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水器DIY系列 篇一:打造最完美的无电无泵RO反渗透净水器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激励计划,新人发文前三篇文章,篇篇额外奖励50金币。参加超级新人计划活动,新人发文即可瓜分10万金币,周边好礼达标就有,邀新任务奖励无上限,点击查看活动详情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提供了无电无泵反渗透净水器的DIY方法,并解决了无泵净水器无法自动冲洗的问题。该方案是本人在传统的无泵结构上进行多次测试并改进,最终在2018年末2019年初设计的,到发文为止未再进行大改动。
大家好,我是制流行,之前给大家承诺的无泵RO净水器的详细教程来了。先说明一下,无泵的制水速度不如有泵的,是受限于各种条件没办法才采用的方案,所以我建议自来水水压大于0.4Mpa才考虑DIY无泵RO净水器,倒不是说低于0.4就不出水或者说RO膜会怎么样,而是因为水压不够高的话制水速度会很慢效率太低影响使用。水压不够高的话就老老实实DIY有泵的吧,别问我只有0.2Mpa或者0.3MPa可不可以组装无泵这种问题了,出水是肯定能出的,但每个人对制水速度的接受程度不一样,需要自己做决定。
虽说DIY净水器像DIY电脑那样,有各种配置和价格,但水这东西天天都要喝,饮水安全我虽然不清楚属不属于食品安全范畴但我个人认为是一样甚至更为重要的事情,因此DIY时涉水产品优先选择有NSF认证的配件是基本前提,因为NSF标准高且官网的查询对普通人非常友好,很简单就能查到某品牌某型号的产品是否通过了NSF认证以及是哪项认证,只要知道品牌的英文查询名就可以进行查询,不会被那些实际没有获得认证但也敢号称有NSF认证的虚假宣传所骗。虽然现在一套高端配件的价格并不比某些市面上的机器有多少价格优势,但配件选好了自己组装起来的机器用起来心里有底,比不做研究就随意买一台靠谱多了。下面三张图是官方对净水器的调查报告,图片来源于央视频《每周质量报告》20200823净水器质量调查:
图片来源于央视频《每周质量报告》20200823净水器质量调查
图片来源于央视频《每周质量报告》20200823净水器质量调查
图片来源于央视频《每周质量报告》20200823净水器质量调查
好了,废话不多说开始正文,我设计的是打开厨房水槽冷水龙头用水时就可以对RO膜进行冲洗的双出水方案,全套配件如下图:
配件品牌在淘宝订单上可以看到,就不单列出来说了,在组装步骤的时候再详细说。
现在动手将这一堆配件组装成一台净水器吧。图很多,绝大部分都是我自己实拍的,工作量有点大,要是不好看请大家多多包涵将就一下吧。
为了显示“与众不同”,我选择了店家自己做的这款304不锈钢框架,有点贵,也不算完美,后来做有泵教程时我就选择了白色那种框架
装好框架之后就准备装滤瓶,但是得先拧滤瓶接头,这就需要用到生料带了,生料带选择国内大厂邦手的,这个比其它不知名的好太多了,还嫌不够好的话可以买进口的
对新手来说,DIY无泵净水器最难的地方可能就是缠生料带了,很容易缠不好导致漏水,按照我的方法来缠一般都很稳妥,但这方法不是我独创的,是我在网上看了很多介绍缠生料带技巧的文章,以及在卖家的提示下,集众家所长总结出来的,虽然看过的那些文章不记得都是谁写的技巧,但还是要在这里表示感谢
生料带无需张开,直接捏成条状进行缠绕,要稍微拉紧,从底部往上缠,到了上面再往下缠,把螺纹的丝口都铺满,为了不产生歧义,从下往上或者反过来缠一遍都叫一程吧,程数没有统一标准,根据接头大小以及个人经验来决定,4分口的我是条状缠了4程,然后再把生料带张开缠了5圈;3分口接头的各少一程和一圈,2分口的又比3分口的各少一程和一圈,全部都很稳妥。
就这样,条状的程数缠够之后张开生料带继续缠几圈,注意缠绕方向,缠好之后拧的时候跟螺纹方向一致
缠好之后是这样的,生料带不要超出不要遮住这个口。在这里说下快接头的选择,我用过JG、中荷、CCK、某CC、某M、某泉、某通、某星、以及某些店所卖的没怎么用力就被我拧裂的没标品牌的接头。最好的是JG,全称是John Guest(NSF查询名也是这个),这应该也是国内能接触到的行业最好最高端的快接头品牌了,价格超贵,但我觉得不算完美,我用的时候发现它没办法随意一插就保证稳妥不漏水,也很难凑成一套。本次用的全部都是中荷的,NSF查询名是zhonghe,这是我个人认为国内最好的快接头,它的双密封圈是优势。CCK比中荷略贵,也很难凑成一套。其它没有说全名的就不推荐了,要么实在太差,要么变得跟以前不一样加上山寨货多,要么就是用起来不安心。
接头缠好之后都拧到滤瓶盖上,右边是第一级,注意IN和OUT,不要接反了。滤瓶本来想选溢泰的,但溢泰的做工较毛糙,最终选择了沛毅这款4分口的,本来是很喜欢的,但可惜太高了点跟白色框架不匹配,本来准备写的有泵教程也选了这款,后来换成了CCK的。中间两段PE管长度约11~11.5cm,PE管常见的是CCK,国内能找到最好的是John Guest,比较硬,我这次选择的是溢泰的,比较柔软,好用,感觉比CCK的好。
准备装膜壳和RO膜,如果对饮水很重视,那预算足够的情况下非常重要的RO膜肯定要选择陶氏Filmtec,为什么不单说陶氏而加上Filmtec呢,这就需要介绍一下Filmtec这家公司了,Filmtec公司在北极星研究所(NSRI)及MRI的基础上发展,于1977年成立,在1985年成为陶氏化学的全资子公司。RO反渗透膜根据材料和结构可以分成很多种类,Filmtec公司是复合膜的发明者,其开发的芳香聚酰胺复合膜是膜分离行业技术发展的里程碑,是在性能上最具优势的RO膜,这一成果奠定了Filmtec行业技术领导者的地位,陶氏膜的名声实际上就是Filmtec打出来的。杜邦收购陶氏之后在国内推出了taptec,刚开始的时候也经常被叫做陶氏膜,但实际上不是Filmtec,不过自从去年某国产龙头的膜脱盐率和寿命都发生变化之后,如果不选择陶氏美国Filmtec产的膜,那目前DIY值得推荐的国产成品膜可能就是杜邦taptec了。另外以后Filmtec的膜上陶氏的Dow标志可能会变成杜邦的dupont标志,若是看到标志不一样的话不用奇怪,正常的商业操作而已。
因为我不喜欢带个压力桶,我设计的无泵方案也无法接压力桶,所以RO膜要选择400G以上的,陶氏filmtec没有400G,只能选择这款500G的
陶氏filmtec 3012-500G的外包装,这个不是辨别真假的依据,因为这东西有可能会变
码都涂了不涂怕发不出来,白色胶布封口的形状不同规格的好像都不一样,也不能作为辨别真假的依据,不过陶氏filmtec原装膜的做工和细节真不怎么样,比较毛糙(非膜片之外的细节,膜片是很好的),如果做工很好各个细节都没有瑕疵的倒大概率是假的,陶氏膜假货多,有些假货连扫码都能通过,只能从信得过的渠道购买。
这个口从图片可能看不太清细节,实际上有点毛糙,容不得一点瑕疵的完美追求者谨慎考虑
膜壳接上接头,准备装RO膜,膜壳上废水标签是我贴上去的,以前帮人组装的时候为了装杯买了贴纸,3012的膜壳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最好产品我认为是溢泰的这款,但外表的做工略美国风格,也是比较糙,内部就不错,跟同是台湾品牌的比没啥可挑剔的,开盖之后的气味最小也最快散完
膜壳和RO膜装好之后就准备弄水压表,其实先装水压表比较好,但照片拍的太久了,有些顺序有点乱,只好这样来操作,水压表螺纹选择2分外牙的比较好,因为可以用中荷2分内牙的接头,如果是1分外牙的水压表,只能找到较差的接头来配套
中荷2分内牙接头虽然有垫片,但因为水压表螺纹杆不够长,还是需要缠上生料带才不会漏水的
将水压表装到框架上,将装好RO膜的膜壳固定到夹子上,可以左右移动调到合适的位置,膜壳上的废水口标签不见了?上面那张图是我从有泵净水器的教程照片找来的,组装时要拍的照片太多,有点混乱,无泵这篇教程发布之后就会接着写有泵的教程,到时要上传的图片更多,感觉有点惨
现在可以把前三级滤芯装进滤瓶里面,如果对手艺没信心怕漏水,也可以等管路全部接完通水测试之后再装,当然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RO膜和后置滤芯也不能先装了。为了写文章的方便我就先把前三级滤芯装上顺便介绍一下各滤芯。
这次前三级滤芯用的是这三款,滤芯摆放的顺序跟滤瓶的顺序不一样,当时没注意这么多细节,左边PP棉是第一级,右边两个分别是力晶和KX活性炭滤芯,都是CTO,谁先谁后都可以,前置三级不推荐使用颗粒炭滤芯,相对于后置来说水压高水流大,颗粒炭黑水会很多,长期使用会使管路很黑且太多黑水进入RO膜会使膜寿命变短,好点的CTO只要使用前先打开冲洗球阀冲洗干净就基本上不会有这个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有些PP活性炭复合滤芯用的其实是颗粒炭或类似颗粒炭,也会产生很多黑水。
第一级PP棉用过多个品牌之后觉得沛毅和溢泰的比较好,下边是沛毅的,上面是溢泰的,实际价格沛毅的比溢泰的贵点,我现在基本上都用溢泰的,1微米和5微米都可以,感觉不出有多大差别,但我喜欢用1微米的
之前用的比较多的CTO是KX和力晶,在接触了Siam Cast Nylon这个品牌之后就基本上一直用图中左边那根了,这品牌的活性炭都是纯椰壳,炭好吸附能力强认证多,右边两根是功能炭不是很合我胃口,价格也贵一点,中间那根可以抑菌,有NSF和WQA金印双认证,右边那根有除铅砷功能,只有WQA金印认证,这两根目前我只测试过一次余氯就没再用过。这品牌的滤芯标签上有version date,是标签的版本日期,非生产日期
这款纯椰壳烧结CTO滤芯同时拥有NSF和WQA金印认证,吸附能力超强且使用寿命长,是目前我最喜欢用的CTO,不足之处可能是容易会被快递磕碰到掉些炭粒下来,使用前导致我强迫症发作要先洗干净再用,另外我这里水压大,冲洗的时候黑水比KX和力晶的略多一点。
前置的活性炭滤芯对余氯的吸附能力很重要,因为RO膜很怕余氯,个人可以用余氯测试剂测试活性炭滤芯的吸附效果,非常经济又方便,虽然不能作为权威结果但是也非常有参考价值 。
这是我没有接触过Siam Cast Nylon活性炭CTO之前测试的各个品牌的单根CTO的余氯吸附结果,溢泰的这款CTO没有NSF认证,其余4款都有,最右边是自来水,余氯很高,最左边两个白色字体的表示目测没有颜色可以粗略判断为吸附完余氯了,溢泰的颜色很浅但还是有一点颜色,最后两个颜色较深,单根无法使用会漏掉不少余氯,表现较差导致我不敢写上全名。这次测试不够直观,因为我按照余氯测试剂的使用方法只取了10毫升水样本,后来发现水多一点少一点都不影响测试结果的,再之后测试时都取半杯左右的水,效果就很好,可惜有些CTO不想再用,没法再进行重新测试拍图了。
这是Siam Cast Nylon椰壳烧结活性炭CTO的单根余氯测试结果,三根的测试结果目测都是这样的就只上传了一张图,左边是自来水,刚好是去年还属于疫情期间测的,感觉余氯爆棚了,用惯了全屋净水现在觉得自来水余氯味道很重,很悲催。右边是单根滤芯过滤之后的余氯测试结果,目测是完全无色,余氯吸附能力无敌
把前置三根滤芯都装到滤瓶里,拧好滤瓶,到这就搞定了一大半,接下来只需要按照图纸连接好剩余的管路和配件就行,跟有电有泵的对比相当简单
对自己想出来的双出水带冲洗的无泵净水器很满意,相当于把厨房用水全都过滤了,每次开水槽冷水龙头时都有感觉很爽因为再冲洗RO膜,我以前用有泵的,这个方案出来之后就一直用无泵的,不过代价是制水速度大概降低了一半,另外制水时只有废水阀的噪音相对于有泵的噪音小很多,每次接水时走开之后容易忘记导致浪费不少水。
后置活性炭可选择的比较少,目前我觉得溢泰和沛毅的较好,都有NSF认证,都是自己目前比较喜欢的品牌,这次用的是溢泰的这款后置活性炭滤芯,需要拧接头,跟PP棉一样,溢泰的这款后置活性炭标签也换了,如下图
这个标签换的中规中矩,可能有些人觉得好看有些人觉得不好看,那两个接头就是JG的,以后有机会再详细介绍一下JG以及本次没有用到的其它品牌的东西
按照上面的方法缠好生料带,拧到后置活性炭上,后置活性炭有分方向的,注意外壳上面的箭头
按照图纸装好之后的顶部俯视图,忽视那个净水口标签,没有合适的标签才贴了这个,那个口通过3分管直接接到厨房冷水龙头
背面,很简单,球阀是为了冲洗前三级的活性炭滤芯的,每次更换之后先冲洗掉黑水再正式使用,对RO膜比较好,注意不要直接开水槽冷水龙头冲洗,那样还是会经过膜壳的
厨房冷水角阀本来接的是冷水龙头的编织管,需要拧下来然后把右边的接头拧到角阀上,然后连接净水器的三分进水管,这接头有垫片不需要缠生料带。左边的接头就接到厨房冷水龙头的4分编织软管,然后再通过三分管接到我上面说的那个净水口上,还不懂就多看几遍图纸吧,如果搞不定可能不太适合干DIY
深夜里刚写完上面的话我想想不妥,还是打开橱柜门去拍照了,希望尽可能帮助到新手,图片说明这里能发表情我就要发个痛哭的表情了
接头和编织软管的连接,编织软管那个螺母有垫片,一样不需要缠生料带,只是需要确认一下垫片是否掉落或者是否异常
最后还要介绍一个重要的配件,纯水龙头,目前能找到可靠放心的是台湾省立宽的,这品牌的龙头纯铜做的带隔铅工艺,除了新款还没认证之外其余全都有NSF认证,查询名是likuan,最初我用的是50块左右的不锈钢龙头,后来拆开阀芯发现内部其实很糟糕,有未处理的不锈钢渣以及有锈痕,类似下图
发现不锈钢的龙头并没有想象中的安全,而且目前我找不到有NSF认证的不锈钢的龙头,也没办法推荐哪款。不过当初有点犹豫要不要给自己换个立宽没有咬牙下决心 ,导致目前我用的还是一个接触立宽之前换的八十多块钱的不锈钢龙头,阀芯还拆不开没办法看内部如何,自己经手的两个立宽龙头全都配给亲戚家了
立宽龙头很简单粗陋的包装盒,有没有感觉像个三无产品,to B非to C的产品可能就是这么狂野
拿出里面的东西一看发现不简单,不过这款跟购物清单上的那款不一样,更贵,当时为了送人而买
龙头进水管和主体都有隔铅工艺,这是用手机近景拍的,放大了很多导致看起来金属部分有点不光滑,实际比图片的要好
跟出水杆连接的主体部位,这个龙头的开关手感非常好,我有个群友用过之后发出惊叹说阻尼恰到好处,当时想拆开来看里面的阀芯,但没仔细研究怕拆出问题没法送人就没拆,后来卖家拆了一个旧的他店铺上架的那款,在我群里发过图片,如下图
还不清楚的话看说明书,有教怎么安装到台面上以及怎么安装进水管
这龙头有指示灯,用纽扣电池供电,独立的模块,打开开关指示灯就会闪,可以装杯,这也是我选它来送人的原因,不过有个亲戚嫌弃这灯在闪,把电池拆了
好了,终于将配件以及组装步骤都说完了 ,最后怎么将组装好的净水器安装到厨房的就不说了,要是连这个都搞不定可能就不要考虑自己DIY了,全部搞定之后测试出水效果,RO膜正式使用前要先制水冲洗,前1小时制的水都不要喝,记住是打开纯水龙头制水冲洗。看一下别人用比TDS测试笔专业很多的多项水质检测仪测试的新RO膜冲洗时各项数值
看完应该理解为什么新膜正式使用前一定要先制水冲洗足够时间,毕竟膜片是用各种材料做的,卷制成膜滤芯成品时也需要用胶水粘结起来,这些东西可能会有有机物或其它物质溶解进水里,这也是需要加后置活性炭滤芯的原因。
看看无泵的最终制水速度如何,我这里自来水TDS不高,100左右,废水比不需要太高,我大约调到了1:1
自来水静压大约0.47Mpa(进水口加了70PSI的减压阀),打开纯水龙头之后水压大约降低了0.1Mpa,只有约0.37Mpa
没有量杯量筒等容器,只好用这个带刻度的锅来接纯水测出水速度,刚好1升的量程,这个测量方法会有误差不会很精确,但可以作为参考
装满1升水的时间,58.6秒,能够接受,但是冬天天气冷水温降到10度以下出水速度就变慢了很多,没办法,自己的选择自己也要承担结果。先透露一下,同样是陶氏500G的膜,在我这里有泵的出水速度,膜前压力调到5公斤也就是现在自来水的静压装满这1升水需要49.43秒,而调到7公斤之后只需要38.14秒,只不过废水也调得很小,比这次调的小很多
在我这里陶氏500G制水冲洗约2小时之后的原水和纯水TDS,脱盐率只有94点多,很低是吧,因为水质不同或者TDS测试笔有差异有些人的初始脱盐率可能比我这还低,不少人会根据脱盐率判断陶氏膜是垃圾,或者怀疑买到假货,但陶氏就是这么慢热,说它是垃圾也好,不满意脱盐率太低也好,总之口感倒是不会骗人,我个人感觉比之前用过的其它几种膜好,接下来看看用一段时间之后的数值
大约使用2周之后的测试结果,脱盐率有97点多了,嗯,感觉不错呢,不过这是在打开龙头制水约3分钟之后才接的水,刚制水1分钟之后的纯水TDS还没这么低,依然慢热
大约使用1个月之后的测试结果,依然是制水3分钟之后才接水,这次脱盐率有98.95%了,感觉很牛逼了,不过限于这种TDS笔不是很专业,数值只能作为参考,真正的脱盐率还有其它参数还是得看陶氏膜的官方说明,以官方数据为准
到此整篇无泵RO反渗透净水器的教程就写完了,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人,文中有些图片以后我写有泵教程时也会用到,因为想偷点懒不想整理那么多图片了 ,最后附上NSF中文官网的链接 ↓
真假李逵一查便知,请点击:NSF认证产品和公司查询

还是老老实实买999的小米吧,水龙头带tds检测随时知道出水情况不方便多了么
是的,你的理解基本上正确
按照我图片的方向缠就行了,缠好之后拧的时候就顺着螺纹口了
四面阀起什么作用?开关纯水阀联动废水通断?
lz厉害的
我618买了个九阳400G,好像600搞定的,虽然我家一层实际不需要泵,可便宜省事啊
您好!Siam Cast Nylon滤芯哪能买到?
生料带我一般都是逆时针缠,因为螺口是顺时针。
史密斯一套包括RO膜几百算便宜了呀
,我提到的1235级滤芯+汇通400G膜也要差不多300了
可一根陶氏filmtec 500G的膜就超过600了呀
北方水处理
可我这就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反渗透呀
大神你在哪家淘宝店买的?分享一下
价格咋那么高? 自己组装能控制成本到600以下
为何不用反渗透
莫非机子是带滤芯验证的那种?如果是,那就要出血了
买来就把滤芯全部更换了
花了好几百
当然有可调的,支持静态减压,还能吸收部分水锤,不过吸收水锤还是单独的水锤吸收器会更优
我原想买使用一个复合滤芯的那种水龙头的过滤器,看了几篇分享DIY净水器的文章,据说更换滤芯成本更低,过滤效果更好,被种草了。我平时最多DIY下美食,DIY这种涉及物理、机械方面的,就不在行了,所以打算买配好的DIY整套,你买配件的店铺就有卖,买家评价不错,你怎么看?
大佬,好久不见啊
北方地区原水tds大都有3,4百,要是100左右,个人觉得完全不用上纯水机了,烧开喝得了,现在这样实属净化过度。
来迟了,我顶
你给的信息太少了,粗略判断可能是滤芯完全堵了,换个滤芯或者不装滤芯试试
买个新的呀别买二手
,二手的谁知道对方多久没换过滤芯,管路里面有没有藏污纳垢
太麻烦了
一怒180在咸鱼买了个二手400g的a.o史密斯净水器
哇哦 厉害啊
3m的PP棉我在商场看过不知是哪里产的觉得做的很好,广州产的Y16一是贵二是你说的假货太多,不太敢在网上买,没NSF认证我也不想用就还没试过
。活性炭是真的很好了,想更好的就太贵了,我试过最贵的一根是美国产的multipure,口感很好,单根测试时感觉比我文中说的那种还更好点,但价格贵的离谱,也比较容易堵塞
大佬,用过几个其他牌子的净水器,水一滴一滴出,最后干脆不出了,拆开清洗很快又一滴一滴出。水压很高,加泵也一样。现在是用个大锅装水静置后使用,可有破解之法?
活性炭很好,pp棉好像3m的净水量比较好参数上是6000加仑进19吨水就是假货太多了
净水器的用我订单上的那种就行,不可调,可以将大于70psi的水压减压到70psi大概0.48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