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新脑》:AI是怎么支棱起来的,以及未来如何跟AI抢饭碗
在东京奥运会上,我们的奥运健儿们最终以88枚奖牌完美收官,取得这样历史性的好成绩,离不开运动健儿们多年如一日的刻苦训练,也少不了现代科技的一份助力。
60年代的时候,我们国家百废待兴,专业体育训练刚刚起步,运动员们的训练条件非常原始和艰苦,女排电影《夺冠》中就有一幕,女排队伍为了应对自带高科技buff的竞争对手,将训练球网升高30cm,条件不足,那就跳得更高,练得更勤。
几十年后的今天,科技发展的水平日新月异,专业体育训练中随处可见现代科技的身影,从国乒队的AI陪练机器人,到跳水队的3D+AI辅助系统,再到AI评分系统,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逐渐开始发挥越来越强大的能量了。
虽然生活中的部分AI还是表现平平,有时候让人忍不住调侃一句“人工智障”,而实际上不知不觉之中,已经越来越常见AI的身影了。
比如说抠图,之前用软件一点点抠,现在一般的图,AI几秒就能抠出不错的效果,还有现在应用很方便的拍照翻译、搜题,也是基于AI技术,有相当高的效率和准确率。
AI到底是怎么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发展起来的,以及未来可能会往哪里去?带着这些疑惑,阅读了知乎大佬“神们自己”的科技类科普书《机器新脑》。
作者毕业于复旦大学理论物理专业,主业是大数据挖掘+AI+全栈开发者,在知乎相关问题领域比较活跃。
《机器新脑》是一本比较小开本的书,全彩印刷,章节之间相对独立,适合随时拿起来阅读。
书中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很多科技相关的故事,作者拍着胸脯保证全都是已经实现的技术,并不是猜想或是理论,我对其中与人工智能有关的内容尤其感兴趣。
现代AI发展伊始
相较于其他学科,脑科学起步晚,还走了很多弯路,研究深入和成熟程度多有不足之处。
17世纪以前,中西方先贤其实都没法确定,人体机制中,负责思考的到底是哪一个部分,直到显微镜普及后,大脑这块水灵灵的“豆腐”,才被证实为思考的器官。
但是关于大脑是如何思考的研究还是一直没有明显进展,直到19世纪末,高尔基染色法成功给神经元上色,而后借助核磁共振仪和荧光显微镜,人们才看到大脑的真面目。
20世纪40年代,人类摸清了大脑中的最小单位“神经元”的结构,并制作了神经网络模型。
但由于神经元的基础结构太简单了,等同于3以内的加减法,小学数学都比这复杂,以至于专家们足足花了20年去研究它们的作用机理。
大脑中的“量变引起质变”究竟是怎样发生的?揭秘答案的那一刻,现代AI的发展才真正开始。
会进化的人工智能
要说AI第一次出圈,大概还是2016年“阿尔法狗”(AlphaGo)战胜围棋冠军柯洁。
2014年谷歌豪掷4亿收购了一家名不见经传的研究型人工智能公司,次年AlphaGo出世,它是第一个具备学习能力的围棋AI。
在围棋之前,机器已经攻克了所有的智力游戏,用的方法主要是穷举法。简单来说,就是把能走的路都走过一遍,利用计算机强大的记忆和计算能力,让人类“无路可走”。
机器是稳定的,人却很难一直不出错,就算能一直不出错,也最多是打个平手。
但围棋因为每一步的可能性过多,远远超越计算能力上限,因而不适用于穷举法,AlphaGo团队另辟蹊径,让它像人一样,通过学习的方法来下棋。
AlphaGo先是模仿人类的思维模式,然后自我进化。在短短4个月时间里,AlphaGo足足进化了1.2亿次,并以此为基础挑战各路围棋世界级选手,实现封神。
自AlphaGo以后,又有一个天才黑客,用仅仅5万美元的成本和4个月的研发时间,就开发出具备学习能力的AI驾驶系统。
虽然由于种种阻碍,该系统最终未得以正式发售,但其自动驾驶等级已经与特斯拉汽车公司最新的技术旗鼓相当。
到了今天,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驾驶技术趋于成熟,部分城市和地区已经开始无人驾驶试点,未来智能化发展趋势已经可窥一隅。
忧虑与恐惧
对于科技的发展,人类总体是抱有向往与欣喜的态度的,但其中也混杂着相当程度的忧虑与恐惧。
其中最切身相关的,莫过于怕被抢走“饭碗”。
小的时候,街上总是有一些人踩着自行车,穿过大街小巷,吆喝着换零钱,街边小店小摊经常会照顾他们的生意,拿出100面额的纸币,换回一叠1元的零钱,一般是95-97张不等。在电子支付出现后,通过这样的方式再也无法谋生了。
有这类前车之鉴,人们总是会担心,下一个失去工作的会不会是自己。
这样的担心不无道理。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首“普华永道”曾经做过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2032年之前,美国会有40%的岗位被机器取代,而在中国,这一比率将会高达77%。
司机、交易员、售货员、推销员、搬运工、基础诊断医生、普通记者、基础岗位律师等等都属高危职业。
历史上的工业革命,旧岗位消失,会有更多新岗位出现。但是在未来,可能更多出现的情况是——新岗位确实产生了,机器却比人类更能胜任岗位。
如此一来,我们究竟该何去何从?
对于这个问题,大佬在《机器新脑》中颇有幽默感地建议道:
灭亡,是每个文明的终极命运……宇宙很大,够我们折腾的空间更大。何必从孩子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预告将来总有扑街的一天?
如果未来有100万种死法,就会有100万种活法,但坐以待毙必死无疑。
总结
《机器新脑》用通俗易懂且颇具幽默感的方式,将人工智能的故事娓娓道来,图文并茂讲述AI发展历程,既科普过去和现在,也畅想未来,兼具思想性和可读性,推荐对科技与人工智能领域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END
我是聂梓吟,分享原创书评,欢迎与我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