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款热门除螨仪大pk,哪家除螨仪更好用?
原创文,以下实测效果,仅对本次的样本负责。
除螨仪的功能并不复杂,但是实际使用起来差别还是蛮大了,那具体应该怎么选呢?本文将实测市面上5款热门款除螨仪,手把手教会大家如何选。
1、参数对比(含实测数值)
5款除螨仪分别是追觅D20 Pro、大宇V2、莱克吉米B506、莱克吉米BX5、英邦D200,5款产品的参数我都整理好了,标注了颜色代表相对优势:
从对比图可以看出,追觅D20 Pro的相对优势会更多一些。
从除螨清洁性能表现上看,追觅D20 Pro在整机功率、吸力、拍打的频率的数值都属于这几款里面最高的,还搭配防缠绕胶毛一体刷、3档尘螨检测还有显尘技术,除螨性拉满。其他几款产品中莱克吉米B506和BX5的功率、吸力、拍打的频率数值与追觅D20 Pro相近,也采用了防缠绕胶毛一体刷,不过没有尘螨监控功能;剩下的3款,拍打的频率个功率都与追觅、莱克吉米的数值相差有点多,而且吸力数值也差一点。
从健康消杀表现上看,追觅D20 Pro、大宇V2在除菌除螨率上都是≥99.99%,表现更优,5款产品都采用了UV紫外线杀菌+热风热烘功能,比较特别的是追觅D20 Pro是使用大面积的底板加热进行热烘的,热烘面积更大、稳定更稳定,除螨效果更好,底板加热热烘是追觅的行业首创。
从使用者的角度看,5款都采用了插电式操作,不用担心续航问题,动力十足。
追觅D20Pro、大宇V2、英邦D200都是用了大容量双尘杯设计,莱克吉米两款都是采用单尘杯设计;噪音表现上各款的噪音都不低,不过追觅D20Pro的实测噪音表现相对更低一点。
2、清洁性能对比
➼ 清洁率&穿透力
螨虫会藏在织物的深处,只是能吸走表面尘螨还不够,还需要能吸走深层的尘螨。
在有一定厚度的沙发垫下撒下一把蚊香灰,再盖上沙发垫,使用除螨仪在沙发垫上进行吸螨操作,来回操作6遍,对比沙发垫下的蚊香灰的残余量。
5款产品都按照上方流程进行操作:
操作结束后,看看前后对比效果:
追觅D20Pro和莱克吉米B506表现都很不错,肉眼看都吸干净了,不过细看莱克吉米B506会有少许地方个别有残留。
大宇V2、英邦D200、莱克吉米BX5都可以看到残留比较多。
➼ 拍打效果对比
高频拍打可以将牢牢抓住织物纤维的螨虫给拍出来,是除螨仪的一个重要性能。
使用同等分量的白色米粒放在黑色的织物面料上,让除螨仪的吸入口接近米粒,开机观察米粒被震动的情况来对比拍打的效果。
首先看两款拍打频率高的产品,追觅D20Pro的拍打频率有68000次/min、莱克吉米B506、BX5的拍打频率是6200次/min,数值上追觅比莱克吉米的频率更高。
实测结果会是怎样呢?实测显示两,款除螨仪一开机后米粒都被快速震动,拍打效果都很明显。细细对比,可以看到追觅D20Pro拍打的米粒两边都被均匀拍打震动起来,力道均匀,而莱克吉米B506拍打的米粒左侧被震动的效果比右侧的米粒效果好;莱克吉米BX5拍打的米粒整体都被震动了,但是震动效果不如莱克吉米B506。
大宇V2拍打频率48000次/min、英邦D200是33600次/min,数值上跟上面3款比是有差距。
使用同样的方法来测试拍打效果,米粒的震动效果是轻微震动。
➼ 吸入口和滚刷设计
吸入口宽度大,单次覆盖的面积更好,清洁效率也更高。对比5款产品的吸入口宽度:
实测的吸口宽度跟产品宣传的宽度一致,最宽的是莱克吉米的两款机型,都有24.5cm,不过从宽度角度看,其实这几款的吸口宽度区别不大。
重点咱们还是看滚刷的设计,滚刷肩负起将尘螨、毛发等卷入除螨仪内,以及高频拍打纺织物的作用。
材质上,主要有胶刷、毛刷、胶毛一体刷两种,胶刷卷尘效果一般,但是不容易收到毛发缠绕影响性能;毛刷可以深入纤维除尘效果好,但是容易被毛发缠绕影响性能;胶毛一体刷则继承了两者的优点,吸尘效果好也不容易被毛发缠绕。
5款产品中,追觅 D20 Pro、大宇V2、莱克吉米B506和BX5使用的是胶毛一体刷。
英邦D200使用是胶体刷。
实测清理毛发,都没有发现毛发缠绕的问题。
➼ 显尘效果对比
看得见,清洁更彻底。5款产品中,只有追觅 D20 Pro使用了绿光显尘照明,这个技术也是追觅率先运用在除螨仪上的。
对比绿光显尘前后的视觉图,可以明显看到,在绿光显尘照明的作用下,很多微小的粉尘、毛发都被看得更清楚了,而这些粉尘毛发都是螨虫喜欢藏身的地方。
3、健康消杀表现对比
杀菌率、除螨率数据上看各款表现都很优秀,特别是追觅D20 Pro和大宇V2,都达到了99.99%以上。
都使用了UV紫外线除菌,都可以做到机器抬起自动关闭紫外线,防止紫外线泄露。
比较特别的是追觅D20 Pro的底板加热技术,实测一下跟别的品牌的热风热烘效果对比。
从外观来看,追觅D20 Pro吸入口下方有一块大尺寸的金属加热板,这是其产品所没有的。底板加热技术利用的是金属板大面积大热的原理,最高温度可达70°C,在这个温度下,螨虫几乎是没有生存的机会了,接触式高温除螨效果粗暴、直接,但是除螨的效果是紫外线的3倍。
使用热成像仪,我们可以看到金属板大面积发热,而且整个版面发热均匀,最高温度接近55°C,考虑到热量在空气中热损失,实际接触物体的温度会更高。
而且我开启的并非是底板一直加热模式,在追觅D20 Pro手柄下方有一个按键,长按可以实现地板持续加热,那么温度会更高。
如此高温+均匀大面积覆盖,除螨效果当然是又快又好了!
其他4款产品,使用的都是使用电机产热的形式吹出热风,热风出风温度在50-55℃左右,不过传导过程中会有热量损失。
实测大宇V2、英邦D200的热风出口设置在底部,直接接触织物的位置,可以看到加热的面积和均匀度一般。开启机器2分钟后,实测最高温度在40-45°C。
而莱克吉米B506和BX5的出热风位置不在底部,我找了很久,才发现出风口「可能」是手柄侧面的位置,实测温度大概50°C。
这个位置不是直接接触织物,传递到织物表面的温度可能会比实测温度低,这个位置离手握位置比较近,操作久了,手柄容易发热。
4、使用方便性能对比
➼ 重量&持握舒适度
5款产品中,最轻的是英邦D200,不到2kg,不过不能只看重量,除螨仪是紧贴织物表面进行推动操作的,并不需要整个机器抬起,重量不是特别重的情况下,并不会很影响使用感受。
相比重量,握持仪器推动时的舒适度显得更为重要。
5款产品中追觅 D20 Pro的手握手柄是有一定的倾斜角度设计,握住推动时,会更顺手,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
大宇V2、莱克B506和BX5的手柄几乎与水平面平行,英邦D200的手柄几乎与水平面垂直,个人觉得握住推动时感觉没那么顺手,特别是手腕处会感到不舒适。
➼ 噪音表现
噪音表现上,要做好高噪音的准备哈。大吸力和高频拍打就已经注定了噪音不会太低。实测5款产品的噪音表现:(备注:都为最强档吸力噪音)
跟产品行业标准的83dBA对比,除了追觅D20Pro外,其他几款都有点超标准了。
在大家噪音表现都不低的情况下,建议还是选除螨效率高的产品,例如高吸力、高拍打频率、高温度+高面积热烘的产品,尽快结束除螨战斗。
➼ 尘杯设计&过滤系统清洁
5款产品中,莱克吉米两款产品是单尘杯设计,尘杯容量较小,其他几款都是0.3L双尘杯设计。
双尘杯设计过滤与储尘分杯,更干净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不同的是追觅 D20 Pro、英邦D200的双尘杯都是全拆卸水洗清洁,而大宇V2有一个HEPA滤网是不可以水洗的,需要每次使用完后可以用附带的毛刷清理,会稍微麻烦一点,不过HEPA滤网的过滤精密度会更高。
➼面板&螨虫检测感应
除螨仪的屏幕面板并没有过多的功能按键,主要是用于功能显示,例如显示尘螨监测、湿度、UV开启等工作状态,基本不能按键操作。
个人比较喜欢的是追觅 D20 Pro简约大图标面板和英邦大屏幕面板,比较直观明了。
其中追觅 D20 Pro的面板还可以控制是否开启底板加热功能,因为有些面料(例如羊毛)是不耐高温的,不适宜直接接触高温面板,这就可以单独将底板加热功能观点。
比较喜欢的是有「螨虫监控」检测功能,可以直观地给你展示螨虫的污染程度,然后进行有针对性除螨。
莱克吉米两款机器和大宇V2都没有螨虫检测功能。追觅 D20 Pro、英邦D200都有螨虫检测显示,相对来说追觅 D20 Pro在螨虫检测上更为精准,拥有3档螨虫检测显示,螨虫检测更为精准,其他两款只有2档检测。
四、总结
看完详细的测评,相信大家对选购除螨仪有了更深的认知了。
从实测对比来看,各个产品的性能与其参数配置相符。
如果只选一款的话,我当然更推荐追觅 D20 Pro了,在除螨仪的核心性能-吸力、拍打频率表现上,无论是参数还是实测表现都是最好,还创新加入了绿光显尘照明,让人眼看的更清,清洁更干净。
健康消杀上,采用UV紫外线+首创大面积地板加热烘干,除螨除菌效果更强,都高达99.99%。
颜兮爱生活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949367537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41251999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412519995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1949367537
校验提示文案
颜兮爱生活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