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iPhone12mini去纯手持拍vlog
视频为手持「除了延时部分」iPhone12mini拍摄的vlog,三无后期-无调色,无调音,无后期增稳。只有剪辑,原味十足。
乔布斯曾经说过:用户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产品。
刨去这句话一定的时代局限,即使现在,在很多场合还是适用的。 但当我们有了具体的明确的需求和方向之后,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对产品更有选择性。
个人常规3年换一次手机,iPhone X之后的今年刚好,理由:传感器位移防抖,视频防抖,ProRAW,LiDAR加持,Pro Max就是今年的购买计划。
意外的惊喜,大妈给了体验iPhone12的机会,有点类似盲盒,众测3个机型随机安排,直到开箱才知道拿到的是iPhone12mini 64G版本。
但我完全不是iPhone12mini的受众啊,这怎么办?
嗨,大家好,我是喜力。「大妈家貌似流行在帖子一开始说,向大V们学习一下」
我不是一个有品牌忠诚度的用户,预算承受范围内好用实用占先,如果顺带些颜值,自然是美好的事情。
消费理念贯彻奥卡姆剃刀,非刚需不上。「对刚需的理解:如果是刚需不等所谓的好价,能够等好价的都不是刚需。纯个人观点,多多担待」 如果刚好遇上好价,那就最完美了。
更不敢说自己是个果粉,真正开始使用苹果产品是iPhone6Plus,适应了iOS带来的使用体验之后,按照时间线陆续上了iPad Air2,iPhone X,MBP,iPad Pro,Power Beats Pro,HomePod,Watch6,全在这儿了,肯定算不上一个果粉了,但这不影响自己享受这个封闭生态带来的良好体验。
今年不同往年,iPhone一出就是4款机型,12, 12Pro,12ProMax,12mini,Tim虽然老了,还是不讲武德。除了跟上一代同步的三款机型,不同于以往的SE和SE2悄悄发布那样,今年12mini在ASE上占了很大的篇幅来宣传,比如同样的A14,同样的FaceID,同样的超广角和广角,同样的主摄光学防抖,同样的5G支持。Keynote上面还有这么一句描述:世界上最小的5G手机。
12mini,爱的爱死,恨得喷死。
爱的,
大概是性能功能不确实的前提下,塞入了苹果当前最强的A14,性能不打折的前提下机身做到了几乎同iPhone5S的机身尺寸,那些怀念5S手感又想拥有旗舰性能的人,mini给满足了。
恨的,
大概是,用过了大屏就再也回不去了,谁还用这么小屏的手机?
机身这么小,电池那么小了,还有5G,功耗控制的再好,一天2充的手机,谁用?花这么多钱,买个安卓旗舰,2天一充,5G 5摄,它不香吗?
我作为一个完全没考虑过12mini的人来说,从零开始的角度去边使用边重新审视自己对手机的需求。10多天的使用下来,结果完全出乎意料。
典型软硬件配置一段过
A14,iOS14, 476ppi超视网膜XDR屏,5.4寸屏,超晶瓷面板「阻热性能优秀」,最大亮度1200尼特「支持杜比视界HDR,播放同时支持HLG」,131.5X64.2X7.4重133g「二两半多一点点」,IP68,主摄光学防抖,5G,FaceID,Megasafe和Qi无线充电,支持PD,NFC。
大妈送来一个骚红的颜色
打开包装的一瞬间,石化,红色,对一个只选石墨黑星空灰的汉纸,这个红色相当的尴尬。 但用了一段时间,还蛮喜欢这个颜色,养眼。 可能就是那啥,用着用着,就习惯了吧。
背板的玻璃材质看着挺舒服,尤其是摄像头组件和后盖接触过渡部分,摄像头组件边缘这块“塑料”做了磨砂处理,温润的视觉感受还是不错的,视觉上和玻璃背板没有明显的材质差异。
航空铝边框,相比不锈钢边框,个人偏好航空铝多一些,不锈钢容易留指纹和划痕,航空铝要好很多。所以12mini到手之后就一直裸奔到现在。
半个月使用下来,背板左下角有一道很细微的灰尘颗粒划痕。
背面整体和以往不同的地方在于logo下方写了(PRODUCT)red,类似之前官方皮质红色手机壳内侧的刻字。难道是红色专有的?
正面老样子「忘了单独拍张点亮屏幕的图了」,除了超视网膜476ppi和超晶瓷面板之外,不变的是尺寸没什么变化的FaceID和前摄组件,因为FaceID工作原理的限制, 红外发射端和接收端间距不能小于21mm,所以这个额头只要苹果不把FaceID改成类似iTOF「比如LiDAR组件」组件,就永远不可能把刘海尺寸做小。 由于12mini本身尺寸较小,和同系列其他大尺寸手机相比,相同尺寸的刘海占的比例更大,所以会觉得12mini上的刘海特别大。
是苹果的,也是世界的A14
A14是苹果自己有史以来最强的芯片,也是目前量产手机中全世界最强的手机芯片。骁龙888目前还在睡觉。
芯片性能强弱的意义在于,按照目前的手机SOC性能提升曲线来看, 今年的旗舰性能到明年能在中端到次旗舰性能,后年能在中档到中档偏下高于入门性能。和安卓阵营手机相比,安卓阵营内性能也可以认为是这样发展,但同一年安卓和苹果旗舰芯片性能差异和面对的同期、同样的应用,造成了苹果芯片可以错位超越安卓性能1-2年。以前戏谑的说法——苹果芯片发布就是「默秒全」,即使到现在,也还是适用的。
如果不是追求极致的手机性能,一个手机用3-4年是没问题的。「比如我老爹,6年了,现在还在喜滋滋地用着iPhone6plus。」当然,这里不是说安卓就不能这样用,看实际需求。
iPhone12全系列都是标配的A14,这种优势就更明显。
被拿来说事儿的尺寸和待机
也是争议最大的两点。
尺寸
如前述,爱的爱死。
不喜欢的,自然是不会去买的,既然不买,其实就也没必要去讨厌。
12mini手机整体尺寸是131.5X64.2X7.4重133g,5S的123.8X58.6X7.6重112g,两者在尺寸上非常接近。但屏幕是5.4寸,除了长宽比造成的对角线长度沾点便宜之外,屏幕尺寸跟4寸的5S相比是绝对大多了,
即使和尺寸差不多的iPhone8的4.7寸屏,12mini的屏同样是大多了。
和同样全面屏的iPhoneX相比,差异所见即所得。
强调小尺寸屏幕手感的人,通常强调的是单手掌控单手操作,一切尽在「掌」握。 但随着手机屏幕越来越大,实际我们用手机的时候基本都是双手双拇指操作,面对更高频更快节奏的使用,以及对更宝贵的时间的重视、对信息浏览效率的追求,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是双拇指+双食指组合的四指操作手机,这时候去强调单手操作其实没太大必要。到了这个阶段,我们对手机尺寸屏幕尺寸大小,更多的是纯粹的个人喜好。
当然,我们也不能就此去伤害喜欢小屏单手操作的小伙伴,love and peace~
就像开箱视频中打开盒子之后我的反应,先是对尺寸的mini比较惊讶,1分多钟后,对这个mini拿在手里的感觉,已经开始喜欢起来了。
半个月使用下来,小尺寸屏最有可能带来问题的就是输入,特别像我这种使用全键盘输入的,但实际上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不适应,误触率是比iPhoneX多,但也就是多一些。输入中途修改或者插入,手指点不准的话,可以长按空格键后移动光标到目的位置,无障碍。
邮件往来,思维导图,文本编辑这类任务,即使再大屏的手机,还是不如Pad+键盘来的舒坦,不用为难自己。
如果你是复杂操作游戏重度玩家,那12mini肯定不适合,比如吃鸡比如王者荣耀,屏幕上按钮的排布在12mini上会比较密集,不适合挥洒激情,可能会变成越玩越郁闷。这么强悍的性能可惜了。
但像我近期玩的忍3,最多的时候只有4个按钮操作并且按钮分布很松散的游戏,玩起来没有影响。
半个月下来,对12mini在尺寸上,没有什么抱怨。如果有的话,就是太小了,而且又轻又滑,我手比较大,冬天来了,皮肤相对干燥,更滑溜了,容易掉,有套戴套吧。
续航
关于待机,看了很多使用体验内容之后,我开始怀疑手机的轻、中、重的强度的定义。每个人对强度的定义不一样,那就用数据说话吧。
大前提,5G没开,虽然我是电信5G卡,
一是张家港,无锡两地5G覆盖太蛋疼,没有办法随时随地体验到5G带来的欢乐。
二是,目前所有的手机使用涉及到的网速需求,4G都能满足。
三是,如果一直在5G下,iPhone12全系续航奔溃。12mini这么小的电池,自然就不用说啦。
整体使用情况
到手第一周日均使用5小时左右,从多到少微信,B站,相机,大妈,油管等,占大头;
第二周日均使用4小时左右,从多到少微信,B站,音乐,微店,油管等占大头。第二周没有一天好天气,相机就用的比较少。
第三周日均使用4小时17分,从多到少微信,B站,相机,油管,微店,大妈等占大头。
同时,由于我订阅的iCloud是200G空间,实际使用140G左右,考虑到这个只有64G的空间,就没有用同步激活,所以不同于之前使用的iPhone X几乎关闭所有推送且绝大多数时间是静音状态,12mini是打开了所有推送,且没有关闭按键音,非勿扰状态。
推送机制上,不同于安卓阵营各自为战,苹果是统一iCloud推送,所以在推送上耗电不会太大。以上只是作为自己使用mini期间的手机设定的交代。供各位参考。
单例
为了避免满电状态下看上去电池更耐用,将电池充到81%出门爬楼。
当天气温是-3℃-4℃,当时实时气温是3℃,拍完时2℃,4-5级风,位置天台,同时作为热点给iPhone X提供wifi,iPhone X在线蓝牙播放音乐,同时iMessage和好基友聊天。
从下午4:45分开始拍摄延时,分两段一直拍到5:45分,刚好1小时「显示使用时间1小时9分钟」。剩余电量60%。
这么多天使用下来,耗电超过100%的只有一天「大约16%」,其他都是一天一充没问题。
充电
苹果把充电头环保掉了,自信的认为用户手里必定不缺充电头。那我就用老的QC2.0协议自适应充电坞测试充电情况。
室温15度,从5%开始充满,耗时2小时15分钟,135分钟。
iPhone12全系支持PD协议充电,从朋友处购买了一个PD充电头。
室温11℃「接近苹果以往低于10℃充不进电的温度」,PD单口「我的功耗表老了,外加几个转接头子可能有限制还不知怎滴,反而成了限流表,只能放弃不用。直接看手机显示。本来是从5%开始的,折腾功耗表到最后放弃时手机已经充到12%了」
从12%到充满,耗时1小时40分钟,100分钟。苹果官网标明PD可以实现30分钟充电到50%,这点没问题。
80%起以小电流,充电速度明显下降,开始做电池保护。
至于MegaSafe,设计很精巧,周边很全,但是这么小巧一吸就跟着机身起来的充电座,就失去了充电「座」的意义,放下很方便,对位很精确,但是要拿起手机还得用上另一只手,太麻烦了。
除非把MegaSafe黏在桌子上?
以前的无线充电座还是继续能用的,个人觉得没有上MegaSafe的必要。而且在12mini上,MegaSafe充电只有12W,那三分之一的价格来个PD充电头要香多拉。
拍摄
视频拍摄
视频开头一整段都是iPhone12mini手持拍摄,后期只做了剪辑,无调色,无调音,无后期增稳。BTS部分为11 ProMax拍摄,有几1是iPhoneX拍摄,都有标明。
各类对视频拍摄需求越来越类似当初相机发展的趋势,小型化或者说便携化,但不损失基础拍摄素质。 作为EDC中绝对少不了的,就类似我们自己新的身体器官一样存在的手机是最理想的选择。
刚好在手机作为一个电话的功能已经无甚可做之后,各大厂商都集中精力在手机拍摄的硬件、软件以及算法上赛跑,一路赛跑到现在。呼应上面一点,可以说刚好都到了一个合适的时期,一拍即合。
对全民表现欲暴增的需求,大约从08年开始萌芽的vlog形式的视频拍摄越来越普及,衍生出的长中短视频各霸一方,想一试但又不想有额外器材投入的,手机无疑又是最合适的。 这是对于还没开始的用户来说最好的选择。
另一边,内容制作重度用户,除了对画质决不妥协的用户之外,更多的是追求轻便,易携带,又不至于太妥协成像和收音,随时随地掏出就用。手机,也同样是最理想的选择。
由于手机自身拍摄能力的限制, 手机稳定器遍地开花,经过这几年的改进,现在手机稳定器已经非常便携且不牺牲性能。
但是,but,虽然和比如防抖流氓的insta360之流相比手机防抖暂时还做不到那样,我们带着insta360的时候身上肯定不会少一个手机,那些还是独立于设计的额外设备。如果手机视频防抖做到能用级别呢?
iPhone11之前的手机视频防抖,基本可以认为没有。到了11这代就来了个飞越。同期安卓阵营比如vivo apex尝试的手机摄像头云台防抖也是在向手机视频防抖大胆尝试。iPhone11ProMax的视频防抖在当时使用的时候,可以说每一次都有惊喜,外加不错的收音效果,觉得手机视频拍摄的条件都满足了。
至于说分享一下新装修的房子之类的盆友圈日常晒是完全不在话下。
没有注意脚步
稍微注意脚步
现在来到12了,虽然是12mini,但看发布会包括产品页面描述,并没有标明有哪里缩水的, 所以mini到手第一件事就想着徒手拍一段视频玩玩。
虽然不能严格意义上的称其为手机稳定器杀手,但额外入手手机稳定器的必要性降低了很多很多了。
杜比视界HDR
就目前来说,杜比视界HDR拍摄的实用性远远弱于ProRAW,12月15号iOS14.3的推送,给12Pro和ProMAX用户带来了ProRAW格式的照片拍摄。之前看油管beta版测试的ProRAW表现来说,Pro和ProMAX用户不可错过。
HDR视频的拍摄,目前如果想拍摄之后直接共享给其他手机或流媒体比如朋友圈B站抖音等等,都需要映射到Rec709的转换成SDR之后才能正常观看。否则只能在iPhone之间共享传输观看,因为你不知道别人手机上看到的和你自己在手机上看到的画面差异有多少种,有多大。
苹果走的太快了。
这是我作为一个HLG拍摄用户的心声。
广角和超广角的成像区别
视频拍摄上,广角的成像素质明显优于超广角。
同样1200万象素,同样的拍摄环境下,广角F1.6的光圈比超广角F2.4光圈的优势明显很多。外加超广角覆盖范围大画面元素多得多,画面处理对处理能力的要求自然也更高。超广对镜头组件的要求也更高一些。
「要知道以前F2.8的金广角到现在的红圈GM之流的超广角头,都是过万的镜头。即使一个支持自动对焦的原厂鱼眼镜头也要大几千。这里属于扯多了。 」
在防抖上,超广也要明显吃力许多,或者可以认为没有。这一点从官网对比上也能看出,整个12系列,在超广角上,都没有防抖。在实际使用中,能感受到算法在介入在努力的纠正,但由于手机本身相对很小,外加超广角的视角很广,XY轴的一点点偏移都能被放大。所以,可以认为超广没有防抖,我是在多次尝试之后放弃手持超广拍视频的。
除了素质差异之外,两个镜头的色温一致性做的不错,比照片拍摄要明显好,色温的动态调整也没问题。
照片拍摄
从800W像素到1200W像素,苹果花了好几年,相比安卓三四千万甚至上亿像素相比,苹果克制的多。现在讨论像素多少和成像质量差异会比较无聊。更多元的特性给了我们更多的选择, 我们可以拥抱或者无视差异,但没必要谴责差异。
当前几大品牌的旗舰手机,在拍照上各有长短,很难有一枝独秀,是各有千秋。比如我比较喜欢的Marquis BrownLee一直做的对比,Google的单颗摄像头算法优化应该是当前最好的。
我们一起看看12mini两颗摄像头的表现。iPhone11之前,夜景是iPhone的痛,三星,华为,Vivo等的夜景模式都能吊打同期的iPhoneX的夜景。这次重点体验的是夜景。
苹果的天空也变蓝了
可能因为没有了充电头吧——环保
难得遇到的两个有云的晴天。这张是拍停水通知得到的,P3色域+OLED,色彩比较浓郁饱和度比较高,最主要的是,以前iPhone的天空是没有怎么蓝的。顺光拍摄的天空比肉眼所见要蓝的多。感觉12mini的调图风格有点走讨喜的路子了。 非大光比场景已经有HDR调图的感觉在里头了。
小逆光下,就还是熟悉的配方,整个画面比较还原场景。 这个场景下,两颗摄像头的色温统一性比较好。
下面三张图不能算大光比,但已经是日落时间,整体环境不算亮。
两个天空比例不同的广角镜头照,地平线以下部分的明度差异还是比较大, 天空占比大的这张,地平线上下部分的曝光都相对比较自然。地平线在上三分之一时,对天空进行了压制,对地面进行了量相对比较大的提亮。 「猜测可能是智能判断此为风景照,构图权重猜测拍摄者着重想表现的是天空还是地面,之后进行相应的调图。 」两张图都有比较明显的HDR痕迹。
广角和超广角在这个场景下色温一致性做的比较好。
然后是复杂环境「主要指不同光源的不同的色温」下夜景。
先总结后看图。比起iPhone11之前,夜景有了巨大的进步,主要就是自动HDR曝光自动合成,通过多张夜景图猜测iPhone12mini的夜景HDR3张图物体轮廓取样为中间一张。 但是,两颗镜头的色温差异明显,而且没有固定超其中一颗镜头偏,而是两颗随机。 但如果不同场对比的话, 都能看。
画面中有明显的主光源「上面6图主光源是自然环境光」的前提下,两个头的色温一致性没问题。
但比较意外的,类似上面4图中复杂的光源条件下,也有色温表现一致的时候。 还有第一排中出现的树叶这样比较细密的纹理集中的区域,会有稍稍锐化过度的现象。 苹果貌似真的开始走讨喜的调图风格了。 因为锐化之后在手机屏幕上看会显得更清晰。「当然这里对比图做的如此的小,咱就不扛啦」
上面6图中,第一排按理说也是有明显主光源的,却没做到色温一致。
第二排和第三排出现的差异,相比之下,还比较能理解,毕竟是算法的限制。
只是整体所有对比图放在一起,两个头的色温不一致发生的就显得比较随机了。
好在这不属于硬件的问题,是可以通过后期固件更新来修正的。
不对比,仅单张图片去看,都是可以的。 而且考虑到苹果在11发布会上提到的视频拍摄中三个镜头无缝切换,那自然必须照顾到色温的动态稳定。从我的视频里也能看出视频拍摄上色温动态稳定是做的没问题的。
在照片拍摄中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就原谅它吧,至少单张的看,都是挺不错的。
人像模式
12mini和12一样,区别于12Pro和12ProMax,mini没有LiDAR加持辅助测量获得景深信息,和iPhoneX,11全系一样,是纯算法景深。
选了拍摄延时时候的场景,对焦点选择在手机的拍摄红点按钮上。可以看出,相比之前的iPhone,是有进步了。过渡自然,背景的那么多细碎的灯的模糊处理比较自然。整个话面没有特别不协调的地方。就类似于中长焦小光圈镜头拍摄得到的图。 整体的计算表现是可以点赞的。
总结
这里斗胆用配置和定价来看mini存在的意义。
核心配置比如决定手机运行表现的A14,iOS14,超视网膜XDR屏,双摄同iPhone12,5G,基本可以认为是一个小尺寸版的iPhone12.除了没有高刷新率, 12系列内价格曲线的最低点在mini上,我们不去考虑比如流氓PDD或者其他电商特价,因为目前不是人人都能以活动价拿到手机的,活动价不具备参考意义。 就用手里拿到的这个最低配5499的价格。
从潜在用户来看,相比SE,SE2和去年的iPhone11,能以更接近同年安卓旗舰的价格买到苹果手机,且如前述,性能不打折。也就是能以更接近安卓旗舰的价格得到苹果的旗舰性能。
从苹果自己来看, SE,SE2没打到你,那是我自己不对,毕竟配置没亮点。好,去年我用11的价格来争取安卓旗舰用户,还是不太行。那今年我用mini来,旗舰的性能,更低的价格,看看能不能打到安卓旗舰的用户。
除了自来的想念小尺寸的苹果用户之外,发布会那么大的篇幅,可能更多的是给潜在的安卓用户看的。
谁不想拥有更多的用户。
如果说,是说,如果说以前有人把iPhone当工业艺术品去看。
现在,可以完全的把iPhone当成商品去看。
艺术品是用来摆放的,商品,买来了就是拿来用的。
从个人角度出发去看,iPhoneX这个整个iPhone产线中对苹果来说有历史意义的手机,256G的iPhoneX当时一万,今年的ProMax 256G售价也是1万,如果是只求最高配的用户的话, 今年ProMax 256G是最值得入手的。
追求整体性价比的,可能性价比这个词不太合适,想要有不错的体验,但有没必要上ProMax的,在12mini,12和12Pro中,最合适的应该是12.」
以上仅供参考。
12mini整体上是个相当有竞争力的手机。
但是双卡用户劝退,一天不吃鸡一天不打农药就不舒服的劝退,一天要看10小时视频并且外放的劝退。
剩下的,基本想不到什么场景是12mini不适用的了。 各位自己酌情。
作为一个本来准备上512G Promax我,现在准备喜滋滋的一直把12mini当主力机使用啦。
有部分内容没有放到图文中,比如延时的特性,5G的看法等等个人感觉受众不多的,测评视频没来得及放上来。后续补上。
感谢各位看到这里,我是喜力,继续努力。

帽子不错,什么牌子的
哇哇 厨房好羡慕 折磨大
给老婆换了12mini,另配了一个无线背夹充电,完全不用担心电量不够的问题,IP8升级过来老婆感受一是快了,而是拍娃更清楚了!!!另外老婆钟爱红色,配件几乎清一色纯红!
无锡的朋友必须顶一个
小屏幕可以用大电池啊,把机身做厚就行了
表示写的比我好多了,看着想买个,可惜没米
表示买不起
最近肝火太旺,见谅
因为被换了mini,所以硬着头皮看完这篇测评,很多专业术语看不懂,但是很佩服楼主的认真!
实在看不懂你回复的逻辑,莫非你是某运营商专职催缴的人员,这样激动。
……双卡和通讯费有半毛钱关系?只是不同号有不同用途,
Mini的尺寸和手感是真爱了 不爽的是待机和单卡 作为一个有焦虑症的人来说 电量真的不能忍 不过听说不玩游戏不外放不用5G还可以 另外product red 就是红色专用的 所有Product Red 产品有一部分利润是捐给慈善机构和今年的新冠研究的
raw只有Pro和ProMax才有嘛?
手感巨棒,电池没那么不堪忍受,好价格就入手,
用了大屏确实回不去了,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市场,没有双卡等于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用户,所以个人觉得还是12可能对于整个市场的把控还是会好得多。
product red是一个慈善机构,发起人是U2的Bono。旨在帮助非洲防治艾滋病的全球基金(Global Fund>。红色的iPhone称之为特别版,都是Product red合作推出的,每卖出一部,都会将这部手机的一部分收入捐赠给这个Global Fund 基金。包括红色的手机壳。
写得很用心
看大哥笑得好开心,印象中好久没在成年人脸上看到这么开心的笑容了,点赞
不玩游戏不开5G就没问题。刷刷微信看看视频续航还行。开5G玩玩游戏,中午就能红血。
应该是magsafe吧。这货真心不好用,玩发热量大点的游戏,吸着magsafe还能掉电你敢信?
主要担心电量问题,看你评测并没有那么不堪
抢地主,写得不错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