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23mm F2 R WR:借这个镜头聊聊构图
网上有很多关于这个镜头的开箱照,画质评测,一点儿都不了解这个镜头的可以去搜搜,包括张大妈上也有很多。我按照那些方向写这个镜头使用的话,可能也是做重复的工作,浪费大家时间。我觉得大家在选购镜头的时候很大的参考因素就是镜头能拍出什么样的图片来,但是官方给的样张肯定都是商业大师级的摄影师拍摄出来的,对实际普通消费者来说参考意义并不是很大。(这其实也是张大妈社区频道存在的价值。)不如借着这个镜头结合图片,聊聊我作为一个普通摄影爱好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构图练习和总结的经验。
说明在前:
从挨个重新修图(全文共一百多张图)到写完整文,耗时10小时,吐血总结,请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有同款镜头的多交流使用心得。
这些构图法是从相机没发明以前就通过人类审美的不断积累总结出来的,网上搜索摄影构图,非常非常多的信息,我就不在搬运了。其中一部分名称参考了网上现有的翻译。其它有些在外网看到的内容没有中文翻译的,我按照自己的理解说明。
这里我写的都是自己的理解和实际运用,人无完人,我的理解也可能是错的,如果有不对请指正。
这里的说明线条我全部都是使用手画的,没有用直线做表明的原因是,大部分时候我们看到的都不是笔直的线,如果照着构图法介绍的那些线严丝合缝的去找景物拍的话,估计一天按不了5下快门。构图法只是准则,只要基于这些准则,适当的延伸或演变都是可以的。
画线图片均为电脑截屏。文章结尾附原图,供镜头画质参考。未画线的均为原图,全文中仅贴一次。
所有原图由X-T1或X-T2拍摄,Lightroom中以富士提供的胶片模拟为校准进行后期。后期剪裁以调整水平为主,剪掉部分不超过5%,并无二次构图,富士相机这像素也不允许。
中心法
平面中心
这个很好理解,也很简单,在二维平面上拍摄,被拍摄主体在图片中央。
前景近视放大
将拍摄主体放置于前景中心,最常见的应用为超广角的构图,因为超广角能应用的构图方法并不多。23mm在全画幅上等效35mm,前景近视放大也可用。
这章节比较简单,所以图片做的说明线条很少。
等分法
等分,顾名思义,将图片平均分成几块。通常被接受的是2等分和3等分。再多等分也可以,但是需要有合理的拍摄诉求。在实际拍摄中,发现可以延伸出非等分,毕竟做严格等分不现实。分割后的区域可以自身为一个层次,或拍摄主体放置于其中一个区域的中央或交界线上。
二等分
对称
对称是二等分里不可缺少的一项。
尊重他人宗教习俗,拍照前请先查看所在教堂是否允许,并将相机调节至静音/电子快门(原图)
延伸:二非等分
三等分
延伸:三非等分
(黄金)三角法
之所以在这个章节和下个章节把黄金俩个字隐去,是因为实际操作中想弄得黄金真的太难了。
(黄金)螺旋法
同上。最常见的拍法是拍螺旋楼梯,但是也没那么简单。
这个最接近完美,但是拍电线杆的属于作弊,电线可以实践几乎所有构图法
引导线/物法
常被叫做引导线,但实际操作中分离叠置的物体也会有视觉上的引导作用。
先看线的。
再来说说物的。
极简法
听起来很简单,就拍那一样东西嘛。实际操作就会发现并不是很简单,看起来越简单的反而越难。能拍出感觉来就更难了。
这个还是太繁琐了。有别的机身镜头拍摄的更能说明的,但是为了(原图)
压缩法
这个说法是我从外网看到的,大致意思是制造悬殊的空间差异,比较常用的是俩者不相干的。我所知道的,已故香港知名摄影师何藩(Fan Ho)的一些非常经典的作品就是把俩者关联起来,表达那个时代香港人的生活状况和精神面貌。
平面压缩
空间压缩
框架法
其实就是画中画。
补充要素
另外还需要注意搭配一些其它的因素。有些一看就明白的,我就不再多说自己的理解了。
明暗
午夜奥马鲁 手持ISO8000,放大了不能看全是噪点,但却是我玩摄影以来最喜欢的照片之一(原图)
色彩
前面有一些色彩的案例了。
线条
纹理
以前数像素的时候,每次带着相机出门都得拍树皮。
(规律/重复)图案
奇数
一般情况下,奇数能更好的凸显和服务主体。但不是绝对。
写在后面
其实读到这应该看出来了,这些构图的东西都是可以叠加、嵌套的,创造出更多的可能。
我只有23mm F2和35mm F2两个富士XF镜头,虽然23mm F2这个镜头对焦快些,但是我用35mm F2还是更多一些,视角更习惯,用起来更顺手。
太忙了,标题写2年,但实际上最近将近一年就没摸过快门。看之前自己写的尼康D90的帖子下面大家的回复,感慨其实挺多。在这个手机拍照快消的时代,还有人愿意拿着笨重的相机,去研究测光、曝光、构图,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大家且拍且珍惜,愿大家的相机,无论什么品牌型号,都能带来快乐,记录下生活中美好的瞬间。
附:那些画线的原图
前面画线的图都是截屏,非原图,不具有画质参考意义。我就不按之前的顺序贴了,那样太累了,文字说明也略去了。下面流量预警。
彩蛋
能坚持到这的,还有彩蛋可以看。
还可以勉强拍银河(搜索”富士 银河“关键字,据说富士传感器的像素排列对星空摄影去特定光波有好处,我不懂硬件,具体请百度),此图比例不是后期剪裁,是四张拼接而成。

Aleksandr Rodchenko: balconies, 1925
海鸥那张有莫名的喜感
武侠中有句话:无招胜有招。但想达到无招的境界,首先要学会并精通招式,而不是上来就一通乱打。作者明显是已达到精通招式的境界,距离无招也只是一步之遥,此刻还能保持虚心和自省,值得摄友学习
写的挺好的,感谢笔者的分享
只要别去拍反社会、反人类的东西,打破框架去探索并没有任何错。这样的思想意识应该被鼓励,否则人类现在还觉得地球是平的
每个人对审美态度都不同。我不认同老法师的一些构图理论。我希望作者能自我创新。好比我从来不看什么摄影技巧。全靠自己琢磨
张大妈教人消费,没教人快消,活得认真这件事儿本身并没有错
看到上面几千字的评论,真是牛批,佩服佩服。在张大妈这种
嗯,我也是这么觉得的,所以才按自己的理解用的手画线,因为本身那些东西就不存在。比如我的认知半径是7,这个世界是90,有人在90里是10但是跟我没有任何交集,所以看法会不同,这种不同的看法更多应该是主观上的。但写了这个文章之后改变了我很多认识,某些意识形态下可能10并不认可7在90的存在。感谢你的回复,我以为不会再有人评论这篇文章了。
构图这个没有标准说法的,可以说某个构图有讲究很赞,相反也能说这个构图很垃圾,延伸到摄影,也没有标准,好还是不好,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100的对焦更慢,画质局限也更大(近视眼严重,主体低于1.5米画质非常明显下降)。但是100的外观漂亮,也更轻便。又不是不能用,爱哪个买哪个
第一张颜色螺旋,第二张线条螺旋,第三张明暗交界线螺旋,反正我尽力了,水平有限,就是这么肤浅的字面照抄
看了些案例,太写意,太高级
有一个说法。看到黄金螺旋就可以关文章了,这种构图真的很牵强
感谢你的几点建议。如果下次再有类似情况,我直接贴英文,不现丑自己瞎蹩脚翻译了;接下来业余时间再好好看看大师的作品加强理解,你推荐的那俩本书,一定拜读下,静下心来加强下理论知识;傲气是有,锐气早没了
;希望我自己脱离浅显的平面几何构图早日拍出有情绪,不空洞的照片来。感谢花时间指出了我的问题,鞭策我进步,十分感谢!
另外提出的是关于小标题为压缩法的小段落。,1.这段里前面的三句都是病句。2,如果你说何藩把元素关联起来,那跟你小标题说的压缩法有什么关系。3,我觉得你还是没有理解何藩。回头买本他的影集看看吧。另外我觉得可以回去多看些作品,不要自创一些几分法,不等分对称法,什么抽象的对称啊什么法之类的名词,(巷子里你说那张抽象的对称,这个词或许你回头了解一下,你的画面里全是具象的东西,具体且显示的东西,抽象不是这个意思,如果不清楚自己描述的词汇,最好不要用。还有回头多看看书和其他摄影师的作品。其实,你上面放的照片,很多都不具备美感,也拍得没有什么意思。当然你可以说是为了枚举几种构图方法,没有挑你拍得好的那些。但是你标题是打着23镜头来的,行文几乎没提到这支镜头的任何特点来。还有既然提镜头了,提了构图了,却没有就着23的光学透视来展开,我觉得帖主对构图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有限的阶段。我翻看了一下之前那些d90的文章以及下面评论,其实行文语气中还透露着不少傲气,再结合399和海鸥梗的解释,我觉得帖主似乎更沉醉于个人的主观认识而不是普世的知识上。推荐帖主看看中央电影学院电影或者相类似专业的大学一年级的必修教材《光学透视》以及相关一些专业课的基础《三大构成》。这些书其实书城也是有卖的,不仅仅是对于专业课的学生,其实大众也是可以低成本去学习的,希望有空看看。我不是电影学院的也不是相关专业的,只是偶尔帮人家搬家的时候借阅了一下,获益良多,反思自己的网络段子脑袋造成的固有印象
构图不错,拍照其实是一种审美,好的照片总能找到独特的美,老板加个好友或者建个群讨论下嘛
很棒的文章。。。让我搞清楚很多平时拍的时候会下意识使用的构图的具体原理。。。果然一直瞎拍还是不行滴,要熟悉点理论
灵魂画手
我也有这个头
还有啊,399真的不好笑吗?在说构图时参照物的个数是奇数的时候,举例来一个字面上数学上的奇数。。。这个梗太冷了吗?399那个本身就是简单的拍墙,是我整理完提纲,翻看照片的时候看见这个399都笑疯了才觉得放上来幽默一下的。。。
感谢指正,90%认同,10%可能表述引起了奇异。最后那个动静我确实是没想到过
,有机会试试,比如慢快门阴雨天城市街道上的水坑,高楼的倒影是静,行人的慢快门倒影是动,大概是这个感觉到吧?你说的这个思想包袱太重的问题我也发现了,我拍照的时候确实想太多,我拍一张照片都要在哪站好久好久不按快门,左挪一点儿右扭一下,脑子里都是那些条条框框,有时候拍完了都走出去好远了忽然想到拍得好像不太对,又折回去。所以你仔细看看我凡是拍人的图没有人是移动的,除了第一张那么空旷的,那人走再快也跑不出去。。。我觉得可能跟我是搞IT的有关,天天就是逻辑上的对和错,没有折中,影响到生活里也缺少感性的认识,我自己看了这篇之后都觉得自己对构图的认识就是初中几何嘛,很浅薄,没有表达情绪的,而你提到的那个动静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情绪的方式,真说我心里去了,下次试试,思维逻辑这东西可能想改就很难了,不过可以试试模仿一下,学不成就当摄影笨人有笨人的玩法吧。还有就是高楼黄色标注的,可能我说明的部分引起奇异了,那个阴影并不对那张图的构图有影响,那个图就是单纯的引导线加重复图案层叠(几何嘛。。。
)。黄线标出来的是表达没长焦拍它的遗憾,我略有镜头洁癖,必须戴UV,户外不换镜头,所以出门一天都只挂一个头。我换个方式把它记录下来,但是黄线部分已经跟那个图主体无关了。。。十分感谢指正,受益匪浅!
这俩个机器我都没用过,但是x100f的话是不可换的leaf shutter镜头,主要区别就在这吧。镜头画质的话我看过一些对比评测,觉得一般人肉眼看不出来区别。
哈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谢谢!很高兴对你有帮助,大家一起进步
我觉得你的这篇文章对我很有启发作用,你给了我很多直观的参考,非常感谢碎银奉上
写的很棒,学习了,顺便请教一下器材:XE3+23F2还是X100F,两者价格差不多,再就是这两款23mm镜头差别大吗
说实话我觉得有些比较硬扯。譬如说螺旋线的。因为主体不够吸引或者没什么特别意思,没有突出的美感,你不画出来说真的完全联想不到。甚至说即便画出来,也不觉得那样构图突出什么意思来。还有就是个电线杆塔,顶上收窄隔壁用黄色圈了一下,说被那影子吸引的那张就更有点硬拉上关系的感觉了。最后的399也是有些莫名其妙,关于 400内最大的奇数 这个命题,其实很站不住脚的,因为在没有特定的交代的背景下,你这个命题根本是没有边界,我可以说是 我喜欢的三位数,可以是 该住宅小区最南面的一座楼,这或许是某个历史事件的发生地等等。我觉得太主观了吧。另外框景方面我觉得那个“稍微有点技巧的”那张的举例是比较的失败的。因为是很明显的为了这样构图而拍下,因为这样构图下你的井字线出现并没有交代出什么内容和主体相互的关系来,其实是一个可有可无的点。
行文提及到很多种构图方式,尽管是很全面了,甚至多得其实我觉得没必要细分成那么多,真正拍的时候难道还会立即头脑预览出这么多可能的构图来吗我觉得不会,反而局限了思考以及拍摄效率。另外我个人想补充的一个构图的方式是“动静的比对”。这个构图方法其实往简单说就是光绘,如何在街头摄影和风光摄影上使用动静的比对来链接画面主体和因运动模糊产生的背景关系,这一点我觉得大有可为,可以考虑入手试试。我自己有过这样的训练,在旅行中周边环境很杂乱,我实在没想到怎么去交代环境的同时尽可能保留些美感的话,就用动态的事物来帮我涂抹一些纷乱的环境,使得画面除了三维尺度之外拥有时间的尺度,只要主体和环境连接上,或许不一定好照片,但我就不会轻易删掉。 整理那么多,枚举那么多的楼主也是相当热忱有干劲,当然也值得鼓励。
其实如果把红线去了照片挺好的。
海鸥是,奇数原则的话数出来偶数只
恩,赞同
这也是我自己在发布后看完的第一感觉,有格式没格调。发现问题了,这时间没白花费
看到黄金螺旋就想起那张狗狗拉粑粑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