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少年怎么谈生命?这本30年间再版数次的经典不要错过
这是宸妈2023年发布的第11篇原创内容
全文共计1761字,大约需要2-4分钟时间阅读
作为一线在职的小学心理教师,近年来我一直在不断的呼吁家长和学校要及早的对孩子进行恰当的生命教育,大家应该及早有意识将生命教育这个内容应该从孩子出生就开始逐渐渗透。
生命教育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我国青少年自杀率位居全球第一。自杀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意外事故青少年排名第二的死因。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所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中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万名青少年死于自杀,平均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
另外,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显示: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1人曾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超16%的学生都有轻生念头,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在警醒我们,要重视孩子的生命教育课题,要及早且循循善诱的对孩子进行生命相关话题的沟通。
《孩子,让我们来谈谈生命》封面
让孩子了解生命,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今年再版的何怀宏教授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宸妈觉得特别适合6-12岁的父母带着孩子亲子共读探讨生命这个话题。对于极度需要沟通却又不愿意和父母共读的中学生而言,这本书也适合他们自主阅读。
何怀宏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郑州大学哲学学院特聘首席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与文明历史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多部学术著作,另有哲学随笔文集《若有所思》《比天空更广阔的》《仅此一生》等;译著主要有《正义论》(合译)、《沉思录》等。著作曾获得第6届和第8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一等奖;第9届和第17届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
这本书是何教授在自己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生命教育相关问题时,他为孩子答疑解惑所著的书,是一个父亲对自己孩子讲述自己多年来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目录
今年的再版,何教授分为了“生死之间”、“生命成长”、“生命相通”和“常与非常”四个逐层拔高深入的主题。
从“生死之间”讲述的生命主题,升华到“生命成长”中讲述“我是谁”这些哲学问题,再到“生命相通”中讲述的人与自然的大局观,最后到讲述生命原则的“常与非常”,逐层讲述,生命不是一件小事,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带着敬畏心认真对待。
全宇宙唯一限量版
在我的心理课堂中,我为小学五年级的孩子专门设计了一个“我是全宇宙唯一限量版”的自我肯定心理暗示课题。
通过教学设计,我带着孩子们一起分析自己的生命,从受精卵形成的那一刻开始,我们已经是生命的赢家,如何一直到我们的出生,要历经无数打怪升级的过程,最终才成长为我们现在这样,我们每个人都是“全宇宙唯一限量版”,这样的我们自己,值得好好珍惜。
内页
何教授在《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中第一个章节第一篇文章《生命的幸运》就安排了让我感到格外有共鸣的内容:“离我们生命越是遥远,越是哪怕最微小的事件也有最重大的意义,都可能改变后面整个一长串生命系列的命运”,所以,我们每个人能够“活到现在真不容易”。
内页
而我们的生命能成为现在这样,我们要心存感激,因为“每一个活到我们现在这么大的人,都不是仅凭自己活过来的”——这也很赞。孩子的视野是狭隘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引导,他们中的大多数孩子不会注意到自己的成长过程中原来有着那么多来自身边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帮助和支持,而这样的引导,是极好的感恩教育。
内页
所以“我们谁也不敢说,我们的生命,完全是属于自己的,我们的生命,完全是自己造就的。”——太多的孩子在偏激的时候觉得自己的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所以轻易的就下了结束生命的结论——如果每个孩子都读到这样的分析,在自己想要放弃生命的时候,会不会缓一缓呢?
内页
电子产品充斥的当代社会,孩子们的心理空前脆弱,高自杀率的背后是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更高标准的需求,大胆的和孩子谈生命,大方的和孩子谈什么,何教授真的在书中做了“教科书”般完美的示范。
我们应该如何去面对死亡的恐惧,如何去追问善恶,如何去应对对未知的恐慌,生命从来不是一件简单肆意的事情,我喜欢何教授在书中展现的学者智慧。
如果你是重视孩子心灵成长与心理健康的父母;或者是和宸妈一样的中小学教师以及青少年教育相关从业者;再或者你是对人生有困惑的人,这本书推荐给你们。
我是宸妈,2022年读书188本、一周至少读3本书的读书人。关注青少年教养和自我终身学习,分享我的读书、教育和心理知识。喜欢我的原创文字欢迎关注、点赞、转发和评论!转载请联系本人,谢谢!
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相关,欢迎值友理性交流,和谐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