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章详情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2019-07-05 21:40:00 3点赞 66收藏 30评论

近些年,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除了个人代理渠道、线上渠道等,银行代理也已经成为保险产品发展的主要渠道之一。

对于很多人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在银行渠道选购保险较为习惯和便捷。当然,也有一些在银行选购保险产品产生分歧的案例。那么,在银行买保险,究竟靠谱吗?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主要内容如下:

  • 什么是银行保险/都有哪些特点

  • 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 在银行买保险,这些问题要注意


一、什么是银行保险/有哪些特点?

银行保险是通过银行柜面或理财中心销售保险,以各类银行卡业务或银行消费信贷业务等作为载体销售保险。由于具体运作的相似性,通过邮政渠道开展的保险业务通常也称为银行保险。

对于银行来说,此业务属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是银行借助自身良好信用形象和接触潜在客户的便利。对保险公司来说,该业务是保险营销业务,银行和邮政机构是其重要的销售渠道。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那么,银行保险都有哪些特点呢?

1、操作简便。银行保险产品一般对核保要求不高,购买手续也较简便,客户只要到银行柜台填好投保单、提供银行存折(储蓄卡)账号或转账号码就可以完成投保过程,操作相对简便。

2、险种设计简单。银行保险产品通常具备标准化条款,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等都相对更容易理解,险种的设计形式一般都比较简单。

3、成本低。与个人代理渠道不同,保险公司通过银行柜台销售保险不需要支付较高的佣金,只需支付少量的手续费,可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

在银行选购保险,虽然有很多特点和优势,但是消费者在选购之前也需要了解一些容易犯的误区,以便理性消费,减少纠纷。


二、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首先,银行确实是可以卖保险的,和下图中所列常见的保险公司、网上买保险一样都是合法合规的购险渠道。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但需要明确,银行不是保险公司,它只是个代理商,你在银行购买的保险依然是由保险公司来承保。

保险产品它所有的保障内容都在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很多人不愿意看或者看不懂,所以才会在投保后出现和预期不符的情况。

保险不骗人,但最怕的是人在骗人。

远虑君也听银行的从业人员提到过,其实有些时候卖保险还是挺简单的,很多时候当面一次就能成交。那我们作为消费者就要格外小心银行柜员的销售误导行为,毕竟买错保险,最为致命。


而最常见的销售误导可能存在如下3种情况:

1、夸大产品收益,隐瞒实际情况

很多人去银行做定存的时候,常会被工作人员推荐购买一些“收益更高”的理财产品。可能出于对银行的信任,没有过多考虑就掏钱了。但是这种“更高收益”很可能包含不确定因素。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例如分红险会按高档分红演示收益,实际上分红是不保证的,很可能只有中档,甚至低档的收益。期望于分红获得高额回报是不切实际的,而且极端情况下,可能存在保险公司股东红利很高,而给单个产品却不分红。

一般人在购买时也不会那么仔细去阅读条款,但这种确实不小心就很容易被误导。

有些产品的保单收益看上去很厉害,一年5%甚至更高,实际上这只是预期收益。如果保险公司投资不利,你可能只有保本一年2.5%,而有些银行工作人员在销售的时候刻意回避了这个问题,取而代之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承诺。


2、不谈流动性

我们都知道,在投资中有一个“三性”原则:收益性、风险性、流动性

一般来说,做投资这三个原则是无法做到“三全齐美”的。

保险其实是可以媲美银行存款级别的安全性,如果银行柜员给你强调很高的收益,那这款产品的流动性大概率是极差的。

例如,很多大爷大妈去银行给自己存个养老钱,但是却被销售人员误导购买了一份理财产品,大妈想着反正存着也是存着,做个投资也不错,还能涨一涨!但过了两年去取钱,却发现根本取不出来,着急着拿钱看病那就只能退保,而退保是有不少损失的。


3、飞单

所谓飞单,是指银行员工借助行内平台,私自销售未与银行达成委托销售关系的金融产品。更直白的说,飞单是是银行个别员工打者银行的幌子为自己牟利。

例:2017年,民生银行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某,私自销售非本行理财产品,涉案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

遇到上述三种情况,远虑君建议,买的时候一定要看清。


三、银行买保险需要注意什么?

在银行选购保险虽然方便,但保险本身比较复杂,大家在银行渠道买保险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明确自我需求,确定所选银保产品性质

在银行所销售的保险产品大多都是投资型产品,大家要根据自身需求、经济状况和保险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对于关注投资的朋友一定要明确:保单利益演示不代表对未来收益的承诺,最终利益给付取决于保险公司当年的收益水平。

所以在选购理财产品前一定要看清产品性质。

举个例子:

某20年期产品收益情况某20年期产品收益情况

这是一款20年期的产品,在缴费5年后,产品现金价值就已超过了保费,随着时间增长,这款产品的收益也会越高。如果这笔钱5年内可能用到的话,那么购买这份保险就很不合适。中途退保的话,可能会造成不少损失;若这笔钱是一笔5年内都不会用到的闲钱,则可以考虑。


2、避免销售误导,分清各类产品区别

理财型保险只是一个统称,按照不同产品类型,收益构成也会不同。

比如银保产品,它不是银行理财产品、不是银行存款,而是兼顾投资与保障功能的保险理财产品。很多不确定的地方,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得清楚,所以才给部分销售人员留下了误导的空间。

另外远虑君建议大家计算收益时,这几点需要注意:

现金价值:合同中明确约定,每年退保能拿多少钱;

固定领取:合同中明确约定,每年可以领多少钱;

保底利率:万能险会在合同中约定保底利率,通常为1.75-3.5%之间。

实际利率:实际的结算利率,一般变化的区间是多少?分红:这款产品的历史分红情况,分多少?

只有了解这些基本情况,才能更加客观地看待一款理财保险,总之,把产品吃透了再去买。

3、勿忘保障,不要盲目关注投资

不要盲目关注投资,消费者需要选择满足自己保障需求的银保产品。银保产品本质的属性是其他理财产品无法比拟的保障功能,客户在购买银保产品时需要明确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人身、财产等保障需求,避免盲目地把保险产品当做投资工具。


远虑君说

远虑君此前多次强调保险实质就是一种金融工具,所以在购买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否则,很容易被误导。

最后,若你确定在银保渠道购买保险,这几件事情需要一定的耐心:

1、先把产品吃透。签字确认之前,仔细阅读产品销售文件,亲自抄写风险提示。

2、双录时积极配合。“双录”是银行买保险的一大特色。商业银行销售超过一年保障时长的人身保险产品,必须在取得消费者同意后,对销售过程的关键环节进行同步的录音录像。这不仅仅是对销售人员的监督束缚,也是以后产生纠纷时,我们大家保护自己的一个有力武器。

3、回访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认真回答保险公司的问题,不懂就问。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展开 收起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长相安长期医疗险(20年保证续保)—家庭版

203元起

太保鑫相伴(尊享版)终身寿险(互联网)

太保鑫相伴(尊享版)终身寿险(互联网)

5000元起

百年康惠保(2.0版)重大疾病保险

百年康惠保(2.0版)重大疾病保险

367元起

尊享e生2020版

尊享e生2020版

136元起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好医保·长期医疗2020版 最高400万保额

暂无报价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不倒翁-安联中老年人意外骨折保险

暂无报价

乐养多·养老年金险

乐养多·养老年金险

5000元起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骑行保非机动车综合险(年缴版)

暂无报价

中意永续我爱终身寿险(尊享版)

中意永续我爱终身寿险(尊享版)

10000元起

中国人寿父母综合意外险

中国人寿父母综合意外险

55元起

华贵大麦2021定期寿险

华贵大麦2021定期寿险

14.3元起

君龙臻爱无忧医疗保险(互联网专属)特需版

君龙臻爱无忧医疗保险(互联网专属)特需版

298元起

太平洋新能源驾乘险(5座)

太平洋新能源驾乘险(5座)

暂无报价

永安惠民防癌医疗保险(互联网专属)

永安惠民防癌医疗保险(互联网专属)

56元起

医享无忧惠享版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医享无忧惠享版百万医疗险—个人版

228.8元起

平安运动保意外险(互联网版)

平安运动保意外险(互联网版)

暂无报价
30评论

  • 精彩
  • 最新
  • 这个问题本身就容易产生歧义,保险产品都是保险公司设计出来的,就其所列出来的保障条款,都是基本可以信任的,这个当然靠谱。然而,银行只不过是保险公司售卖保险产品的一个渠道,就跟火车站卖火车票顺带卖个乘车意外险差别不大。真正该问的是银行代理的保险产品购买的性价比高不高,适合哪些群体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有条款,有合同约定,有亲笔签名,有双录,有回访。
    这一长串买完了还说自己不了解被银行被保险公司骗了?
    现在服务行业才是弱势群体啊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所以,在银行买保险,靠谱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不靠谱,超级不靠谱。理赔的时候他们只会推脱让你找保险公司,他们只负责销售。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跟卖家电一样的情况,售后是厂家负责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在哪里买都是一样的。细心耐心。人家是赚钱来的,你不仔细,人家赚你一笔有什么不套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不靠谱,过来人告诉你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银行又不得赔你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银行就是二道贩子。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换个说法,把钱存在保险公司,靠谱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从业者告诉你,一分钱一分货,想要保障又要收益就去买理财。不花钱又想要服务,可能吗?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在银行买保险靠谱不靠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存单变保单最tm不靠谱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银行是你本地的银行,但理赔的时候你会发现保险公司总部不在本地,他不赔你,然后打官司可就麻烦了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什么逻辑?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这个问题得先抛开产品再说事吧,银行只是个渠道。对比于个险人员和银行的客户经理,银行的整体服务水平和素质是要高于个险业务员的,受到的规章制度约束也是要高于个险业务员。但个险业务员的专项能力是要强于银行很多,售后服务和效率也强过银行。产品方面银行有多家合作公司,同类产品可以直接做对比选择,但受限于准入是买不到性价比高的产品。如果你很懂保险就没必要去银行买,不太熟悉的话我认为银行还是个可靠的选择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无语] 话是这样说,不过银行卖保险的基本操作都是忽悠人把存单变保单,双录只是形式而已。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这个问题应该是出在去银行的客户和去保险公司的客户本身目的就不同吧 [黑线]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还有1条回复
    收起所有回复
  • 银行人告诉你,不靠谱 [喜极而泣]
    领导我错了,不要抓我去办ETC [惊喜] [惊喜]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哈哈哈 不想去办那就去跑普惠贷款咯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收起所有回复
  • 什么渠道购买保险都应该要这么注意啊,自己看清保险条款,签字签一定要确定了是适合自己的产品再签字。还有,并没有理财型保险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本身就是一种误导,应该叫分红型产品、万能型产品等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凭我在保险干了十年,你说的就是对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趸交还行,千万不要买期交的,曾经的银保客诉处理内勤人员的告诫。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不靠谱,艺术不定 [无所谓] [无所谓]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有几个人去银行的目的是买保险?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交通银行买过一个10年的保险,10年后利息➕分红才4%,所以说银行还是干银行的活,别整一些乌七八糟挨骂的业务,在柜台办的业务,出事又与银行无关的。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 老婆去银行买理财,被忽悠买了一个保险,回来说什么交三年,第五年开始拿钱。我算算说有年息9%。后面去网上查是第一年钱利息(也就是才3%)。直接打电话过去投诉。

    校验提示文案

    提交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66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