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下这碗三鲜伊面,一秒回到旧时光
本文经福桃九分饱授权发布,原标题:我们都背叛了三鲜伊面,作者:饱妹,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在福桃编辑部,每天都上演着地域分歧的大战。
我们争论过南北方对青菜的误解,battle过汤圆和元宵到底谁更胜一筹,也是在这种日常交锋中诞生了南北饱妹的系列选题。但是,有一个食物,却能让众饱妹们心甘情愿的握手言和。
能让饱妹停战的,就是中国方便面界的活化石——三鲜伊面!这个包装颇具年代感的方便面,是目前仍在售卖的方便面中资历最老的前辈。
© sohu.com
它是山东饱妹和东北饱妹心中最佳的童年方便面,是无法被复刻的味觉记忆。它产地广东,却在全国各地扎根,一度让山东饱妹和东北饱妹都笃定地认为是自个儿家乡特产。
小小的一包三鲜伊面,竟然让东北、山东和广东三个饮食习惯截然不同的地区保持口味一致。华丰团结了我们,也团结了全中国,简直就是方便面江湖的秦始皇。
三鲜伊面是如何统领全国的,存活了20多年的三鲜伊面走过了怎样的泡面生?今天,饱妹就要给大家扒一扒,国民泡面三鲜伊面。
三鲜伊面,中华泡面界C位
1970 年,中国第一包方便面在上海益民食品四厂华丽诞生。当时方便面还是个新鲜玩儿意,生产技术hin不成熟,年产量也仅仅200 t,大多数的中国人根本没能一睹方便面的芳容。
▲ 早期的方便面外包装
转机出现在十年后,1980 年,上海益民四厂从日本引进第一条袋装油炸方便面生产线,为方便面的广泛问世提供了技术支持。虽然远在广东,但是熊毅武,也就是三鲜伊面的创始人,早早就预见了方便面的发展势头。
三鲜伊面的生产厂家华丰的前身,是珠海市平沙镇华侨农场生活服务站下属的一间普通的食品厂,当时主要生产腐竹、饼干、汽水和酒。1984 年,平沙镇得到一套日本原装方便面生产线,就是这条生产线生产出了闻名全国的华丰方便面——三鲜伊面。
不光对产品判断准确,熊毅武还很懂得营销套路。三鲜伊面早早就启用了代言人,请到了“肥姐”沈殿霞代言,并且设计了一句非常朗朗上口的广告语:“食华丰,路路通”。沈殿霞标志性的形象和洗脑的广告语,让华丰深入人心,短短几年就跻身方便面畅销榜。
这一步步的稳扎稳打让熊毅武成了当时的“中国方便面一哥”、“中国方便面大王”,华丰也成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方便面产商。这一切,都为华丰统一全国做好了铺垫。不过,真正将华丰送上神坛的,却是另外的缘由。
三鲜伊面,最早统一全中国的方便面
华丰的风生水起,引起了投资大boss的注意。那时候的投资环境可没有现在这么开放,能被大资本瞄上,可见华丰的地位。
1992年,印尼第一大财团金光集团开始在国内投资,金光集团收购华丰后,发现中国的方便面市场是个巨大的香饽饽,脑子一热后期加大投资,于是华丰开始无限制扩张,相继在全国各地开设了十余生产工厂,还推出了华丰2000、干拌一族、华丰面馆、掌上脆,一时风头无两。华丰还成了当时各地方便面品牌的起名风向标,山东“龙丰”、河北“华龙”,都跟华丰傻傻分不清楚。
▲ 龙丰的外包装也以黄色为主色调
除了在全国铺开生产线,在市场推广方面,华丰也丝毫没有放松。华丰将全国分为六大区,分别成立了东北区分公司、华北区分公司、华中区分公司、华南区分公司、华东区分公司和西北区分公司,在每个区设立一个或多个生产厂,以点连结成全面性的网络,打下了一片三鲜伊面的江山。
也正是这一波操作,让华丰深入敌后,充分融入了当地人的生活,造成了华丰是多地特产的假象。三鲜伊面能被各地口味所接纳,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如果说泡面有“原味”,三鲜伊面就是那个原味。三鲜伊面的配料简单,没有厚重的酱包和刺激性的口味,清淡的油包让你连汤都可以干掉,简单的葱包,恰到好处的增香提味,也没有繁复的配料抢去汤和面的光彩。打铁还需自身硬,三鲜伊面也凭借“原味”,拿下了各地人民的胃。
身为泡面界的活化石,20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三鲜伊面依旧是一样的料包,唯一的区别就是将调味包和蔬菜包合二为一。
甚至连外包装,都一如既往的采用黄色,每一包三鲜伊面都好像还停留在了小时候。
当然了,这么多年,深入到各地的三鲜伊面也没闲着,而是跟当地菜进行饮食交流,演绎出了一道道“融合面”。
三鲜伊面的一百种吃法
说“融合面”之前,还是要祭出所有三鲜伊面爱好者的共同回忆,也就是三鲜伊面的两大基础吃法:
鸡蛋三鲜伊面曾经广泛的出现在爹妈来不及做饭的早餐饭桌、深夜的大学寝室等场景,面里的鸡蛋一定要打散,碎鸡蛋和汤底融为一体才是正义,高配的吃法是再添一个溏心蛋,味道会更佳。
在小当家、小浣熊出圈之前,广大80、90后的第一包干脆面极有可能来自三鲜伊面。第一步先将方便面暴力捏碎。
第二步将粉包倒入干脆面里,进行疯狂的摇晃,一包三鲜伊面干脆面就此诞生。
注意,吃完一定要舔手指,这可是干吃大法的灵魂。
在“融合面”的操作上,广东和东北地区是其中的特色口味代表:
© douban.com
在早期的东北麻辣拌及麻辣烫江湖,三鲜伊面凭借几毛钱的价格优势进入了大家的视线,另外水泡都能熟的三鲜伊面烹饪时间短,也很适合作为快消食物的主食搭配。
华丰面很筋道,是火锅的良配。在广州,很多打边炉的店,面食都是默认用华丰方便面。
©Livin 广州
鸡煲、羊肉煲、牛腩煲,不管是什么煲,一定要用三鲜伊面收尾是属于广东人民的仪式感。
三鲜伊面和鱼蛋、牛杂相配,也是广东人心头的白月光。小时候那种珍珠奶茶鱼蛋牛杂混一体的店,就会用华丰做鱼蛋牛杂面,再配上一杯珍珠奶茶,就是小学放学后的幸福。
© 广州百事通
三鲜伊面还有另一种“干吃法”,做炒面。把面煮熟和肉丝、青菜同炒,有肉有菜有面,就是一顿简单却又满足的晚餐。
© ipeen.com
在饱妹的记忆里,三鲜伊面一定是要按箱囤的,变着花样吃,好像怎么吃都不会厌烦。
如今的三鲜伊面早已没了当年的辉煌,是企业的经营管理问题也好,是受其他品牌的冲击也罢,一个泡面时代虽然结束了,但无论如何,对于每一个吃三鲜伊面长大的人来说,都很感激童年的味道一直都在。因为吃到它,就会带你一秒穿越回旧时光。
参考文献:
刁卓斌.华丰干脆面营销策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王鹏.华丰方便面东北区市场营销战略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
林艳桃.国内外方便面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4.第39卷
你是吃什么牌子的方便面长大的?
你有什么独创的泡面吃法?
去留言跟我们港一港!
本文照片部分来自网络

我上大学了才开始营多,真的是以前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泡面
我小时候吃美厨
这面现在巨难吃。我觉得公仔面才是童年的味道
这个旧时光挺难吃的,小时候就这么觉得
已经不是以前那个味
小时候的高配:三鲜伊面+蛋+油炸火腿肠
强烈同意美厨黑胡椒牛肉面!当时每袋一块一,可惜倒闭了。
我家有些亲戚是平沙的,过年去平沙拜年会给一两箱华丰的方便面带回
富乐的蓝色包装的?那叫五鲜伊面
我也觉得跟以前不用味了。
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初吃面的人长大了,而现在的面也变了,吃不到过去的味道,也回不到过去的感觉,在各个品牌各种口味的挤压下,华丰的路如果只靠情怀的话并不会很好走……
90年代的华丰,只有1包粉包,并没有蔬菜包和油包。3包料的华丰,是出现了康师傅和统一并被大幅度抛离后才改进(抄袭>出来的。
卖情怀了,根本不是一个东西了
不锈钢大碗是快餐杯
厂家都不一样了,不能卖情怀了
幸运啊兄弟
一直有个疑问:我们小时候都是怎么咽下去这货的
美厨,我找了很久,甚至还去新加坡找,未果
这个面煮过之后很软,很烂,即便煮很短时间也是一样。
和小时候的面块不一样,调料就更不用说了,我记得曾经这面中的调料包是纸塑的。
确实变了,干吃比小时候硬了一些,也没有小时候那么香了
华丰还有辣味的,买不到了
始于1986,跟我同岁
怎么看着看着有点泪目呢,好怀念的小时侯
只是人变了,再也回不去了。
我一直以为是上海特产
现在这味道跟以前的不一样了!但一看到包装就会忆起童年!我是一个80后
夏季这个面的面饼都是盐量加大的,很咸。即使这样,生产日期过三个月大多就会有股蛤喇味,我一般夏季就不吃这个了,实在想吃的话,我的做法是白水煮散,然后清水多冲几遍。最后再加入调料和开水煮到适合自己的口感即可。
辽宁阜新的三鲜伊面
试过了,很咸。把汤倒了,再加白开水,味道没那么咸的话,就比较接近以前的味道了,但也是跟以前没得比。可能是记忆加成吧。
刚刚去超市里面看到这个产地的三鲜伊面,1.5一包(杯面的话,3.5一个)。买两包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