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尴尬期你一定要知道,否则容易误判茶质!
喜欢喝普洱茶的朋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尴尬:在某个春茶季,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靠谱的渠道,入手了自己心仪已久的新制普洱生茶,一开始香高味甜好喝得不要不要的。结果过了几个月或一年后,发现茶叶越来越不好喝了,涩感越来越重,与新买时简直判若两茶!
是茶的品质有问题吗?还是自己存放出了问题?
都不是。
对于资深茶友来讲,大都知道这是普洱茶常见的尴尬期出现一种情况。而大部分普通茶友,大概率只顾着埋头喝茶而忽略了这个尴尬期。而这个尴尬期什么时候会出现,会持续多长时间,一般很少有人知道。今天我就从我制茶实践的角度,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作一次分享。
需要明白一点,普洱茶无论是生茶还是熟茶,都会出现一个尴尬期,只是两者的尴尬本质有所不同。
我们先来说生茶吧
普洱生茶刚刚制作出来时,氨基酸含量处在高位,因此大部分新生茶香气馥郁,鲜爽怡人。即使有些滋味浓强的新生茶(苦涩重),最终也能带给人愉悦的回甘。这就是云南大叶种的魅力。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茶在接下来的存放过程——实际上就是新茶向陈茶过渡的过程,叶内的氨基酸会逐渐衰减,而多酚类成分虽然也会逐渐衰减,但它的衰减速度远远跟不上氨基酸的衰减速度。正是由于氨基酸的快速衰减,导致我们在品饮过程中,只要认真留意,就会感受到茶叶的鲜爽度在逐渐下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茶叶氨基酸快速衰减导致茶汤鲜爽度持续下降,而多酚类———特别是儿茶素衰减速度较慢,因此,这个时候,茶叶内氨基酸含量下降,而儿茶素含量仍处在高位,茶汤口感较新茶时已然发生较大变化:鲜爽不再,涩感反倒越来越重!
如果对这个尴尬期不了解的茶友,这时候大概率会怀疑自己的茶存放过程中出了问题,抑或猜测自己买的茶本身品质有问题。我曾经不止一次听圈内的朋友说,某某茶新茶很好喝,放一段时间就涩得离谱,更有人发现茶叶变涩鲜爽不再后直接把茶叶扔进了垃圾桶......
那些如果是因为不知道新茶尴尬期,而错扔了某个一线山头高货的朋友,今天如果看到我这篇分享后,会不会肠子都要悔青了呢(开个玩笑哈)。
普洱新生茶在向老茶过渡的过程中,尴尬期一般会什么时候出现呢?老实说,这个没有一个定论,主要还是跟茶叶的品种、制作工艺、氨基酸含量、后期仓储等因素有关。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茶叶中的氨基酸从制作成品的那一刻起,就开始衰减了。
咱们这里就拿易武绿芽茶举例吧。因为这个茶的尴尬期最为明显,最具代表性。
喝普洱茶的人都知道,易武茶属于普洱茶的头部产区了。圈内有这么一句话:易武,是茶人的起点,也是茶人的终点。由此可见易武茶的真正实力了。
易武茶——特别是新制出来的新生茶(绿芽茶),香扬水柔,甜润鲜爽。自古至今,不知道征复了多少人的味蕾。然而,这种上好的口感并不会持续太长时间,在接下来的存放过程中,随着氨基酸的快速衰减,你会渐渐地发现原来那个香柔鲜爽的易武茶不见了,一个平淡且涩重的“假易武”就摆在你面前。
这种假象什么时候会出现呢?快则数月,慢则一年左右。因此,老茶客一般情况下不会去喝第二年的易武绿芽茶,他会继续存放,等到新的内质转化出来后再去品饮。
对于普洱茶来说,易武茶在老茶里,是当仁不让的带头大哥。如果你有幸去试一泡正常仓储二三十年以上的易武老茶,相信你一定会被她丰富的内涵所征服。当然,前提是,你要懂普洱茶。
好吧,普洱生茶的尴尬期就不再赘述了。接下来我们再简单地聊一下普洱熟茶的尴尬期吧。
普洱熟茶属于发酵茶,发酵前原料茶里的内含物质(包括氨基酸、儿茶素等)大都已不复存在,已经转化出新的物质,为何还有尴尬期一说呢?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熟茶尴尬期,与生茶的尴尬期是截然不同的。普洱熟茶的尴尬期,是从新制出来就存在的。这个尴尬,主要是指熟茶发酵时产生的堆味、干燥时产生的燥火气等。堆味主要源自传统大堆发酵,现在小堆离地发酵的新工艺越来越多,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发酵堆味重的问题。新熟茶的燥火气通常还是比较重的,喝起来喉咙有一种刺挠感,嗓子干痒。不知情的茶友可能会误认会是茶质不好,而错过一款好的熟茶。
熟茶的尴尬期,需要多长时间呢,正常仓储的情况,一般两年左右就可以了。也就是说,新制出来的熟茶,先别急着喝,放两年左右再喝,会更醇润柔滑。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我是制茶人熊熊。咱们下次见!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ncage
校验提示文案
caoxk
校验提示文案
caoxk
校验提示文案
ncage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