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佳主演的《好东西》有什么性别议题?
很有趣呀,《好东西》给了我很奇妙的观影体验,我看的是早上9点15分的场次一共只有三个观众,两个年轻女性和我一个中年男性。
我特别分心的观察了一下,笑点出现的时候我们三个的笑声是同频的,一个女生甚至在雄竞对话扒章宇外衣那段笑得直跺脚。对我而言观看全片都并未觉得受到冒犯或者不舒适。
看完回味细想下来,性别议题的确出现了不少。
一个是:《好东西》全部是小男人
影片里的男性可以说各有特色,但没有一个是真男人没出现过一个硬汉子。
甚至连王铁梅的前夫,满嘴都是上野千鹤子表示我特别尊重女性,却是个吃软饭的。
他的情敌小马,也是个没骨气的小男人。
王铁梅的邻居好闺蜜小叶喜欢的眼科医生,海王小胡,完全没担当。
就连王茉莉的同学,小学生混血儿张家新都是个爱举报小肚鸡肠的讨厌鬼。
性别颠倒成为《好东西》的一大特色,男人没有男子汉气概是怎么回事啊?
不能说编剧&导演不会写男人,或者是没见过真正的男人,片中的男人通通单纯的为故事和人物服务,目的是将王铁梅塑造成一个“女汉子”。
职场精英、优秀记者,小男人围绕的王铁梅是个坚强的妈妈也是一个能保护弱女子闺蜜的“巾帼”。
于是以王铁梅的人物个性,她身边一旦出现关系比较近的强悍男性角色,就必然变成跟她对抗的矛盾方,电影需要讨论男女对立么?并不是,导演邵艺辉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过,《好东西》剧情当中要讨论的是现代人的生活并没有什么感悟和总结,她表达更多的是困惑和迷茫。
著名编剧,电影人汪海林曾发表过一个爆论:“中国年轻男演员阴柔风肆虐,没有雄性特征”突然和《好东西》对应上了。我也搞不清楚为啥中国35岁以下的男演员没男子汉气概。不过呢,电影得出了一个结论:
男人,在可以独立的女性面前,是不被需要的东西。
相对于大多数影视剧物化女性,工具化女性,本片做出反击,也就是我认为的第二个:
物化男性,工具化男性
这一点相对尖锐了,赵又廷饰演的前夫从里到外都特别尴尬。当然他的表演也精彩而到位,因为这个角色连名字都没有,影片对他的标示就俩字儿:前夫。
章宇饰演的小马努力向王铁梅靠近,被小叶一语戳中私心,他之前的两个女友都是单亲妈妈,小马仿佛是想给自己找个妈,或者是靠山。所以坚强果断,不依靠任何人的王铁梅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小马。相较于小马需要王铁梅的程度,王铁梅把小马仅仅当成“炮友”,是解决欲望需要的工具,是可以随时说拜拜的一段“short relationship”(短关系)。
王铁梅并不需要小马的情感关怀,也不想依靠他,更用不要他的钱,所以小马也是个工具。
第三个性别议题
真正摆脱生存依赖的女性,才是铿锵玫瑰
大家都听说过一句俗话:嫁汉嫁汉穿衣吃饭。
这句话非常残酷,首先女性在婚姻的选择上是没有爱情也没挑选的权力的。是被挑选和从属关系;
其次,女性在心理上也放弃了一切,将婚姻仅仅当作穿衣吃饭的依赖关系。表现得最绝望的应该就是《出走的决心》里李红母亲要求李红给家庭付出,给父亲和兄弟免费做劳力,付出,给丈夫和孩子奉献一切。她就是这样生活过来的,也同样要求女儿李红继续无望,压迫放弃自我的生活。这段母女对话我一个男人听着都感受到了绝望。
《出走的决心》最后李红实在难以忍受,从家庭逃走了。
无独有偶,顾长卫导演《刺猬》里,王俊凯饰演的抑郁症男孩周正在终于考上大学拥有自己收入,离家几年之后获得自由带来的治愈,没有了家长和传统家庭关系的管束,他的抑郁症不药而愈。
由此来看,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只有脱离经济从属和摆脱传统家庭道德束缚的人,才能真正拥有尊严和自由。
导演&编剧歌颂了经济独立的女性,在《好东西》里的每一个女性都用不着为了生存而去委身男性,不必为了事业发展而委曲求全,也用不着为了子女维持破碎的婚姻关系。
王铁梅选择做单亲妈妈,小叶虽然恋爱脑需要男人却不用被大男人控制,她们能活得自由自在都得益于经济独立。
我们常说女性能顶半边天,如今真的可以成为半边天的时候,作为一个男性,我支持铿锵玫瑰王铁梅顽强的每一个选择。
她和女儿王茉莉不受歧视能幸福生活是我们社会进步的体现,同样也是身为男性对女性权力的肯定和支持。
目前就想到这几点,《好东西》里王铁梅曾经穿一件卫衣上面印着:90%荒诞。这份调侃一切和自我调侃的勇气让影片变得特别好看,显得特别有勇气,也非常有灵气。
我觉得《好东西》并不是挑动男女关系,也不是打什么拳,它就是诞生在上海的一个故事,是中国经济发达之后的一个文化产物。不管剧中的台词如何调侃,影片也许是个鬼东西,也许是个坏东西,可是它也许真的是个,好东西。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