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读不厌的绘本推荐 篇八:神奇科普!让孩子们爱上科学的奥秘!
家有三岁多男宝一枚,为了回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我也是做足了功课,毕竟给三岁多的小朋友科普知识,困难的不是查资料而是如何用他能理解的语言和形式去解释。
绝大多数时候,当我每次认真告诉孩子一些重要的科学概念,询问他对某一现象的预测时,他并太感冒,能够忍住拔腿就走的冲动,已属万幸。
但是,一旦给他们足够的自由和自己探索的简单物品时,哪怕只是一个空瓶子,一盆水都玩得不亦乐乎。
我就在想该怎么做才能找到一些引人入胜的方法给孩子进行科普呢?
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身为工科生的我终于找到了适合低龄儿童的科普方法,儿子再也不跑路了,还很开心地跟我一起查书做实验。
废话不多扯,直接上干货,建议收藏,以备不时之需。
给孩子科普的难点在哪里?
最重要的难点在于「不自信」!
有研究表明,不管是学前教师,还是3~6岁的儿童父母,都缺乏帮助孩子学习科学知识的信心。
因为他们不知道3~6岁的儿童应该学习什么科学,如何回答孩子的科学问题,还有如何用日常材料支持科学学习等。
如何给年纪小的孩子科普呢?
1. 为孩子提供成为“科学家”的机会
孩子们天生好奇,尤其是那些年龄小的,他们总是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探索周围的世界。
在某些方面,作为父母我们还是不太希望孩子有那么多好奇心,毕竟周围环境并不都是安全的,就像前段时间两岁多的孩子扣插排电源,结果被截肢了。
辩证思维下,好奇心可能害死猫,但也能成就人,因为它可以激励孩子学习和尝试新事物,而这也是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态度。
所以,对于向年龄小的孩子科普,最重要的就是培养他们的好奇心。
也就意味着,面对孩子的好奇心,我们要给他们提供足够安全的探索环境,支持他们的探索,从旁监督,及时反应,合理引导。

提供孩子感兴趣的材料,玩具,哪怕把家里搞得一团乱,大不了最后一起收拾。
2.倾听并肯定孩子的科学问题和想法
孩子关于科学方面的问题总是层出不穷,很多问题我们也不确定答案,哪怕查到结果也都是在向孩子解释概念,显然,孩子真心听不懂,能不跑不发火,就算脾气好的了。
☞科普需要态度
面对孩子的发问,哪怕不知道,也不要担心没面子而不敢承认,诚实回答,即是尊重,也是一种榜样。
☞科普需要时机
给孩子科普,可不像在学校上课,只需要铃声一响。
作为爸爸妈妈在家给娃科普,我们还需要看准时机。
⒈倾听孩子的问题和想法
就像儿子喜欢看恐龙,经常问的我,为什么火山会爆发?
其实,他知道火山爆发对于恐龙来说是一场灾难,询问火山爆发,不是他真的想知道火山爆发的原理,而是想确认火山爆发时,他是否会被波及。
⒉识别孩子没用语言表达的问题
但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很多问题问得反而没有那么频繁了,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学会识别那些潜在的问题暗示。
比如,当儿子看到山上的流水哗啦啦淌的时候,我问他,“水是从哪里往哪里流”,儿子观察了一下,肯定地说,“从高处往低处”,我又反问,“那水能从低处往高处流吗?”儿子摇了摇头。

其实水是可以从低处往高处流的,但我觉得这不是一个继续深入探讨的时机,小朋友被问 有点不耐烦了,时间还长,不着急。
⒊科普需要借助工具
作为父母,我们不是万能神,当遇到不确定或者不知道的答案时,再承认的同时,也需要认真对待,比如和孩子一起上网查询资料、查询书籍。
对于3~6岁的孩子而言,科普书籍的选择也要慎重,内容一定要足够科学严谨,还要与时俱进,更重要的是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满足孩子的好奇心。
在这里就分享一下最近儿子看的一套科普绘本《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

这套书分为《保障衣食住行》、《解锁自然密码》、《维护安全正义》、《传播文化艺术》、《挑战身体极限》、《探寻科技奥秘》、《守护农林牧渔》、《发展经济社会》共八册,围绕衣食住行、文化艺术传播、农林牧渔发展等角度,给孩子讲述社会是如何运转的。

精选 160 个问题,包含 500+ 个知识点,展示 120+ 种职业。
这套书,里面的内容点与时俱进,满足孩子们脑洞大开的新奇特问题,比如:
隐形飞机真的会隐形吗?
为什么有的汽车不“喝”汽油?
在太空种菜,会长出变异的果实吗?
●丰富的知识点,充满趣味的互动设计
根据不同内容,设计了「小实验」「找一找」「想一想」「试一 试」「比一比」等板块。 全面开动孩子的眼、手、脑、心,让阅读充满体验感与趣味性。

●职业认知启蒙,感受社会运转
全书共展示了 120+ 种职业,既包含生活中的常见职业,还包含了符合时代特色的新兴职业。

●有趣的生活场景,让孩子不自觉代入。
在了解知识的同时,还锻炼孩子从生活点滴中思考问题、探索答案的能力。
像为什么一拧开水龙头就会有水流出来?
为什么炒菜的时候要放油?
为什么汽车没有人推还跑得那么快?
●多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科学
让孩子学会运用科学思维解答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个小吃货而言,那些生活中关于美食的问题更能吸引他的关注。
为什么有时吃冰淇淋会头疼?

为什么泡面闻起来那么香?

为什么跳跳糖会在嘴里跳?

●给孩子的财商启蒙
在日常的互动和交流中,帮助孩子树立正确金钱观,理解经济市场的运作规律。
为什么不能多印点钱?

世界上的钱会花光吗?

为什么我用一张卡就可以买东西?

只要孩子的问题,我也不怎么确定的时候,我都会带孩子去科普书籍堆里翻一翻,看一看,总会有一些新的领悟和发现。
⒊科普,解释概念不如提供探究机会
其实科普看起来距离我们很遥远,但其实就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孩子早期的探索会让他们接触会让他们接触到最基本的科学概念。
比如,当孩子在玩积木、水、橡皮泥、太空沙等等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孩子介绍一些最基本的物理科学概念,比如观察和描述这些东西的物理特性,比如软、硬、粘等。

又比如,当不同颜色的黏土混合时,引导孩子观察思考黏土颜色的变化。
再或者,在孩子吃冰淇淋的时候,观察冰淇淋融化的时候孩子的处理方式。
书籍和做实验解释科学概念,只会引导孩子按照特定的方法步骤来达到特定的结果,比如:把张开的松果放到水里浸泡会闭合。
但,却会限制孩子的思维,不如尝试只提供材料并观察孩子们如何处理它们,当孩子玩耍时,和他谈一下在做什么(你把松果放进了水里),他们注意到了什么(松果由开变合),并思考猜测原因(为什么松果遇到水会由开变合?)
这种由自发行为产生结果并探索原因的流程是所有科学探究的基本思路。
被限制的探究只会激发孩子的反抗和厌倦,不如顺势而为。
⒋利用日常材料和经验进行科普
科普并不一定要像老师教课或者实验室研究一样,必须拥有专门的设备、仪器和材料,比如试管、量筒、锥形瓶等等。
其实,像积木、水和沙这样的日常材料都可以成为帮助孩子科普的良好工具。
比如,不同类型的积木,再利用它们进行建构时,由于它们形状、大小、重量、质地、软硬度都会影响到整体结构的强度和稳定。
常规的积木一推就散架,而扦插积木最结实,但三角结构最稳定……
所以,当孩子建造不同类型的结构,他会感受到重力、压缩和支架结构是如何影响整体建构的。
除此之外,我们不妨鼓励孩子画出这些建筑,可以是原建筑,也可以是影子,既增加孩子的兴趣,又加深孩子对自己搭建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加入测量和比较的点,看看哪个更大更好更坚固。
也可以和孩子多讨论一下,他们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蹲下来,虚心向孩子学习,他们会很乐意和我们分享的。
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意孩子喜欢什么样的游戏类型,并以此为基础不断拓展。
如果孩子坚持不懈的话,这将是孩子喜欢的探究方向,我们就要从这方面的科普努力了!
总结
向年龄小的孩子进行科普其实并不难,总结一下也就四大点: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科普在于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探究技能,而不是正确的答案。
✔科学探究的主体是孩子,主导也是孩子,给他们提供安全的探索环境和足够的探索材料,让他们去尝试去发现。
✔提供积极、有趣的动手体验,年龄小的孩子更喜欢探索,虽然结果伴随着无休止的混乱,却能够保持孩子兴趣,保持活动简短多样,孩子会很积极的参与进来。
✔借助绘本、影视资料等作为辅助,在必要时和孩子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