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明前茶贵如金?
每年的春季,是春茶上市的季节,作为每年的第一批茶,在清明前采摘制作完成,将至称为“明前茶”。这每年春季清明前的第一采,都用于制作成了讲究鲜嫩的绿茶。
现在茶友们想喝明前茶自然是很容易,但搁在以前,明前茶可是皇室独享,老百姓们根本喝不到的,有钱也不行。
三国时期,茶的传播重心开始转移,传播速度随着水利交通的兴起迅速加快,三国后期,茶的重心已经转移至长江中下游地区,茶的种植区也开始在当地建立。
那时候,没有春茶夏茶一说,茶的采摘都是在初秋进行。一直到南北朝时期,南朝的齐武帝信奉佛教,为了避免杀生,齐武帝下令不得用牲畜作为供奉之物,改用酒水、茶替代。清明时朝廷有大规模的祭祀活动,这使得春茶开始出现,并且必须在清明前采摘制作完成,加急送往京城。祭祀结束后,这春茶便会赏赐给皇室与大臣。这便是明前茶的来历了。
古时的明前茶极为珍贵,由于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春茶往往只有皇室可以享用,而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嗜茶,对于好茶也较为吝啬,就拿宋朝的皇帝来说,赏赐大臣时竟然四人共赐一饼,皇帝越抠门,大臣就越以茶为宝。宋朝还创新出了一种绣茶,皇帝爱不释手,尤为珍贵,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为皇室服务二十余载,才有幸被赏赐到几颗绣茶,感叹到“金可有而茶不可得”。这绣茶外部用金箔剪成龙凤和花草图案贴在上面,准确来说是一种观赏性的奢侈品。
直到现在,明前茶也是较为贵重的好茶。
明前茶为啥珍贵?
茶树在春分前后在开始发芽,清明前就要采摘,时间太短,茶芽的生长速度有限,能达到采摘标准的茶芽很少,茶农一天不过才能采摘鲜茶芽一斤左右。
每天采摘一斤左右的鲜茶芽,四、五斤的鲜茶芽才能制作出一斤的干茶,在经过拣剔,去除杂质和不合格的干茶,最终每斤干茶的芽头个数可以达到每斤几万个。积蓄了一个冬天,第一批出采的鲜嫩茶芽,再加上大量的人工劳作,“明前茶,贵如金”真不是瞎说。
明前茶中含有的营养物质是比较丰富的,入冬前,茶树会积累充足的养分,等春季到来,第一批生长出的茶芽香气物质含量丰富,氨基酸含量很高。又苦又涩的茶多酚物质含量少,明前茶滋味较淡,但鲜爽味十足。尤为重要的一点是清明前虫子还没有苏醒,这时茶树的虫害很少,这代表茶树不太会受到农药污染,明前茶更为接近天然。
明前茶有优点,自然也有缺点。明前茶虽然滋味鲜爽,贴近自然,但这并不代表是最好的茶,相对比谷雨前采摘制作的口粮茶来说,明前茶不耐泡,味道淡。而雨前茶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虽然茶芽不细嫩,但滋味鲜浓耐泡,所以是最适合大众的口粮茶,明前茶用来送礼合适。
例如,六安瓜片需要等到茶叶叶面展开后才能采摘制作,所以谷雨后小满前最好这段时间的瓜片相比其他时间段较好。太平猴魁则是谷雨后茶树生长到一芽三叶初展最好。
虽然明前茶好,不过雨前茶也不差,大家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选择即可。不必过于吹捧。
1、西湖龙井:
2、黄山毛峰:
3、碧螺春:
4、安吉白茶:
5、庐山云雾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