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书坊:【9月新书推荐】最近三个月新出的书中,我推荐这10部,并想把他们送给你
在读书这方面,经典自然是不会出错的。不过能读上一本新书,在书中领略到最新的研究成果、读上最新的故事也是件大快人心的事。而每个月出版的新书浩如烟海,今天我选了10部最近新出的书,觉得还不错就推荐给大家。
并且结尾有彩蛋,会送出本期推荐的新书,别忘了看看~
1.《岂不怀归:三和青年调查》
对大部分人来说,“三和大神”是一个存在于网络中神秘的群体,他们无欲无求,“佛系”到你难以想象:可以为了吃饭卖掉自己的身份证,从此以后成为了黑户,只为能换来100块钱的收入。每天吃着5块钱一碗的清汤挂面,抽5毛钱一根的散装红双喜,在臭气熏天的网吧里呆到天明,最引人遐想的还有龙华公园排队的厕所。
他们的名字,来源于深圳龙华三和人力资源市场,他们干一天玩三天,白天四处闲逛,晚上睡大街;混吃等死,得过且过,挣扎在城市边缘,在生存的极限自我麻痹。他们是城市化浪潮中掉队的人,是被时代遗弃的“零部件”。“留城无望,回村无意”,是他们共同面临的两难困境。
社科院社会学学者“潜伏”三和,历时半年,完成了这份20多万字的研究笔记,并配有几十幅图片。采用白描式研究手法,还原三和青年生存处境,全景式展现“90后”和“00后”农民工流浪三和的生活,打破大众对这一群体的刻板印象。以点窥面,了解中国社会剧烈变革之下的城市化问题,探寻解决底层社会问题的进路。本书在突显学术价值的同时,体现了人文关怀。
2.《末代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的覆灭》
俄国的历史我们也许有所涉猎,不过这本书会让你对俄国必然的进程有更深的认识。从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的辉煌,到日俄战争失败,曾经风光一时的“欧洲宪兵”辉煌不再,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的冲击,俄国农奴制弊端尽显,然而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也是隔靴搔痒,再到昏庸无能、性格软弱的末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已经无力回天。于是他们出现了更加激进的现代化方式,独特的国情让俄国成为革命老大哥,这期间很多历史的细节值得反思和细细品味。
一个封建王朝面对现代化的洪流,必然是要在挣扎中覆灭,而作为最后一位君主,其命运也是悲惨的,尼古拉斯二世没有中国末代皇帝溥仪那么幸运,他不仅手忙脚乱处理各种内忧外患,最终一家人在十月革命后被机枪扫射杀害——“这个带着皇冠的刽子手利用革命的仁慈,活得太久了。”
《末代沙皇》由荣获欧洲莱比锡图书奖的历史学家道洛什·久尔吉创作。在作者生动而严谨的讲述中,我们可以看到罗曼诺夫王朝是如何覆灭、革命进程的推进,以及沙皇本人的悲剧故事。通过读懂一个人的经历与性格,开启另一种阅读历史的方式。
3.《译文纪实·看护杀人》
译文纪实系列最新的扎心作品,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是看护杀人这个话题还是很沉重的。因为长久照顾父母或者配偶,生出了“不如你死了吧”的念头,或者直接付诸行动,听起来挺像变态日剧的情节,不过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事情。
看护杀人是由各种案件引发关注的话题,长期照顾生病家人会陷入一种绝望,从而想用死得到解脱。每日新闻大阪社会部采访组对这种心理展开社会调查,得到的各种反馈令人心酸错愕,“对我而言最难过的事便是看着母亲逐渐消瘦衰弱的样子。”“用被子捂住妈妈的口鼻的话,她便能得到解脱……”
读这本书还是需要内心强大一点,不然那种崩溃容易令人窒息。
4.《两京十五日》
马伯庸大家都很熟悉了,《显微镜下的大明》《长安十二时辰》《古董局中局》几本书都不错,《长安十二时辰》拍成的电视剧也风靡一时,让大家见识了怎样紧凑丰富的一天能拍出48集。
《两京十五日》是马伯庸一本长篇历史小说,故事源于《明史》里关于朱瞻基的一段真实记载——“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史书中的寥寥几字,又引发马伯庸脱缰野马一样的想象: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深意?匆匆数句记载,谁才是真正的书写者?
千里长河,星夜奔驰,四面楚歌,命悬一线。太子这一场沿着大运河的极速奔跑,跑出了皇权与民意的博弈,跑出了宫闱与官场的心机搏杀,跑出了纠葛数十年的复杂恩怨,也跑出了从崇高到卑贱的幽微人心。这是一个小捕快、一个女医生、一个芝麻官和一个当朝太子的心灵之旅,一幅描绘明代大运河沿岸风情的鲜活画卷。
5.《我离开之后》
有没有发现,每个妈妈都有许多的“生活小妙招”?她们掌握着许多幸福的小技巧,比如怎样煮饭、收拾屋子,怎样带孩子。但是,如果妈妈走了呢……
插画家女儿哈莉在某个失眠的夜晚,意识到母亲总有一天会比自己先走一步。她害怕地想象母亲死后的各种可能情况,想象她会错过多少重要的时刻。隔天早上,她要求母亲苏西写一本“妈妈离世指南”给她,逐步指导她如何度过没有母亲陪伴的日子,包括“让咖哩治愈你的心碎”“想念我时唱一首歌”,或是“记得对自己的身体好一点”。
于是就有了这本书,这是一本很温馨、很容易读的画册,在豆瓣达到9.8分高分。母亲苏西温暖而感人肺腑的文字,配上女儿哈莉幽默而情感真挚的绘画,让人感动得泪眼汪汪又哈哈大笑,深刻地体会到爱与失去,更加珍惜与爱的人相处的每个瞬间。
6.《囚徒健身》
这是一本教你练出能用的力量、极限的力量、生存的力量的书,讲了一套让你只用自身体重就可以将男人的力量与肌肉推向生理极限的全套训练体系。
书如其名,作者曾因涉嫌管制物品交易入狱,出狱后,他致力于传播在狱中学到了古老的健身法。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展示了已逐渐被现代人遗忘的传统的健身方法,并且论述了它为什么有效。第二部分详细讲解了全面发展身体的传统方法的六大基本动作。第三部分讲解了训练强度、怎么安排训练计划等知识。
这是一本最新出版的“视频升级版”,内附专属视频兑换卡,可兑换价值99元300分钟超长视频,近距离追随那些古老但有效的训练技巧,超详细讲解那些你还未能尽知的诀窍,具体到每一个关节的姿态纠正;全细节披露那些你还不曾体会的精妙,伴随你一路升级至宗师级水准。
7.《DK青少年人文科普百科礼盒》
DK品牌科普书已经无需赘述,覆盖了各个年龄层、各个领域的知识,而且科学严谨,图文并茂。这套《DK青少年人文科普百科礼盒》一共四本,是DK为全球青少年编写的人文社科百科系列,目前有有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4个分册。涵盖了哲学、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这4大人文和社会学科史上著名的大师、理论和常见问题,轻松了解这些学科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让中国的小读者与世界大师对话,与历史对话,与经典对话。
这一套书包含近百个知识点,生动有趣的手绘插图,简洁流畅的信息图表,为青少年读者理解社科类知识,拓展人文知识,激发阅读与探索兴趣,提供了有价值的阅读。
8.《半小时漫画中国哲学史》
比起DK,“半小时漫画系列”的科普显得不太“正经”,但是人家有趣啊,看着漫画哈哈一笑就掌握了一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半小时漫画把历史、经济、唐诗宋词讲了一个遍,现在笔又伸向了中国哲学,带你读懂中国哲学的三大流派——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理清中国哲学的脉络。
孔子的“礼”其实就是生活指南,连每个人该听啥歌都安排得明明白白;老子的《道德经》其实就是一份写给统治者看的述职报告;墨子竟然是个嘻哈侠,他的核心思想“非攻,兼爱”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peace and love!从原始社会到百家争鸣,轻松搞懂儒家、道家、墨家的诞生和发展,让你在哈哈大笑中,不知不觉就理清了中国哲学的完整脉络。
9.《了不起的国宝三部曲:国家宝藏+消逝古国+国宝档案》
一套关于国宝、考古、历史的书,喜欢这方面内容的朋友可以看看,图文结合,不求甚解地读一读还蛮有意思的,像不出门逛了一遍博物馆。
《国家宝藏:探寻宝藏背后的中华遗产》介绍了中国历代关于宝藏的神秘传说和历史典故,涉及秦始皇陵宝藏、定陵宝藏、清东陵宝藏、马陵山十字坡藏宝、金沙遗址、黑水城、瞿塘峡夔门黄金洞等。
《消逝古国:寻觅古国废墟的中华文明》介绍了沉睡了千年的楼兰美女、因“汗血宝马”而闻名天下的大宛、狂妄自大的夜郎、天籁之音龟兹、因金庸武侠小说而被人们熟知的大理段氏和西夏……探求这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国文明,追踪考古遗址、遍考史书古籍,真实再现消逝的古国。
《国宝档案:寄托文化传承的中华文物》介绍了青铜器、玉器、 陶瓷、金银器、书画、古籍六个章节,每个章节包括若干国宝,每件国宝主题均包括发现过程、历史背景、流传及鉴定情况,并配以精美图片。
10.《美国监狱》
作者肖恩•鲍尔是一名美国记者,曾在伊拉克、叙利亚、苏丹、黎巴嫩、也门等地担任驻外记者,作为自由记者在伊朗被监禁超过两年。2014年他为《琼斯夫人》杂志做卧底,以狱警身份深入美国私营监狱进行了4个月的卧底报道。他的报道中披露了私营监狱诸多乱象,发表后引发媒体乃至美国司法部高度关注。美国政府很快宣布不再同私营监狱签订合同。鲍尔的报道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美国司法系统改革以及犯人生存条件的改善,也为他赢得了媲美普利策奖的美国国家杂志奖,他也因此被誉为“未来的诺贝尔和平奖得主”。
一方面,肖恩·鲍尔在书中讲述了其在路易斯安那州韦恩监狱为期4个月精彩的卧底狱警故事,并披露了美国私营监狱暴力、虐待、性侵、腐败等诸多乱象,尤其是对私营监狱为了牟利不择手段的行为,进行了深刻批判。另一方面,他还在书中穿插了对美国两百余年暗黑监禁史的回顾与梳理,并把“利用犯人牟利”作为奴隶制的有毒遗产,追溯到了美国南北战争。由于资本对利润的追逐,监狱联合政府开始从犯人身上牟利,由于种族主义余毒未消,对黑人乃至于弱势群体的歧视又加剧了美国监狱行业的繁荣。这本书是对美国私营监狱系统及其背后强大助推力的有力控诉,同时也是对美国当前最黑暗和最深远的困境的可怕一瞥。
评论有奖:
看了这么多好书推荐,有没有想起哪本书给过你最大的震撼、最深的感受、最多的思考?一本书可能使人幡然醒悟,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走向,也许你不常读书,但是总有一本书是你的压箱底的推荐。
下面就以“哪本书为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为话题谈一下你压箱底的好书吧~
活动时间:9月22日00:00:00—9月22日23:59:59
活动主题:“哪本书为你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活动奖品:图书一本/一部*8
最终小编将根据评论内容的原创程度、丰富度、质量、是否具有实际意义等,选出10名值友发放奖品。
活动规则:
1.请勿发与本活动无关内容,无意义灌水或广告将由小编删除,被删除评论者视为踢出活动受众范围。
2.请避免毫无意义的刷屏,我们喜欢积极,正能量的评论哟。
3.活动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公布中奖名单,60个工作日发奖,请收藏,留意页面更新中奖名单,E卡会通过站内信发放。
4.如果发现用户存在违规行为,什么值得买有权取消资格。
5.禁止复制他人评论。若发现中奖者的评论中,有多处是复制某些文章的文字等其他纯属复制粘贴行为,则取消获奖资格。
获奖名单公布:
恭喜以下值友获得评论有奖活动中图书一本:
河边有只象、apple_炒饭v5、莫忘大魔王、本箴、值友1726055858、值友8857836896、王二狗、又见林可风

《你往何处去》,脑中第一时间想起这部小说。显克微支这个书名是来自圣经中圣彼得问耶稣,我主你往何处去。基督教是如何兴起的,如何在信奉多神教的罗马发展壮大,成为今天的世界三大宗教,这本小说给出了解读。
兄台推荐几本看看啊。看过的好多书都是网友各种推荐而来,交流下蛮好的
第一次知道这个群体是在b站有人上传了一个nhk的纪录片,后来被下架了
说好的人权呢?
我喜欢4789这几本,混子哥的书真是每本都买,给孩子讲也有意思,今年新冠刚来混子哥公众号上就发了篇关于新冠的漫画,很清晰明确简单明了的就能给孩子讲清楚DNA和RNA的区别。
我个人比较喜欢《傲慢与偏见》,也是这本书让我开始慢慢的转变自己接人待物的状态,有没有圈子是一方面,适不适合融是更重要的一方面,没事的时候我还会随便再翻翻,回忆回忆挺好的
《我离开之后》在我的印象中,好像从来没有以这个话题为主的图书,因为好像在爱的人去世,尤其是妈妈去世之后,大家处理的方式就是把悲伤埋在心底,然后慢慢的随着时间去遗忘但是这本书完全揭开了这一层面纱是的爱我们的妈妈已经过世了,但是他并没有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开,因为他值得我们用他的习惯去完成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让我们通过这样的事情,把他留在我们身边而通过这些事情的处理,我们不再像以往那样无处倾诉,而释放自己的悲伤这是妈妈的爱,他用伟大的爱让我们感受到,她一直陪伴在我们左右208000
陈磊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这回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哲学史,用着他一贯的幽默形式,做到了将知识的门槛降低,让大家更加通俗易懂的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的,但不意味着这就是思想的萌芽的开始。书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漫画和简洁的文字讲述着难懂的哲学思想,有些哲学就是在至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是一本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本书。207331
陈磊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这回为我们带来的是中国哲学史,用着他一贯的幽默形式,做到了将知识的门槛降低,让大家更加通俗易懂的了解中国哲学。中国哲学是从先秦诸子百家开始的,但不意味着这就是思想的萌芽的开始。书中用了大量生动的漫画和简洁的文字讲述着难懂的哲学思想,有些哲学就是在至今我们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是一本非常值得入手的一本书。207331
毛姆好几本都挺好的,为理想主义者摇旗呐喊
这本是真的好看。只有偏执的天才才能够活成他们想要的样子。
如果配上豆瓣评分就最好了。
《刚刚》,这是一本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书也许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也许是我们的脚步太过于匆匆,我们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了这个社会上大事件的发生,却对于细微之处,往往忽略掉而这本书她用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就像是在那一刹那,整个世界全部禁止了所有的一切,一切全部都转化成像电影里面的镜头一样,呈现在你的面前通过非常细微的观察,非常仔细的描述让我们能够发现,原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在发生,有很多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通过这本书,也想明白了,我们不光要有发现美和细节的眼睛,我们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种心态去发现 208000
我的关于国家宝藏的怎么不显示
前段时间在微信读书上看完了《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的英文名《Educated:A Memoir》。如果你跟我一样疑惑为什么中文名和英文原版看起来完全不相关?建议去豆瓣上看下译者的解释。中文书名取自《圣经·诗篇》,这句话本身有双重解释,一种是“逃离”,一种是“找到新的信仰”。看完全书,我对这个书名还是比较认可的。至今看完一个多月,我时常不自觉的喊出:“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一方面鼓励自己寻找属于自己的“山”,一方面激励自己勇敢的面对困难,努力的飞翔。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给外甥女,推荐给大家的原因。 216091
《刚刚》,这本书用一种特别新奇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也许我们平时太过于忙碌,忽略了身边发生的很多的事情,而这本书就用了这样一个镜头式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全新世界的状态,尤其是一些细微的地方就在过去的刚刚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像静止了一样,变成了成千上万个镜头展示在我们面前,每一个镜头都是一些细节的描写,这些细节非常之细细道,我们只有完全静下心来,才可以体会到它正在发生,而且这个细节组成的这个世界是多么的完美这本书让我们感受到我们需要去静下心来观察细微的世界,而且我们还要有这样一种意识或状态去寻找和发现这个世界的细节,让我们在泰国于忙碌中,不要迷失自我
我发表的怎么不显示
《刚刚》,这是一本在很多人看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的书也许是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也许是我们的脚步太过于匆匆,我们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了这个社会上大事件的发生,却对于细微之处,往往忽略掉而这本书她用了一种非常奇妙的方式,就像是在那一刹那,整个世界全部禁止了所有的一切,一切全部都转化成像电影里面的镜头一样,呈现在你的面前通过非常细微的观察,非常仔细的描述让我们能够发现,原来在刚刚过去的那一刻,这个世界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在发生,有很多就在我们眼前,我们却视而不见。通过这本书,也想明白了,我们不光要有发现美和细节的眼睛,我们更重要的是有这样一种心态去发现
9.《了不起的国宝三部曲:国家宝藏+消逝古国+国宝档案》这个更有兴趣,因为特别喜欢去博物馆。看那些古物,它们不会说话,但是它们本身就是一篇历史,一段岁月。也喜欢带着孩子去,感受下气氛,看看讲解。我记得国家宝藏节目很受家长欢迎。毕竟课内接触这些还是少,书本的文字不如物体➕图片➕视频来的形象。。买套书翻阅下那些岁月,值得。
209969
感谢作者推荐。8和9特别有兴趣。
半小时漫画系列看过一部分,确实很有趣。能把知识写的容易懂本身就是一种能力。
美国监狱这本书,详细介绍了进入20世纪八十年代之后,美国监狱的犯人总数在二十年间剧增了4倍。美国政府不得不将监狱逐步私营化,以求解救整个监狱行业的危机。国家需要建造更多的监狱,由此造成了巨大财政负担,同时也有人看到了商机,觉得创办私人监狱是个赚钱的天赐良机。
CCA(美国惩戒公司)应运而生,有多年监狱长工作经验的霍顿成为会长,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推动监狱私有化的进程,CCA开设监狱不久,就得到美国惩戒协的认证。
私营监狱就是私营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在一定的关押标准的前提下,提供固定数量的收容容量,政府则按照这个数量拨款。既然以营利为目的,而总收入又是基本固定的状态下,私营监狱如果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一切为了金钱,经营模式和手段可想而知 。在全美众多私人监狱企业中,作者卧底的韦恩监狱隶属的CCA公司,就是其中成功典范。 作者看到韦恩监狱则想尽办法降低成本,不仅体现在压缩员工工资,将用工配置压缩到最低,犯人的生存环境更是触目惊心。219627
写的不错,先支持下,再收藏
四五六七八都是喜欢的,有关注过的书。有句话说,“当一个人开始回忆,说明开始老了”或许吧,随着结婚生子,看着自家的熊孩子,经常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事情,黑背有几本绘本《差点忘记了》/《真的差点忘记了》等等,虽然画风很捉急,但一桩桩一件件,大部分都是我本人小时候经历过的事情。看着这几本书,就像回到小时候,当时在书店翻到时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除了自己想看,等孩子大了点如果对他讲爸小时候的事情,就可以让他看黑背的这几本绘本,相当还原了。另外几年前在网上看到《不完美的父与子》的节选,看到很多地方都是会心一笑,全世界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好像都是一样的,不论是人类还是鸭子,父母对孩子。
美国监狱看过了,作者感觉是个性格很温和的人,和监狱真是格格不入
《哆啦A梦》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主要不是那些各种高科技道具,而是大雄通过各种道具时不时有意或无意进入静香的浴室,而且正巧不巧正好看到静香洗澡,对我当时幼小的心灵产生了巨大都冲击,尽管是二次元,尽管是单调黑白二色,但所谓初恋总是那么美好。
都是灌水的。。
?????
法医秦明-遗忘者
我女人写的帖子,必然要支持
每次看见甲骨文封面,就想买,封面太好看了
我爱毛姆,自然吹爆月亮和六便士。
毛姆大概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几本重要小说都和这一主题相关。读完《月亮和六便士》的第一感觉就是如匕首直插内心的刺痛与深刻,你大爷始终是你大爷,一本伟大的小说。多数人都为生计所奔波,梦想和现实也对应了每个人的月亮和六便士。王尔德很有先见之明的说过:我不想谋生,我想生活。也算是对这本月亮与六便士主旨的诠释。生活中可能不少人压抑了自己的天性想着自己的六便士,但是说不好有一天如主人公一样也会选择自己心中的月亮。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能够忠于自己的人生是快乐的。追寻理想的主人公放弃的东西太多,世俗的眼光来看主人公抛妻弃子、特立独行、不循世俗只为自己的月亮。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的人生,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做了很多我们内心深处想做而囿于世俗未能去做的事情,这种勇敢和不顾一切恰是很多理想主义者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