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阿姨4个月逃票118次的苏州汤圆到底有多好吃?
本文经福桃九分饱授权发布,原标题:让上海阿姨4个月逃票118次的苏州汤圆到底有多好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怪事年年有,年末特别多。
前两天大家都在吃明星瓜,这两天大家则一股脑在玩“合成大西瓜”,就在这样一个热闹的年末,饱弟却被这样一条朴实无华的新闻吸引住了目光——
“上海女子乘火车专程去苏州吃汤圆,逃票118次终被抓”。
据新闻报道,这位女士被发现尾随其他旅客出站,又立即到售票处退票,从去年9月开始,用这种方式一共逃票了118次,共计2537元。而她去苏州的理由,竟然是为了吃汤圆!
然后这条新闻的留言画风就走偏了——
有人为上海著名的七宝汤圆鸣不平:“伤害性不强、侮辱性极大”;
有人“夸”阿姨:“到底是上海阿姨,讲究啊”;
而更多的人,则留下了灵魂拷问:“什么汤圆这么好吃?快告诉我!”
首先,让我们先来纠正一下读法,对于苏州人来说,不会把汤圆叫成元宵,甚至不会叫它汤圆,而是叫成“汤团”。
问起家里人老人原因,他们的说法是:“带馅的是团子,不带馅的是圆子,不能搞混的。”
好像道理是有点的,但到了包子和馒头这一块,你们为什么就把带馅不带馅的一律都叫成馒头了?
又是一个未解之谜。
一碗标准的、能吸引上海阿姨做高铁过来打卡的苏州汤圆,有下面几个讲究。
第一个讲究,是一定要用“水磨粉”。
所谓“滚元宵、搓汤圆”,北方人的元宵,传统做法是先做好果仁、豆沙、枣泥一类的馅心之后,放在铺满干糯米粉(北方人叫江米粉)的竹筛上,来回摇,馅心沾上米粉,并且越滚越圆,元宵就这样诞生了。
而苏州汤圆用到的水磨粉,则是要先将糯米泡水,等糯米吸满水份后,再放入石磨中,一边加水、一边将米磨成米浆,最后再放到布袋中沥干,再用这个沥干的、但仍然粘成一团的米粉,去包馅心,最后还要用手去搓圆,这就是汤圆。
麻烦吧?
麻烦的地方还没跟大家说呢。
首先,要选好的糯米。苏州人有两点讲究,一个是要用本地米,在一个苏州人眼中,东西肯定是自家的好吃;一个是要用晚稻,相对于早稻来说,晚稻因为过冬,生长时间长,油性更大,更好吃。
▲ 手工水磨米粉
其次,沥干不能太冷也不能太热——5-10度左右是最好的;不能烘干也不能在太阳底下晒,烘干了米粉会变黑,放在太阳底下晒米粉会发酸。
光皮子上就花这么长时间,苏州汤圆就是这么优秀。
被誉为“江浙沪汤圆扛把子”宁波朋友告诉我,糯米泡水时间越久,磨出来的水磨粉越细。这个我是认同的,好的手工黑洋酥水磨汤圆,那又白又滑的皮子,一口入魂、烫到“发指”、流心的黑洋酥(猪油芝麻),简直是“中式甜品”的巅峰。
▲ 撇开高级餐厅如上海甬府、宁波钱湖渔港的手工“高价”汤圆,今年吃下来最好吃的,是宁波的王升大水磨汤圆
© 不一定
而苏州汤圆和宁波汤圆的区别,在于馅心和大小。
苏州汤圆,最有名、本地人吃的最多的馅心,是鲜肉!没错,北方的朋友,在苏州,粽子有肉馅的、月饼有肉馅的、豆浆有咸的、豆腐脑也有咸的,就连汤圆,也是咸的!
欢迎来苏州征服异端、挑战自我、打开新世界!
不止是鲜肉,我们还有荠菜肉的、萝卜丝猪油的、我甚至还吃到过菱角肉!菱角,是苏州水八仙之一,全身红色带四个角,硬要说有点像“火龙果的儿子”,本身就是多汁爽脆,像水果一样。包到汤圆里,也更增加口感。
而馅心的讲究,则在于一份猪皮冻——简而言之就是把猪皮熬化了再凝结成冻,打破猪皮的分子结构,调味加热后,又会化成汤。这就是苏州小笼、汤包、生煎和汤圆爆汁的秘诀!
当然,除了鲜肉,苏州汤圆也有甜口的芝麻、花生,相传苏州曾经还流传过一种叫“水晶汤团”的“邪恶食物”,就是把一大块猪油包进汤圆里,加热后猪油融化成半透明状,犹如水晶一般,一口咬下,灌进去一包油。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种味道是至宝,如今则已失传多年。
至于大小的话,相比于宁波汤圆,苏州汤圆相对来说更大,大概乒乓球大小。
但是!还有一种异类,叫做“大汤圆”。什么是大汤圆,就是网球大小的汤圆,通常来说是鲜肉馅的,糯米下犹如塞了一颗“狮子头”,饱满多汁。
在我还在“长身体”的年代,我爸每天早上送我上学,就给我点两个大汤圆,他自己一缸茶,一碗面,吃的比我汤圆还快。大清早就塞下两颗大肉丸子还有那么多糯米,感觉全身供血都留给肚子去消化了,每天上早读课时候就哈欠连连。
当然,这是后话,是勇士就来吃大汤圆!
说完了苏州汤圆的讲究,那么问题来了:上海阿姨究竟去了哪家汤圆店了呢?其实我们不得而知,警察叔叔和新闻媒体也没透露。
根据我的估计,阿姨有很大可能去了山塘街上的朱新年点心店。
为什么这么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朱新年是现在市面上最有名的汤圆点心店,第二个则是,朱新年离火车站只有一站地,方便“作案”。
朱新年,其实就是老板的名字——老板姓朱,生于大年夜晚上11点半,所以名字就叫朱新年。至于自己这家山塘街上的点心店,已经开了33年了。菜单简单,一目了然——汤团、生汤团、馄饨、生馄饨,直到这两年,因为成为了外地朋友来苏州的打卡点,才开出了“面档”。
也是这两年,朱新年开始连锁化,不是说连锁不好,不过水平难免有参差,我个人是偏好山塘路老店和葑门路上那家最早开出来的分店。
说起葑门,如果阿姨是早上来的,也有可能去了葑门横街的老街汤团店——葑门菜场在苏州各大菜场中“地位卓越”。曾经是苏州一带周边乡镇售卖农贸食品的主战场,鸡头米、水八仙什么的,都是葑门菜场的最有名。而七八年前,又经过了一次大改造,如今可以说既有生活气息,又干净舒适。
老街汤团在葑门横街进口不远处,同样是简单的菜单。早上从上海出发,到了横街先点一碗能飙出肉汁的汤圆,一碗泡泡小馄饨,再去横街逛逛苏州菜市场,看看有没有时鲜食材带回去给家人烧两个小菜。一场苏州brunch,一段苏州city tour,喔唷不要太灵哦!
千万别忘了万福兴,这是一家创办于1911年的百年老字号。不过话说回来,苏州最不缺的就是老字号。而这家店,最出名的就是糕团和汤圆——我爸给我每天塞两颗大汤圆的地方,就是万福兴。除了汤圆,这家还卖时令食品炒肉团子。所谓炒肉,就是笋丁、扁尖、金针菜、木耳、开洋、肉末、虾仁组成的馅料,然后酿入一个开口的糯米团子里,又鲜又甜,口感丰富,每年只有初夏前后上市,一直卖到初秋。
苏州点心,讲究的就是不时不食。与此同时我又有点羡慕苏州的美食媒体编辑,一年里一大部分选题,就是“炒肉团子提前上市啦”、“网红青团上市啦”、“冬酿酒开始排队啦”,多么轻松、多么简单!
不小心跑偏了,说回汤圆。
在我看来,好的苏州汤圆店有一个标准:汤圆要现包。无论是馄饨还是汤圆,现包的确比从冰箱里拿出来好吃,馅料新鲜,皮子也更香。而汤圆是不是现包,你瞄一眼厨房就能看清楚。
我经常去的一家是在木渎古镇上,叫刘记馄饨,开在古镇弄堂里,做得都是街坊邻居的生意。每次都是现包的,我一屁股坐下来点单,馄饨都快吃完了,汤团才姗姗来迟,皮子滑而肉紧,吃完再打包10个带回上海慢慢吃。
说实话,即使在苏州,真正本地的食物也越来越少了——光是蔬菜一项就不过关,苏州菜场上,主流的都是山东大棚蔬菜,本地蔬菜并不多。而一颗肉汤圆最重要的猪肉,也不可能用高品质的猪肉。
没办法,城市要发展,也不是靠一两句情怀能改变的。“树挪死、人挪活”,作为“福桃村村通村伪会书记”,我的解决办法是,到周边的郊县去吃——菜还是自己种的,汤团是自己包的、连房子都是自己的,基本不会偷工减料。
在苏州盛泽镇,有一家我挚爱的汤圆店叫“乌新桥汤圆店”,售卖肉汤圆和本地盛泽烧卖。肉汤圆便宜,4个才5块钱,汤汁满满不粘牙。盛泽烧卖是小的肉烧卖,一笼蒸开来像朵花一样,味道也跟花似的美妙。相信我,特地跑过来吃一趟,不亏。
如果你觉得亏,敬请期待“福桃村村通”之盛泽篇,我会把推荐的餐厅、面馆、小吃店,连足浴店都安排的明明白白。
作为一个常驻上海的苏州人,其实我很能理解这位上海阿姨坐火车来苏州吃汤圆的心态,很多东西,离开故乡几十公里,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如上海面和苏州面,比如上海菜和苏州菜,又比如上海汤圆和苏州汤圆——
朋友推荐给我过我一家可以寄顺丰到上海的汤圆店,是他求了好多次才给寄的。理由是:现包的才好吃。即使到了现在,老板娘仍然不给我寄萝卜丝馅的汤圆,她的原话是:“萝卜丝容易出水,寄过来就变味了。”
苏州汤圆的确好吃。但当我吃汤圆时,心中想到的,“是外婆带我去的家门口点心店、是上学路上的那条马路、是跟初恋牵手走过的老街、是小时候爬假山玩的苏州园林。”
相信每个人吃自己家乡食物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当然,也欢迎大家单纯为了好吃,来苏州吃汤团!
PS:苏州汤圆最有代表性的是肉汤圆,本文封面纯属为了美观需求
PSS:本文并不鼓励这位阿姨的行为

是个安徽人
什么?湾仔的速冻汤圆也不错啊!不要再说老太太逃票为了吃汤圆了!其实她是去见她的小情人
。汤圆的话题蹭够了哈
吃朱新年的还是去老店吃,旁边还有荣阳楼的生煎,油炸团子!
雅都包子也还行!
118次。。。 吃货的人生啊
说的好像哥没尝过似的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一个味道太正常了
实话实说,江浙沪除了淮扬菜因为历史原因出名,基本上没有拿得出手吃的东西,都是那么几样东西翻来覆去还很难吃
我们老家也有肉汤圆,超爱
的确是品种问题
义昌福菜包不行,还是蛮灵格最好吃
不带馅特定叫白馒头,一般馒头都指带馅的
上海邵稼楼里的汤圆也很好吃啊
🍑票是目的,汤圆是借口
苏州有菜猪油馅的不?
习惯问题,上海生活20年,肉馅儿的汤团都吃习惯了,但还是更喜欢得北方元宵那种咬起来硬硬的口感。每次有机会都会让亲戚带些过来
是不是上海人其实没关系吧,哪里都是素质差的。就是有些人神经太脆弱了
说实话,菜的品种真的两样,同样是芹菜,本地芹菜和客菜就是两种(我在上海),本地芹菜是小芹菜,吃口上有点甜的,外地的品种就没有这种口味,只不过产量少越来越难买到了
因为做法不一样啊
汤圆和元宵本来就不一样……
万福兴的炒肉团子超好吃!哎呀呀呀 可惜每年只有那一阵子有 而且晚了好像经常买不到 哎……什么时候像长发的肉月饼一样不限量就好了!顺便说最近还很想吃义昌福的菜馒头,上次回苏州傍晚路过啥也没有了(>﹏
实锤了!哈哈哈
我小的时候外婆天天用石磨磨糯米包汤圆,黑芝麻猪油馅的老好吃了
这是在鼓励逃票吗?哈哈哈哈哈
不要据说,尝过才有发言权,我吃着比那些个上市公司的旗舰产品都强多了
你把上海生活想的太简单了,单身狗无所谓,有家庭的呢?
为什么几个官方小编都一直搬运福桃的文章?
就算多几百块,他们也是要通勤的,要是多几千块,他们就去上海住了,既要享受大城市的薪资,又要住自己低成本的房子,还不想多花路费,生活要不要太美好了
青菜当然本地的好。。新鲜啊。这么敏感干什么,你在你们老家,吃的本地菜也比外地菜好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