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聊 篇七:随性入手的个人首部降噪耳机多图评,万元听个响那千元听个啥?
前情概要
常说女人的口红总缺一个色号(网图侵删)
而男人也从不介意手里再多一只键盘或耳机。(网图侵删)
其实自从手里陆续两只耳机阵亡之后,最近也一直在看耳机。
阵亡耳机一只是Jabra的蓝牙运动耳机,长期汗水浸渍老化断裂,另一只是200元左右的平民头戴式有线耳机,被喵咬断线缆而夭折。
备选目标锁在了使用场景截然不同的两小只,其实也并不是没有耳机用,就是单纯的想换一换:
1、水果家AirPods
虽说果家耳机的音质一贯清淡如水,但作为真无线的鼻祖,据说是真香。可是又有砖家预测下一代即将出品,手头也还有一只其他的真无线耳机在用,索性等候观望下一代。
2、韶音骨传导
现在每晚都有健身活动,要么跳绳要么哑铃,有时候还会来半小时的郑多燕。弄副骨传导来补位坏掉的那只运动耳机,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然而一次短途旅行,却在一冲动间移情别恋,转投了其他阵营。
随性入手
临近暑假结束时,一家三口去省城西安访友,顺便逛吃逛吃一圈。路过小寨地铁站时,在赛格负一楼停留了一阵。
其间交杂着几家数码小店,随手拿了副头戴耳机听听音。这是款海贼王授权主题的降噪耳机。真机有红绿两色,外形炫酷,但打动我的并非其外观,而是其搭载的入门降噪。说句不好意思的话,虽然也买过不少耳机,但一直对降噪并无需求,所以这还真是第一次亲耳听到降噪前后的对比。
因为缺少历史感官,当打开降噪开关时,一瞬间还真有些惊艳感。只是我并不是海贼王的铁粉儿,觉得599的价格至少有一半都是情怀,不太值,于是给闺女拍了两张照片就放下了。
然鹅,实物放下容易,心魔可不好放下啊。冲动来了挡也挡不住,降噪听了一回就想再试试,连吃饭的时候都在念叨。
这档口,什么真无线骨传导全部都推翻了重来考虑。再见了,Airpods!再见了,韶音!我只要“降噪~降噪~降噪~”。
老婆便说喜欢就去买,大不了早点回家少玩两个景点,省几张门票价就够了。哎呀呀,好嗨哟!吃完饭便拉着老婆直奔耳机扎堆的档位。一番试听挑选,最后下单的档口名为“元音坊”。档位不大,但耳机品种还真不少。BOSE、铁三角、韶音、Beats、JBL …常见的品牌几乎都有涉及,至少十多只真机可以现场试听。
询其价、听其音、观其型,连听数幅耳机,包括已经不准备再考虑的韶音骨传导都还亲身感受了2款。最后随性挑中了一款skullcandy(骷髅糖)的降噪耳机,型号为venue。
本次挑选过程未刷任何网上评测,全凭个人现场实测喜好,依托视觉和听觉的原始感官,综合钱包的厚度来考虑。
这是自己有别于多年来电商购物前先刷评价看评测的唯一一次“非舆论导向型购物”。
突然觉得这种随性选择的感觉也还不错,看一堆评测再去follow别人的选择,不过是追随别人的喜好,复刻别人的“二手人生”。买定离手,好坏自负,自己开心就好。
接待我们的店铺营业员是两位年轻小哥,热情爽快。在现场搜索,直接用当天主流电商平台的价格成单。
这款耳机店内有黑白红三色可选。白色好看但应该不耐脏,经常外带的话不好打理。本想弄个红色骚一下,拆箱看却是那种发乌的酒红色,就像传统的红木家具,实在爱不起来。最后还是拿了只低调的黑色。
外在感官
耳机包装为纸盒,外部裹有塑封膜。撕掉薄膜之后,纸盒便处于开启状态,无固定封闭设计。
纸盒翻盖的内侧印刷有耳机的详细使用说明。右侧则放置耳机包一枚。难怪纸盒并不设计成封闭结构,原来内部自有乾坤。
耳机包属于半硬质结构,起到一定的抗压作用。
麻灰色纹理,白色Logo,走的冷淡风设计,但这似乎就是近些年流行的设计,简洁大方,返璞归真。
厚度在一手之握,目测放于随身双肩包应该不会突兀。
拉开拉链,内仓物件包含:耳机本体,MicroUSB线材一根,音频连接线一根(本耳机为无线有线双模),一小卷说明书保修卡。
对于工业产品来说,黑色外观显然没有刚才随手拿的海贼王主题的红色耳机骚气,但却是最耐看的颜色。
看第一眼,泯若众人,看第二眼,还挺舒服,看第三眼以上,越看越好看哇。
其实对于Skullcandy这个品牌 ,我并不熟识,回家后从网络才了解到这是一家美国品牌,或许喜欢玩耳机的朋友有所耳闻。百科资料显示:
品牌创立于2003年,是美国市场以生产设计耳机及其配件为主的公司,已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股票代码为“SKUL”。Skullcandy诞生于极限运动,融合了美国街头潮流,音乐,极限运动文化的基因,提倡以潮流的设计搭裁最佳的音质来表达自我。
曾经与多名艺人合作设计了有个性签名的产品。有JAY-Z(合作设计了ROC NATION AVIATOR耳机),RITA ORA(英国歌手,主要做宣传),SNOOP DOGG(合作两款设计)。与传奇重金属乐队METALLICA合作,结合了乐队第九张专辑”DEATH MAGNETIC”,发布了两款限量版耳机。2015年还宣布签约国内泳坛人气新秀宁泽涛。
看起来应该算是潮牌,但这款耳机的设计却丝毫没有给我“潮”的感觉。除了骷髅造型的Logo有点“酷”之外,反倒比一些走稳重路线的大牌耳机还要低调和冷淡。
通身黑色,仅在横梁一角印了一枚小小的Logo。如果当时拿的白色款,棕红色Logo衬托在白底上视觉还算明显,而黑色款不仔细看几乎都发现不了。不过这也刚好符合个人的审美观和内敛性格,虽然有时候我也会想买件花衣服穿一穿骚一骚,但多数下单时还会心里咯噔一下,最后还是会选中黑灰兰。
耳罩可90度转向,整体变成平铺状态,方便收纳。(动图)
耳棉是非常柔软的材质。以前也经常阅读其他耳机的评测文,有大神用到一些华丽的辞藻,譬如“蛋白质仿生皮革”、“记忆棉”什么的,我是没能力精确辨识的。但作为普通消费者,却可以用一些直观感受来做为衡量的标准。作为千元级别耳机,和之前用过的百元级耳机相比,自然是有明显的差异。无论是柔软度,还是亲肤质感,都有明显的提升。即使是平时对数码毫无兴趣的老婆也能感受到其间的差距。亲测佩戴3小时以上,也不会有夹耳或者内耳胀痛的感觉。
虽然材质柔软,但回弹并不延迟,几乎是松手的同时就会恢复原状,这应该就是“记忆棉”应有的表现。(动图)
耳机采用常见的拉伸横梁设计,以匹配不同大小的头型。虽然有三段横线,但拉伸时并无明显的段落感,所以横线可以忽略不计。或者换种高级的说法,叫“无级调节”。
任何一款全包式耳机,其先天性的设计,会导致优势劣势同样的明显。
优势在于:
1、大尺寸耳罩可以将整个耳朵包在凹槽里,对耳朵不造成压迫。亲测连续佩戴三四个小时也无明显不适。而我之前佩戴其他耳机的时候,基本上不超过1小时就会觉得耳道胀痛(入耳式)或者外耳被压迫(头戴式)的不适。
2、本身作为第一道物理隔音,拦截一部分外来干扰音源。对降噪来说,属于锦上添花。
劣势在于:
难免会有捂耳热感。夏天如离开空调房,汗水定会带来不适。对于劣势的弥补,只能靠耳机自身材质来改善,比如说:选用更柔软且透气性能更佳的耳棉,或者横梁选用轻质且张弛有度的弹性材料。
在这个角度,该耳机已经做了诚意满满的弥补。无论是耳棉的回弹,还是横梁的张弛度,都没有带来佩戴上的明显不适。
耳机使用
左右分布按键,分别是:左边两颗 — 开关(配对)、 模式, 右边三颗 — 音量加大(下一首), 暂停(语音助手),音量减小(上一首)。按键交错凹凸,有明显的触感不同,所以很方便在佩戴时盲按。熟悉之后,基本上可以做到“秒操控”。
充电口和有线插口都在右侧耳罩的底部。但如今的数码设备,谁还没有个蓝牙,所以有线的场景几乎用不到。虽是双模,但买回至今还从未插过一次线缆。
充电口是MicroUSB接口,常买数码的用户,抽屉里都是usb线缆随手一把,也无需多言。看到有人迷信TypeC,但仅作为充电使用并无数据交换的接口,TypeC并不会高级在哪里,个人觉得暂时无所谓。
提到充电,这块耳机的“闪充”着实惊艳了我。耳机拆封的时候,里面没有余电,在柜台仅充了几分钟,回家途中就连续听了至少三个小时歌曲。看包装介绍,十分钟充电可以让耳机工作五小时,这个还是“不明觉厉”的。
耳机的蓝牙配对流程都驾轻就熟,长按开关机按钮,听语音提示操作就好了。耳机内置声音为英语,妹子的美式口音入耳不甜不咸,一如耳机本体的清淡外观设计。
单说一下ANC按钮。该款耳机不具备更高级降噪耳机所具有的多级降噪功能,也没有音效调节的APP加成。仅设有一档,并设置为开机默认降噪。按这个按键时,耳机会切换为一种特殊状态。还不是普通的关闭降噪,而是降低播放音量,并放大环境声音。这样在佩戴耳机时可以一键切音,和别人交谈不需要摘下耳机。这是一种从实际需求出发进行的极简化设计,至于喜不喜欢这种功能就因人而异了,我是觉得不错的。
关于APP
虽然没有加成音效调节的APP功能,但支持Tile,给该耳机多少增加了一丢丢可玩性。
Tile其实是第三方软件公司开发的App,可以接入多种蓝牙设备,便于快速寻物,类似蓝牙防丢器。
虽然是全E文的软件,但没有复杂专业词汇,很容易上手。
设置完成后,在手机端点击按钮,耳机就会发出类似口哨的鸣声。这个功能虽然好玩,但似乎不怎么用得上,因为耳机不在书桌上,就在包里,不用刻意寻找。也就聊胜于无吧。
降噪评测
重点还是谈一下降噪功能。
本耳机开机默认即开启降噪。即便还没有联机播放音乐,环境音就能明显感觉到差异。
使用手机上的分贝测试APP,测试了日常几种不同环境下耳机的表现。其中分贝数为当时环境的噪声。因耳机输出声音无法用仪器测试,直观的给出数字量化,所以仅用个人感觉来做文字描述。
1)路边停车:
在道路边等闺女钢琴课下课。车窗锁闭状态。
如不开启降噪,能听到较大的蝉鸣和汽车驶过的呼啸声。
开启降噪后,车声明显减弱,蝉鸣几乎微小到不可明辨。但是路人说话的声音仍能传入,对人声的消除明显弱于汽车蝉鸣的声音处理。原理在后文解读。
2)厨房炒菜:
基本能够遮挡锅内油爆声和油烟机噪声。
炒菜时不建议佩戴,或者应适当减小音量。特别是炒菜同时,还要转身切洗的情况。会因为听不到声音,忘了锅里还在加热,引起糊锅。
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 ……..o(╯□╰)o……..
3)扫地机工作
扫地机其实噪音挺刺耳,一般我都是离家出门时才开启。
当戴上降噪耳机时,残余噪声基本对工作和读书没有干扰。
4)KFC闲坐
这是等候闺女放学时在KFC二楼,人不多的时候监测的噪声。
餐厅的BGM和邻座的小声交谈,在耳机降噪开启后,几乎全被屏蔽。
关于降噪的一点基础知识:
降噪分主动和被动。被动降噪,说好听点是降噪,实际上就是用大耳罩、厚耳棉,把耳朵捂住,起到一定隔绝作用。而主动降噪才是真正的降噪。基础原理便是通过采集环境的声音波形,再由耳机芯片大脑计算出一个反向声波,将噪音抵消,从而得到纯净的世界。
那么归根结底是考量制造商对“声音”的研究,如何综合运用物理、数学、统计学等多门学科,来计算声音的波形轨迹。对于有一定规律可循的风声、车声、雨声、机械声... 科学家们自然能研究出越来越精确的算法,但对于人声,因为涉及到地域口音、情绪、语调、语速、音量,计算起来自然要难的多的多。所以,对人声的降噪一定弱于对其他环境音的降噪。即使是万元级别的耳机,恐怕也无法完全消除人声,打造“真空”世界。
音质评测
其实我对声音并不太敏感,也堆砌不出精准的描述词汇。但听了几轮云音乐里的试音碟歌单后,还是会有一点认识:
音乐里的节奏鼓点清晰可辨,有准确的方向感和纵深辨识度。
人声歌曲里男声醇厚,女声明亮。
重低音歌曲我基本不听,不做评价。
纯音乐质感丰富,能感觉出不同乐器的韵味。
就整体而言,已经完美匹配个人的木耳朵。
当然,我也曾在实体店听过其他耳机的表现,如果不考虑预算,当然有更佳的选择。在总支出千元价格左右的耳机里,个人表示还是相当满意。
模特呈现
诚然,无论耳机本身如何设计,大脑袋佩戴都不会太好看。所以,本人自己还是不露脸献丑了,请闺女代劳一下。

松下可以吗😳
晒女儿的……
你嘴唇是这贴里最美的!鉴定完毕。
带三角窗的车,mpv无疑
话说我觉得便宜的最好,毕竟不是每天飞来飞去,坐地铁的时候考虑最多的还是能不能挤进车厢
新款降噪豆我不清楚,老款延迟+断流很严重降噪还是bose在行
不是应该都推荐买大法1000么
原本只想随便看看,看到男人不嫌耳机键盘多决定继续种草。看到小姑娘靓照已经被圈粉...虽然建议网络上还是谨慎发照片,但还是想问声小叔叔能认识一下不,小姑娘适龄了没有
坚果Pro好评
岳父大人好
有个soundtrue ultra被动降噪,线断了… 现在都蓝牙了,用起来确实方便,但质量稳定且实惠的不多…… 等等党再等等
sony家的耳机要先在前一台设备上手动断开连接才能再连第二台,不太方便。AirPods只要在第二台上点一下,第一台就自动断连了。
可同时连接2个设备。先发声的设备就会先占用耳机声道,如果想切换另外一个设备,需要把前面这的播放器暂停,再点开后者播放器开播。这应该算是蓝牙耳机的基础功能 ?
多设备切换方便吗?
这篇是在晒姑娘吧。
锤子???
千元聽靜音
为闺女奉上打赏。
准确的说,是引领真无线潮流的鼻祖。以前或许有,但是没掀起市场的浪花。
万元听个响?
苹果不是真无线耳机的鼻祖吧
岳父大人你好
对很多人来说,价格导向才是决定性因素
人声无法完全屏蔽,还是会漏一点。但是已经完全不影响自己了。
贵
紫薯布丁
都是听过为什么不是大法或者博士
能把高铁上那些刷痘印的声带报废的笑声给屏蔽掉吗?
万元听个响,千元听个叮咚响,你懂的
千元听个棒槌……
眼睛毒,确实是Anta kids,暑假收尾时才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