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科且好听的入门耳机 —— 简评竹林鸟的青鸾
青鸾这条塞子,也算是众多井喷式热度型号中“维持”的比较久的那条了,经过竹林鸟的营销努力让它在市场中得到了惊人的询问基数,在两三百价位的选择中你是没法绕开它的。为了方便日后有关这条塞子的回复,我决定出篇快节奏短文供你们参考。


这牌子还是很会布置包装氛围的,也懂得把要宣传的国风主题给揉到产品中,从封面到配件阵容再到腔体外观整个流程下来,绝不会有被蒙骗的感觉...,外在体验在同价位和同元素的产品中可以排在头等列。



一直没细看,直到到手我才发现这价格还给配了对调音导管,颇为惊讶,包括用料密度较高的小皮包、整体质感相对不错的线材、品质较好的多种耳套。最考究的还得是青鸾的腔体,与多数金属腔体不同的是它的工艺处理,一般的金属腔体要不就是一整个亮面,要不就是统一做成磨砂处理,但青鸾选择了更复杂的“双拼”。整个内侧和面板的一半做成颗粒状的磨砂面,有点像手打银的质感,在面板下沿那块则是亮面工艺,并且在上面刻了云状图案和品牌LOGO。

佩戴需要提个醒,青鸾很看中耳套的贴合度,因为它的导管并不长,如果选择小号或者贴合度不高的耳套会有个低频泄露,虽然这塞子本身就是个中高频走向的风格,但低频的那一点点的扩散氛围还是能捕捉到的,并不是低频很缺乏的类型。

这塞子的声音其实很好分辨也很好讲,可以焊死在它身上的标签有很多,例如“器乐塞”、“高解析”、“明亮通透”等等。它的本质应该是在同价位最大限度的凸显“HiFi味儿”,所以青鸾的解析力是完全不用怀疑的,早在初听时我就被其丰沛的素质给震了一下,综合细节的呈现能力是真的猛...。看来10mm的DLC复合振膜动圈用的是有效,给人一种刚性很足、响应很快的质感。而在单元的响度上,我对比了EW200、FD11、水月雨兰等几条差不多价位的型号,发现青鸾想展现那种非常畅快过瘾的听感时,需要比正常提高百分之20左右的音量,这样结像就不容易出现“距离感”,对整个听感的亲和力有很大帮助。

青鸾严格意义来讲是条偏科塞,但是“偏的很正”,像我这种对低频有较大要求的人也不会因为它的低频少而去否定,因为你不得不肯定它在听大部分女声和器乐曲目时的抓耳感,关键是还没有僵硬的修饰痕迹,整个器乐质感是有些雅致的,假如说你因为它古风的外观去专门听一些古风类曲目,那么带来的反馈在同级别中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合适了。而在低频层面,它的低频形体不是很膨胀、释放的,量感偏少,下潜也不是那么深,但低频有个优势很明显,就是它在应对一些低频段的涟漪层次时,可以捕捉的很明显并有些扩散效果,关于这点很重要,至少下盘听起来并不是空洞无神的。

按照听感中的几个优势去做排名的话,毋庸置疑它的综合素质可以排在首位,其次是延伸感很足的声场和板正利落的器乐响应,如果你听惯了目前低价位有些同质化的“流行风格”,那么搞条这玩意儿提提神还真挺爽的,喜欢不肥硕、不狭窄、不俗气类似听感的话,青鸾就是目前同价位最可靠、最容易满足的选择了。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