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吃太咸会变胖呢?

2020-09-08 17:49:59 3点赞 2收藏 0评论

矿物质钠对人体很重要,不吃盐是万万不行的。但是,如果人体摄入过多主要成分为氯化钠的盐,对身体健康将产生很多不利影响,如心血管疾病、代谢疾病,而且会增加肥胖的可能性。

为什么,吃太咸会变胖呢?

“咸”中可见饮食习惯

人的生活面貌受父母因素、成长过程、职业、配偶、居住地环境等诸多影响,经过二三十年逐渐形成。作为生活重要组成部分的饮食亦是如此。您可以回忆自己常吃的食物,有多少是从小就喜欢吃的?有多少是因为购买方便而经常消费?有多少是因为女朋友或者爱人偏爱而选择?在种种因素叠加之下,成年人的口味偏好是复杂、难以改变的。将时光倒流三四十年的话,较咸的口味偏好通常和以下三种饮食场景相关。

1.咸与高热量饮食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人们,为了增加热量供给,喜食口味偏咸的菜肴,刺激食欲,提高饮食量,保证充足的热量供给,提高肌肉的兴奋度,让身体变得“有劲儿”“有力量”,足以对抗严寒。

2.咸与高糖饮食

常年生活在温度较高、湿度较大地区的人们,为了避免汗液流失导致机体丢失大量包括钠在内的矿物质,饮食重盐多糖,帮助体内钠、钾、水形成平衡,以减少中暑、无力感等情况的发生。事实上,南方不少地区的菜肴都不能用一句简单的“北方口重,南方清淡”来形容。南方一些菜品因为善用糖、醋,的确尝起来没那么“咸”,但用盐量其实并不少。

3.咸与腌制食物饮食

无论南北,不少肉类、蔬菜需要进行腌制贮藏以延长食用期,比如北方的酸菜,南方的火腿。这些食材入肴所带入的盐分都很可观。

近年来,我国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食品保鲜、贮藏、运输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人们长期形成的口味偏好却无法在朝夕间发生改变。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爱吃的,决定了父母的口味,而这一代父母的口味又会对下一代父母造成深刻的影响。但如今,北方隆冬有集中供暖,南方暑热有除湿器、空调,市场上四季都有鲜蔬、鲜肉足量供应,且人们的体力劳动的强度与时间都在大幅下降。换言之,我们对盐的需求量没有那么高了,但吃下去的盐还是那么多,与高盐如影随形的高热量饮食、高糖饮食、过量腌制食物必然会导致“重口味者”发胖。

“咸”会导致“糖”代谢发生问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膳食盐与血压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吃得太咸,会导致人体内部理化环境发生改变,提高患高血压的可能性,诱导胰岛素抵抗,令胰岛素代谢糖、脂的功能受损——如胰岛素“消极怠工”“出工不出力”,或者因通路不畅导致胰岛素“有劲儿没处使”,导致血糖和血脂异常,大大增加人体形成中心型肥胖的可能性。

天津科技大学食品工程与生物技术学院开展的一项研究表明,高血压与肥胖常常并发,且都存在胰岛素抵抗,患者体内促进葡萄糖代谢的胰岛素作用较差。与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相比,高血压与肥胖并发者胰岛素释放高峰延迟,胰岛素抵抗更为明显。一项题为《低钠盐饮食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网络状态的影响》的研究证实:低钠盐对于人体内葡萄糖的摄取和运输具有积极影响。

笔者通过查阅学术资料发现,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常常出现在同一位患者身上。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开展的《广东省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发病情况调查》,选取4288例BMI为26.80(±2.96)kg/m2,2型糖尿病患病史为7.1(±6.4)年的患者进行研究,其中58.1%的患者合并高血压病,54.4%合并血脂异常,12.9%合并心血管疾病,9.0%合并脑血管疾病。

该研究显示,超重或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大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75.2%,其体内的糖脂代谢复杂,影响血糖达标的因素众多,增加了控糖难度。而如前文所述,医学研究早已诚实,高盐饮食与高血压呈正相关性。客观地说,为数不少的超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日常饮食长期重盐、高热量。多种生活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令治愈难度大大提升。

我们一天能吃多少盐?这些盐存在于哪些食物中?

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18岁至50岁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的成年人,每日需要2300毫克矿物质钠,50至65岁成年人的需求量则为2200毫克。需要提醒您注意的是,这些钠并不只来自于食盐。

1.天然食材中含钠

以健康、无重大疾病,身高160厘米,体重100斤的女性为例,一天饮食内容如下:200毫升脱脂奶,1个白水煮鸡蛋,100克酸奶,400克主食,200克水果,500克蔬菜,50克红肉和50克白肉。换算可知,以上天然食材中的钠含量约为500毫克。

蔬菜中含有钠:比如芹菜茎每100克含钠159毫克;芹菜叶每100克含钠83毫克;茼蒿每100克含钠161.3毫克;油菜每100克含钠53毫克。500克蔬菜含钠500毫克左右(烹饪会导致钠流失)。

主食中有钠:每100克大米中约含钠 21.5毫克。如果一天吃两顿米饭,一顿杂粮馒头,一天吃300克主食,约摄入钠30毫克。

水果中含钠:哈密瓜、西瓜等水果中都含有钠元素,不过含量较少。如果每天吃够200克水果,可摄入20毫克左右钠。

肉蛋奶中也含有钠:猪肉每百克含钠57.6毫克,牛肉53.6毫克,羊肉80.6毫克,每天吃50克红肉的话,钠摄入量是30毫克左右。海产品中的钠含量比较高,鳕鱼每百克含钠130毫克,带鱼为150毫克,海虾为300毫克。如果每天吃50克海产品的话,约摄入钠60至150毫克。1个鸡蛋每百克含钠130毫克。如果一天吃两个中等大小的鸡蛋差不多是100克,摄入130毫克钠。牛奶每百克含钠37.2毫克。如果每天喝200毫升牛奶,100克酸奶,一天的钠摄入量是100毫克左右。

当然,蔬菜、谷物中、肉类中所含的钠,会在烹饪加工过程中随着水分析出损失一部分。需要注意的是,面食的钠含量也不低——无论是用“碱面(碳酸氢钠)”制作的发酵面食,如馒头包子发糕,还是需要劲道、弹牙口感加入盐进行揉擀的死面面食,都会在无形中增加我们的钠摄入量。

2.咸盐中含钠

市场上常见的食盐产品,每克盐中的钠含量约为390毫克。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成年人每日食盐的食用量上限是6克,而世界卫生组织建议,健康成年人每日盐的摄入量的上限是5克。5克盐是一个18岁至50岁身体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三餐可以食用的盐量,也就是说分配到每一餐,我们能吃的盐不应超过2克。

3.其他调味品、腌制食品中含钠

除盐以外,酱油、醋、味精、姜汁、豆瓣酱、甜辣酱、酸菜等,厨房里您目所能及的调味品里都有钠。以生抽酱油为例,10毫升酱油中的钠含量大约相当于1.6克食盐。如果您喜欢复合口味如鱼香的、辣味菜肴,因这类菜肴添加的调味料较多,且需要较重的咸味来平衡酸甜,因此可能含有较多盐分。

而预包装食品和腌制食品也是“隐形盐”的藏身地。100克酱牛肉中的钠含量大约相当于2克食盐。100克挂面的钠含量大约相当于3克食盐。当然,面煮熟了体积会膨胀。饭量较小的姑娘一顿吃生面60克(熟重2两左右),在不加任何调味料和拌面食材的情况下,面条本身的钠含量就已经相当于1.5克盐了。

此外,零食中也含有比例不小的钠元素。很多姑娘看见米饭跟看见浩克一样,却特别喜欢吃零食,觉得那些外形小小的,滋味酸甜的,包装特别卡哇伊的零食可爱又好吃。但是,很多腌制类零食都是含盐大户,如话梅,陈皮、青梅等。

吃得过咸虽然的确是身体健康和体重管理的大敌,但您千万不要因此就“把盐罐子给砸了”,那和盲目节食没有区别。我们的身体需要矿物质钠,钠不是我们的敌人,以含脂肪为主的肉食不是,以含碳水化合物为主的米面也不是,明确每种食材所含营养成分的比例,与其好好相处,善加利用,才能吃饱吃美,避免肥胖和慢性疾病。生命那么长,把自己禁锢在饮食的牢笼里将是一种莫大的痛苦,也会令自己对减重背负过大的压力而导致心理上产生孤独感。

展开 收起

名扬 牛油火锅底料 麻辣味

名扬 牛油火锅底料 麻辣味

8.9元起

六必居 二八花生芝麻酱 420g

六必居 二八花生芝麻酱 420g

20.9元起

六必居 纯芝麻酱

六必居 纯芝麻酱

4.9元起

名揚 迷你火锅底料牛油麻辣 228g*2袋

名揚 迷你火锅底料牛油麻辣 228g*2袋

19.8元起

乌江 轻盐 清淡榨菜丝 30g*10袋

乌江 轻盐 清淡榨菜丝 30g*10袋

5.4元起

JI XIANG JU 吉香居 榨菜真芯 25g*20袋

JI XIANG JU 吉香居 榨菜真芯 25g*20袋

5.21元起

川娃子 葱油酱 200g*2

川娃子 葱油酱 200g*2

9.99元起

贵三红 贵州剁辣椒 260g

贵三红 贵州剁辣椒 260g

5.9元起

松鲜鲜 0添加 松茸一品鲜酱油 580g

松鲜鲜 0添加 松茸一品鲜酱油 580g

6.46元起

千禾 春曲原酿 酿造酱油

千禾 春曲原酿 酿造酱油

12.76元起

乌江 清淡榨菜丝

乌江 清淡榨菜丝

7.3元起

乌江 涪陵榨菜脆口榨菜22g*20袋清淡开味休闲小包装

乌江 涪陵榨菜脆口榨菜22g*20袋清淡开味休闲小包装

5.95元起

zhenxian 臻鲜 红油辣子 微辣味 412g

zhenxian 臻鲜 红油辣子 微辣味 412g

11.63元起

六必居 二八酱200g+纯芝麻酱220g

六必居 二八酱200g+纯芝麻酱220g

15.9元起

呷哺呷哺 火锅蘸料 麻酱调料 原味5袋+香辣5袋

呷哺呷哺 火锅蘸料 麻酱调料 原味5袋+香辣5袋

16.9元起

乌江 脆口榨菜芯萝卜22g*20袋

乌江 脆口榨菜芯萝卜22g*20袋

5.9元起
0评论

当前文章无评论,是时候发表评论了
提示信息

取消
确认
评论举报

相关好价推荐
查看更多好价

相关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
更多精彩文章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2
扫一下,分享更方便,购买更轻松