背景虚化越强;快门越快,物体越清晰无拖影;ISO越高,画面越亮同时噪点越高。
曝光三要素是可以互相调节的,比如说f1.4 1/200 iso 100和f1.8 1/125 iso 100的曝光是差不多,ISO相同的情况下,光圈减少x档,那么快门放慢x档,总体曝光量就是一致的。如果光圈和快门都调到极限还是比较暗的话,那就再调ISO(因为ISO会产生噪点,所以我一般都是最后再调)。
当然,具体情况还是要根据经验判断,例如拍摄人像时使用大光圈虚化背景突出人物、拍摄风景或夜景时缩小光圈使用慢门提升画质等等……这些就是比较进阶的内容了,在这里就不展开讨论了。
4.镜头
这又是个容易陷入器材党的部分。我们经常听到的16 24 35 50 85 100 135 200之类的数字就是镜头的焦段,f1.4 1.8 2.0 2.8之类的数字就是光圈,数字越小光圈越大。50mm f1.8就是一只最大光圈为1.8的50mm定焦镜头,1650 f3.5-5.6就是一只16mm端最大光圈为3.5,50mm端最大光圈为5.6的变焦镜头。
光圈比较好理解,光圈越大,背景虚化越强。焦段与透视效果有关,原理比较复杂,但有个特别容易理解的方法,拿着你相机的套头(以索尼套头FE 2470为例),在24 35 50 70这几个焦段各拍几张五官的正面照,观察模特的耳朵,24端耳朵很小,50端差不多是正常大小。焦段越短,视角就越广;焦段越长,视角越窄,越容易拍出空间压缩感。
如果你是摄影新手,建议先用套头练手,然后买一只廉价的50 f1.8的大光圈镜头。这是目前性价比较高的配置方案。

说了这么多也不给自己的公众号打打广告
,想关注学习学习
写得挺简单易懂的
这个标题在2021卖不到钱了
炒冷饭,也没啥重点
16-50 请换算。全画幅这个焦段镜头就屌炸了。
主要是多看电影 学构图和打光,效果特别好
腹肌南波湾不配拥有名字?
现在买微单就看索尼和佳能,尼康就算了吧,自己市场策略都搞不清,跟马徕松一样混成了第二梯队。就目前而言索尼的对焦性能领先,索尼cmos也是领先地位的,你却只拿索尼拍视频???索尼祖传屏幕真的是丧心病狂,就是不给好的,罪大滔天。
新手就不要浪费自己的钱和时间了,一步到位买最好的设备,然后没多久就可以卖二手出坑了
别黑潘婷了,我的潘婷已经快死了
人像选佳能、风光选尼康、视频选索尼。。。
我这样的,有一台富士无反,一台宾得单反,一台富士X100的,我算什么(゚o゚;
赞同,24-70的焦段基本上90%的场景都可以用上,后期加上精修,很不错。
说到底其实就是多拍多找感觉
你说的对,新手时我就用的300定!
一学就会,一拍就废
摄影的本质,理解光。理解阴影。理解反射。。这三个不理解只谈设备。。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摄影师
多学后期我赞同,但非恒定和出片没什么太大关系,除非是较少的特定场景比如星空,24-70这个焦段只是做为一个挂机头方便而已,高不成低不就,拍拍纪实性的照片还行,apsc画幅的一样能出好片,好照片的前提是拍摄的题材和环境还有时机
我还以为有器材以外的知识
通常定焦光圈都不会小
并不是定焦 而是大光圈…
年少不知器材香
构图真的难
水一篇文章真是太简单了
看情况,像50 85这种不吃环境的定焦,还是挺好用的,35 24这种就比较难掌握了
是的,微单对转接不要太友好。但是往往恒定光圈的变焦都不便宜。不如直接上1.8的定焦。再补充一点,既然买相机了,就不要追求轻便,越重的镜头成像效果越好,绝对没错。
新手用定焦好,容易使用。
没有漂亮妹子是关键
1在现阶段真要是玩摄影首推买无反相机,所见即所得真的太方便了,纯新手的话推荐佳能的无反,菜单逻辑简单一些,比较好上手,2千万不要买非恒定光圈的镜头套机,第一支镜头推荐24-702.8光圈的镜头,如果是买的佳能相机,这个镜头原厂副厂都行,多拍拍找找感觉之后再考虑添置定焦,3如果真是手头钱紧的话那你就攒攒钱,还是直接上全画幅的机器,这样再拍不好也没有借口了,机身加镜头预算2W左右,4多学学后期,4分拍6分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