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拉火箭ASUS ITX B450/X470硬扛16核
前言
散热的强大和适用的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散热并不是越贵越好,这一章我想借此AMD ITX系统探讨一下散热合理性的问题。
有很多人咨询我,B450/X470 ITX主板能不能带的起来AMD Ryzen 9 3900X,甚至3950X,其实这样玩的玩家已经很多,其中不乏很多专业的高玩上高塔或者360水冷,但是最后的反馈基本都是供电太热扛不住。
其实今天我就是来说一下如何在廉价的B450/X470 ITX主板上面缓解供电过热危机玩转高功率CPU。但是只谈ITX不涉及MATX或者ATX的主板问题。
AM4 ITX主板选择
▲reddit大神Cr1318对AM4主板的最新的一个评价表格,我把其中的ITX列举出来解释给大家看一下:
X570三张主板不用说,扛AMD Ryzen 9 3950X都毫无问题,那么问题就是太贵,大家的目的很明确,B450 X470更便宜。
在图中X470/B450一栏可以看到橙色两星和黄色一星的标识,分别代表
橙色两星:Major airflow recommended 建议大风流
黄色一星:Minor airflow recommended 建议小风流
这里的意思不是加强对CPU的散热,而是对供电部分加强散热。
图中给华擎和技嘉的ITX B450和X470 ITX主板给出的评价:
在默认供电的散热状态下可以带动默认频率的AMD Ryzen 7 3800X/3700X
在默认供电的散热状态下可以对AMD Ryzen 5 3600X/3600进行超频操作。
小幅增强供电散热可带动默认频率的AMD Ryzen 9 3950X。
小幅增强供电散热可以对AMD Ryzen 7 3800X/3700X进行超频操作。
大幅增强供电散热可以对AMD Ryzen 9 3900X进行超频操作。
很显然,这些主板的想要玩转Ryzen 3000真的很困难,毕竟对供电散热进行加强相对加强CPU散热要困难太多了。
其中华硕和微星的三张ITX B450和X470 ITX主板是比较值得推荐的,图中评价如下:
在默认供电的散热状态下可以带动默认频率的AMD Ryzen 9 3950X
在默认供电的散热状态下可以对AMD Ryzen 7 3800X/3700X进行超频操作。
小幅增强供电散热可以对AMD Ryzen 9 3900X进行超频操作。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MSI B450I Gaming Plus AC
这三张是值得我们选择的产品
▲我手上只有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这张主板,我就拿这张主板来做一下分析和示范。当然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和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相比仅就有M2音频复合卡上邪恶之眼ARGB特效的区别,所以以下言论和测试也同样适用于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
配置也出一套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开箱
选用这片主板是因为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缺货而且EOL了,很难买到了,所以也不用担心恰饭文之类的事情,目前能买到的只有ASUS ROG Strix B450-i Gaming,设计其实是一样的,只不过主板上的邪恶之眼不带ARGB效果而已。
关于供电部分很多人说MSI B450I Gaming Plus AC比较强大一些,主要使用了60A的Mosfet,而ASUS使用了40A的,但是MSI这片整体的配置偏弱一些,单M2,Realtek ALC887声卡以及8111H网卡,加上低配版的1X1 MIMO的AC3168确实显得有点省。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是双M2,声卡SupermeFX S1220A,有线网卡是Intel I211AT,无线网卡是2X2 MU-MIMO Realtek8828BE。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是X470时代的ITX板王配置了,很多人诟病其自带的WIFI网卡是Realtek 8828BE 11AC而不是Intel的AC9560或者AX200,这主要是因为其主板发行的时候Win10并没有更新到1909版本,所以Ryzen 有时候会和Intel的WIFI网卡在安装老版本Win10的时候偶发驱动冲突导致蓝屏,所以硬要Intel WIFI网卡当时只有低规格的AC3168的兼容较好,比如MSI B450I Gaming Plus AC就选择了AC3168,而ASUS为了2X2 MU-MIMO和蓝牙4.2还是选择了螃蟹,其实如今来看待这个问题,大可60元买一张Intel AX200换到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主板上去,Win10 1909版本以及以上版本系统直接装即可。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开箱
▲全家福
▲纸质文件
▲附件
▲主板正面45度角
▲主板背面正面45度角
▲正面PCB
双DDR4 UDIMM,超频支持DDR4 3600,四个SATA6G接口,USB3.1 Gen1 19针和USB2.0 9针内置接口各一个,正面PCIe Gen3 x16上方的M.2音频复合卡内置一个M.2(PCIe Gen3 x4/SATA6G)
▲背面PCB
背面设计一个M.2(PCIe Gen3 x4)
▲四面观1
▲四面观2
▲四面观3
主板顶部设计有3个风扇4PIN,一个AURA 5V接口和一个AURA 12V接口。
▲四面观4
IO接口部分从左往右依次为:HDMI2.0、4 x USB3.1 Gen1 Type-A、RJ45、2 x USB3.1 Gen2 Type-A、2X2 IPEX天线接口、3 x LED音频插口。
▲供电部分特写
▲风扇接口部分特写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拆解
▲散热片以及M.2音频复合卡部分拆解
▲拆解正面
M.2音频复合卡正面的一条M.2是走CPU PCIe Gen3 X4全速,可支持NVME和SATA的SSD,M.2下方是SupermeFX S1220A的声卡芯片以及音频电容。
▲拆解背面
这个主板设计的时候可能并没考虑AM4后面会有一款16C32T的R9 3950X出现,当时这片主板最高适配的CPU也只是8C16T,按照ASUS的作风,VRM供电设计做了余量预留是足够3950X用的,但是VRM部分的散热片设计还是按照8C16T的散热规格去配的。
▲裸板正面
▲裸板背面
关于这个背面M.2的问题,很多人认为现在AMD Ryzen 3000相比2000时代,CPU的PCIe Lane增加了4条达到20条,那么背面的这条M.2是不是也是全速独立的PCIe Gen3X4呢?主板设计之初就在PCIe Gen3X16的上方设计了两个ASM1480芯片来切换PCIe通道,当背面M.2插入SSD的时候,仅支持PCIe Gen3X4,且不支持SATA,PCIe Gen3X16则主动降速X8,不过对于RTX2060级别的显卡而言,X16和X8的区别几乎可以忽略。
▲供电部分1
▲供电部分2
▲蓝色:AP1405i (IR35201的ASUS OEM版本)一颗
AP1405i(IR35201的ASUS OEM版本)是符合AMD SVI2规范的数字双输出8相(X + Y ≤ 8)PWM控制器PWM控制芯片。控制基于AMD SVI2平台时输出1+输出2可以8+0也可以7+1或者6+2。当然如这片主板降规用于6+1也是没有问题的。
▲绿色:IR3553M 六颗,DR.MOS,来自IOR,最高支持 40A 的工作电流。
▲红色:IR3555M 一颗,DR.MOS,来自IOR,最高支持 60A 的工作电流。
绘制供电构架图
▲VRM部分整体供电均采用了 AP1405i的解决方案,其实AP1405i就是IR35201的ASUS OEM版本,详解如下:
核心供电VCORE为6相,由AP1405i PWM控制芯片管理6相6颗IR3553M DR.MOS。
SoC 供电为1相,由同一颗AP1405i PWM控制芯片直接管理2颗IR3555M DR.MOS。
一般厂家如何给出CPU核心提供的功率计算,6 x 40A=240A,假设CPU核心电压1.0V,240A x 1.0V共计可以给 CPU 核心提供高达 240W 的功率,这也是敢说带的动R9 3950X的基础条件。
▲所以整体的供电为6+1,而市场喜欢按照DR.MOS数量计算相数所以得出共计7相。理论上,这6+1带AMD Ryzen 9是毫无问题的,问题还是位于供电的散热上面,因为Mosfet的效率和温度息息相关,这东西一旦长期高温,供电的整体效率会下降。
因为X470-I和B450-I的区别就一个M2音频复合卡上的灯,然后没了,所以如果需要购买的话,哪个便宜买哪个。
周边配件
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包装正面
▲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包装背面
▲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频率型号标识
▲Apacer Panther Rage RGB DDR4-3200 C16 16GBX2 本体外观
▲宇瞻黑豹的第一代RGB内存,传说中的灭霸神条。
▲Thaiphoon Burner检测数据,Samsung B-die确认无误。因为16GB单条的缘故,加上AMD平台相对比较挑内存,这对内存在AM4平台能非常稳定的超频频率是1.35V 3600 18 18 18 38 即可。继续加压调小参可以3866 小参19,但是稳定性较差。
宇瞻的迭代相对来说比较慢,没有金士顿在同一型号上换颗粒换的那么勤快,比如这个型号的黑豹基本都是三星B-Die,后期的金豹RGB 16GB单条就有迭代到三星C-Die的,对于16GB单条而言,其实B还是C体质都差不多,主要是宇瞻这个品牌的品控和稳定性相对较好。
不过我在京东找了半天也没找到这套内存,估计断货了,目前京东能找到的宇瞻最高规是下面这型号:
AMD Ryzen 9 3950x
这颗CPU想必大家都看过很多评测,没什么好说的,AM4之王,7nm 16C32T在缺席AVX512指令集的情况下暴打14nm 18C36T的I9 10980XE,我是5799京东入手的。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开箱全家福,这个型号没有标配散热器。
▲CPU正面
▲CPU背面
Plextor M9PeGN Plus 1TB开箱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SSD本体正面
Plextor M9PeGN Plus 1TB使用了Marvell 88ss1092主控+NANYA 1GB LPDDR3-1866缓存+KIOXIA BICS4 512GB NAND X2
▲SSD本体背面
单面M2 SSD其实有门槛,你一个型号做单面可能还行,但是所有型号都做到单面,只有四个厂家能做到,intel、Samsung、WD/Sandisk、Toshiba/Plextor,而这四家都有自主的NAND生产线和专利,所以别看一个单面,其中映射出太多的实力差距,小容量还好办一些,对于1T,2T的M2,你就得拿到512GB~1TB一颗的NAND,在如此缺货的现今,这种货一般都是大厂自用很少对外售卖,这种旗舰资源我们叫做inhouse NAND。
这次Plextor最令人赞赏的就是风格完全契合了原厂,M.2 SSD全部单面,其实浦科特现在这个品牌被KIOXIA收购之后也确实是原厂了,所以可以理解成,Plextor属于KIOXIA的高端消费级品牌,自然Plextor拿到KIOXIA的BICS4的inhouse NAND就不足为奇了,既然能拿到多Die的大容量NAND,那么自然做单面双颗的M2也不是问题。
对于消费者端而言,单面M2最大的好处是兼容所有的平台,无论是桌面级、企业级、移动笔记本都可以获得极好的安装兼容性,在一定的价格容许范围内,单面绝对是最佳选择。
ASUS PH-RTX2060-O6G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开箱
▲本体附件
下面是六面观:
▲ASUS PH-RTX2060-O6G是ASUS为数不多的ITX版显卡,177mm x 121mm x39mm的三维简直是A4M构架ITX机箱的神器,也非常适合带有PCIe扩展槽的NUC使用,但是设计也有两个缺憾,缺憾之一,无背板设计。
▲缺憾之二,顶部无灯光设计,
双铜管散热器,单8PIN供电。
▲接口部分为双HDMI、单DP以及单DVI设计。
ITX版显卡颜值是永远的痛,贵在灵活性高。
有了如上的核心平台后,就要用测试来决定散热器的散热方式与规模,
CPU和供电VRM散热效能测试
AMD Ryzen 9 3950X 在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上默认开启PBO ,但是不解锁功耗。此时CPU功耗为120W。
满载测试工具:
AIDA64 FPU
HWINFO
AMD Ryzen Master
FILR ONE 测温仪
NOCTUA NH-U9S满载测试
▲测试环境
▲测试存证溯源
▲AMD Ryzen Master(默认开启PBO不解锁功耗,CPU功率120W)
▲HWINFO可以获取的信息量
▼CPU:AMD Ryzen 9 3950X
▲
待机:46度
AIDA64 FPU:95度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主板VRM供电部分:
▲
待机:54度
AIDA64 FPU:97度
Thermalright AXP-100RH满载测试
▲测试环境
▲测试存证溯源
▲AMD Ryzen Master (默认开启PBO不解锁功耗,CPU功率120W)
▲HWINFO可以获取的信息量为:
▼CPU:AMD Ryzen 9 3950X
▲
待机:50度
AIDA64 FPU:87度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主板VRM供电部分:
▲
待机:37度
AIDA64 FPU:81度
▲这一对比,大家马上就能发现问题所在:
1、U9S这种侧塔对供电VRM几乎没有散热能力,AIDA64 FPU满载的时候,导致VRM过热甚至高达97度,VRM部分的积热往CPU传导,导致CPU触发温度保护降频点95度,效能下降,这个问题严重在于VRM的温度高于95度且无法降温,就会一直向CPU传导热量,导致CPU最终温度也会不低于95度,这就意味着CPU会一直降频。且温度会一直控制在95度临界值。
2、AXP-100RH这种下压式散热器从散热规模上是不如U9S的,但是由于他的下压结构能覆盖到L型的供电VRM布局,从PMW到Mosfet都可以照顾到,所以缓解了供电VRM部分的散热压力,AIDA64 FPU满载情况下VRM部分被压制在81度附近,本身的CPU散热能力也还合格,CPU满载情况下压制在87度附近,CPU的效能正常不受影响。
▲以上是FILR ONE红外测温仪测试VRM散热片表面的温度部分,
左边是U9S散热器,VRM散热片温度已经高达84度,手几乎不可触碰。
右边是AXP-100RH散热器,VRM散热片温度67.3度,手可以短时间接触。
所以对于供电VRM部分没有主动散热能力的B450和X470乃至X570主板而言,如果你要带AMD R9系列CPU,下压散热器起到的整体效果要好于塔式散热和水冷散热器,虽然下压散热器的规模是肯定不如前两者的,但是就是能对VRM有效散热,一招鲜吃遍天。
▼对于自带VRM风扇散热的X570 ITX主板而言
▲比如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这种VRM供电设计自带小风扇主动散热的主板,只要自带vrm散热模组可以把VRM的温度压制在80附近的话,塔式或者水冷就可以对CPU起到定向散热的效果,这时候明显是要好于下压式散热的。我们再看下供电VRM部分:
▲正面供电设计
▲蓝色:AP1405i (IR35201的ASUS OEM版本)一颗
AP1405i(IR35201的ASUS OEM版本)是符合AMD SVI2规范的数字双输出8相(X + Y ≤ 8)PWM控制器PWM控制芯片。控制基于AMD SVI2平台时输出1+输出2可以8+0也可以7+1或者6+2。当然如这片主板降规用于4+2也是没有问题的。
▲绿色:IR TDA21472 两颗
▲红色:IR TDA21472 八颗
IR TDA21472 是 DR.MOS,来自IOR,最高支持 70A 的工作电流。
▼VRM部分整体供电均采用了 AP1405i的解决方案,其实AP1405i就是IR35201的ASUS OEM版本,详解如下:
核心供电为4X2倍相,2颗IR TDA21472 DR.MOS并联为一组,由AP1405i PWM控制芯片管理4组。
一般厂家如何给出CPU核心提供的功率计算,4 x 2 x 70A=560A,假设CPU核心电压1.0V,560A x 1.0V共计可以给 CPU 核心提供高达 560W 的功率。
SOC 供电为2相,由同一颗AP1405i PWM控制芯片直接管理2颗IR TDA21472 DR.MOS。
▲所以整体的供电为 4 x 2 + 2,因为4组并联,所以只能说4+2=6相而已,而市场喜欢按照DR.MOS数量计算相数所以得出共计10相。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所使用的Mosfet元器件的规格和相数是明显大幅超越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的,所以在面对R9 CPU默认使用的时候,即使没有VRM风扇的情况下,Mosfet都不会超过50%功率负载,所以发热量也是明显低于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的,加上主动VRM风扇散热,即使超频CPU给VRM发热持续增加压力也可以扛得住。
反观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呢,即使默认使用R9 CPU,因为相数少,Mosfet规格低,所以满载情况下Mosfet接近甚至超越50%功率负载,这时候面临的VRM散热压力就大,而市面上的下压式散热器对VRM散热能力有限,对CPU散热能力一般,所以在没有更好的散热器能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比较适合对R9系列默认频率使用,顶多开启PBO。要超频的话,请选择R7系列CPU压力会小一些。
最后一句,这两ITX主板的价格差距也是翻倍的。
平台总功率测试
▲为了获得平台的整机功耗,我进行了AIDA64 FPU和Furmark的CPU和GPU双满载测试,跑了4个多小时,ASUS PH-2060-O6G的满载温度在82度左右,这个温度不算高,但是也不算低,考虑到小卡单风扇进风散热的原因,所以放进去机箱内部温度肯定还会上升,所以选择机箱的时候也需要考虑到这个卡的进风问题
▲整机功耗待机的时候83.28W,双满载387.18W。这就是整个平台的功耗基准,这个配置的话,最低金牌500W就可以承载了。
SilverStone SX500-G
在SFX标准电源里,银欣是相对比较高端的品牌,价格相对海盗船便宜一些,产品相比起EVGA和INWIN以及全汉的SFX产品,银欣浸淫在SFX电源制造的时间更悠久, 产品开发也相对稳定。
▲包装正面
▲包装背面
▲开箱
▲开箱全家福
▲这个电源使用的是92MM直径的风扇,其实我玩SFX电源根本不看模组线的,都是自己去定制,所以我都会直接去看电源本体,其他附件都不会动。
▲SX-500G 具有两组PCIE供电模组接口,对于双8PIN高阶显卡的宽容度更高一些。,两个接口出两个8PIN,比一个接口出两个8PIN要靠谱的多。
▲G系列的产品这次带有开关了,我记得前作SX600-G旧版是没有这个开关的。
▲产品铭牌型号SST-SX500-G,80PLUS金牌,+12V 41.7A输出500W功率。
▲V1.0版本
Thermalright AXP-100RH
▲有了裸奔平台测试摸底之后,我决定使用利民AXP100RH,进行一些小改造。老玩家玩利民很多都是冲着一个台湾原产工艺去的,虽然利民现在很多型号都在广东产了,但是AXP100-RH可能是为数不多的台产型号。
▲开箱
▲AXP100RH 6mm规格6热管下压设计,官方建议压制TDP 180W,高度65mm,内存高度的兼容性相对较好,在Intel平台可以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安装,但是AMD AM4平台只可以上下两个方向安装,这一点需要注意一下。标配的TY-100R风扇900-2500转,噪音22-30分贝,风量16-44.5CFM。
▲其实这个散热器内附的转换支架是可以微调风扇的位置的,也可以上12cm规格的风扇,我这次使用了Thermalright TL-C12PRO。
▲Thermalright TL-C12PRO包装正面
▲Thermalright TL-C12PRO包装背面
▲本体附件
▲本体背面
▲本体正面
▲这颗风扇1850转,转速浮动10%,实际运行起来全速是2000转以上,最大风量82CFM,噪音指数最大29.6DBA。
AXP100RH+TL-C12PRO风扇的叠加高度75mm。
▼玩ITX必备一个是多规格的小型散热器,另外一个就是高效的硅脂。
▲我这里用的是Thermalright TFX,导热系数14.3
▲除了液态金属之外,硅脂类,这个产品能排上导热系数前三名。
▲前面的裸机测试AXP-100RH的温度数据其实看得过去,但说不上非常好,放到机箱里面岂不是会更热么?那么我想的是有没有可能通过机箱风道的构建 缓解机箱内增热的问题。
因为AXP100RH+TL-C12PRO风扇的叠加高度75mm,所以我考虑再三挑选了一款散热容许高度80mm且进风无障碍的机箱来进行装机测试:SliverStone RAV03-ARGB
SliverStone RVZ03-ARGB
▼这个小乌鸦机箱有几个特点
▲GPU出风口在机箱的左侧上方,可安装双12015风扇进风,标配单风扇
▲CPU和主板进风口在机箱的右侧下方,单12025风扇进风,标配单风扇
出风口则在机箱顶部的两侧。
▲CPU主板这里的1500转噪音18Db的银欣进风原装12015风扇,我考虑转移到GPU进风口去,这样GPU双风扇进风结构就完成了。
▲进风口下方正对的就是主板,去掉12015的原装进风风扇,这个位置散热限高80mm,AXP100RH+TL-C12PRO的散热叠加高度75mm,高度限制这里没办法在侧板加载风扇帮助散热。
▲拆下机箱的GPU转接板,这个转接板标配支持330mm长度149mm宽度的显示卡。
▲暴露GPU进风口的风扇位
▲按照既定计划安装GPU进风的双风扇配置
▲拿出PCIe转接板
▲安装好显示卡
▲拆下电源支架安装电源,如果是ATX电源直接安装,如果是SFX或者SFX-L电源,要使用一个转接支架完成, SilverStone PP08 ,这是一个SFX转ATX电源转接板。
▲ SilverStone PP08安装效果
▲将SFX规格的SX500-G电源安装在电源支架上。其实我不喜欢去购买ATX电源,SFX电源具备更多的灵活性,同时也可以在ITX机箱内部留出更多的可操作空间,这次电源仓的三边都留下的足够的藏线空间,理完线这一块就会相对清爽的多。
▲组装完毕
▲成品左侧
▲成品右侧
▲机箱前部的RGB效果
▲机箱内部的RGB效果
测试
温度测试
默认开启PBO不解锁功耗,此时CPU功率120W。
▲测试存证溯源
▲AMD Ryzen Master
▲HWINFO可以获取的信息量
▼CPU:AMD Ryzen 9 3950X
▲AIDA64 FPU:85度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主板VRM供电部分:
▲AIDA64 FPU:85度
开启PBO解锁功耗,此时CPU功率131W。
▲测试存证溯源
▲AMD Ryzen Master
▲HWINFO可以获取的信息量
▼CPU:AMD Ryzen 9 3950X
▲AIDA64 FPU:95度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主板VRM供电部分:
▲AIDA64 FPU:97度
▲这个测试反应几个问题:
1、开启PBO解锁功耗前后CPU功率是120W和131W,看起来相差11W,但是同样的散热和机箱内环境中,CPU温度相差10度,VRM供电相差12度。
2、AXP100RH+TL-C12PRO风扇的组合在直接进风的机箱封闭环境中,甚至优于AXP100RH原装风扇裸奔的散热效果。
系统信息
3DMARK
▲3DMARK测试全程CPU最高温度78.67度
▲3DMARK测试全程CPU最高温度83度
▲3DMARK测试全程CPU最高频率4.55GHz
▲3DMARK测试全程CPU最低频率4.1GHz
▲基本以上可以代表我们日常游戏办公所面临的频率与温度状态
Cinabench R15&R20
▲以上结果符合CPU效能预期
总结
一分钱一分货,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和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 这两张主板我都买了,个人体会是:
在两者bios都升级至Aegas1.0.0.4b之后,对内存支持度以及超频能力几乎没有区别。
对于R5 R7 CPU而言:
性能上两者差距微乎其微,ASUS ROG Strix X470/B450-i Gaming完全可以满足这个级别的要求。
对于R9 CPU而言:
ASUS ROG Strix X470/B450-i Gaming依然是很好用的主板,作为上一代的AM4 ITX旗舰主板供电依然强劲,即使用来负载这一代的16核心旗舰CPU也没有问题,只不过在选择散热器的时候,强力下压散热方式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当然还有更高端的下压散热我还没有去尝试。
AMD Ryzen 9 3950X
ASUS ROG Strix X470-i Gaming
Thermalright AXP100RH
Thermalright TL-C12PRO
Thermalright TFX
这一套我测试的搭配来说,对CPU或者主板供电都能起到较好的散热效果。PBO默认开启没问题,只是去解锁功耗会大幅加重散热的压力。
ASUS ROG Strix X470/B450-i Gaming比较省心的是8核心CPU的适配,12-16核心需要关注CPU和VRM供电的温度,在高端的下压散热器、高端的风扇以及硅脂适配下,默认开启PBO使用没问题,解锁功耗有压力,超频难度较大。适合资金预算有限的用户。
ASUS ROG Strix X570-i Gaming基本不需要关心供电的温度压力,你可以尽情上水冷和塔式风冷适配16核心CPU,无论开启PBO解锁功耗还是超频需求均可满足,非常省心,不差钱首选。
简单看起来两代主板的差距是以上这些,其实这就决定了你在使用R9系列CPU时候对散热机箱的选择,个性化的机箱构架偏好,散热形式偏好都会有所限制,当然还有一倍以上的差价存在。
以上测试是我对reddit大神Cr1318所制表格部分印证,谢谢观看!
瘦down壮up的
校验提示文案
NyanMisaka
校验提示文案
布迪椰子
校验提示文案
味精的风暴
校验提示文案
啊鲁
校验提示文案
含笑三不沾
校验提示文案
冒险C
校验提示文案
二心玩家
校验提示文案
關關雎鳩
校验提示文案
我是一个有钱人
校验提示文案
多饮开水
校验提示文案
键步如飞
校验提示文案
snipereyes0302
校验提示文案
黄大河
校验提示文案
提尔皮兹
校验提示文案
管家糯米鸡
校验提示文案
指舞如歌
校验提示文案
一只木鱼
校验提示文案
泥木
校验提示文案
Vi科技秀
校验提示文案
值友9752800439
校验提示文案
gejianping2009
校验提示文案
ceseayoung
校验提示文案
过期的奶酪
校验提示文案
泥木
校验提示文案
lifemelody
校验提示文案
海绵宝宝
校验提示文案
一只木鱼
校验提示文案
指舞如歌
校验提示文案
管家糯米鸡
校验提示文案
提尔皮兹
校验提示文案
黄大河
校验提示文案
snipereyes0302
校验提示文案
键步如飞
校验提示文案
Vi科技秀
校验提示文案
多饮开水
校验提示文案
我是一个有钱人
校验提示文案
關關雎鳩
校验提示文案
二心玩家
校验提示文案
冒险C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