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影视、综艺那么多,我还是独爱悬疑小说的那份深沉。《罪恶捕手》分享
大家好,我是爱读书不求甚解的奶爸九节狼。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罪恶捕手》。
书籍介绍
《罪恶捕手》是犯罪学大叔卡瑞西的经典代表作,讲述的是发生在五天内的五宗骇人听闻的谋杀案,以及围绕这五宗案件的受害者家属、复仇者、杀人犯的故事。
故事的内容有点像最近上映的《神探大战》,有人相信自己找到了真凶,并决定处以私刑,但有人选择了遵循自身的道德规范。而在幕后,还有一个类似的复仇组织。而据作者介绍,里面的变形人、圣赦神父还都有具体的史料可考。
在叙述结构上,除了必要的插叙来补充来龙去脉以外,全文用精确到分钟的章节来展开叙事,因此也充满了类似于《24小时》一样的紧张感,同时又在叙述上分为两条线索,最终又汇聚到一起,形成反转。
书籍点评
当然,以上的种种主要还是文章的特点。但文章的细节才是关键。
最近几年,悬疑影视作品不仅层出不穷,连推理类综艺也推陈出新,《明星大侦探》《萌探探探案》《开始推理吧》等等。一开始,我是欣然接受的。但随着观看后发现,除了《明星大侦探》已经有了情怀支撑,后面的新进作品,有时候连剧情杀都说不上,更相当于密室解谜。
而当我看完这本《罪恶捕手》,我大概能明白,它们缺的是什么。
一是深入其境的代入感。任何案件的侦破都是从案发现场开始的。但是比起咋咋呼呼的解锁,悬疑小说总是慢慢的让你深入其境。比如一开始女警的探案是这样写的:
屋里住着小孩。她闻得到小孩的气味。因为她学到的第三课,就是每间屋子都散发着住客的独特味道,房客换人,旧的气味也会随之退位,让新气味进驻。随着时间的积累,它也与其他味道混杂在一起,天然的、人工的都有—衣物柔顺剂、咖啡、学校课本、室内盆栽、清洁剂,还有甘蓝汤。诸此种种,成就了家的气味、家中成员的气味,气味附着在他们身上,他们却浑然不觉。
而不是冰冷冷的说,这里有个玩偶,家里应该有孩子。
二是沉浸其中的感染力。女警的丈夫逝世后,作者这样写到:
葬礼结束之后,他的朋友们来找桑德拉,每个人都带了一本戴维生前送给他们的书,书页里充满注记、他的阅读折角记号,还有小小的焦痕与油渍,她的眼前浮现出一幅画面:在炙热的沙漠中,一旁是坏掉的越野车,他抽着烟,静静看着卡尔维诺的书,等待别人过来救援。
只有体验过恋爱与婚姻的人,才能明白这种失去爱人的感受,一切习以为常的东西都消失了,无可名状。说实话,这么多综艺中,唯一让我能有这种感染力的大概就是杨蓉了。
最后就是无法描述的思考力了。由于综艺、乃至影视剧,在当前的语境下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像《明星大侦探》和《开始推理吧》都会在案件破获的后面,找专家来宣讲。但书籍可以思考的内容太多了。
比如“变形人”。
“变形人”源自于现实中的“弗雷格利妄想综合征”,这是一种以妄想性身份识别障碍为特征的精神疾病,患病者不但能模仿另一个人的行为举止、说话方式,连说话的声音、回忆、还有极微小的行为特征,都能一模一样,已经不能说是单纯的模仿,而是真正变成了另一个人。
但如果一个人由于突发原因,已经忘了自己以前的事,而把自己当成了另外一个人,那么,他是否应该为失忆前的事情负责呢?
同样的,还有类似于《神探大战》里的拷问,如果你知道杀害你亲友的凶手就在面前,你是否会决定杀掉他呢?
在《罪恶捕手》里,一开始的实习医生发现自己急救的对象可能就是杀害自己妹妹的凶手。
我是医生,她提醒自己。她能为这个躺在面前的人挤出一丝怜悯,或者担忧道德的审判,抑或是要找寻蛛丝马迹?没有,她发现自己无动于衷,所以她拼命想要说服自己,其实这男人与特蕾莎之死没有关系,但她完全想不出理由,红色溜冰鞋会出现在这个地方,终究只有那一个理由。杀了我。此时此刻,莫妮卡已做出最后的决定。
你会做出什么选择呢?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
白云上的干尸
校验提示文案
奕口大锅
校验提示文案
奕口大锅
校验提示文案
白云上的干尸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