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哪些优秀的原创的绘本和图画书?
在我跟豆豆丁丁一样大时,家里有一套藏书叫《五角丛书》32开本,非常的轻薄小巧,售价5角,这也是它名为“五角丛书”的由来。
时至今日,我仍然感谢这套薄薄的小册子满足了一个孩子对世界的好奇。
一本书一个专题,涉及到各门学科,内容异常繁杂,既有中国文化的普及性读物,也有外国名家的社科论著。像《人心的弱点》《人类智慧的奥秘》《中国姓氏寻根》,甚至还有《家庭厨房顾问》,等等。
那时,这样一套丛书为尚且年幼的我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事实上,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好奇的宝宝。孩子对周遭的事物总是充满好奇,小小的脑袋瓜里有那么多的疑问,他们会提出各种奇奇怪怪的问题。不少问题可能我们从来也没有思考过的,因此当他们提出时我们总是一句话也答不出来。
像我家豆豆丁丁曾经问过
为什么飞机从天空划过后会留下长长的一道白痕?
问得我哑口无言,只能现学现卖,上网搜索了相关答案。
在高空,喷气发动机飞机排出的燃料燃烧废气中含有大量水蒸汽,在高空中遇冷凝结成大颗粒水滴或冷凝成冰晶,
或引起高空中的过冷水汽受到扰动,凝结成大颗粒水滴或冷凝成冰晶,形成凝结云。
航空气象学上称之为“飞机尾迹”,或者叫“尾迹云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飞机拉烟”或“飞机拉线”。
出门在外,姐妹俩也经常会突然指着路边的花花草草向我发问。
这样的事情多了,也让我收敛起身为父母的傲慢之心,开始用孩子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方才发现原来朴素的生活中蕴含着很多科学道理。
很高兴在《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里看到了知乎为保留孩子的好奇心所做出的努力。

在序言中,他们这样写道:
比起回答“给孩子一个怎样的未来”,我们更应该回答“给未来一个怎样的孩子”。
我们要给未来一个相信”有问题,就会有答案”的孩子。因为等你们变成大人,你们的孩子也会继续举起小手,问更多、更新、更难的问题……
那时候的“十万个为什么”,就拜托你们来回答了。

在《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第2辑)》中,一共有8本,分别是
里面提出了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

不要小看它是给3-6岁孩子看的,可能有些问题人到中年的你未必知道答案。
为什么羽绒服都是一截一截或者一块儿一块儿的?
为什么地铁司机每到一站都要下车看看?
为什么快递要绕路?
天上的飞机会“塞机”吗?
食物到了保质期是一下子变坏的吗?
在这套书里,刘小看山——一只充满好奇心的小北极狐和他的好朋友小小熊,以及小看山的同学和邻居北极狼带着这些疑问去寻找答案,知识渊博的雪人博士则会回答问题,大家一起共同守护着好奇心精灵。
小学三年级课本里有一节知识园地是讨论“父母从事的职业“?我的职业是一名编辑。豆丁对我的工作总是一知半解。知道文字要通过妈妈的劳动才能变成印刷在书本上的字。但她们的小脑袋瓜里又串联不起前因后果。
而在《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第二辑)》中“纸是怎么连在一起变成书?”这个问答里,就直截了当地回答了图书编辑是干什么的?
我们所看到的每一本书都有丰富的内容、精致的排版和精美的印刷装帧,
这些都离不开图书编辑的付出。
在图书出版前,图书编辑会对书的内容版式进行细致的策划和审核。
那么,除了把纸粘在一起变成书,还有其他把书装帧起来的办法吗?
在纸张还没有被发明的时候,人们用竹子做成了书,
古人就先将竹子削成木片,再用绳子把木片连在一起,然后再把书的内容写在图片上。
一片竹为简牍 ,编成后就叫“册”。
除了平平整整的书,还有
很有创意的立体书,当你打开时就会有立体的纸艺呈现出来。
喜欢《知乎版十万个为什么》,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和日常生活联系的非常紧密。
如果你有一个小学阶段的孩子,你就会发现现如今的数学题目跟日常生活非常紧密。
像2023年三下东城区数学统考试卷中,关于“方位”这一知识点的题目是这样的:


在“为什么地铁司机每到一站都要下车看看?”时,书中介绍了换乘站的概念:
有些地铁站会在多条线路经过时,为避免乘客另外购票、频繁出站等带来的不便,
地铁公司在不同线路之间设计有换乘通道,这种车站叫做换乘站
书中,还给小看山提出了一个问题:
小看山从北极狐村出发,他要先去雪人山谷找小小熊和雪人博士再一起去好奇公园玩,
他应该怎么坐地铁呢?
这种从实际生活出发的问题深得我心。
我们培养的孩子不是让他们在知识的“空中楼阁”待着,更多的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能够发现问题,以及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