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万字长文攻略!手把手教你帮父母准备养老金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时代不一定造就伟人,但一定会造就老人。而老人,也是最容易上当受骗的群体。
随手翻开报纸就能看到不少新闻:
老人遭遇电话诈骗,130 万转至“安全账户”后瞬间蒸发
小区养生讲座爆棚,通血管神药竟是维生素片?
老领导推荐高收益理财,6 旬老人毕生积蓄打水漂
类似的骗局层出不穷,我们年轻人都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没那么容易上当,但你能保证父母不被骗吗?
今天,深蓝君就用万字长文来聊聊:如何才能让父母远离骗局?如何手把手教父母理财?
主要内容如下:
骗局五花八门,子女防不胜防
只需 5 招,防止父母上当受骗
手把手教你帮父母准备养老金
普通农村家庭,如何理财?
城市中产家庭,如何理财?
城市高净值家庭,如何理财?
由于文章篇幅很长,建议你先收藏,你也可以直接跳到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
一、老人理财,为何这么难?
父母辛辛苦苦一辈子,多少都能攒下一笔退休金。现在是一个全民理财的时代,老人身边的诱惑也不少。
一些理财机构往往打出这样的口号:人可以退休,但退休金必须继续为我们赚钱,帮你轻松获得睡后收入。
每个人都怀着一夜暴富的梦想进场,可血本无归的人也不在少数。老人理财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
1、量身定制的金融骗局
理财骗局都有一个共性,你看中别人的利息,别人看中你的本金。
年轻人相对精明,老年人上钩的机会更大一些。
针对老人不懂理财和贪小便宜的特点,骗子常常在小区给老人发传单、送米送油,让老人去听“免费”讲座。
当然,我们不是说送米送油的都是坏人,只是天上不会掉馅饼,很多看似免费的东西,其实冥冥中早就标好了价格……
骗子通常以高息诱导, 比如 100 元起投,每月利息 3%,年收益超过 30%,无任何风险。
而且骗子很懂得“放长线钓大鱼”,前期大方一点,让老人拿到不错的回报。
老人尝到了甜头,自然就会拼命投钱,最终亏得血本无归……
2、以为熟人介绍就没有风险
“有熟人,好办事”,这是我们父母那一辈人根深蒂固的信仰。
他们大多不懂金融常识,判断一款理财产品靠不靠谱的标准,往往是卖产品的人认不认识、老友买没买、亲戚买没买……
前段时间,重庆张女士就投资了朋友介绍的“抢房团”,即抢购并炒作虚拟房产。
张女士开始确实赚了一笔钱,但很快就连本带利亏了回去。
在金融骗局充当“帮凶”的, 常常是亲戚、朋友、邻居等身边的熟人。
说到底,我们的熟人可能也搞不懂这些理财产品,以为碰上了好项目,觉得好东西要一起分享,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正中骗子的下怀。
3、不把子女的意见当回事
中国人不善于表达情感,甚至子女和父母之间,会存在深不见底的鸿沟。
很多人 18 岁就去了外地上大学,工作后也没呆在父母身边。在父母眼里就是,我们永远都是没长大的小孩。
“你懂什么,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要多!”
其实给父母提意见这件事,还是得掌握技巧:
比如说,平时就要跟父母定期通个电话,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如果你一年到头都不给家里打个电话,骗子自然有机会乘虚而入,替你好好“关心”父母。
再比如说,平时可以在朋友圈和家族群转发一些金融骗局新闻。通过真实的血淋淋的案例,潜移默化地影响父母。
总的来说,老人理财之所以这么难,是因为“不懂、不听、乱信”。了解清楚后,我们才能对症下药。
二、老人理财,要注意什么?
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一方面要防止父母被骗,另一方面还要告诉他们,如何理财才是对的。正所谓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老人理财要注意什么?相信你看完,就能跟父母讲明白。
1、 本金安全是第一位
父母退休前,还有能力赚钱,可是退休后,父母手里的已经是压箱底的积蓄了。
除了没有收入,支出也在增加,特别是年纪越大,身体越差,医疗费用无法预测。
因此,老人理财 最重要的是不要亏,不要冒自己承受不起的风险。
2、要保持资金的灵活性
有不少老人喜欢去银行存钱, 存单变保险的新闻屡见不鲜。
我们并不是说保险这种产品不好,而是想提醒大家,保险是一种长期的理财规划。如果在产品到期前急需用钱,退保会有不少损失。
我们建议,任何时候都要预留 3-6 个月的生活费。
这笔钱可以是现金、活期存款,或者是余额宝,急需用钱的时候,可以马上取出来。
3、收益以跑赢通胀为主
30 年前,一碗面只卖五毛钱,现在五毛钱连颗糖都不一定买得到。
通货膨胀,无时无刻在侵蚀着我们的财富……
另一方面,老人理财追求安全第一,这也意味着不可能有很高的收益。
因此我们要告诉父母,收益率能跑赢通货膨胀就可以了。我们要的不是一夜暴富,而是不让手里的钱贬值,不要让退休的生活质量下降。
这里也附上我国历年的通货膨胀率:
上图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过往 20 年的通货膨胀率(CPI 指数)。
平均下来,我国的 通胀一般不会超过 3%,想要达到这个收益率,根本不需要冒险炒股、投 P2P……
4、适合老人的理财有哪些?
既要本金安全,又要跑赢通胀,老人的钱到底要放哪里呢?
这里直接给大家参考答案:
这些理财都是普通人能经常接触到的,但不同产品的 收益、风险、灵活性 差异很大:
货币基金: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父母平时的闲钱可以投进去,灵活取用。
银行定期存款:受国家《存款保险条例》保护,50 万以内 100% 保障,安全性极高。
保险理财:包括年金险、万能险、增额终身寿,长期收益能达到 4% 左右,但不适合短期理财。
国债:相当于借钱给国家,安全级别最高,根据不同期限,收益有高有低。
银行理财产品:现在的银行理财已经没有兜底了,老人建议选择风险等级小于 R3 的产品。
债券基金:收益相对较高,有时候甚至能超过 10%,不过日常会有波动,并不是稳赚不赔。
以上这些产品,基本就能满足老人的理财需求,普通人没必要花时间去钻研股票、期货等高风险品种。
5、父母的钱,该怎么理?
有了适合父母的理财产品, 接下来我们从务实的角度来谈谈,如何为父母分配资金?
在《20 万如何理财最靠谱》中,我们建议把钱分为 3 部分:应急的钱、保命的钱、增值的钱。
具体到父母的资金配置,也可以分为 3 个步骤:
步骤 1:解决养老金问题
父母退休后就没有工作收入,但是衣食住行一样都不会少。养老金从何而来,这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般来说,这笔钱可以通过社保解决,也可以通过商业养老险解决。
步骤 2:准备保命钱
疾病和意外会导致家庭支出暴增,没有足够的存款会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因此,一方面可以每年带父母体检,预防胜于治疗。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前给父母买好保险。
比如百万医疗险,每年花一千块左右就能报销 400-600 万。万一不幸得了大病,也不用为医药费发愁,该怎么治就怎么治。
步骤 3:配置增值的钱
老年人理财目标不高,跑赢通胀就行,银行存款、银行理财、年金险等等都可以考虑。
买理财产品,也要注意分散投资,鸡蛋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
了解完这些基本原则后,下面我们从实操的角度,手把手教大家帮父母理财。
三、老人养老金,要如何准备?
生老病死是自然定律,养老是每个人都逃不掉的问题。那么,父母的养老金应该如何解决?
1、 社保养老金能领多少钱?
中国向来有“养儿防老”的传统,但现在年轻人生存压力也很大,单单高昂的房价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不啃老已经很不错了。
幸好,我们的父母大多有社保,能分担不少养老压力。具体来说,社保养老金分为两类:
职工养老金:上班族交的社保,交得多,领得也多。
居民养老金:如果没有上班,居民可以自己交社保,但交得少,领得也少。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里以老王举个例子。其他地区的养老金政策都差不多,大家可以好好参考一下。
假设他现在 60 岁退休,在 15 年前开始交社保,当时的 月薪是 3000 元,当地的 平均工资也是 3000 元,并且两种工资都按每年 5% 增长。
那么,退休时能享受的养老金福利如下:
① 如果交职工养老金,每月能领多少?
其实职工养老金没什么秘密,因为计算公式都是公开的。不过它长得有点复杂,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看看:
如果数学不好,直接告诉你答案:
直接说结论:
老王退休前一共交费 6.2 万,在 63 岁就能收回本金;算上公司交的 12.4 万,69 岁能收回本金。如果活到 80 岁,总共领取 51.3 万,远远超过本金。
在 60 岁退休时,老王每个月能领 1382 元,在当地每天一菜一汤还是可以的。
如果你觉得一千多块太少,那是因为老王只交了 15 年社保,只满足 最低的领取条件。
养老金交得越多,领得越多。如果他从 23 岁开始交养老金,那么退休时大约每月能领 3027 元,平均每天可以花 100 元,生活质量会提高不少。
而且职工养老金还有一大优点:金额随着“社会平均工资”上涨。
在过去十几年,平均工资每年增长 5-10% 左右,相当于我们的养老金能跟着物价上涨,不会贬值。
② 如果交居民养老金,每月能领多少?
职工养老是自己和公司一起交,而居民养老只有自己交,一般交得少一些,相应的退休金也会少一些。
同样,居民养老金也有计算公式,有兴趣可以了解下:
公式里的 “基础养老金”是社保局每年公布的,我们无法预测。比如广州今年是 221 元/月,长沙是 208 元/月。
假设老王从 45 岁开始交居民养老金,每年交 4143 元,个人总交费和前面的案例一样。
那么,退休后每年能领到的养老金如下:
如图所示,虽然老王交的钱一样,但由于没有公司帮忙交钱,所以领的钱会少了一大截:
60 岁退休时,居民每月只能领 647 元,不到职工的一半。对比社会平均工资,大概就只有十分之一了……
当然,这些数据都是按 15 年最低交费时间来算的,只要交得越多,时间越长,养老金也会领得越多。
如果说职工养老金还可以每天一菜一汤,那么居民养老金就只能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了。
居民养老金的政策各地有所差异,老王的例子也仅供参考。如果你想了解得更清楚,可以拨打全国社保热线:12333。
2、 社保没缴满15年,怎么办?
我们父母那一辈人,交社保的意识不是很强,不少人都是断断续续地交,甚至有些人为了每个月多发几百块现金,压根就没交社保。
如果退休时没交满 15 年,那就无法领取养老金。这种情况该如何补救呢?
情况1:居民养老如何补交?
假设老王在 60 岁前交过 5 年居民养老,那么他首先要继续交到 64 岁,到 65 岁的时候再一次性补交。
如果 60 岁前没交过养老金,一般就不能补交了……
还是按每年交 4143 元来算,65 岁时需要一次性补交 5 年,合计 20715 元。
而且养老金不是从 60 岁开始领,而是从 65 岁开始……
如果不愿意补交,60 岁时可以办理终止社保,一次性返还之前交的钱。
情况2:职工养老如何补交?
如果退休时职工养老没交够 15 年,同样需要先交到 64 岁,到 65 岁一次性补交。
但这里有一个很大的差别:
职工养老金分为个人交费和公司交费,如果你 60 岁时已经没有工作了,那么 这两项费用都得自己扛。
由于公司交费一般是个人的两倍,相当于你一个人要交三份钱,压力可想而知。
而且职工养老金不是每个人都能补交。
以深圳为例,首先要 连续缴满 5 年、最后在广东参保、广东户籍人员。
其次,还要符合以下 3 种情况之一:
男满 65 周岁、女满 60 周岁;
1998 年 6 月 30日前参保,累计缴满 10 年以上,且按月连续缴费满 1 年以上;
2011 年 7 月前参保,延长缴费 5 年后仍不足 15 年。
由于各地的社保政策会有一些差异,我们也无法一一细讲,如果想了解更多,可以咨询当地社保局。
3、 社保和商业养老险,到底选哪个?
俗话说,条条大路通罗马,方法总比问题多。要解决养老金问题,可以交社保,也可以交商业养老险。
那么,到底哪种更划算呢?我们还是以老王为例:
15 年来,他自己一共交了 6.2 万社保,公司帮他交了 12.4 万,合计 18.6 万。如果公司不交社保多发钱,他能多拿 6.2-18.6 万现金(具体多少,得看老板的良心)。
假如他把这些钱用来买商业养老险,比较好的产品收益率能达到 4% 左右。
下面我们来对比一下,如果你觉得表格太复杂,也可以直接看结论。
直接说结论:
无论你交的是居民养老还是职工养老,如果交的钱一样,一般都会比商业养老险领得更多。
社保养老金的特点是活多久领多久,而且每年都在上涨,但具体涨多少是无法预测的。
商业养老险的特点是收益稳定,比较好的产品能达到每年 4% 左右,即便未来市场利率下降,这个收益率也不会变。
其实,社保养老和商业养老并不是非此即彼,它们各有优缺点,可以互为补充。
如果你嫌保险收益低,也可以考虑基金定投,不过高收益也意味着高风险,基金并不是稳赚不赔。
关于基金定投的技巧,推荐阅读《手把手教你基金定投,每年赚 10% 收益》。
四、老人保命钱,要如何准备?
父母年纪大了,身体难免会有一些小毛病,像高血压、糖尿病都是常见的老人病。
幸好,这些疾病本身并不致命,只要做好下面两件事,就能给父母一个更有安全感的晚年。
1、每年体检,胜过千万保健品
虽然说人终有一死,但不怕死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保健品就是利用老人怕死的心理,夸大宣传,谋财不害命。
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权健事件,每年销售额接近 200 亿,坑的很多都是老人。
比如一双鞋垫就能卖上千元,号称能改善睡眠、预防心脏病;卫生巾一块能卖几十元,号称能活血化瘀、消灭厌氧菌、增强免疫力……
总之,保健品市场水很深,普通人就不要趟这滩浑水了。相对来说,做好每年体检更加实际。
经咨询多位医生,我们总结出一份“老人体检套餐”,供大家参考:
整套常规体检做下来,一般只需 800-1500 元,如果增加其他项目,再加几百块就好了。
这点钱任何家庭都花得起,而且花得值。
疾病早发现早治疗,以结直肠癌癌为例,只要发现得早,做个小手术切除就好了,但如果发现得晚,即便身家千万都治不好。
2、赶上保险末班车,避免因病返贫
现在的年轻人本来就积蓄不多,父母一个大病,很容易就回到解放前。因此,提前买好保险至关重要。
当然,保险公司也不是慈善机构,买保险都是要审核健康情况的。基本上,60 到 65 岁是老人的最后上车机会。
这里简单粗暴一点,直接给出一套适合大多数家庭的保障方案:
这套方案每年只要 1375 元,就能获得最高 450 万的保障,能让我们避免因病返贫。
不过,百万医疗险的健康要求稍微严格一些,例如有 2 级高血压或糖尿病就很难买到。
这种情况就只能买防癌医疗险,例如阳光人寿的神农防癌医疗险,虽然只保障癌症一种病,但起码先把最高发的重疾保障起来。
在解决了养老金和保命钱之后,我们继续来聊聊如何投资理财。
如果你是一名小白,强烈建议你先看看《20 万存款如何理财最靠谱》。限于篇幅,一些基础知识就不再赘述了。
五、农村普通家庭如何理财?
张先生今年 35 岁,毕业后就来到北京工作。虽然拼搏多年,但北京房价实在太高了,目前仍然在租房。
大城市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都很大,对于父母的养老问题,张先生焦虑了很久,但平时实在太忙,就只能一拖再拖。
今天我们一起帮他捋一捋:
1、家庭情况分析
张先生的父母今年 60 岁,在老家务农。两口子辛苦操劳一辈子,攒下了 10 万块存款。
随着年纪增长,两老有点干不动了。而且年轻时没有社保意识,最近几年才开始交社保,还差 10 年才交够 15 年。
健康方面,两老没得过什么大病,平时小病在村里的卫生站就能解决。
2、理财思路梳理
关于理财,很多人都以为就是要投资赚很多很多钱,其实不是这样的。
人生匆匆几十年,有收入的大概就是工作这段时间,可花钱却是一辈子的事。
如何合理配置资源,让人生各个阶段都有钱可花,并且实现各种小目标?这才是理财的终极命题。
① 确定理财目标
张先生父母在农村生活,平时自己种些蔬菜、养些家禽,基本能自给自足。唯一担心的,是突然得个什么大病,一下子拿出不钱。
除此之外,没什么特别的物质需求。
② 梳理财务状况
捋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后,我们还要盘一下有多少资金:
目前两老一个月大概花 1000 块左右,虽然有 10 万存款,但手停口停,如果不干活,很快就会坐吃山空。
如何把这 10 万块变成一笔 与生命等长的现金流,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幸好张先生还比较勤奋,自己能在北京自力更生,不但没有啃老,逢年过节还能孝敬一点养老金。
3、理财实操步骤
很多人印象中的理财就是抄底逃顶,实现胜利大逃亡。其实大多数时候,理财并没有那么激动人心。
相对来说,理财更像解答数学题,在已知条件的前提下,如何求出最优解。
下面我们一起来解题:
① 解决养老金
两老 60 岁时还没交完养老金,需要先交到 64 岁,剩余的在 65 岁一次性补交。
经过计算,他俩的情况和第三段的老王差不多,每人每年需要补交 4143 元,之后再一次性交 20715 元。
整体算下来,单单补交社保就要花去 8.2 万,再加上 65 岁领养老金前,每年 1.2 万的生活费,不但花光两老 10 万块的积蓄,张先生至少还要补贴 4.2 万。
所以我们建议,张先生每个月孝敬父母 1000 元,让老人的生活过得相对充裕一些。
从 65 岁开始,两老每人每月能领 870 元,就能减轻张先生不少压力。
② 准备保命钱
张先生父母只有 10 万养老金,连生活费都不够,万一得个什么大病,这点钱根本兜不住。
我们建议,首先一定要买国家医保,其次一定要赶上商业保险的末班车。
这里直接给出参考方案:
这套方案每年只需 2750 元,每个人就能获得最高 450 万的保障,对普通家庭来说够用了。
买保险需要审核健康情况,对于很多在农村生活的父母,平时很少去医院,也没什么检查记录,买保险反而更加顺利。
总之,有机会就一定要买保险,千万不要犹豫。
除此之外,建议张先生说服父母每年体检,对老人来说,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长命百岁。
③ 闲钱打理
交完社保,买完保险后,两老已经没剩下多少存款了。
为了应付日常开销和临时性的需求,例如生病去医院,这些钱一定要保证安全和灵活,收益反而不重要。
由于两位老人在农村生活,儿子也不在身边,所以选择当地的银行产品就好。比如说,定期存款、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
4、案例小结
这里把张先生父母的理财方案汇总如下:
或许这是一套朴实无华的方案,我们无法教大家如何用 10 万赚 100 万。绝大多数时候,理财并不能改变命运,我们只能尽力而为。
如果你的父母从来没交过社保,也无法补交社保,在《20 万存款如何理财》里,我们也写过详细案例,有需要可以参考一下。
六、城市中产家庭如何理财?
何女士在某二线城市当公务员,父母今年刚好退休。
两老是事业单位的老职工,社保一直足额缴纳,退休后每人每个月能拿到 5000 块养老金。
对于父母的养老,何女士觉得问题不大,但如果要过一个高质量的晚年,不知道还要做什么……
1、理财思路梳理
每个人都向往美好的生活,但什么才是美好,什么才是高质量,不同人的想法都不一样。
所以理财的第一步,应该问问两位老人,他们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① 确定理财目标
两位老人都在事业单位工作,年轻时兢兢业业,连周末都经常加班加点。
退休后,两老想过一些休闲的生活,特别强调想 环游世界。
80 岁前,至少每年 1 次国内游(预算 5000 元/人),1 次国外游(预算 15000 元/人)。20 年下来,至少需要 80 万。
80 岁后,考虑到身体原因,可能就跑不动了。
② 梳理财务状况
两口子虽然每月有 1 万养老金,但实际上花不了那么多,每月花个 5000 块,生活质量已经不错了。
另外,几十年工作下来,两老存下了 50 万,房子价值 100 万。
相对于张先生的父母,何女士父母的退休收入要高得多,但是花钱也更多。
所以也有人说,财务自由是没有标准的,因为每个人对生活的要求都不一样。
2、理财实操步骤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手把手做规划:
① 解决养老金
何爸爸和何妈妈每月有 1 万块养老金收入,在二线城市已经能过上不错的退休生活了。
由于社保养老金会跟随物价上涨,所以只要两老不乱花钱,就不会出现没钱花的情况。
② 准备保命钱
虽然两老有 50 万存款,但是在大病面前说多也不多,因此同样需要做好保障。
由于两老上班时一直有交社保,退休时可以享受 医保终身报销 的福利,而且不需要额外交钱。
不过前几年,何爸爸参加单位体检,查出患有 2 级高血压,何妈妈查出高血糖,一般的保险不太容易买到。
这种情况可以考虑 防癌医疗险,优先把最高发的重疾保起来。
这套方案每年 3229 元,最高可以报销 500 万,而且平安 i 康保是终身保证续保,不用担心患病后失去保障。
意外险有 5 万医疗额度,万一在国内旅游时摔伤跌伤,也可以报销。
但如果是国外游,建议单独购买旅游意外险,通常一百多块就有很好的保障,例如紧急救援、突发急病,甚至行李丢失都能保。
至于重疾险,对大多数老年人来说都不是必须的。这种保险主要预防患病期间没有收入,但老人早就退休了,不上班照样有养老金收入。
除了保险,每年体检同样不能忽视。体检是事前预防,保险只是事后补救,预防肯定优于补救,大家要心里有数。
③ 闲钱打理
两位老人家一年收入 12 万,即便除去生活费、旅游费、保险费,每年仍然有结余,50 万存款连一分钱都不需要动……
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的建议是 不要胡乱理财。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见过不少老人随便相信别人,拿毕生积蓄投资一些不靠谱的项目,最后亏得连饭都吃不上,从天堂掉进地狱……
当你这辈子已经稳赢,人生目标都实现了,那就没必要冒险。
银行存款、低风险银行理财、年金险、万能险 都可以考虑,投资以 跑赢通胀 为目的,而且一定要 注意期限,有些产品不能提前赎回,或者提前赎回会产生大额亏损。
至于 债券基金,虽然说风险较低,但短期内仍然会有可能下跌,建议就不要折腾了,有时间还不如好好享受生活。
如果子女孝顺,也可以适当支持一下买车买房,但是要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里,必要的生活费还是得预留。
3、案例小结
同样,这里把何女士父母的方案汇总如下:
说起来可能有点莫名其妙,我们的建议是不要胡乱理财。
钱够花就好,要控制自己对财富的欲望和贪婪,既然退休了,那就好好享受生活吧。
七、城市高净值家庭如何理财?
高先生今年 60 岁,年轻时正好赶上改革开放的浪潮,在外贸行业深耕二十几年,攒下 5000 万的资产,目前也是多家银行的私人银行客户。
近年来,他陆续经历了人民币升值、中美贸易战、新冠疫情……感觉心很累,同时自己年纪大了,于是最近把公司卖掉,希望过个简单幸福的晚年……
1、理财思路梳理
与前面两个案例不一样的是,高先生完全不差钱,他不担心没钱治病,不担心子女买不起房,也不担心孙子上不起私立学校……
对待财富,高先生有自己的想法,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但他看过很多豪门争家产的新闻,他最担心的是:
人在天堂,钱在银行,子女在公堂。
即便子女不争产,一次过给他们这么多钱,他们有能力驾驭吗?如何防止他们挥霍浪费?
2、理财实操步骤
虽然高先生是千万富豪,但疾病面前人人平等,我们仍然建议他每年做好体检。
如果他想做更专业更全面的体检,可以通过中介预约全球最好的医院,例如美国梅奥诊所、麻省总医院等。
当然美国的医疗费用也非常昂贵,治个大病花几百万也很常见。
所以更稳妥的做法是,提前购买一份高端医疗险,每年几万块就能获得全球最好的医疗资源,报销额度一般高达千万。
至于高先生最关心的家产分配,可以考虑“保险 + 家族信托”的理财组合。
简单的运作原理如下:
步骤 1:配置增额终身寿险
保险最大的优势是 收益稳定。
像常见的增额终身寿险,平均每年有 3.5% 左右的收益,而且收益写进合同,投保时就能锁定上百年的收益。
对高先生来说,早就过了冒险挣钱的年代,反正 5000 万也花不完,理财收益无非就是多一些尾数,这种稳字当头的产品正好合适。
步骤 2:配置家族信托
高先生可以把保单的受益人改为家族信托,当他百年归老后,理赔金就会自动进入信托。
而且高先生在生前就能规定好,这笔钱在什么情况下会给到家人,每次给多少钱。例如:
通过家族信托,高先生身后仍然能对自己的财富进行控制,既防止子孙争产,也杜绝挥霍浪费。
3、案例小结
我们把高先生的理财方案汇总如下:
高先生规划好财富如何传承后,明显放下了心头大石,每天吃得香睡得好,退休生活过得更加开心。
说到底,理财是一门资金配置的艺术。钱是赚不完的,不是每个人理财都奔着赚钱去。
以上三个案例就讲到这里,由于每个家庭的情况都不可能完全一样,大家可以重点参考理财的思路。
只要思路对了,结果就不会差太多。
写在最后
退休养老就好比跑马拉松,追求长期稳步推进,而不是短期爆发突破。
老人理财的重点,绝不是要获得多高的收益,最重要的还是保本、跑赢通胀,并且实现人生的愿望。
作为子女,一定要多关心父母的晚年生活。哪怕无法经常回家探望,定期打个电话或视频,多少能缓解父母的思念。
如果觉得我的文章有用,也可以转发给身边的亲朋好友。
小编注:为了丰富原创内容,值得买社区与优质媒体号进行合作,引入更多优质原创内容,同时也为这些优秀的自媒体号提供展示平台。此篇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深蓝保”。
![](https://res.smzdm.com/pc/pc_shequ/dist/img/the-end.png)
漫漫的慢
校验提示文案
Citrine
校验提示文案
bhai
校验提示文案
月满歌舞
校验提示文案
镜夜大叔
校验提示文案
Yamol
校验提示文案
干饭不想排队
校验提示文案
xumeng0336
校验提示文案
好了就这样吧
校验提示文案
好了就这样吧
校验提示文案
xumeng0336
校验提示文案
bhai
校验提示文案
镜夜大叔
校验提示文案
Citrine
校验提示文案
干饭不想排队
校验提示文案
月满歌舞
校验提示文案
Yamol
校验提示文案
漫漫的慢
校验提示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