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雷克萨斯

2025-02-24 09:37:36 0点赞 0收藏 0评论

去年 6 月,丰田为中国市场引进了一辆键盘值拉满的钢炮——GR Yaris,为了给新车造势,丰田章男来到上海,亲自驾驶 GR Yaris Rally1 HYBRID 来了一场漂移表演。

看着这位 68 岁的老头大秀车技,现场的车迷们欢呼雀跃,掌声此起彼伏。他们不知道的是,丰田章男这次过来还有一个目的:和上海政府商谈建厂事宜。

丰田-雷克萨斯

终于,雷克萨斯国产,这个断断续续被电讨论了十余年的话题,在 2025 年春节开工的第一天落地了。

就在昨天,丰田汽车宣布与上海市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将在上海市金山区成立研发和生产公司。与特斯拉上海工厂类似,丰田在上海的新工厂也将采用 100%独资模式,专注于研发和生产雷克萨斯纯电车型。

丰田-雷克萨斯

值得注意的是,雷克萨斯最终实现国产化的背后,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汽车市场巨变给丰田带来的焦虑感。另一方面,这也是丰田实现电动化转型的关键一步。

丰田-雷克萨斯

丰田的「中国优先」突围战

雷克萨斯国产化的背后,是中国市场的残酷现实。

2021 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达到 22.7 万辆的高峰,其中 ES 表现最为突出,贡献了超过 10 万辆的销量。然而,好景不长,2022 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同比下滑 22.4%,降至 17.6 万辆,2023 年,雷克萨斯通过大幅降价促销,销量小幅回升至 18.14 万辆;2024 年,雷克萨斯在华销量仅微增0.3%,达到18.19万辆,远未恢复昔日荣光。

丰田-雷克萨斯

与此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式增长让丰田倍感压力。

2024 年,中国电动车渗透率突破 50%,比亚迪、蔚来、理想等本土品牌迅速崛起,不仅抢占了雷克萨斯所处的中高端市场,还通过智能化、电动化的双重攻势,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消费者对豪华车的认知。

丰田-雷克萨斯

政策红利则是另一大推力。2018 年,中国放宽外资车企独资建厂限制,特斯拉成为首个受益者。如今,丰田紧随其后,成为第二家在上海独资建厂的外资车企。这一模式不仅避开了与一汽、广汽的合资利益博弈,还让丰田得以完全掌控研发和生产节奏。

但还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雷克萨斯?

丰田-雷克萨斯

长期以来,丰田章男对纯电动汽车持怀疑态度,更倾向于通过混动、氢能等多种技术路径实现碳中和。然而,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浪潮让丰田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策略。

2023 年 10 月,雷克萨斯 CEO 佐藤浩二在日本汽车展上展示了一款电动概念车,并宣布雷克萨斯将成为丰田电动化转型的先锋。根据丰田的规划,到 2026 年,其全球电动车年销量将达到 150 万辆,2030 年进一步提升至 350 万辆。

雷克萨斯国产化,正是这一目标的关键一步,而上海金山区那片 113 公顷的土地,则会成为丰田的新起点。

丰田-雷克萨斯

与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相比,雷克萨斯工厂的占地面积更大,且地理位置更靠近长三角核心产业链。根据规划,新工厂的本土零部件使用率将超过 95%。这意味着,雷克萨斯将深度融入长三角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丰田-雷克萨斯

这种本地化策略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还能加速产品迭代。同时,中国市场的智能化需求也将推动雷克萨斯技术升级,甚至反哺全球车型。

没错,雷克萨斯国产化不仅是丰田在中国市场的突围战,更是其全球电动化布局的关键一环。丰田在其新闻稿中提到,上海工厂生产的车型不仅面向中国市场,还将出口至日本及亚洲其他地区,与丰田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电池工厂形成产能互补。

这种「中国研发、中国制造」的模式,不仅能让丰田更好地利用中国供应链的成本优势,还能通过中国市场的快速迭代,推动全球车型的技术升级。

丰田-雷克萨斯

除了纯电动车型,雷克萨斯国产化还隐藏着丰田的另一张王牌——氢能。金山区是上海市氢能产业的重点基地,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这与丰田的氢能技术布局不谋而合。

未来,雷克萨斯工厂可能不仅生产纯电动车,还会推出氢燃料电池车型,形成差异化竞争力。这种双线并行的策略,是丰田章男乐意看到的。

然而,这一切的前提是,雷克萨斯能否在 2027 年投产时依然占据消费者的心智高地。在特斯拉定义规则、中国品牌重写格局的当下,一个更紧迫的问题浮出水面:

在这三年里,雷克萨斯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品牌城池?

智能化的致命时差

2024 年,雷克萨斯 ES 以 10.8 万辆的销量撑起品牌半壁江山,但这份成绩单背后是终端价格的一再失守。曾经需要加价数万才能提车的 ES,如今优惠幅度接近 10 万元。

当「进口豪华」的光环被降价击碎,雷克萨斯的品牌溢价正在加速流失。更危险的是,一众自主新能源车型已牢牢占据 30 万元级市场,消费者对中高端车型的认知正被电动化重新定义。

可以说,在 2027 年投产前,雷克萨斯只能靠燃油车稳住基本盘,但每卖出一辆燃油车,都可能让潜在客户离它的电动化未来更远一步。

如果说电动化是雷克萨斯必须跨越的技术鸿沟,那么智能化则是一道更难逾越的认知壁垒。

在中国新势力品牌中,车型迭代周期已压缩至不到 12 个月,甚至还有「周更级」的OTA 升级。反观雷克萨斯,其最新车载系统仍被用户吐槽「卡顿如诺基亚」。这种代际时差在自动驾驶领域更为明显。当自主品牌已经实现「全国都能开」时,雷克萨斯最新车型的辅助驾驶功能仍限于车道居中与自适应巡航。

为此,丰田不得不寻求外部合作。去年 4 月,经腾讯新闻等多方媒体确认,丰田将在其全球车型上采用华为智驾硬件方案,软件算法则由国内自动驾驶独角兽 Momenta 提供。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雷克萨斯引以为傲的「匠心」叙事,正与中国市场的游戏规则发生冲突。

在燃油车时代,雷克萨斯凭借细腻的做工、免费保养政策和进口车身份,成功塑造了低调奢华的品牌形象。但在电动化赛道,消费者对豪华的定义已转向智能座舱、自动驾驶和补能效率。当蔚来用户用「换电 3 分钟」炫耀补能效率时,雷克萨斯的「九州工厂匠人手工缝制皮革」故事显得苍白无力。

更大的风险来自定价策略。国产后更低的售价,意味着雷克萨斯会直接杀入 20 万元左右的竞争最为激烈的价位段,直接与特斯拉和一众自主车型正面对抗。

这又带出了一个疑问:当雷克萨斯开始拼性价比,它和丰田的区别还剩下什么?

雷克萨斯的国产化,本质上是一场与时间的对赌。赌的是 2027 年投产时,中国消费者仍愿意给这个曾经的「进口贵族」一次机会;赌的是三年时间里,丰田能补齐智能化的致命短板;赌的更是中国供应链的反哺效应,能让雷克萨斯在全球电动化竞赛中后发制人。

但现实的残酷在于,市场从不相信情怀。

当特斯拉用上海工厂改写全球汽车业规则,当比亚迪凭垂直整合掌控成本命脉,当高端新能源的故事已不再稀缺。雷克萨斯需要证明的,不是能否造出一辆电动车,而是能否在智能电动时代重新定义豪华。

展开 收起

LEXUS 雷克萨斯 ES

LEXUS 雷克萨斯 ES

296000元起

Audi 一汽-大众奥迪 A6L

Audi 一汽-大众奥迪 A6L

427900元起

GEELY AUTO 吉利汽车 银河E8

GEELY AUTO 吉利汽车 银河E8

暂无报价

Cadillac 凯迪拉克 CT6

Cadillac 凯迪拉克 CT6

359700元起

Audi 奥迪 RS 7

Audi 奥迪 RS 7

1448800元

BMW 宝马 5系(进口)

BMW 宝马 5系(进口)

603900元

Audi 上汽奥迪 A7L

Audi 上汽奥迪 A7L

700000元

Audi 奥迪 RS 6

Audi 奥迪 RS 6

1428800元

ARCFOX 极狐 阿尔法S

ARCFOX 极狐 阿尔法S

189800元起

VOLVO 沃尔沃 S90

VOLVO 沃尔沃 S90

450900元

BMW 华晨宝马 5系

BMW 华晨宝马 5系

475500元起

JAGUAR 捷豹 XFL

JAGUAR 捷豹 XFL

399800元起

TOYOTA 丰田 皇冠(进口)

TOYOTA 丰田 皇冠(进口)

299000

VOLVO 沃尔沃 V90

VOLVO 沃尔沃 V90

391800元起

TOYOTA 丰田 皇冠SportCross

TOYOTA 丰田 皇冠SportCross

369000元起

GENESIS 捷尼赛思 G80

GENESIS 捷尼赛思 G80

382800元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相关好价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