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魔都月薪一万是什么水平?
这篇文章的来源和媳妇的一次讨论,身边有个研究生朋友刚毕业月工资拿到了1万多,媳妇说:你看看你? “ 新闻上说月薪一万在全国已经是top10了。” “那是全国,你和在老家乡下的农民比么?给我查查月薪一万在上海到底属于什么个水平? 嗨,这还不容易么,百度逼乎走起。
呃 看了一圈,没有看到靠谱的答案,逼乎果然是人均百万,没有个月薪两三万都活不下去的那种。既然没有现成的答案,那就自己找数据分析看看。目前能找到最全面的官方数据是2017年的统计数据,虽然不是最新的,参考还是可以的。题外话,魔都的数据大部分都是在官方网站上找到的,准不准确两说,但至少公布了还是点赞的。
,另外文章的分析过程比较长,还包含很多假设猜测部分,没有耐心的大佬可以直接看粗体字部分。
1. 上海有多少适龄人口
第一个问题,上海有多少适龄工作人员--- '社畜'数量?要想知道自己的定位,得先把范围给弄清楚。
我们来看一下官方数据,下面的数据都来源书上海统计局2018年鉴(数据链接:http://tjj.sh.gov.cn/html/sjfb/201901/1003014.html),2017年上海总人口为2418.33万,户籍人口1455.33万,外来人口972.68万。
那这些人口中有多少是处于工作年龄?数据截图如下,同样来自于2018年统计局年鉴
遗憾的是年鉴只给出了户籍人口的年龄构成,并没有外来人口的年龄构成,又搜索了一下统计局网站,找到一个2011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数据链接:http://tjj.sh.gov.cn/html/fxbg/201112/236881.html)
8年前的数据是否可行呢?个人觉得可以,因为上海的人口控制目标为2500万,而且上海老龄化趋势明显,以2011年的数据进行估算工作人口的数量只会多不会少。下面开始读图,据图可以得出,
外来人口23岁及以下每个年龄的占比大约为0.5%
户籍人口18~23岁占比类似1%
考虑到目前的退休年龄为男性60岁,女性55岁,
粗略的估计,户籍及外来人口55~60岁每个年龄占比为1%,只考虑女性部分1%/2=0.5%
算术题如下,简单粗暴的只计算23到退休年龄的人口
户籍人口总计1455.13 万人,扣除17岁及以下,60岁及以上人口,总计为258.97+541.50 = 800.47万人,
同时扣除17~23岁的青年人口(每个年龄1%的比例:1455.13*1%*5=72.76万),及55~59岁的女性退休人口(1455.13*0.5%*5=36.38万),户籍适龄工作人口 800.47-72.76-36.38 = 691.33万人
外来人口总数972.68万人,扣除23岁及以下人口(972.68*0.5%*23=111.85万)以及大于55岁的女性退休人口(972.68*0.5%*5=24.317 万)剩余适龄工作人口 972.68-111.85-24.317 =836.513 万人
总工作人口 691.33+836.513 = 1,527.843 万人,这个数据对不对呢?
继续看统计年鉴的官方数据(链接同上,表3.1+表3.6的各行业从业人员数量和从业平均工资)
官方数据2017年总工作人口 1372.65万,与我们的计算值相差155.19万人,虽然和之前推算的数据有差异,但是也差不多,个人猜测这155万人应该就是不在社畜体系内的 (收租的房东二房东,自由工作者,小商小贩?)另外请看图上划得的重点后面要考 :金融业和IT的从业数据及平均年收入。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平均年工资85582元(税前),单纯的除以12个月,平均月薪7131元?恩? 不是平均过万吗?这不是我想要的数据。继续找,换到每个社畜都逃不掉的五险一金加个税来看看。
2. 上海五险一金的缴纳情况
先看上海公积金,Nice! 有年报上海市住房公积金2017年年度报告 <数据链接:http://www.shgjj.com/html/xxgk/qtgz/yxbg/100171.html>
数据重点:2017年总缴纳人口809.91万人,总缴纳金额1133.69亿,另外文章中有个重要信息(红框):中低收入占91%,高收入占9%,多高的收入是高收入呢?年报有贴心的解释,上年平均工资的,OK, 百度一下2016年的上海平均工资?2016年上海市职工平均年收入为78045元,得出高收入人群年收入为78045*3 =234135元,还记得前面划得重点么:是不是和前面的统计年鉴里面的金融业工资对上了。
小结1:根据2017年缴纳公积金年报,缴纳公积金的总人数为809.91万人,9%的高收入人群 72.89万人年收入>/= 234135元,剩余的737.02万人中低收入。个人认为这个数据是可信的,因为从公积金中心的角度来讲,缴纳人数越多金额越多是工作绩效的表现。
再来找找社保,依旧年报走起(数据链接:https://rsj.sh.gov.cn/201712333/xxgk/zdly/01/201806/t20180621_1283369.shtml ) 口吐芬芳啊,这么多数据居然都是文字,没有一个完整的汇总表格 差评
结合上面公积金的数据,手动汇总表格如下:
小结2:根据表格可以看出,缴纳五险的人数最大值为1005.4万人,我们就取这个值为实际值,再根据统计局年鉴的1372万人从业人口的数据,以及公积金数据(72万的高收入人口和737万的中低收入人口),推算得到实际就业人口数量如下表格:
3. 平均工资推算
好了,我们现在有了两组重要的数据:
缴纳社保的总人口数量为1005.4万人,210.7万人按照最低缴纳金额计算,72.89万人为高收入人群,剩余737.02万人为中低收入人群(上图标黄色部分),其余因未缴社保或者未纳入统计体系,不纳入计算范围。
2017年五险一金每个单项的年度汇缴总金额(忽略城乡居民部分,搞不懂是啥
),因为每个人的五险一金汇缴总比例相同,
我们的目标是计算出这1005.4万人的工资分布,并推算每个工资段的缴纳人数,百度得知:2017年缴纳上下限金额为3902元,19511 元,那么只交了社保没交公积金的210.7万人,我们按照3902元的工资来缴纳五险一金,高收入人群的72.89万人用上限的19511来计算缴纳金额。剩下的737.02万人,从4000到19000按照每2500一个阶段分成5段,取中位数进行缴纳金额的计算。计算的关键是根据五险一金的缴纳总额反推出各个阶段的缴纳人数,第一张表格如下:
第一次推算:
我们假设737万人的工资是符合正态分布的,
可以看到计算出来的年度缴纳总额比实际数据大,如果我们把比例换个位置呢,拿高薪的总数少数人,比例换个位置
这回是不是很接近了?
第二次推算:
我又想到了著名的二八原则,即20%的人占据80%的位置
这回是不是更接近了。(除了工伤保险以外)
第三次推算:
疯狂拼凑数字比例
上传图片到张大妈之后发现都变得太小了完全看不清楚,对最后的推算结果重新做了一个竖版图片如下
结论1:
以上比例都是推测的,以我残存的数学知识,只记得正态分布和二八法则了,请大佬见谅
通过胡诌的数据,在2017年以1005.4万的工作人口计算,如果你在2017年的年度总工资大于等于234135元,简单的除以12个月,也就是平均月薪大于等于19511元,你已经占据金字塔的顶端,7%的高端人口,妥妥的大佬
如果你的月薪在2017年大于9000元,以1005.4万总数来看,你已经是社会top 20%的存在了
结论发给媳妇之后,LD说你这分析的啥,你这是搁我这扯犊子呢
领导永远是对的
,问题是除了统计局的数据也没有其他数据了啊,突然想到,我们需要把有学历的人口单独拿出来看看。那么上海有多认有大专以上学历呢?继续搜索,还真找到了一个上海人社局的2019年的青年就业报告,(链接http://rsj.sh.gov.cn/201712333/xwfb/zxdt/01/201907/t20190703_1298082.shtml)几个关键截图
关键信息:
约500万青年人(16~35岁)登记人口,占总登记人口的48.7%,反推总人口 493.8/48.7% = 1,013万 和我们之前使用数据1005.4万准确度还是很高的啊
,当然还有很多未登记人口。
500青年登记万人口大专学历以上的占比59.1%,达到291.9万人。
进入各种假设环节:假设前提是
所有大专以上的学历人口都是正常缴纳五险一金的,不是按照最低工资进行缴纳的(并不是
)
学历人口在6500~9000这个工资段的占比是59.1% (刚毕业的学生,大部分工资集中在这个范围,且青年人比例高),使用结论一里面的表格数字110.5万 * 59.1% = 55.3万
在72.89万的高收入人群(平均月薪>19511),也用学历人口59.1%这个比例,按照一般逻辑学历和工资可能成正比。总人数72.89*59.1%= 43.08万人(个人觉得高收入人群中的大专学历以上的人口比例应该比59%更高)
得出结论二:
35岁以下的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在魔都总人数大约为291.9万
你周围有60%的人口有大专以上学历,也就是5个人里面有3个人有大专以上学历,这是不是比较符合我们的印象
大专及以上学历,如果你的平均月工资在2017年达到19511,你占据了金字塔的顶端,妥妥的人生赢家 Top 20%。
如果你是刚毕业的学生,工资在1万以下,不要气馁,你并不比别人差,你还有很多的时间
剩下工资在1万到2万之间,妥妥的社畜了,比上不足,而且已经不年轻了。
这样的结果是不是比较符合一般的感受了,哈哈哈,为什么我在笑眼角却有泪水划过
题外话
这篇文章起源于自己的一时兴起,包含大量的推算揣测信息,因为不是处理数据专业人员,而且大部分数据是从2017年的公共文章中摘取的,无法保证准确性。大量个人的推测,难免造成结论的偏差,所以仅供娱乐参考,另外大部分推测过程都在文章中写明,有不合理的地方,请各位大佬指出。
金融业和IT届的从业人员,即使按照统计数据,也是妥妥的人生赢家,更别说新闻里面说的各种分红和期权啥的,果然行业才是关键啊
单纯的数据分析完成了,那为什么大部分感受是拿着一万的月薪还是穷的惨不忍睹呢?
如果你周围的同事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一万月薪的确是泯然众人,如果再认识一两个从事金融或者IT的朋友,那更是无语凝噎。
如果你从事IT/金融行业,你身边都是高薪人群,没有对比就没有上海,幸福当然不强,更何况还有各种期权分红啥的,对比起来月薪可能只是总收入的一部分吧。
按照最低工资缴纳的200万人口中,可能有很大一部分还会拿到三四千的现金工资,他们到手的可能比你还多
适龄工作人口中,户籍人口(691万)与外来人口(836万)比例大约是0.8比1,虽然你和本地同事(新旧上海人)都是拿一万的工资,但是你还需要付每个月两三千的房租。
你身边的阿姨,门口的保安大叔虽然工资可能在3902那一档,但是他们家里可能有两三套房子在收租哦;
身边的外卖小哥,快递小哥,滴滴师傅月薪虽然可能不在统计范围之内,但每个月净到手的工资也都在1万左右
。更别说上海应该还聚集了众多的创业者和大大小小各种老板、富豪们
。
社畜的生活就是这么令人绝望
P.S. : 在编辑文章的时候又看到了2018年的公积金数据,实缴人数为861.21万,中、低收入占89.22%,高收入占10.78%。中高收入的人数增加到了92.84万,而2018年度的中高收入的定义是年收入大于等于256746元,换算下来的平均月收入为21395.5。人数收入双重增长,果然是有钱的更有钱,心塞
P.P.S:其实等2019年的统计数据出来之后,估计更加准确,因为记得好像2019年该由税务局代为扣缴社保了。
努力搬砖去了,再见。。。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menthol
校验提示文案
司马轻风
校验提示文案
menthol
校验提示文案
司马轻风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