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距离上次处女贴已经过去了2周多了,当时答应值友写一个雷电口硬盘盒测试,正好网上很少有雷电盒子的评测,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所以我入了一个雷电盒,来混点金币啦。
既然要评测硬盘盒,必不可少的就是一块SSD了,由于这块DELOCK的峰值不超过400,而且个人就是用来存储一些临时文件,所以就选择了价格不高的东芝Q300 480gb SSD了。硬盘盒700,SSD700多,加起来1400多,跟三星的T3 480GB相比,唯一的优势也就一个雷电口了,这个也在很多人看来可有可无吧。不过家里有imac的,准备想外置SSD,可以考虑一下,或者跟我一样喜欢折腾的,也可以试试。
外观
外包装
包装内的驱动光盘和说明书
雷电盒子外观
东芝Q300外观
为了让大家对于硬盘盒子的体积有更直观的了解,我把自己目前在用的两款硬盘放出来作为对比。
分别是希捷SLIM 2T 机械硬盘,BUFFALO THUNDERBOLT 256 ssd。
DELOCK 硬盘盒拆解
四颗螺丝卸下,两边的塑料固定边框去除,很容易拆下来的。可以看到是台湾祥硕科技asmedia的主控芯片,近几年华硕子公司祥硕在USB 3.0和Thunderbolt主控芯片上都十分有作为。
这是雷电盒子的测速,基本上跟官方提供的盒子所能达到的峰值差不多了。
由于我并没有USB3.0的盒子,所以就用媒体评测的Q300的数据作为参考。
可以看到,差距还是有的。
评测设备 15款15寸mbpr高配
这是我自己电脑的测速,还是pcie的速度令人满意呀。
个人使用感受
这款产品的确做到了轻量化的享受,让硬盘盒整体重量体积都缩减到了一个新层次。对于产品散热,其实使用后会发现,铝合金外壳就是一个主要的散热通道,使用中的硬盘盒盒身会有一点热,但是发热不大。速度方面虽然没达到Thunderbolt的预估峰值,距离usb3.0的速度也有一定距离,但是毕竟利用了mac的雷电口,不知道今后会不会技术进步一下提供更直接的方式。不过三百多兆的读写速度,在我们平时的使用中已经绝对可以满足使用了,或者应该说是提升很大。盒子加SSD的重量也比我自己用的BUFFALO SSD和希捷SLIM要轻一些,以前给女票买过莱希的雷电盘,也没我这次测评的盒子轻。另外,毕竟macbook只有两个USB接口,出门又不想拖着雷电Hub的朋友,又或者想为自己的imac换上SSD,提升一下速度,此款产品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再附上我自己心水的akitio的plam raid雷电移动硬盘,非常好看,又小又轻,读写也很不错,手感太赞了,就是价格方面有点高,500GB 5K+,等最近拿了科室奖金再说。如果买了的话,也会分享给大家的。
谢谢大家阅读
阅读全文
你好,请问这个需要外部供电吗?还有就是购买链接没了。谢谢
祥硕有个J8的雷电作为 雷电从来就不开放授权 只有intel自己生产
再来说一次,夏天发热确实严重,尤其是数据线插头。
现在天天就是发呆+画图,如果今天不是为了看你帖子,都不会拿电脑……
歪哥可以试试,速度还不错,而且颜值也可以。
价格差太多,速度差太多。。。U盘根本不行
160g不够用吧,那还不如用128g的u盘,读写100+,还小。
Intel g2 160g 随便加了个盒子 挺好用的。。。
适用党,可以试试三星t1或者t3,小巧,高速,价格也不贵。
可惜了 我是妥妥的实用党
哈哈,雷电口的盘颜值都很高的。
至于我这次的delock,可不是低端第三方外设的哟。
诶 拼颜值的社会啊 还真不能小瞧了
雷电授权费太高,高大上的莱斯之类撸不起,低端的三方外设看着总是山味儿浓浓。。。
不过,确实挺轻的,而且做工也不错。
是的,主要是大妈论坛也没人发,我就买个混点金币。
哈哈,台湾的东西包装很简单的。
雷电好像比sata3快吧,哪这种2.5的盒子也发挥不出雷电的优势吧
其实我主要是被包装雷到了,感觉好山寨的样子
请选择举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