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入手的普洱茶小评 篇十八:入手的普洱茶小评及建议及其他废话等等18
分享你的2021种草计划,聊聊你的完美避坑故事,2月3日-3月11日参与#2021种草计划#征稿,畅所欲言种草不打烊,只要晒出你的购买经验,就有机会赢取最高1000元京东E卡>>>查看活动详情
创作立场声明:分享感悟,实事求是,我是认真的。
分享感悟,实事求是,我是认真的。
之前写的一系列文章跟大家分享了好多内容,收到了很多反馈,我会根据各位同学反馈的内容调整我每次文章前面的分享内容,希望大家多多评论留言,互相沟通,共同学习。
今次文章我分享的第一点是感受与交流的关系是啥?
之前有朋友说我的文章既然分享的都是主观的感受,那就不要跟人交流了,是以自我为中心的说教,是披着交流外衣的传教。
我认为这样的说法曲解了我写文章分享感受的本意,是不合适的,我本人对这样的说法也不认可。
在之前的文章我详细的阐述过我写文章的缘由,在这里我就不再赘述了。
所以今次首先开篇想跟大家探讨下感受和交流的关系。
我认为感受和交流本身并不冲突。交流的前提是感受。你首先要对一个事物进行过深入的体会和感受后,你才能跟别人沟通交流这个东西整体的感觉怎么样,有哪些优缺点,有那些应用场景,适合哪些人去体会。如果你没有感受过,那么你对这个东西的印象只能停留在网上的介绍和别人推介的平面的感觉,缺乏立体鲜活的认知,你跟别人交流只能说听人说过这个东西怎么怎么样,我认为这样的交流是干涩的,是缺乏共情的。
所以我认为应当先去认真感受,深入思考,总结提炼,然后再给别人沟通交流,互相学习。我本身是很喜欢感受和交流的,我在单位泡茶的时候每次都会问对桌同事和单位喝茶大佬的感觉,问他们最后的感受,他们都说完之后我才会告诉他们今天喝的是啥,我的感受是啥,我认为这就是一个沟通、交流、学习的过程;我在张大妈发文后,大家在评论区的每一句评论我都会去看,很多的评论都给到了我启发,增加了我的知识,完善了我的知识体系,我认为这也是一个互相讨论、交流、学习的过程。
今次文章我分享的第二点是交流的好处都有啥?
不管是在线下还是线上,我都喜欢与人交流。在线下,主要是与对桌同事、单位喝茶大佬、试毒小伙进行交流;线上主要是在荡哥的群、廖总的群发表一些感受,定期整理小评发到张大妈。在群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又加了好友若干,互相寄茶,互相投毒,喝完在互相讨论,这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过程,在此期间收获了很多乐趣。所以在本段我想举几个例子来说明交流的好处和其重要性。
首先交流可以印证认知。
这个就是字面意思,通过交流,对一些具体感受的讨论可以验证自我的感知是否准确,上下限的范围大致在哪里。比如通过交流我就发现我对涩的认知是没有问题的,并且上下限比较高,我喝明朗我觉得涩,我的同事们觉得不涩;我喝7741觉得相当涩,但能接受,我的同事们说根本接受不了。
第二交流可以查漏补缺。
交流可以发现自我感受中的遗漏细节。之前举过14金丝沱的例子,我说没有枣香,大佬说有,我让他闻闻他闻不到,他让我闻闻我说是他洗手液的味道,直到我拿一次性杯子又泡了一杯发现确实有。如果我没有与大佬交流,我就发现不了枣香这个遗漏的细节。
第三交流可以学习新知识。
比如我在跟群里大佬们形容ou味的时候说了一些具体的感受(可以看之前的文章),大佬们告诉我,这叫湿仓味,是存储不当造成的。比如我在跟廖总讨论沉香味是什么的时候,廖总说他也形容不出,就寄了老乌山让我品饮,体会沉香味。所以交流的过程中能get到很多新的知识点来提升自我的认知。
第四交流可以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交流可以在前三点的基础上对相关内容进行提炼和总结,吸收他人的精华,最终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一些想不透,总结不清的部分,在看到他人的精确论断后,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比如口罩娃跟我说:“生茶没有优点就是缺点,熟茶没有缺点就是优点。”这跟我目前对生熟茶的认知和评判是一样的,但我总结不出这么精辟。比如雨哥在群里说:“标杆这种东西,存在的价值就是告诉人,看,这就是生茶的味道,中庸而无趣。像我,是绝对不会去碰标杆的。”我觉得跟我对“标杆”(此标杆特指茶友公认的某数字标杆,非我之前提到的内心评判标杆)的认知是一致的,但我总结的没这么有趣。通过交流,我获得了这些有趣的描述,并且也纳入了我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融汇贯通后,再跟别人交流起来就可以运用自如。
好了,前面说了这么多,终于到了本周的具体介绍环节。
龙润茶,从别人那蹭喝的,型号是感恩,2016年出品。入口稍微有点怪味,我形容不出,比正常的生普多了一个味道。但出乎意料的是回甘竟然挺好的,并且绵长。这个东西不知道多少钱,龙润有人说是学费,但至少这个茶比新益号那种毒药品质要好得多。话说回来,有人买过新益号的高端产品么?可以分享下感受么?
刮风寨龙珠。健阳送的2颗龙珠。初入口感觉平淡无奇,就是微甜,甜味跟之前我喝过的茶又不太一样,不好形容。喝完后非常明显的口齿留香,并且持续时间长。舌面、舌底生津明显,奔涌而出,吞咽口水嘴里有十分明显的淡甜味,留给人的感受非常高级。另外这个珠子我喝了几口就去开会,在开会的过程中感觉有些心慌,看了下心率,喝之前74左右,心慌的时候85,持续了一段时间。我不太确定是喝茶还是开会造成的心慌,所以等哪天闲的时候再试试这个。
八角亭素瓷。口罩蛙送的小样。素瓷入口是烟味混合苦味,喝着不涩,入口回甘不明显,口腔里的苦味多,但是过一会嘴里会变成甜味。素瓷本身不知道拼的啥,我感觉可能有老料,叶底颜色和汤色都比较重。整体入口的感觉差一点,但是后味的感觉还可以。本身便宜,20几块,有兴趣的朋友们可以买一点,再放几年试试。
黄片砖。这是买别的茶,店家直接送的,说是做昔元挑剩下的黄片压得砖头,不值钱。干茶闻着没有味道,冲泡后也没有飘出来香气。入口有点意思,初入口苦,不涩,然后大约1分钟后回甘明显,口腔里充盈着甜味和香气,舌面生津明显。入口的感觉就是一般的生普苦茶,然后回味很好。比上面那个素瓷和上一篇的秘境要好喝的多,可以跟山水打的有来有回。目前没有上架,也没有链接,个人觉得这个茶有点意思。
09特沱。
09特沱。健阳送的茶样。干茶闻着就是烟香,冲开后茶汤闻着有烟香、蜜香和松香的混合,但入口的香甜不明显,不涩,以烟味和陈香味为主,还有一点点酸味,大约4泡之后甜味开始明显,有淡淡的回甘,生津不太明显。最后喝道没味,倒叶底的时候还能闻到有蜜香。整体喝下来的感觉与之前蹭喝的07特沱的味道不太相同。
06甲沱。
06甲沱。健阳送的茶样。干茶闻着无味,冲开后叶底闻着有一股形容不出的复合味道。喝着完全没有生普的味道,有陈香味,有点涩,有股药味,有点往老寿眉方向发展的味道。就我个人口味来说,不太爱喝这种陈香味重的茶叶。
清纯正气,天乙茶叶出品,朋友给的,说是在他家的柜子上面放了十几年了。应该是05,06年的,整体闻着没有味道,冲泡出来闻着也没有味道。喝着一言难尽,不甜、不涩、不苦,没有回甘、没有生津,有股药味,有点像寿眉的味,也有点像黑茶的味,反正都不是生普味,个人感觉放的时间太长了,生普的精华全跑完了。
周总茶样1
周总茶样1。这个干茶闻着无香味,茶冲泡后心中升起一股熟悉的感觉,当时我觉得不是7542就是八角亭的0432。入口整体味道中正,比较顺,舒服,味淡,用飘逸杯多坐了一会后苦味加重,甜味淡,回甘弱,生津不明显。我跟办公室的喝茶大佬一致认为此茶为口粮茶,比山水间低至少一个档次。我还问办公室的喝茶大佬这会不会是7542,他说不可能。于是我问周总是八角亭么?周总说是2011年的102批次的7542。话尽于此,本段不能再多写了,多写你们又要喷我,此次盲试坚定了我之前的看法,我下的的结论也不是胡说,不是脑补,我的内心更加笃定了。
周总茶样2
周总茶样2。干茶也没有闻到茶香。入口味淡,顺滑,喝着舒服,不苦、不涩,有蜜香。整体的感觉是淡中带甜,不太耐泡,想细品,没有了。比上面那个1高几个段位。周总说是陈升号的银班章。
米佬茶样1
米佬茶样1。这个打开一眼就能看出来是某个沱茶,闻了下味道烟味淡一点,猜测应为特沱。问米佬,米佬说是05的特沱,他大约08年买的,然后自己存的。干茶有明显的烟香和蜜香,冲泡后闻着蜜香尤为明显,香和甜都融入到水中,合而为一体,入口顺、柔、甜。完全不涩,甜过后有苦味,然后回甘迅速,生津强烈。整体喝起来的口感相当相当的好,看来下关的沱真的可以考虑吨入,自己屯。
销法沱。口罩娃给的小样,2020年的销法沱。干茶闻着一股堆味,冲开后也是一股堆味,但是入口没有堆味,淡甜,顺滑,我觉得挺好喝的,有淡淡的回甘,没有生津。尤其是汤色非常好看,酒红色、亮红色。整体没有中药味和海鲜味,给我的感觉比之前我喝过的2019的7581、2019的9978、朋友自存10年以上不知具体年份的7572、2020的普运福饼都要好喝,我觉得想喝熟茶不知道买啥的真的可以从销法沱开始,便宜实惠。
中茶7741。这个是2020的新茶,我自己买的。某天晚上我在整理茶的时候把每个没有拆开的饼子都打开闻了下,很多饼子的味道都很简单,比如7548是生普味,9948是烟味,而这个7741是复合的味道,一股生普混合浓烈的花香,中间还有一股淡淡的话梅酸味。我拿去让媳妇问了下,媳妇说好闻。于是我就翘了一点,拿到单位尝尝。干茶闻着香,主要是普洱生茶香味混合花香混合话梅酸味,泡出来后茶汤黄亮、透,好看,汤的味道闻着也是花香味,入口淡甜,淡香。这个茶最大的问题就是甜完以后,非常涩,可以说是我喝过最涩的。涩完有淡苦,过了一会之后有淡淡的回甘,有非常微弱的生津。嘴里的香气留存时间很长,但是跟涩味盘旋环绕,缠缠绵绵,柔情蜜意,你侬我侬。我倒是想买个有年份的7741试试看这个涩放几年会不会变化,不过目前没找不到,有渠道的小伙伴可以介绍下。这个茶如果没有涩的话,我觉得喝着还不错,如果生津在好点,卖个一两百问题不大。总体来说7741这个涩突破天际,不过我能接受,我对桌同事接受不了,接受度因人而异。在品饮过程中,发现我对涩的上下限都很高,我喝明朗我觉得涩,我的同事们觉得不涩。我喝这个7741我说挺涩的,但能接受,我的同事们说根本接受不了。7741这个茶我当时45买的,可以推荐对涩不敏感,或者喜欢涩的茶友试试。如果能接受的话,性价比还是挺高的。
14绿标甲沱。这个是在叶尚买的,100块钱买10个。我当时买一个是看便宜,另一个是想对比下之前的12便沱。买回后拆碎了一个,醒了一周,才开始喝。干茶闻着只有烟味,没有别的香味。冲泡后闻茶底无味道,茶汤闻着有淡蜜香。入口不涩,但非常苦,苦完舌面还有微微的辣感,然后就没了。我认真的检视了,我的投茶量不是致死量,是按平时的量投的,但是真的苦。把冲出后的茶汤加了一倍的白开水后,觉得入口好很多,能品出有淡甜,喝完后有回甘,舌面上淡淡的甜,没有生津。另外发现这个14绿标非常耐泡,在5泡之后苦味会消退很多,口感较开始要好很多。这个茶整体的感觉就是苦味太多,香甜欠缺,比起14的金丝和12在斯普买的便沱要差很多,我个人不太建议入手。
2020甲沱。这个是口罩娃送我的20甲沱。我拆碎应该有2个月以上了。干茶闻着一股烟味,没有别的香味。冲泡后,茶底闻着无味。茶汤有很大的一股烟味,有一丝若隐若现的蜜香,非常不明显。入口就是烟味,除了烟味没了,并且喝完感觉舌头上还有点麻麻的感觉,与之前喝茶的涩味还不太一样。喝完回味是苦味,大约过了1分钟后有回甘,感觉舌面和嗓子是甜的,咽唾沫的时候香甜很明显。就目前的口感来说,我个人认为这个20甲沱是烟味把所有的味道都盖住了,当下入口的时候除了烟味以外别的味道都品不出,感觉并不太好,过了一会烟味消散后,嘴里的香气和甜味还是可以的。就目前这个口感,我建议喜欢烟味重口的可以直接喝新甲沱,其他的人应该把甲沱多放几年再试试。总结我目前喝过的06甲沱、12甲沱、14甲沱、20甲沱,他们的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除了仓储这个因素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造成味道上的差异,我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深入讨论的问题。
本期到这里结束,这是年前的最后一篇了,朋友们年后再见。

卖给刚接触普洱的人了
新益号都卖给谁了…我是我经常疑惑的一个问题
新益号的高端也不要去试,特别是龙系列,可以试试老同志的,在有活动的时候,平时价格略高
看了不少评价普洱茶的,用这样的茶具泡普洱茶还能评价的您是我见过的第一人
对,我刚在叶尚家也下了一单
在叶尚家每年都会屯两箱生普,觉得还不错啊
这不是浪费…
中国人的钱就是在茶酒烟上浪费了不少。。。
喜欢毛尖么?
在广州蹭普茶较多,未发现好喝点,也许我不懂欣赏吧!还是喜欢绿茶
是啊,就是基层茶友的日常。
……看完文章,觉得楼主还是一个字:穷!刮风寨,是起步口粮茶,你说的多么玄乎。没喝过好的啊,大兄嘚!
建议入:4号饼,松鹤,特级青饼。特级青饼就理解为特沱吧。
大佬你好,吃茶去 五谷丰登 高山小飞饼 泰山 松鹤延年 特级青饼 4号饼 这些您都喝过么?我看好便宜。
下关的真便宜,要是7542估计要好贵的。
FT53,就理解成廉价版的FT8653吧。
ft53,可以理解为ft8653的廉价版吧,比价格便知晓了。
2005年,繁体厚纸,8653:500元。FT 8653 2006年,300元多。下关的茶,真心不贵,人家仓储了15年,成本也要的。
大概价位呢?大佬?
好的😄,知道啦。
ft53是啥?跟这个是一个东西不?
去找找2005年 繁体厚纸的8653,其次,2006年的FT 8653。这种15年左右的茶,目前淘宝上还有少数几个卖家。再过几年,这样15年及以上的茶要么被消费掉,要么被放在藏家手里,会越来越难找。
下关8653,尤其FT8653或FTT 8653更好。下关8653的地位等同与大益7542。其次,下关的茶,时间上,至少是15年的中期茶。
对٩(๑^o^๑>۶,哈哈哈(ಡωಡ>hiahiahia
河南三门峡,对吗???
试试看,了解!
我擦,我留的好好的表情变乱了。
0
认真参悟,认真看看。
可以啊。具体是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