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生活 篇二十:你还在训练自己变得敏感?你缺少的其实是钝感力!
分享你的2021种草计划,聊聊你的完美避坑故事,2月3日-3月11日参与#2021种草计划#征稿,畅所欲言种草不打烊,只要晒出你的购买经验,就有机会赢取最高1000元京东E卡>>>查看活动详情
创作立场声明:读书与生活,不为学以致用地学以致用。
世界因为有了渡边淳一,才有了钝感力这个词。
通常,我们总在提敏感这个词,这使得敏感这个中性词变得具有了褒义。其实只有需要敏感的职业,尤其是文艺类的职业人需要敏感,对于大部分人,要想取得一点成就,更需要锻炼的是钝感力。
我曾经在大妈这儿推荐过《影响力》这本书。《影响力》充斥着西方学院派的实验思维,它让我们感受到了通过实验来研究社会学也课题的魅力。
读的时候,我就在想。如果是东方人来写这部作品,一定不会这样写,同样的观点,一定全是作者的哲思,甚至只有生活经验。这一点,读一下东西方的哲学书籍就知道了。
果然,我读到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钝感力》,这部篇幅短小作品对我的冲击力,一点儿也不亚于《影响力》,但作为文学家的渡边显然没有社会学教授的实验优势,但却依然像《影响力》那样打破我们固有的思维认知。
什么叫钝感力?
合上这本书,我似乎记不住什么具体内容,而且全书也并没有教你如何锻炼自己的钝感力,但你依然明白了钝感力的重要。
什么叫钝感力?“迟钝的力量”?是,却没那么简单。从容面对生活的挫折和伤痛?似乎也不足以概括它全部的涵义。这个词已经到了“吃亏是福”,“仁者乐山”的哲思角度。
渡边淳一从自己医学专业的角度,进行了更深入的解读。钝感力是保持身体健康的基础,让“自律神经”处于松弛的状态,让人胸襟开阔地生活,变得乐天长寿,甚至可以抵抗癌症。
你觉得渡边写的不够科学严谨?的确,我也这么认为,但正如开篇所讲,东方化的哲思最重要的是辩证思维,而不是实验求证。
钝感力的优势
除了介绍概念中本身就包含的力量。《钝感力》也打破了我们一些思维的定势。作者大概从三个维度(全凭个人读后的感受,不一定全面)。
一是健康
这个刚刚已经说了一个例子。作者举的另一个例子让我感同身受。作者一行人一起在外用餐,大部分人都有轻微食物中毒的迹象,但只有一个人完全没有不良反应。这人的肠胃不敏感,多么幸福?
说到这里,如果是西方学者,一定会引申一下,说人类进化过程中,消化系统的总长度变短,使得我们的肠胃需要敏感,才能为食用不新鲜的食物预警,但随着现代文明的进程,这项功能似乎越来越不重要了……渡边就不引申,直接告诉你结论,这是顿感力的优势。
我们很多人会失眠,因为夜里万籁俱静,一点点动静都会被放大,很多敏感的人就会被这些声音干扰,无法入睡。
“很多人”竟是你自己……
二是爱情和婚姻
敏感可以说是玛丽苏小说里必不可少的爱情绊脚石,男女主角的误会,情节的展开都太需要敏感这个因素了。
但似乎敏感,又称为甜恋剧必不可少的兴奋点,如果不敏感,男主角又怎么细心周到地照顾女主呢?怎么又小细节来撒狗粮呢?
但那都是恋爱的初期,钝感力才能让恋爱关系长久维系。同样地,钝感力也是婚姻长久维持的重要因素。
作者举的一个例子再次击中了我。一个同事跟他抱怨,说因为挤牙膏的事情和老婆发生了争执。他自己挤牙膏习惯于从尾端开始挤,挤完后还要擦一擦罐体以保持整齐而干净。而他的老婆则没有这个习惯,随意挤,且不会管上面的指纹。
除了,我也有这个挤牙膏的习惯(但我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和老婆吵架)。这更让我开始回想,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惯的。
我还记得,我初中住校的时候,有几次因为牙膏用完了而挤了下铺兄弟的牙膏,也是随意一挤。下铺兄弟有一次很抓狂地吼我,“我跟你说,要从后往前挤,你听到没有!”我当时很诧异,甚至不明白他是什么意思。
后来是什么让我也有了这个挤牙膏的习惯,并且和这位下铺兄弟一样,看不惯老婆不这样做的呢?
我想还是因为自己逐渐地吸收别人的建议,开始注重所谓的细节,开始学会察言观色,生活的、家庭的一些变故,刺激了我的神经,让我逐渐失去了这份钝感力。
三是事业
开始注重细节,开始敏感,开始察言观色,这听起来很适合我们中国人混社会的法则,似乎会对我们的职业生涯更有好处吧。渡边告诉你,并没有的!
反而,钝感力才是你在职场笑到最后的制胜关键。
作者说,有了钝感力除了能坦然面对挫折之外,更重要的是,它能让你在指责声中获得才能的成长,良好地应对嫉妒与讽刺。
渡边曾经是名医生,日本医生这样的精英群体里,离开了医学院,你不能指望有人会悉心地教导你。所以,渡边说自己认识一位医生,他在手术室里受尽一位老教授的指责,而应对这种指责,这位医生总是嘟嘟囔囔,唯唯诺诺。不论被斥责什么,他总是说“是是”。事后,把斥责忘得一干二净,这有这种对斥责不敏感的钝感力,才能使他更专注于老教授作手术的细节和要点,最终却成了医术进步飞快的名医。
关于如何应对嫉妒和讽刺,渡边写的有点儿“玛丽苏”,却还是很有道理。
遭到嫉妒,你要说“对不起,因为我太能干了,所以才让你烦躁不安。我十分理解你嫉妒的心情,我知道你活得很辛苦,适可而止吧”。
这段话,可能在受西方思想影响比较重的日本能说,在我礼仪之邦,似乎很难说出口。但这种话完全可以化成我们的内心独白,让自己坦然面对嫉妒。
而对于讽刺的钝感力,渡边认为,“正是人们向崭新的领域挑战时活得成功的原动力。”对于讽刺,我们保持钝感力,更能让我们排除别人的杂音。如若不然,我们很容易在碰到讽刺的时候,就畏缩,等我们察觉到的时候,我们已经离自己的目标退了百步之遥了。
所以,无论身体健康、恋爱婚姻,还是人生事业,我们都需要锻炼自己的钝感力。虽然,渡边始终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锻炼钝感力,但我们只需要在自己敏感的时候,提醒自己一句,在遭遇挫折时磨炼自己,在遇到嫉妒嘲讽时化解自己的烦闷,就够了,哪需要什么法门?
最后借用渡边淳一先生的一句话做结束——“为你的顿感干杯!”

敏感的人真的很羡慕无忧无虑的人,虽然知道很多事情都没必要不值得,但是内心还是会焦虑不安。
慢,就是快。
投资也需要钝感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