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丹麦最帅男人”、“北欧至宝”,他值得!
本文经微信公众号 环球银幕 ID:world-screen授权发布,原标题:被称为“丹麦最帅男人”、“北欧至宝”,他值得!,作者:公孙银翘,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在欧洲,他的名字是演技派的代名词,曾凭《狩猎》加冕戛纳影帝,近作《酒精计划》也为他带来了欧洲电影奖最佳男演员的荣誉。
他就是“麦叔”,麦斯·米科尔森。
在大西洋另一边美国,他同样有市场。被称为“丹麦最帅的男人”的他做派优雅,同时有种不动声色的危险,《007:大战皇家赌场》、《奇异博士》和《汉尼拔》中的“反派”特质,让他成了好莱坞电影的标配。
《007:大战皇家赌场》
《奇异博士》
《汉尼拔》
欧洲和好莱坞,犹如他艺术世界中明与暗的两极。
2020年末的一次换角事件,再一次让麦斯·米科尔森成为大众焦点。11月,迫于华纳兄弟影业的压力,官司缠身的约翰尼·德普宣布辞演第三部“神奇动物”电影,麦斯·米科尔森很快被定为黑巫师格林德沃一角的新人选。
12月初,他对此事首度开腔,称得知自己即将接替约翰尼·德普饰演格林德沃的消息时,那是个“令人震惊的时刻”。
当被问道,他对这个邪恶角色的全新阐释将与德普有何不同时,米科尔森俏皮了一下:“最大的不同是,这次是我来演。”然后才又恢复一本正经:“我们还在商量……德普对这个角色的完成度很高,我要做的是找到一座桥梁,保留自己的风格,同时争取不要那么突兀。”
在这个行业待了太久,麦斯·米科尔森太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2019年5月,他主演的《北极》在英国上映,既然影片的拍摄地是北极,不可避免地,气候变暖是个绕不开的“政治话题”。
在映前宣传环节,每当记者向他抛出这个话题,他都非常谨慎。首先,他会强调,这不是一部“政治电影”,其次,他对气候改变运动持保留态度。采访米科尔森,你在现场能明显感受到某种张力,那是种既想坦率表达又怕引起争议的紧张感。
《北极》
除了气候变化,对丹麦电影圈的#MeToo运动,他同样如履薄冰,不愿多聊。
米科尔森的谨慎是有原因的,用他的话说:“哪怕说错一个词,你就会社会性死亡。”在这个丹麦演员看来,哪怕再怎么“政治正确”,都有可能被“判死刑”,马特·达蒙是个前车之鉴。“这是种非常不健康的讨论氛围。”米科尔森曾如此表达。
偶尔,他也会“放肆”一下,埋汰一下自己的同行。“坦率讲,我觉得‘道格玛95’有点傻,”米科尔森如是说,“坐下来写十条如何拍电影的宣言?‘故事很重要’,这点很重要。可是有必要写下来吗?不写下来它就不重要吗?对我来说那些东西都是常识。”
“不过呢,我对它有种矛盾心理,”他又补充道,这回有点像外交辞令,“对于那个电影运动我们应当怀有感激。毕竟是它让丹麦电影有了知名度。”
米科尔森有资格对“道格玛95”说三道四。他崭露头角的时间,正是“道格玛95”刚兴起的那几年——1996年,他在丹麦惊悚犯罪片《末路狂奔》中出现,从那以后,他就成为北欧电影的一大符号,作为丹麦演员的代表,知名度不亚于导演界的拉斯·冯·特里尔。
“陌路狂奔”系列是他的早期代表作
他与许多知名丹麦导演都合作过——尼古拉斯·温丁·雷弗恩(《末路狂奔》《日出英烈祠》)、苏珊娜·比尔(《窗外有情天》《婚礼之后》)、安诺斯·托马斯·延森(《亚当的苹果》《男人与鸡》),还有 “道格玛95”的领军人物之一,托马斯·温特伯格(《狩猎》《酒精计划》)。
后来,他接受了好莱坞的邀请,扮演过诸多“坏人”——《007:大战皇家赌场》中的勒·西弗、漫威电影《奇异博士》中的卡西利亚斯、美剧《汉尼拔》中的汉尼拔·莱克特医生……这些角色把他推向了全世界。
如果你有机会遇见麦斯·米科尔森,大概很难将这位外表粗犷、总是一副乐呵呵表情的演员和那些残酷成性的角色联系起来。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认为,换做其他人演汉尼拔,临死时穿一件舒适的针织套衫,大概很难令人信服。
只要是个反面角色,好莱坞高层就会将他列入考虑范围,可是一旦和他接触过,你又会思索,他们到底看上了他什么——米科尔森私下里猜测,可能是因为自己身上有种北欧式的粗糙感。
“英国人占尽口音的便宜,他们演坏蛋太久了,现在轮到我这个斯堪的纳维亚口音的人上场了。”他会笑眯眯地告诉你,“我丝毫不介意。我可以在好莱坞一直演坏蛋,起码比什么也不给你演强。”
大热游戏《死亡搁浅》中的麦叔
其实在丹麦电影中,他也演过“坏蛋”。2012年,在托马斯·温特伯格导演的《狩猎》中,他扮演了背着“性侵女童”恶名的幼儿园老师卢卡斯。这是一个蕴含人性深度的角色,也是“猎巫”运动的受害者。
变成不可接触的“贱民”后,卢卡斯走进教堂,绝望加上满腹委屈,他走向自己的朋友,怒吼道:“看着我的眼睛,你看见了什么?”在这一瞬间,米科尔森和卢卡斯融为一体,他也凭《狩猎》获得了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从2019年开始,两部和“极地”有关的电影问世,米科尔森的“坏蛋”生涯似乎迎来了转折,他终于从暗处走向明处。
先是在《北极》中,米科尔森饰演一个被困在北极的飞行员,接着又在《极线杀手》中,饰演一个即将退休的杀手(角色依旧暴力,好在不是纯反派)。
总的来说,《北极》的口碑要好一些,不仅如此,这部影片的拍摄对他的考验也更大。在米科尔森眼里,那位长期独处的飞行员每天的生活仅限于维持生存,与行尸走肉无异,“他的眼里没有光,也没有希望。”直到搜救直升机坠落,一个年轻的副驾驶闯进他的生活——他身上的人性才慢慢复苏。
《北极》
2020年上映的《酒精计划》对麦斯·米科尔森有着特殊意义,与其说这是一部电影,毋宁说这是一次文化寻根。
故事围绕着四个中学老师的实验展开:在每日微醺的状态下,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是否会提高?很可惜,实验的进展并非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不过,这显然不是一部批判“饮酒误事”之类的道德说教片,它对酒精的态度是中立的。
米科尔森之所以接演《酒精计划》,主要是因为导演托马斯·温特伯格,八年前,两人合作了《狩猎》。“那是我演艺生涯中最棒的工作体验之一,他人极好,我们一直是朋友。还有个原因,就是剧本写得很精彩,讲的是中年人拥抱生活的故事。”米科尔森说。
这次他演绎了不同层次的醉态,凡是看过这部电影的人,脑中都会有个疑问:难道为了入戏,片场真的有个小酒场?他的回答是,没喝。
“不喝”这个铁律是在筹备初期就定下的。“因为你在醉酒的状态下,没法跟其他演员交流。况且一天拍16个小时,演员都半醉半醒,那也不太实际。更何况,拍完醉酒的戏份之后,我们马上就要拍开车回家的戏。”他后来这样说。
相反,对于不同的酒精度,说话和走路的态势是怎样的,演员前期进行了大量排练。虽然丹麦素以饮酒文化著称,演员并不缺饮酒经验,但是要做到精确,毫无疑问要付出额外的努力。
“片场有个工作人员,他是匿名戒酒会的成员,已经戒酒七年。哪怕是出于对他的尊重,我们也应该在滴酒不沾的情况下,演出喝酒的状态。”他坦言。
在《酒精计划》中,米科尔森还有一段很精彩的舞蹈戏,也是全片的高光时刻。
米科尔森解释道:“我以前学的是古典舞,但也没有成为职业舞者。在演过的音乐剧中,我跳的属于玛莎·葛兰姆式的现代舞,当时导演看中的也不是我的舞技,而是我的体操基础,能做空中翻滚这些比较有难度的动作。
“当时,我没想过自己会成为一名职业演员,只是想通过演音乐剧赚点零花钱,我学习不好,文凭也不高,所以就入了行。《酒精计划》中的舞蹈戏份的确是后来加进去的,我不知道是不是特别为我加的,但我们都觉得很好地烘托了人物当时的情绪。”
米科尔森认为,《酒精计划》是一部向酒精致敬的电影,与此同时,它也稍稍涉及这种杯中物的阴暗面。之所以是“稍稍”,那是因为托马斯·温特伯格不愿意落入俗套——类似题材的电影太多了,其中不乏精品。
“我们只想提醒人们,人类有七千年的饮酒史,那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人用它来减压,有人用它来找灵感,有人用它来壮胆——本来不敢打的电话,喝了你就敢打。”
如今,麦叔已过完55岁生日。当被问及对年龄的感受时,他如此回答道——
“当我30岁的时候,有人问我有什么感想,我的回答是‘年龄只是个数字而已’;40岁的时候,我依然这么觉得;到了50岁,我挺得意,至少人生过了一半了。55岁嘛,我觉得不仅是个数字,还是个很好的数字。
“人生的列车向前飞快行驶,我没法控制这个速度,能做的就是享受这旅程的每一秒。”

私以为他是最适合 因斯.赞格威尔 形象的演员,没有之一
狩猎真心不错
极限杀手不谈,虽说尺度有点大,这部电影拍的真的刺激呀
狩猎看着真压抑,叔演得很好
狩猎里面演的太好了
我只记得他吃人
不是麦叔是拔叔好吗
为什么他的宝宝被装在罐子里给弩哥使唤?
作为丹麦国宝演员没演过一次维京人真是遗憾了
以前看他的电影不知道叫啥,从汉尼拔才开始记住麦叔,极限杀手最牛的是在雪地里光屁股干掉狙击手那段。
美食家汉尼拔
喜欢这类明星的人,不会有这种类似
粉丝才会讲的话
这家伙是不是跟成龙洪金宝拍过一部电影?里面还有元华吧?
狩猎 演技真是爆炸
还是希望提下死亡搁浅的嘛,不要只放个剧照
可惜了那个女杀手哈哈
期待麦叔的格林德沃
太可怕了,汉尼拔居然是最可爱的,那丹麦最可怕的哪?
爱死麦叔了
依然记得他砸007的蛋蛋。。。
是路痴那位?女王邀请结果差点找不到地方
我也想问一下
是看到的是核心装备索利德。
死亡搁浅这么没排面么
喜欢维京英灵殿
拔叔,吃人也是种艺术
狩猎里太心疼了
拔叔…忒有气质了。看完觉得…就让他吃嘛
艹,大半夜笑出声
汉尼拔赛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