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秦ProEV日常使用 篇三:冬季使用心得兼年度衰减评价
本篇文章来自#冬季新能源车体验#原创活动征稿,1月4日至2月15日,发文分享自己的冬季新能源车用车体验即有机会赢取价值千元的实物礼品~
创作立场声明:本文所测商品为自费购入。里程统计及结论仅对本人本车负责。
刚买了雅迪的欧睿,凑齐了国产造车双迪,本来想先写欧睿改造篇的,看到小小值发布的#冬季新能源车体验#活动,不免心痒,正好距上一篇总结续航已经过去半年了,目前总计里程30000W+,就先写一篇总结一下两个冬天的使用情况,电耗分析和年度比较。欧睿的改造先放一放。一周年的续航总结贴请参考。
想看一整年的续航总结请直接拉到上文的第三部分。文末总结如下
1.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续航是选择纯电新能源车最重要的指标。标称续航相同买电池大的。
2.秦ProEV续航,春夏秋三季9折以上甚至跑满,冬季67折,高速75折。
3.快充慢充随意冲
目前续航表现
数据说话,图表为主,事后分析
数据说明
理论续航 = NEDC里程 × (实际里程数 / 减少续航数)
显示电耗 = (电池度数 / NEDC里程) × (实际里程数 / 减少续航数) ×100
不要相信APP和仪表盘,都是欢乐表。
数据分析
上次用SPSS做了比较分析,重点是市区内三季的差别,结论是:市区内春夏秋三季没有差别,9折打底;冬季6.7折;春秋高速打7.8折。
这次看数据市区内春夏秋季没有明显变化,冬季续航短了,新增的高速上的夏季相较春秋季增加,冬季续航减少。为了精确进行比较,需要对续航进行年度比较。
再次备注:季节划分不以时间为准,以是否开空调/暖气为准。
续航年度比较
先上图
图中蓝色线为2019年续航,橙色线为2020年续航,灰色线为2021年续航。图中可见在2019年和2020年下半年中,夏季和春秋季续航曲线基本重合,偶有的高低交叉主要是因为市区和高速的区别;冬季续航曲线呈现平行趋势。正好从7.12到1.12是半年整,把这两个半年的数据提取出来比较一下。
2019.7.12-2020.1.12与2020.7.12-2021.1.12行驶里程及续航比较
数据分析
2020-2021年度与2019-2020年度比较如下:
市区内春秋续航变化不大,夏季续航减少了约30km(7%),冬季续航大幅减少70km(21%),为5折。
高速上春秋数据过少,不宜分析(去年是满载5人+全车满载货物,部分路段跑到140+),夏季高速续航与同时期春秋高速续航基本一致,比去年春秋高速增加40(10%),冬季高速为300km,约为5.8折,比冬季市区续航多。
续航变化分析
先上图
春秋及夏季
无论是市区还是高速,整体变化不大,有增有减,都在10%以内,不再用SPSS分析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了,姑且认为是脚法变化或者误差。
冬季
1.冬季耗电增加大概分成以下几部分:
1.1 空调和电池温控系统:包括供暖启动升温和温度维持两部分,根据个人停车期间开启空调观察情况,启动升温期间的功率大概3-4kw左右,温度维持大概1kw左右。升温时长大概10min左右,粗略算一下,启动一次空调消耗4-5km的续航,维持温度需要消耗7.5km/小时的续航。单独算启动空调一项,15km单程的出行距离,续航减少20-25%。维持温度电耗一项,高速上车速100km时,续航减少7%;市区内平均车速大概25km时,续航减少23%。
1.2 低温所致的电池活性下降:在19-20的冬天里曾试验过不开空调跑了小半箱电,续航立刻升到370km,估计全程不开空调续航可能到450。在目前电池温控系统的强大加持下,此点不是续航下降的主要原因。比亚迪采用铁锂电池的老车可能出现后段续航尿崩问题,部分原因是当时电池只有冷却系统没有加热系统,冬天铁锂电池性能下降更多所致;另一可能原因是,铁锂电池的电压与电量的关系为非线性,导致电量无法准确测得所致。
1.3载重:冬天人多,拉的东西也多,但与2吨左右的车重相比,除非是满载,否则对续航影响有限。
2.今年冬天市区内续航大幅减少的原因:
2.1 去年只有我和媳妇两个人开,空调都是上车才想起来开,温度一般是22-24度;今年冬天添了一个小朋友,出去的时候开车前10min提前把空调打到Hi档预热,行车温度都调成26-28度。空调耗电大幅增加。
2.2 去年冬天主要是媳妇上下班通勤,大部分时间在三环上逆着车流开,加减速很少;今年带小朋友出去溜+打疫苗,大部分都是市区内短距离启停,除加减速多更耗电外;单位里程空调开升温次数增多,维持温度的时间加长。以上都增加了单位里程的电耗。
3.高速续航较市区续航更多的原因:
3.1 通行条件:冬天高速主要跑的京通快速路、通燕高速和大兴机场,车速一般是限速+10%(110或130),单程50km。单次充电的高速里程一般超过市区里程的3/4。
3.2 开高速的时候,车辆启动次数少,车速快,对应的单位里程内的空调启动和维持电耗都减少。虽然车速提高电耗增加,但相同里程内空调电耗的减少更多,故综合来说续航反而增加。篇二中反常识的推论得到证实。
多说一句,考虑到高速速度快,空调开得时间短,冬季的高速续航可能会比市区续航高(再次反常识)。
总结
1.按照比亚迪的说法,每年电池的衰竭为3%,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受到脚法、路况等因素的干扰,几年内可能不会表现得特别明显。
2.冬季正常开续航6.7折,各种极限保暖开5折,冬季高速开5.8折。
3.在电池温控系统合格的情况下,冬季里程下降主要原因空调耗电,主要影响因素是单次里程和平均车速。
4.祝所有同学冬季不趴窝。
最后,双迪镇楼
———————我是分割线———————
近期,汽车小小值的2020年度榜单就要出炉了,其中针对豪华品牌的数据是此次榜单的一大重点,而在此之前小小值需要站内豪华品牌车主们的帮忙,完成一份满意度调查。该数据仅用于完成年度榜单,不会涉及其他用途。

6折也有300公里啊,能开到秦皇岛了。我去年还开车去过。一箱电直接能到。
终于过审了
雅迪雅迪雅迪
秦plus是混动,北京上不了绿牌。这车北京冬天续航打六折,确实不敢随意到处跑。
混动形式肯定只是过渡技术 但符合没有私人充电桩使用环境 等什么时候固态电池成熟装车了 我想也是彻底终结纯燃油车的信号了 我目前使用一辆inmd的混动 除了不知道电池寿命 城市道路使用绝对胜过另一辆搭载3代888和DQ382的纯燃油车
没用过混动不好评价,能说的是,两田的策略不是国内发展新能源的政策,最终能源仍是石油,而国内发展新能源的目的主要是去石油化。所以,在没有政策支持的情况下,两田的车连绿牌都上不了,再国内的发展注定受限,遑论首都这种只有纯电车才能上绿牌的地区了。
可以体验一下双田的
轻混还不如纯燃油
dm-i肯定和dmp有差距啊 不过还是dmp暴躁
谢谢,我比较喜欢靠数据和实际体验说话,不喜欢凭主观臆想妄下论断
是啊,不论是单位还是家里,插上就充,睡一觉起来直接开走,什么都不影响。如果是去充电站边充边等,体验就完全不一样了。
在我之前的文章(篇二)中分析过:在有电池温控系统的情况下,冬季的充入电量会比春秋季节减少2%-2.5%。没有温控系统会更多,但我没有比较过,不好给具体数据。
谢谢兄弟回复,文中已经分析,冬季续航下降主要原因是空调,其中启动时空调升温是电耗增加的最大原因,其次是维持温度的电耗。
普通油车一般限制在200W以内。电车我有开过比亚迪,放电有三种模式,车内插座220V10A,车外VTOL最高220V16A(3.3kw),VTOV说明书最高220V32A(单相7kw)和380V32A(三相10Kw),有人实测可达20kw(e5充e5)。比油车高了100倍。而且房车的充电口貌似和慢充口是一样的,应该也可以VTOV。
作为2015第一批车主,到现在发觉很多新人还是搞不清楚一个观念,所谓冬季续航里程短这种受很多外在和人为习惯因素影响太大了,最核心的是你冬天现在能充进去几度电,相比你夏季每次充进去的电量这个才是电池真正核心数据。冬天家里空调都比夏季用电量都要高,多开高个几度耗电量都是不同的
作者说的给力啊!!!分析精确,实事求是不打嘴炮!必须顶一个
电车的220V对外输出功率可以2kw以上,妥妥的可以接个烧烤炉,油车怕是不行。
有地库和私人桩 新能源别管是纯电还是插混都挺香的 否则还是轻混或纯燃油吧
使用场景不一样,2km以内雅迪还是很好的
空调原理不一样,冬天电耗主要在空调。不过反过来思考,汽油车是不是夏天把热量都浪费了?发动机最高40%左右的热效率,是不是有60%的无用功?拿出一部分在冬季作为暖风使用,反而成为了优点,让人忽略了夏季的可能被利用起来作为动力的可能性?
冬季夏季续航竟然有一倍的相差
发了三个小时了,一直没过审
可以反向输出220v交流电,不过这个功能应该很多油车都有吧
在我认识的新能源车主里,用过的都说香。
上次和一个玩房车的朋友聊起新能源,他就对唐DM特别感兴趣,说这车可以直接给拖挂供电,不知真的假的
混动确实不了解,没法评价。
换个角度想,这恰恰说明在同一个车上,用电比用油更香啊
笔误。您名字不错
感觉dm-i为了省油动力缩水的有点多,百公里加速完全没有电动车的优势,还是买普通的dm爽
想买dmi的秦,参考你们的评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