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茶树的名称,又是茶叶名称的铁观音
在茶的世界里,有一种茶常常被很多人误认作绿茶,它就是铁观音。铁观音为何能在茶界拥有如此广泛的影响力,又经历了怎样的起伏呢?

铁观音是什么
在多数人的直观印象里,铁观音呈现为一颗颗紧实的球状茶叶,冲泡后往往能散发出高香,口感清爽宜人。然而,“铁观音”这三个字所涵盖的意义,远比表面看到的要丰富。通常来说,它有两层含义:一方面,它指的是一种特定的茶叶品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茶树品种的名称。严格来讲,我们日常饮用的铁观音茶,必须是以名为铁观音的茶树品种鲜叶为原料,并且遵循特定的铁观音制作工艺加工而成。这便是关于铁观音茶相对严谨、准确的定义。
虽说这个定义看似简洁明了,但在实际情况中,却隐藏着诸多容易引发误解的因素。就拿分辨铁观音的茶树品种来说,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外观上看,球状的茶叶在茶类中并不少见。在闽南乌龙这个大家庭里,像我们熟知的佛手奇兰,还有部分台湾乌龙茶,它们的茶叶形态同样是球状。甚至在安溪当地的乌龙茶品种中,除了铁观音,还有色种乌龙等不同类别,这些茶叶同样有可能被制成球状。

对于广大普通消费者而言,要想精准学会分辨这些外形相似的茶叶,着实存在不小的难度。就以色种为例,其中常见的黄金桂、山毛蟹等品种,都各自拥有独特迷人的香气。然而,尽管铁观音曾经在茶界红极一时,声名远扬,却没能顺带将黄金桂等色种的名气带起来。
随着时间的推移,育种科学家们巧妙地利用铁观音与黄金桂进行杂交,经过不懈努力,成功获得了大量优质的种质资源,比如金观音、黄观音、金牡丹等新品种。在这些后代品种中,黄金桂的优良特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承与发扬。而像本山、毛蟹这类色种茶叶,在市场流通中,很多时候是以铁观音的名义出现在消费者面前。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喝到的不少号称铁观音的茶,实际上并非完全由铁观音茶树品种的原料制成。从严格的定义角度来评判,这样的茶似乎就欠缺了一些正宗性。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是不是就毫无办法去分辨了呢?其实不然,还是有一些有效的分辨方法的。

第一种方法是基于实践经验,依据叶片的植物学形态特征来进行区分。虽然这听起来比较专业,但对于那些对茶叶有着浓厚钻研兴趣的老茶客来说,通过长期观察和学习,完全有可能掌握这门技巧。第二种方法则是凭借“观音韵”来辨别。“观音韵”堪称铁观音最具辨识度的独特标志,然而,它和其他茶类所特有的韵味一样,很难用寥寥数语清晰、准确地描述出来,更多地需要依靠品茶者在不断的实践品鉴过程中去慢慢体会、感悟。
相较于其他一些茶类,铁观音在茶树品种原料方面相对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变量因素,为我们认识和分辨铁观音降低了不少难度。通常情况下,只要我们有幸品尝到一些品质顶级的铁观音,用心去感受其中的独特韵味,就能逐渐掌握这种感觉,进而更加深入地认识铁观音。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在铁观音的后代品种中,像金观音这类品种,近年来也常被用于制作铁观音。尽管金观音继承了母本铁观音的部分特征,但只要我们细心品鉴,还是能够将它们分辨出来的。
铁观音的风靡
让我们把目光拉回到过去,一同回顾铁观音的辉煌历程。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铁观音主要作为出口品种,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当时,茶叶销售主要依靠统购统销政策。随着这一政策的取消,茶叶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铁观音的价格开始逐年攀升。这一趋势促使众多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茶叶产能大幅增加。

然而,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茶农的收入增长速度逐渐放缓。面对这种情况,茶农们敏锐地将目光投向了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为了打开国内市场,他们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市场推广活动。在这些努力下,铁观音的市场行情一路看涨,尤其是在茶王赛上,竞拍价格屡创新高,那些令人咋舌的高价甚至可以用“骇人听闻”来形容。
这些惊人的竞拍价格吸引了各路媒体的广泛关注,纷纷对此进行报道。一时间,铁观音成为了茶界乃至社会舆论的焦点,获得了大量的曝光。与此同时,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也在悄然发生变革。在九十年代之前,铁观音一直遵循传统工艺制作,这种工艺十分讲究,追求“青蜓头、螺旋体、蛤蟆腿、乌龙色”的理想效果。

但到了九十年代,台湾茶商将清香型的制作工艺引入安溪。这种新工艺普遍减少了摇青的次数,使得制作出来的铁观音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口感更加清新。这种清香型铁观音一经推出,便迅速在市场上风靡开来。它的流行程度之高,甚至让许多对乌龙茶不太了解的消费者产生了误解,误以为乌龙茶就是铁观音,而铁观音就是这种清香的味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清香型铁观音的异军突起,让铁观音在当时的茶叶市场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铁观音的衰退
然而,如同许多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盛极必衰,铁观音的辉煌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安溪地区的土壤本身偏酸性,在铁观音制茶工艺全面转型、市场需求持续火热的背景下,对茶叶原料的需求急剧增加,导致原料供应出现了巨大的缺口。为了满足市场需求,茶农们纷纷做出了短视的决策,将原本种植其他作物的土地铲平,大规模改种茶园。这种过度开垦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对自然环境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茶农们发现新种植的茶树制作出来的茶叶香气更浓郁,为了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他们频繁更新茶树。然而,新茶树的生长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为了保证茶树的生长,不得不大量依赖外来肥料,甚至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过度使用农药。这一系列行为导致了严重的农残超标问题,尽管随着相关部门管理力度的加强以及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农药的使用量逐渐得到控制,但曾经出现的农残超标现象,在许多消费者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
除了自身的这些问题,其他茶类的崛起也对铁观音的市场地位构成了巨大的冲击。清香型铁观音的流行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整个茶行业的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了许多替代茶类。这些新兴茶类凭借各自独特的优势,迅速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使得铁观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现在的铁观音
面对铁观音曾经出现的种种问题,很多消费者心中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现在的铁观音还能喝吗?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是农残问题。不可否认,农残问题在所有茶类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尽管如今相关部门对茶叶质量安全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大,茶叶的农残情况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但对于一些对食品安全较为敏感的消费者来说,曾经出现的农残超标事件在他们心中留下的心理障碍依然存在。

其次是对身体的刺激问题。由于铁观音的清香型工艺特点,其茶叶中含有的茶多酚和生物碱在冲泡后释放到茶汤中,对人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刺激性。这对于一些肠胃较为敏感的人群来说,可能需要谨慎选择。
在如今的市场上,常见的铁观音主要有传统铁观音和清香型铁观音这两种类型。传统铁观音的制作工艺更为复杂精细,注重茶叶的发酵程度和烘焙火候,口感相对更为醇厚、浓郁,韵味悠长;而清香型铁观音则在制作工艺上进行了创新,更偏向于保留茶叶的天然清新风味,香气高长且清新淡雅,口感相对较为清爽,更接近绿茶的口感特点。
总的来说,铁观音的传统工艺与创新工艺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关系,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受众群体。在丰富多样的六大茶类中,消费者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偏好、身体状况以及对茶叶品质的需求,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心仪之选。尽管清香型铁观音承载了许多人美好的饮茶记忆,但市场的选择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我们应该以理性、客观的态度看待茶叶市场的发展变化,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分析和判断,这样才能在众多的茶叶品类中挑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茶。

安安爱吃瓜
校验提示文案
安安爱吃瓜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